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前篇,小說《泛印象筆記:而立之年》正在上傳續寫繼續:


    第二十六篇


    都說不是還有那麽句話嗎?“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走過路過這裏的每一個人總有自己的印象……


    就像他老張,給予這座城市的或者是這座城市所給予他老張的印象。他在這街邊開餛飩店已經幾十年了。


    早就已經習慣了的每天清晨,那嫋嫋炊煙似的白色霧氣混著餛飩的鮮香飄出小店,鑽進每個路人的鼻子裏。那些行色匆匆著急趕著上班的年輕人,總會忍不住慢下腳步,花幾塊錢買一碗熱氣騰騰的餛飩飽腹或者是在這裏這樣的冬日裏補充一些熱量。


    在這裏的走過路過的行人中他小李就是其中之一。他大學畢業後來到芺池這座城市打拚,無數個迷茫又疲憊的早晨都是被老張的餛飩慰藉。老張的餛飩皮滑餡嫩,湯鮮味美,更重要的是那熟悉的味道讓他在陌生的城市找到一絲歸屬感。


    而在這裏的濱河老街街尾修鞋的老王自己執著的守護著自己的那間王記修鞋鋪,他那粗糙的雙手擺弄著各式各樣的鞋子,他見證著人們鞋底磨損的程度,仿佛也能看到他們生活奔波的軌跡。


    每一雙經過他手修複的鞋子,像是承載著自己主人的那一段段獨特的故事,他默默守護著這些關於腳與路的記憶,成為這條街上獨特的一道風景。


    這天,小李如往常一樣來到老張的餛飩店。但他發現老張今天卻是一副愁容滿麵的模樣。原來房東要漲租金,老張的餛飩本就薄利,如果租金漲上去,恐怕隻能關門大吉。


    小李自己的心中很不是滋味,他決定幫幫老張。下班後,小李在網上發起眾籌,講述老張餛飩店的故事。沒想到得到很多人的理解和支持並積極響應。


    同時,街尾修鞋的老王聽說了以後,主動拿出自己多年的積蓄交給老張,“我沒多少文化,隻知道你這餛飩店關不得。每天還要去你的店裏吃飯呢。”老張感動得熱淚盈眶。


    在大家的努力下,老張湊夠了租金。消息傳開,更多的人來到在這裏的餛飩店光顧生意,不僅是為了美味的餛飩,更是為了這份濃濃的人情味。


    而小李也感受到著這座城市的溫暖,他更加堅定留下來奮鬥的決心。他深知自己一個人在這裏,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紐帶如同老張的餛飩香氣一般彌漫在大街小巷,讓人眷戀。


    後來,租房給他老張的房東聞聽此事也過來有意減免部分房租。


    隨著老張餛飩店的生意越來越好,他想著要迴饋大家。於是老張推出了一款新的餛飩,取名叫“感恩餛飩”。這餛飩餡料特別,用了許多當地特色食材精心調配而成,價格卻還是一如既往的實惠。


    嚐過的顧客都說好吃,這使得老張餛飩店的名氣更大了。小李因為這件事在公司裏也受到了關注,同事們都誇他熱心腸。


    一天,一位外地商人偶然路過此地,被餛飩店熱鬧的景象吸引進去。品嚐之後大為讚賞,他向老張提出想要合作,將老張的餛飩推廣出去。老張猶豫了,他擔心擴張之後會失去原本的韻味。


    這時,修鞋的老王說話了:“老張啊,咱們不怕變味,隻要人心不變就行。再說了,要是能把咱這兒的美食分享給更多人,也是件好事。”


    老張自己聽了也是覺得有理,最終答應了合作。


    從此,老張的餛飩走向了更廣闊的天地,而這條街的人情味也隨著餛飩香傳得更遠,小李他自己也在這座充滿愛的城市裏不斷追逐著自己的夢想。


    隨著老張餛飩的推廣,越來越多的外地人慕名而來。芺池這座城市也漸漸被更多人知曉,不少人衝著那份有溫度人情味前來尋找商機或定居。


    小李自己所在的公司業務量猛增,他憑借之前展現出的熱心善良以及對本地人脈的了解,被提拔為項目主管。他經常帶領著客戶到老張餛飩店談生意,餛飩店成了一種特殊的商務場所。


    老張並沒有被成功衝昏頭腦,他堅持親自把控每一碗餛飩的質量。在各地開設新店時,還特意雇傭本地失業人員,並教他們製作餛飩的手藝,傳承著那份溫暖。


    修鞋的老王則成了老張的顧問,每當老張遇到決策難題時,都會找老王商量。兩人坐在餛飩店內,一邊吃著餛飩,一邊探討著未來的發展方向。


    這座城市在他們的帶動下變得更加繁榮,而人與人之間的情誼依然濃厚如初,小李也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在這座充滿愛的城市紮下根來,並且不斷傳遞著這份溫暖與美好。


    幾年後,小李成立了自己的家庭,有了孩子。他帶著家人常去老張餛飩店,孩子也愛上了那裏的餛飩。老張看著小李一家幸福的樣子,感慨萬分。


    隨著老張餛飩店規模進一步擴大,他決定設立一個公益基金,專門用來資助芺池市貧困家庭的孩子上學,以迴報這座城市的厚愛。修鞋的老王全力支持這個想法,甚至把自己一部分修鞋收入捐進基金。


    而那些受資助的孩子們長大後,有的加入老張餛飩店幫忙經營,延續著這份愛心;有的投身於城市建設,使芺池變得更美。小李的孩子也深受這種氛圍影響,立誌將來也要像長輩們一樣,為這座城市貢獻力量。


    如今的芺池,處處洋溢著溫情。老張的餛飩不僅僅是一種食物,更成為了一種愛的象征,它的香味伴隨著城市裏美好的故事,永遠流傳下去,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珍惜身邊的溫暖,傳承這份濃厚的人情味。


    運河畔,大馬路,車水馬龍;海陽山,青洲峰,峰巒疊翠。鳥語花香,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張的餛飩公益基金越做越大。有一天,一個年輕的創業者找到老張,表示想開發一款以老張餛飩為主題的手機遊戲,通過遊戲收益來注入公益基金。老張一開始有些猶豫,畢竟這跨度有點大。但小李聽聞此事後大力讚成,他認為這是一種創新的傳播方式,可以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到芺池的故事。


    老張最後同意了這個計劃。這款遊戲一經推出便大受歡迎,玩家們在虛擬世界裏體驗著製作餛飩的樂趣,了解芺池的風土人情。遊戲中的角色形象大多來源於老張、小李、老王這些真實人物。


    而隨著遊戲的火爆,芺池這座城市迎來了更多遊客。市政府借此機會打造了一條特色旅遊線路,起點便是老張的餛飩店。遊客們沿著線路遊覽,可以體驗修鞋匠老王的傳統手藝展示,感受這座城市獨有的人情味。芺池在新時代下煥發出新的活力,而老張餛飩背後的溫暖故事,也一直傳頌著,永不落幕。


    地域特色風味小吃餛飩皮兒薄餡兒多口感軟糯,與在這裏當地的另一種風味小吃燒烤團餃相媲美。在這裏用餐客戶的建議下也有意新增這樣的種類,老張找來小李和老王一起商量增加燒烤團餃的事宜。小李興奮地說:“這肯定能吸引更多食客,不過我們得保留傳統風味。”老王點頭稱是。


    於是老張四處尋訪擅長製作燒烤團餃的師傅,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位當地德高望重的傳承手藝老師傅。這位老師傅一看還有人如此看重自己也就欣然帶來了獨家配方,開始教授店裏員工製作技巧。


    新菜品和這樣的一款美食推出那天,店裏熱鬧非凡。顧客們好奇地慕名過來嚐試,發現燒烤團餃外皮焦脆,內餡多汁,與餛飩搭配相得益彰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試經營以後開始陸陸續續有人登門。


    隨著燒烤團餃的推出,老張餛飩店的名聲更響亮了。但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由於顧客太多,店麵顯得有些擁擠。老張考慮是否要換一個更大的店麵。


    小李得知後,聯係了一些商業夥伴,他們表示願意投資,在不改變老店風格的基礎上擴建店鋪。老張感激不已。


    然而,那位帶來燒烤團餃配方的老師傅卻突發疾病去世了。老張悲痛之餘,擔心這道菜的口味會變。好在老師傅生前已將手藝悉心傳授給店員,而且還留下一本詳細記錄配方和製作要點的本子。


    新的店麵很快建成,除了用餐區變大之外,還設置了一個小型的芺池美食文化展覽區,展示老張餛飩和燒烤團餃的曆史淵源。遊客和食客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能深入了解芺池地區的傳統飲食文化。


    根據這裏的地理位置和便於記憶,在芺池市和濱河區的組織下開發“芺池美食小鎮”計劃。這一項目一公布頓時引起來了全市飲食行業和美食以及烹飪協會的積極響應。


    日子一天天過去,老張的餛飩店依舊門庭若市,燒烤團餃也成為招牌菜之一。這座城市的溫暖故事仍在繼續書寫,老張、小李和老王的情誼也如酒般愈發醇厚。


    隨著口碑相傳,老張的店再次成為熱門話題。許多媒體紛紛報道,這不僅讓芺池的美食文化更廣為人知,還吸引了更多投資者想來芺池挖掘其他寶藏美食。


    而老張的公益基金因為店鋪盈利增多和遊戲分成,能夠資助更多孩子上學。小李的孩子也常常跟著父母參與公益活動,在這個充滿愛的環境裏茁壯成長,準備將來接過前輩們的接力棒,繼續將芺池的人情味與美食文化傳承下去。


    隨著老張餛飩店和燒烤團餃的持續走紅,芺池美食小鎮的建設也日益完善。鎮子裏逐漸匯聚了更多的美食商家,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美食集群。


    有一天,一位國際知名的美食評論家聽聞了老張餛飩店的大名,專程趕來品嚐。他對老張的餛飩和燒烤團餃讚不絕口,還撰寫了一篇長長的評論發表在國際美食雜誌上。這篇評論一出,世界各地的遊客蜂擁而至。


    麵對洶湧而來的外國遊客,老張有些發愁語言不通的問題。小李自告奮勇,聯係了一些懂外語的誌願者來店裏幫忙翻譯。同時,老張也開始思考如何讓國外友人更好地領略芺池美食背後的文化內涵。


    他決定在店裏舉辦免費的美食文化講座,邀請老王一起講解餛飩和燒烤團餃的製作工藝以及它們所蘊含的本土情懷。外國遊客們聽得津津有味,對芺池的美食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隨著外國遊客的增多,芺池市政府決定舉辦一場國際美食主題文化節,老張的餛飩店和燒烤團餃自然也就成為了新的焦點。美食節當天,世界各地的美食齊聚一堂。老張他們發現,很多外國美食也有著自己的獨特的背後故事。


    為了更好地能有機會與外界交流,老張和小李等人開始學習簡單的外語問候語。他們還打算借鑒國外美食的宣傳模式,有意將芺池美食推向更高層次的國際舞台。


    與此同時,老張自己又陸陸續續收到了更多的來自海外客商的合作請求,希望能在國外開設分店。老張自己在這裏的一開始還是有些糾結,他自己一方麵也想著能有機會把在這裏的芺池美食推廣出去,另一方麵又怕自己的能力有限,管理不善失去曾經擁有過的原汁原味。


    小李提議先派幾個經驗豐富的店員有針對性的多出去考察試點,逐步摸索海外運營模式。旁邊的修鞋鋪老王也表示讚同。老張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以後,接受了這個提議。就這樣,以餛飩這樣的美食小吃做為媒介也讓芺池美食踏上了國際化征程,而這座城市的溫暖與人情味也隨著美食的傳播被更多人知曉。


    就這樣,芺池的美食和人情味在國際上慢慢傳播開來,而老張、小李和老王繼續堅守著他們的初心,書寫著這座城市充滿愛的故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印象底色:許亦斌文藝活動筆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許亦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許亦斌並收藏印象底色:許亦斌文藝活動筆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