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江寧城已經無比繁忙,在一座豪華的酒樓上,兩個身穿黑色長衣的男人正坐在桌前用做飯,兩人一老一少,年輕的那個,一隻眼看上去還有些奇怪。
老人吃的不多,簡單吃掉兩個生煎便端起茶杯喝茶,沒多時,端著茶杯的手猛地一抖,滾燙的茶水灑出幾滴。
“老夫,這就離去,如何?”老人突然開口,年輕人一愣,不知道他在對誰說話。
沒人迴答他。
老人的手抖如篩糠:“若是打起來,老夫,不,在下縱然隻有一擊之力,此地方圓數裏,也留不下一個活人。”
還是沒人迴答。
“年輕人的事,讓年輕人自己解決,在下今日便離開,一年之內,必定去書院登門拜訪,如何?”
鎖定他的那股氣息消失了,老人長出一口氣,放下茶杯:“我這些日子也教了你不少,今日就此分開吧,好自為之。”
說完,老人站起身,青年隻覺得眼前一花,連一句話都沒來得及問,老人原來的位置已經空空蕩蕩。
遠處一輛馬車上,老頭睜開眼:“走吧。”
魏憂一揚馬鞭,馬車緩緩而動,向北行去。
趙玉書帶著阿遙登上碼頭,二十天的水上生活,讓他差點忘了腳踏實地的感覺。
大江比洛水寬闊很多,船運自然也比東都繁忙很多,整個碼頭到處人頭攢動,客商和勞工比肩繼踵,汗臭和魚腥混合在一起竄入鼻腔。
“阿遙你跟緊了哈,被人拍了花子可別怪我。”趙玉書跟著人流向前擠,這裏在前世是什麽地方,自己好像就知道個夫子廟和老門東,這個世界沒有夫子,應該不是吧。
之前在東都跟王淵和歐陽問兩個東南士子聊天時聊到江寧,他們說了一句當時的諺語:西京多貴人,東都多富人,江寧多閑人。
江寧遠離兩京政治漩渦,東有廣陵,南有錢塘,富商雲集,文士遍地,加上江南魚米之鄉物產豐富,當地生活水準之高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超過兩京,所以本地有錢人的小日子確實能玩出花來。
趙玉書和阿遙兩個仿佛剛進城的鄉下人,好奇的眼神四處張望,就差把肥羊兩個字一人頂一個了。
不過兩個人都是見過世麵的人精,在處理了一堆類似小機靈的導遊和類似阿遙的小賊之後,整個世界清淨了許多。
“趙大哥,我們現在去哪?”阿遙背著包裹,緊緊跟在趙玉書身後。
“大師兄給了地址,我們書院的兩個師兄師姐已經到了一個多月了,我們去找他們就行。”
“江寧書院嗎?”
趙玉書皺了皺眉頭:“並不是,可能江寧書院跟白馬書院關係不是特別好吧,走吧,到地方就知道了。”
大師兄給的地址是一處道觀。
道觀不近,連問帶走將近一個時辰才到。
“勞煩道長通傳,白馬書院趙玉書,奉師長命來尋孫無恙師兄,林珊師姐。”
“施主稍待。”
道士迴了一禮,反身進門,沒多久,一個背劍青年走了出來。
“趙師弟?”
“見過孫師兄。”
跟著孫無恙進了道觀的廂房,孫無恙安排阿遙去休息,拉住趙玉書來到一旁。
“院長說派了天機閣的弟子來,不知趙師弟排行第幾?”
“排行第六,剛入門沒多久。”
“原來是六先生。”
“師兄見外了,叫我師弟就行。”
孫無恙笑了笑:“好,說起來,本也不想勞煩師弟,不過我跟珊珊都是凡人,有些事總是應付不來。”
趙玉書有些疑惑:“我聽大師兄說,孫師兄和林師姐是書院的名義派來的,難不成這裏的人還敢對書院的人動手?”
孫無恙苦笑一聲:“動手雖然不敢,但修士的一些手段太過驚奇,說句不好聽的,我們來了一個多月,還是狗咬烏龜,無從下手啊。”
趙玉書忍不住笑了:“孫師兄,你這是連我一起罵啊。”
“嘿,怪我,實在是急了,走走走,我帶你們領略一下江南美食!到時候我仔細給你講講這樁破差事。”
“師兄,時候尚早吧。”
“那就先去喝杯茶,我這是,不吐不快啊。”
不得不說,單論茶的話,江寧的茶確實要比東都的好上一些,可能跟產地近有幾分關係。
“林師姐呢?”
“去她閨蜜家做客了,至於為什麽做客,這可就說來話長了,小家夥,喜歡吃就多來一點,小二,再上幾盤果子。”
“說實話師兄,大師兄隻是讓我來找你們,具體做什麽,我還一無所知。”
孫無恙伸出手指了指東麵:“這個事啊,還要從廣陵說起。”
在古代,有兩樣東西是要絕對控製在朝廷手裏的,一個是鐵,這涉及到兵器和農具的打造,另一個,則是鹽。
鐵礦好說,大軍拿著刀槍往那一站,一座礦山就穩了,可鹽不一樣。
往糙了說,海水一曬,粗鹽就有了,這麽長的海岸線,你怎麽防?
於是官鹽和私鹽的鬥爭在前世寫滿了曆代王朝的史書,而這個世界也不例外。
(ps:在唐代曆史上,內陸用鹽還是以池鹽和井鹽居多,而且鹽稅的征收隨著時代不同變化極大,本文為架空,為了劇情需要修改了設定,大家看個開心就好。)
廣陵,是這個時代天下鹽商的聚集地,鹽是一本萬利的買賣,朝廷想獨吞是不可能的,所有人都想插一手,甚至包括書院。
於是代表了各大派係的鹽商們時而抱團謀求暴利虎口奪食,時而內訌爭鬥不休,就這麽打打鬧鬧持續了大唐的四百年。
四百年間發生了無數次大規模的清洗,但依然擋不住白花花的銀子帶來的誘惑,終於,在大唐皇室統治力越來越弱的時候,東南再次鬧出鹽政大案,各大派係敏銳的抓住了機會,立即分派自己的人手,意圖在重新洗牌的時候在其中分一杯羹。
“已經上桌的想要更多,桌子下的想上來,若不是咱們書院的名頭夠響,我早就人頭落地了。”孫無恙喝了口茶,頗有些無奈。
趙玉書有些疑惑,此等大事,就派了兩個還沒結業的士子來處理,書院似乎不怎麽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啊。
“咱們書院在裏頭占的份額,多嗎?”趙玉書小心翼翼的問了個問題。
“不多,半成,每年分潤二十五萬兩。”
噗的一聲,趙玉書的茶水盡數噴出。
“多少?”
老人吃的不多,簡單吃掉兩個生煎便端起茶杯喝茶,沒多時,端著茶杯的手猛地一抖,滾燙的茶水灑出幾滴。
“老夫,這就離去,如何?”老人突然開口,年輕人一愣,不知道他在對誰說話。
沒人迴答他。
老人的手抖如篩糠:“若是打起來,老夫,不,在下縱然隻有一擊之力,此地方圓數裏,也留不下一個活人。”
還是沒人迴答。
“年輕人的事,讓年輕人自己解決,在下今日便離開,一年之內,必定去書院登門拜訪,如何?”
鎖定他的那股氣息消失了,老人長出一口氣,放下茶杯:“我這些日子也教了你不少,今日就此分開吧,好自為之。”
說完,老人站起身,青年隻覺得眼前一花,連一句話都沒來得及問,老人原來的位置已經空空蕩蕩。
遠處一輛馬車上,老頭睜開眼:“走吧。”
魏憂一揚馬鞭,馬車緩緩而動,向北行去。
趙玉書帶著阿遙登上碼頭,二十天的水上生活,讓他差點忘了腳踏實地的感覺。
大江比洛水寬闊很多,船運自然也比東都繁忙很多,整個碼頭到處人頭攢動,客商和勞工比肩繼踵,汗臭和魚腥混合在一起竄入鼻腔。
“阿遙你跟緊了哈,被人拍了花子可別怪我。”趙玉書跟著人流向前擠,這裏在前世是什麽地方,自己好像就知道個夫子廟和老門東,這個世界沒有夫子,應該不是吧。
之前在東都跟王淵和歐陽問兩個東南士子聊天時聊到江寧,他們說了一句當時的諺語:西京多貴人,東都多富人,江寧多閑人。
江寧遠離兩京政治漩渦,東有廣陵,南有錢塘,富商雲集,文士遍地,加上江南魚米之鄉物產豐富,當地生活水準之高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超過兩京,所以本地有錢人的小日子確實能玩出花來。
趙玉書和阿遙兩個仿佛剛進城的鄉下人,好奇的眼神四處張望,就差把肥羊兩個字一人頂一個了。
不過兩個人都是見過世麵的人精,在處理了一堆類似小機靈的導遊和類似阿遙的小賊之後,整個世界清淨了許多。
“趙大哥,我們現在去哪?”阿遙背著包裹,緊緊跟在趙玉書身後。
“大師兄給了地址,我們書院的兩個師兄師姐已經到了一個多月了,我們去找他們就行。”
“江寧書院嗎?”
趙玉書皺了皺眉頭:“並不是,可能江寧書院跟白馬書院關係不是特別好吧,走吧,到地方就知道了。”
大師兄給的地址是一處道觀。
道觀不近,連問帶走將近一個時辰才到。
“勞煩道長通傳,白馬書院趙玉書,奉師長命來尋孫無恙師兄,林珊師姐。”
“施主稍待。”
道士迴了一禮,反身進門,沒多久,一個背劍青年走了出來。
“趙師弟?”
“見過孫師兄。”
跟著孫無恙進了道觀的廂房,孫無恙安排阿遙去休息,拉住趙玉書來到一旁。
“院長說派了天機閣的弟子來,不知趙師弟排行第幾?”
“排行第六,剛入門沒多久。”
“原來是六先生。”
“師兄見外了,叫我師弟就行。”
孫無恙笑了笑:“好,說起來,本也不想勞煩師弟,不過我跟珊珊都是凡人,有些事總是應付不來。”
趙玉書有些疑惑:“我聽大師兄說,孫師兄和林師姐是書院的名義派來的,難不成這裏的人還敢對書院的人動手?”
孫無恙苦笑一聲:“動手雖然不敢,但修士的一些手段太過驚奇,說句不好聽的,我們來了一個多月,還是狗咬烏龜,無從下手啊。”
趙玉書忍不住笑了:“孫師兄,你這是連我一起罵啊。”
“嘿,怪我,實在是急了,走走走,我帶你們領略一下江南美食!到時候我仔細給你講講這樁破差事。”
“師兄,時候尚早吧。”
“那就先去喝杯茶,我這是,不吐不快啊。”
不得不說,單論茶的話,江寧的茶確實要比東都的好上一些,可能跟產地近有幾分關係。
“林師姐呢?”
“去她閨蜜家做客了,至於為什麽做客,這可就說來話長了,小家夥,喜歡吃就多來一點,小二,再上幾盤果子。”
“說實話師兄,大師兄隻是讓我來找你們,具體做什麽,我還一無所知。”
孫無恙伸出手指了指東麵:“這個事啊,還要從廣陵說起。”
在古代,有兩樣東西是要絕對控製在朝廷手裏的,一個是鐵,這涉及到兵器和農具的打造,另一個,則是鹽。
鐵礦好說,大軍拿著刀槍往那一站,一座礦山就穩了,可鹽不一樣。
往糙了說,海水一曬,粗鹽就有了,這麽長的海岸線,你怎麽防?
於是官鹽和私鹽的鬥爭在前世寫滿了曆代王朝的史書,而這個世界也不例外。
(ps:在唐代曆史上,內陸用鹽還是以池鹽和井鹽居多,而且鹽稅的征收隨著時代不同變化極大,本文為架空,為了劇情需要修改了設定,大家看個開心就好。)
廣陵,是這個時代天下鹽商的聚集地,鹽是一本萬利的買賣,朝廷想獨吞是不可能的,所有人都想插一手,甚至包括書院。
於是代表了各大派係的鹽商們時而抱團謀求暴利虎口奪食,時而內訌爭鬥不休,就這麽打打鬧鬧持續了大唐的四百年。
四百年間發生了無數次大規模的清洗,但依然擋不住白花花的銀子帶來的誘惑,終於,在大唐皇室統治力越來越弱的時候,東南再次鬧出鹽政大案,各大派係敏銳的抓住了機會,立即分派自己的人手,意圖在重新洗牌的時候在其中分一杯羹。
“已經上桌的想要更多,桌子下的想上來,若不是咱們書院的名頭夠響,我早就人頭落地了。”孫無恙喝了口茶,頗有些無奈。
趙玉書有些疑惑,此等大事,就派了兩個還沒結業的士子來處理,書院似乎不怎麽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啊。
“咱們書院在裏頭占的份額,多嗎?”趙玉書小心翼翼的問了個問題。
“不多,半成,每年分潤二十五萬兩。”
噗的一聲,趙玉書的茶水盡數噴出。
“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