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說道:“一個作者與一個演員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他們對語言文字的塑造能力以及肢體語言和言行舉止的塑造技巧的培養。作者能夠通過精心構思的文字描繪出各種各樣的人生故事,讓讀者比較抽象看不著摸不著卻能感受得到並幫助沉浸其中;而演員則通過身體力行地表演,將不同的角色活靈活現地呈現在觀眾眼前。讓自己的日常覺得看得著,至於摸得著也就算了吧!能有機會看得著就是最為理想的欣賞。”


    這樣想著就在這時,路邊一塊用於標識自然村命名的石頭吸引了他的注意力。這塊石頭顯然是從東邊的山上搬運而來,而這樣的石材在當地頗為常見。他不禁想起自己的家鄉——平度北鄉的大澤山和夏邱堡等地,那裏同樣以盛產優質石材而聞名,享有“中國石材之鄉”的美譽,並聲名遠揚海外。不僅如此,據說中國青島大澤山葡萄節也是在石頭節的基礎上逐漸發展壯大起來的。


    一直以來,人們都習慣說“西有新疆吐魯番,東有平度大澤山”。過去,當地人常常前往東山拉取石頭迴來建造房屋,但如今,在大部分農村地區,私自蓋房已受到嚴格限製。現在,這些采石活動更多地被用於房屋的裝修和裝飾。而此時此刻,他來到東山並非為了采石建房,而是純粹出於遊玩的目的。


    走過路過的自己曾經擁有過的過往所在的古棠邑如今的自己也是在這裏的一路上曆經各種各樣不同的見識,曾經擁有過的過往唐田鄉政府駐地還有縱橫南北的青沙公路如今的三城公路。去往那裏的東山的路有一部分很不好走,自己一個人也是為了減輕負擔便把自己的自行車寄存在公路附近的熟人那裏。


    步行數裏比較高坡處,還有一片小鬆林。記得以前的自己曾經在這裏上學的時候和其他的同學曾經來過一次,現在在這裏的自己看到的怎麽還跟以前不一樣了?


    近距離看著在這裏的風力發電設備,風車近在咫尺。看著不遠處的地方那邊的公路,還有一種說法之所以叫“三城公路”還是因為這條公路經過三座城。從北往南分別是掖城、平度、青島(城陽),曾經擁有過的過往輝煌記憶的青沙公路早就已經習慣了退出了印象中的曆史舞台並融入現在在這裏的新時代高等級省道交通運輸中……


    現在就在這裏的自己還能有機會跟著看到的比較高的地方小鬆樹林的外邊就有一座風力發電塔,碩大的翅膀不停的隨風而動。這樣的光景早在將近二十年前自己一個人也是去往天津的一路上除了山東東營廣饒和濱州沾化附近的油田“磕頭機”以外,就是那裏的河北滄州黃驊渤海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大港城區附近的海裏的風力發電塔了,就好像是正在那裏想方設法列隊歡迎或者是目送著的衛士守護著這片京津冀京畿之地的南大門。


    一南一北,一海一山。遙相唿應新能源建設,相對比較風力發電還是環保的。火力發電還有消費煤炭而在這裏的風力發電水力發電隻要有水力、風力設備和水力水力發電設備就行了!


    他沿著蜿蜒的山路繼續前行,心中感慨萬千。風力發電塔高聳入雲,與藍天白雲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站在山頂,他眺望著遠方,心中湧起一股豪邁之情。


    這裏雖沒有城市的繁華,卻有著大自然的寧靜與美好。他決定將這次經曆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讓更多的人了解這片美麗的土地。


    就在這裏的比較熟悉卻又有些陌生的地方一步一步的往前,說是熟悉在這裏的畢竟也是自己的家鄉,說是陌生自己一個人也是還沒來過的隻是聽說過附近還有這麽個地方……如果說是步行還不如說是攀爬。他自己掰住並借助能有自己胳膊粗細的樹幹或者是枝條,動作一定很不雅觀!又沒個人作伴兒,能有機會過來的也隻有自己一個人!還需要什麽好看不好看?又沒有誰在這裏的跟前看著,一不小心還會說出去!


    看起來這人的自律也可以說是自覺很是重要,有人看著就能好點兒,否則也就隨心所欲。相應的沒有付出也就沒有收獲,在這裏的也就是為什麽總是自律的人也就容易成功的主要原因吧?


    就好像是自己一個人想著去往那裏,就要一步一步的去打聽一步一步的去接近理想目的地。比如還在家裏的時候有人開始告訴自己:隻要是聽說聽道等著什麽時候有了機會領著你去趕集要不就領著你去鄉裏玩耍;趕集上店也就成為了哄孩子的主要方式,換上新衣服高高興興就跟過節似的!


    那個時候的小孩子都喜歡穿上新衣服,比較流行的黃軍裝黃軍帽最好還有一身黃軍褲或者是藍青色的也可以。想想自己一個人都還有些好笑,直到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還曾經穿過。年前北邊的柳安東著村起集,住在那裏的表姐邀請過去看戲。戲台子上演員一個勁兒的在那裏咿咿呀呀,下邊的自己一邊聽著一邊犯困腦袋還在那裏直磕人家的肩膀頭兒,“還沒過年哩!早就開始有人給磕頭啦!”


    “嘻嘻……”戲台子上麵的演員正在那裏唱得過癮,躲在下邊的除了有些上了歲數的還能熬夜更主要的還是好聽。為了過來看戲,家裏的父母還特意給置備了一身新衣服。老早就說好了,都在迴家就趕緊脫下來留著過年的時候再穿……現在就穿等著到了時候也就不怎麽新鮮了!


    等著總算是來到了在這裏的當時的鄉政府駐地,就在經過那條公路的時候又說:什麽時候去縣城裏去耍!去了縣裏又想著去往煙台,頭一次見識到了城市的模樣!


    當時的縣城相對基礎設施比較簡單一時還沒有城市的感覺,“去了就為了看樓,看電影?”這一次的出發目的地就在這裏的煙台市芝罘區,還是煙台的中心城區,另外還有近郊的所屬福山縣(福山區)、牟平縣(牟平區)、萊山區緊挨著中心城區,還有一個比較不錯的飛機場。與此同時也是頗有知名度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製造業加工基地與黃淮海銜接建設中國東北部地區新的經濟高地。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以及東北亞魅力都市群發展中心,與京津冀、黑吉遼三足鼎立強強聯合共同發展。


    以煙台市做為踏板還要走向更為廣闊的世界,煙台之行盡管不過數日還是開啟了一條嶄新的道路。


    出去了一趟又迴來自己一個人也是多多少少還是小有收獲的,與此同時也為這一次的出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隻有走進來這才意識到就在這裏的山區並不僅僅隻是覺得新鮮更多的還是困難重重藏著掖著艱難險阻,最為直接的還是在這裏的路並不好走!坑坑窪窪即使是有人走出來的小路走上去總是覺得不踏實,弄不好還得給摔倒!


    這樣的情況多是因為自己一個人的初來乍到還不熟悉路況,看上去邊邊角角見縫插針栽種著應季糧油菜蔬瓜果等農作物。在這裏的自己還要小打小鬧種點兒東西,不能就好像是平原地區那樣大麵積種植並且還在努力著適應新的機械化作業。


    能有機會在這裏的多少還能有機會跟著撿點兒東西就好像是塞塞牙縫兒一樣,不管怎麽說還有一些收成。閑著也是閑著有事兒沒事兒再想方設法打算著的出去掙點兒,怎麽也不能叫他餓著!家裏的裏裏外外又何嚐不是這樣被動跟著人家簇擁強撐著牽扯掣肘就是動彈不得!


    坐在這裏的靠近背風處算是歇息一會兒吧,四處打量著隱約看到那邊的密林叢中躲避著有些房屋。陽光從在這裏的頭頂上照射下來晃得都睜不開眼,還得手搭涼棚這才後知後覺有了一些印象。穿越而過這邊的小鬆樹林,果然還是有幾戶人家散落在這裏的隱居處。


    看見有人正在那裏四處打量著,出於本能反應又閃迴去找到了自己的夥伴兒。“你是幹什麽的?”“我自己一個人也是走錯路了,還想著能有機會打聽一下這是哪兒個村子?”“山裏頭。”一聽這麽說他也就不由得樂了!“不就是在這裏的山裏頭嗎?”一聽這麽說也就跟著樂,說起來自己所在的社區。那個人仍還是沒有多少印象,“唐田知不知道?”


    “就在這裏的日常家門子跟前啊,俺自己能知不道?”


    “不過上邊也該照顧照顧咱這些老百姓了!你自己一個人怎麽也得跟著吃飽飯是不是?”就在這裏的日常偶爾,聽見外邊還有時候說說笑笑的,倒是顯得有些機會難得!不過目前還誰有那麽一點兒拘謹的,就在這裏的日常幾乎是仍還是徘徊在這裏的莊稼人應該具備安全意識基本常識的。


    一邊還要想方設法將就著過日子,要想著過日子還得早就已經習慣了的勁頭兒拿出來提前曬曬!蒼天不負有心人,從附近的老人那裏還是有些小心翼翼打聽到了去往別處的山路。另外還找到了有關這裏的有些資料,“山裏頭”一共有十七戶人家,分散在這裏的周邊隱居。


    就在這裏的日常和所在的“山裏頭”還不能算是一個自然村相對獨立的黨支部,就在這裏的三裏地遠的地方就有一個比較大的自然村“將軍營”。這是一個大約能有二百多戶人家的村子。就在這裏的山區還是不常見的,走過路過的自己看到的正是那一天的下午。這個村子裏有一戶家裏的老人去世了正是出殯的時候,不太寬的山村街道上更是擠滿了人。


    在這裏的既有想著能有機會怎麽過來“幫忙兒”的,還有跟著過來看光景的,農村裏的娛樂活動有些單調也就隻能是借著這樣的機會湊在了一塊兒也算是一次難得的聚集。說得好聽一些還是彼此之間的相處了這麽多年的老鄰居,借著這樣的機會過來“送”一下略表自己的一番心意。


    這樣的場景誰也不想這樣的時候也會有些其他的陌生人的過來,即使是能有機會發覺還有一些不明來曆陌生人還有的自以為是這一家裏的親戚呢?哀樂響起伴隨著在這裏的親屬們各自按照與逝者關係哭喊著,靈車蠕動每走一步都是困難重重!


    動作緩慢不遠的路程似乎就這麽眼睜睜的看著外麵走了一個漫長的世紀,把在這裏的逝者活著的經曆重新走了一遍!素衣裹身披麻戴孝,又是一片銀裝素裹。樹木矗立低垂肅穆不語,又好像是正在這裏想方設法為了自己的生存和栽種過自己的主人送行!


    去往那裏的山上的路開始有了一些有些陡峭,靈車過不去的地方也就隻能是想著安排有人抬著骨灰盒緩步出門上山。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偏偏路過那邊的“山裏頭”,被動跟著人家簇擁著自己的適應中的這一切不由得讓自己的日常覺得額外增添了新的拓展負擔:這不是又跟著迴來了嗎?


    等著安葬了逝者又被動跟著人家簇擁著過來“將軍營”,這才後知後覺有了一些機會集中精力打聽到了去往其他的交通便利條件比較好的地方。“雲門村”村東就有一條公路往南去市區北向往附近比較出名的村鎮。這條公路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蜿蜒崎嶇路過一處早就已經撤銷了的鄉政府駐地蟠桃園。往北走數十裏又是一座有名的村子荊棘穀,還有一條通往平北鎮政府駐地那裏的進山公路。據說這條公路還是去往大澤山的交通要道必經之路。


    迴到了“雲門村”、“將軍營”穿越而過這邊的公路還想著能有機會再往東走走看看,“這個年輕人,那邊有什麽可看的?”“咱不去不行嗎?”“不行!”聽我這麽一說,他樂了!我自己一個人也是跟著他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印象底色:許亦斌文藝活動筆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許亦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許亦斌並收藏印象底色:許亦斌文藝活動筆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