成吉思汗率領蒙古大軍主力剛來到賀蘭山下,就被駐守於此的七萬黨項騎兵發現。此時黨項騎兵主帥為張公輔,他立即部署兵力,準備對蒙古大軍發起進攻。


    張公輔,西夏中興府漢族人,自幼讀書,長大以後通過科舉考試進入西夏朝廷,因執法公正、剛正不阿被提拔為殿中禦史。李德旺剛登基時,張公輔向李德旺上書陳說整頓國事的七項意見:一是在內政上,收潰散以固人心;二是在外交上,堅盟信以紓國難;三是在防禦工事上,修城池以備守禦;四是在軍事訓練上,明軍政以習戰守;五是在警戒哨探上,聯烽堠以立應援;六是在經濟上,崇節儉以裕軍儲;七是在情報收集上,觀利便以破敵勢。李德旺對張公輔的上疏十分賞識,擢升他為禦史中丞。


    此次蒙古大軍再次攻打西夏,張公輔被李德旺任命為黨項騎兵監軍,和阿沙敢不共領十萬騎兵駐紮於賀蘭山下。阿沙敢不率三萬人馬前去增援黑水城後,張公輔實為黨項騎兵最高指揮官。


    張公輔見蒙古大軍遠道而來,也不懼怕,親自布置兵力於賀蘭口以南一名為“月牙穀”的地方。


    月牙穀顧名思義,其形如一道月牙一般,鑲嵌在賀蘭山以南的銀川平原上,其穀東南北三環山,西麵則是荒野一片。


    成吉思汗見黨項騎兵早有準備,也不急於進攻,而是命令全軍安營紮寨,並用三百輛重兵器車環繞為營,紮穩陣腳。


    張公輔本想蒙古大軍千裏奔襲而來,趁其疲勞之際,利用地理優勢,居高臨下打一個突襲戰。卻見蒙古大軍遲遲不發起進攻,於是親自來到陣地前沿視察軍情,見蒙古大軍如此設營,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氣說,聞言成吉思汗用兵如神,今日見其排兵布陣果然名不虛傳,我本想利用三麵環山的地理優勢,居高臨下阻擊敵軍,成吉思汗的布陣卻一下把我軍封於穀內,如等成吉思汗將重兵器車布置完畢,我軍危矣。


    張公輔當機立斷,率領七萬黨項騎兵主動向蒙古大軍發起衝擊。


    成吉思汗沒想到黨項騎兵居然向蒙古大軍主動進攻,他問耶律楚才,我聽說黨項騎兵的最高指揮官是阿沙敢不,已經被我們消滅了,現在他們的最高指揮官是誰?


    耶律楚才說,據哨探來報,自阿沙敢不戰死後,黨項騎兵的最高指揮官是他們的監軍張公輔,不但是名漢人而且還是文臣,沒想到有如此膽識,大有當年宋國虞允文之勢。


    成吉思汗說,確實是一條好漢,不過我卻不是當年的完顏亮,傳令下去,蒙古騎兵立即反攻。


    於是成吉思汗親率六萬騎兵迎戰黨項騎兵,雙方激戰於賀蘭山下的銀川平原。


    戰至黃昏,大風突起,風沙大的讓兩軍都看不到對方。成吉思汗乘勢急令大軍從左右兩翼包抄,將黨項騎兵團團圍住。


    張公輔也指揮黨項騎兵拚死抵抗。


    此時天色已晚,兩支騎兵仍在混戰,死傷無數。張公輔的副將說,元帥,在這樣打下去,隊伍會被打光的,還是撤退吧。


    張公輔思索片刻說,傳本帥命令,全軍向南撤退。


    於是張公輔見無法戰勝敵軍,隻得指揮黨項騎兵殺出一條血路,向南撤退。


    成吉思汗見黨項騎兵南逃,下令鳴金收兵。


    鐵木格不解的問,成吉思汗,黨項騎兵大敗,為何不乘勝追擊?


    成吉思汗,敵軍雖大敗,我軍也有傷亡,此時已是深夜,我軍對這裏地形不熟,為防止中敵軍埋伏,還是讓我軍好好休整一下,明日再行追擊不遲。


    於是蒙古大軍主力在月牙穀安營紮寨,生火做飯、進行休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元太祖鐵木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丹霞溢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丹霞溢光並收藏元太祖鐵木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