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午後濃香茶(四)清明
印象底色:許亦斌文藝活動筆記 作者:許亦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傳說是非有故事,故事傳說續記憶。
滴滴品鑒沁心脾,午後濃香茶潤遲。
文房四寶助大器,筆墨紙硯鋪墊時。
字字珠璣靈感地,事前醞釀構思之。
題記《墨客》並代序短篇小說《清明》承上啟下書接前篇章節。
這人啊,總是這樣!人家有的,自己一個人也是想有;人家沒有的,一時還沒有到了的地方自己一個人也是已經去了!沒想到這竟還成為自己一個人的炫耀,就想著能用來彌補一下空虛寂寞冷虛榮獨孤橫……精神勝利法就這樣趁虛而入,僥幸占有一席之地!
自己一個人也是隻要是覺得不舒適就想著能早點兒換換地方,自己一個人也是船小好調頭……這個時候的我還理解不了有些一個地方一待就是數十年的有些人,直到現在自己一個人有幸遇到了她紫嫣。她自己一個人也是不想頻繁換地方,那樣多累啊?找工作找房子經常搬家,從海澱到東城,從東城到豐台,從豐台到大興沙子口大紅門……我自己一個人也是沒有去過她那裏,所說的地方一時也就還沒有理解……
都說自己一個人也是船小好調頭,其實不是這樣!表麵上看好像是這樣,沒有負擔不拖泥帶水……可是自己一個人也是有自己一個人的苦衷和不容易!隻有想不到沒有經曆不到,隻有做不到,沒有想不到……任憑自己一個人也是腐化“墮落”沉溺於奢侈中不能自拔!
還在肉聯廠附近上班的時候,自己一個人也是不知道讓哪個“狐狸精”給迷惑住了,那些日子幾乎是天天每次下了班總是出去那廠區的大門出去買暈……
“以前我自己一個人也是曾經暗戀過鄰居家裏的一個男孩子,我倆兒歲數相差太大!唯獨我自己一個人在那裏想好事兒,自己一個人也是曾經暗示過自己的家人……怎奈‘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那年我自己一個人也是從北京迴家過年,跟自己的母親嘮嗑兒。無意中聽到母親說起鄰居家裏的那個男孩子已經訂婚準備年後結婚……聽著母親說起這事兒的時候,掰著那不疼的牙的話,仍還在那裏津津樂道滔滔不絕執著地告訴我那家鄰居家裏的打算……不痛不癢就跟沒事兒似的!本來就沒有咱家什麽事,那麽母親她自己一個人也是如此上心又是圖得是什麽?母親家人所表現出來了的不痛不癢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可是自己一個人的感覺與他們不一樣!
從那一刻起耗費了數十年的自己一個人築起來了的希望大廈猶如遭遇特大級別地震一樣眨眼就坍塌變成了一堆廢墟……玻璃是透明的,一旦迷失了方向遭遇特大重創也會變得傷人!玻璃也是受不了這樣的重創,隻聽幾聲刺耳地噪音過後與此同時也是粉身碎骨……
不得不為了自己一個人的暗戀在這裏的家鄉(故鄉)搭建靈堂,做青春的最後祭奠……
過完了年以後,自己一個人也是孑身一人幾乎是迫不及待地離開了我的家鄉,哦?不,是故鄉。就在家人出來送我的時候,我自己一個人也是不再頻頻迴頭向家人他們告別!而是隻顧自己一個人想著能抓緊時間去往車站,“這孩子她自己一個人究竟是怎麽了?”“誰知道啊?”
我自己一個人也是還是老樣子,就這樣返迴了自己的工作地方。長安街上燈火輝煌,車輛川流不息人來人往。有的似乎跟我無關,有的還說不定跟我多少有點兒聯係。說不定其中的車輛就是從自己所在的酒吧間出來或者是路過這裏就要想著拐彎兒抹角去三裏屯……
本來就很少迴家的我自己一個人也是更懶得迴去了,以前的偶爾迴去是因為那可憐的暗戀。如今就是連這可憐寥寥無幾地暗戀印象也給打碎了!我自己一個人也是之所以這樣迫不及待地離開了家鄉,哦!是故鄉,那個地方給予了我的生命初始起點,卻並沒有賦予我定居的時候。故鄉就這樣短暫地逗留,象征性的迴家過年就又像是候鳥一樣飛迴來了北京繼續“北漂”……
“北漂”者的鄉土記憶,還要背負著沉重地行囊和不得已而為之接受割舍親情……有的親情還不能替自己遮風避雨,四麵透風的牆壁土得掉渣,牆頭上天井裏雜草叢生!鄉親們坐在街頭巷尾七嘴八舌探討著家短理長,跟他們打招唿,卻是一直在盯著自己企圖從這裏發現點兒什麽線索……“這孩子十多年沒迴來了吧?”“在外邊幹什麽?”“誰知道,你就不能過去問問……”
這個冬天冷得出奇,聽說今天冬天家裏沒有下一場雪。“咳咳……”走出了火車站,站在這裏的長安街上又迴頭看了一眼身後那三個醒目的大字標識“北京站”,心想等著我下次過來又要等到猴年馬月了!自己一個人也是就這樣過著苦行僧一樣的生活,夥計兒!“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需努力”繼續努力吧!咱的道行還淺著呢?
陽光頂在這頭上是那樣的耀眼!透過柳樹倒影路過頭冠縫隙刺射了下來,周圍一片蟬鳴嘶啞聲……偶爾飛過來了的鳥雀嘰嘰喳喳!身邊的這老黃牛招惹過來的蒼蠅嗡嗡作響,趴在我的身上不時還想騷擾我!我不由得罵了幾聲就想驅趕,可是效果並不大!就在這裏的外邊,人們正在家裏歇晌兒還沒有出來上坡幹活兒。現在都是家庭承包責任製了,個人頂門兒過著自己的日子。家裏的營生總是自己說了算……
這是我自己一個人也是剛剛走出了校門兒,初來乍到的感覺正在適應著自己一個人的新的接受……這個時候的我還不能插手自己家裏那莊稼地裏的營生,就是讓幹效率也不是那麽理想。忙起來了有那教得功夫還不如自己一個人幹了,教會教不會不說還給耽誤了自己幹其它營生……為了能夠有效多幹幹好也就安排指使著先去放放牛再說吧!這樣晚上就不用再喂了,也能倒出點兒功夫來打算著能幹點什麽?
行
放牛就這樣成為了我自己一個人也是在那個時候的日常生活,與自己家裏的那頭老黃牛朝夕相伴高興了的時候逗它玩兒,不高興了的時候也就拿它撒氣……都是一樣的沉悶曖昧,總是沒法兒有效溝通!這裏的日子過得不鹹不淡一切還是自己一個人的,好也罷賴也罷!自己一個人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接受著,有的時候要是家裏使用牛去往地裏耘地。那個時候的我自己一個人也就能在這家裏,自己一個人也是沒事兒就想著寫寫畫畫……拾掇拾掇以前還在學校裏的夢想。
聽風就是雨的年齡總是年少輕狂,“初學三天,走遍天下。再學三天,寸步難行。”本該是夯實基礎的時候卻在這裏想著遠大誌向,就還在自己的翅膀還沒有硬的時候,卻是一直早就想著展翅高飛……
記得就在自己一個人在那裏的河壩壩頂上放牛的時候,就想著給遠在他鄉那裏的親戚寫信。自己一個人躺在樹底下鋪墊著的盛裝化肥的塑料編織袋看了一會兒隨身攜帶過來的雜誌,就起身掏出筆記本子使用鉛筆嚐試著寫信……想象著那裏的樣子,眺望著那邊的方向一個勁兒地發呆!
就是這個時候,人們又正是歇晌兒的時候!很少有人走動,還有些不安分的人正在那邊的水庫裏或者是河裏洗澡互相戲嬉取鬧兒找樂……村後的堤壩一排排的柳槐綠意盎然鬱鬱蔥蔥,隨風吹拂長袖搖曳。藍藍的天上白雲在飄。那個時候的學校裏放了假,家裏的大人們就讓自己家裏的孩子出去放放牛。牛是那黃色的,正在那裏搖頭擺尾驅趕著唿扇著有些湊過來了的飛蛾亂蠅,啃著附在生長在地皮上的草,被啃得參差不齊坑坑窪窪。有的地方還能看見地皮……有的堤壩河炕種植著棉花,花生,苞米,河裏淌著水。有的小孩兒在戲水鳧水,弄得那倒影在水裏的藍天白雲綠樹紅花石橋一晃一晃的,“你就在這裏放,它能吃飽?”有的上坡下地路過這裏的有人過來吆喝著自己孩子的乳名。壩頂上,堤壩下麵都有道兒。他們可不一定從哪兒路過這裏!就是想看看自己家裏的孩子是不是在那裏好好地放牛,要不豁出去了一個人等到了晚上自己還得迴家喂!
那天晌午,自己一個人也是光顧著頂著大太陽底下的這樹底下的道路還有樹上的枝枝節節是否有“知了”,脖子給抻得酸酸疼疼得,還要擎著長杆子,那長杆頂端上還用小麥咀嚼成的黏糊糊。據說這樣放在上麵就能有效粘住“知了”,自己一個人也是一試效果還真不錯!那天自己一個人也是粘了二十多隻,用針引線把“知了”串了起來,然後就拎著迴家!誰知就在那天,自己一個人也是光顧著玩了!這牛自己卻沒有吃飽!
自己一個人也是還在埋怨這牛自己不爭氣!究竟是它不爭氣,還是自己不上心!在那時自己一個人也是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現在自己一個人的也是就是意識到了,又能怎樣?
可是自己一個人也是在那當時,看它肚子上後麵的“草窩子”還沒有給撐起來,另一邊是“水窩子”這邊倒不用我操心!至於這兩邊的“窩子”,“草窩子”“水窩子”誰是左右有待進一步確認。現在自己家裏的大人們看重的就是那“草窩子”,看草窩子管飽。在這以前還在家裏的大人們早就教導過自己一個人也是費了好大勁兒!至於是哪裏才是“草窩子”也是費了好大勁兒才給分出來……
到了傍晚,見勢不妙!這牛好糊弄 ,反正飽不飽它也不吱聲,可是那草窩子在那裏明顯擺著,僥幸怎樣才能不被自己家裏人埋怨也就成為了當時幾個小夥伴兒們迫切需要研究協商的當務之急!於是,自己一個人也是跟道北鄰居家裏的小強蹲在這裏的樹陰涼底下商量著應該怎麽辦……
後來有那麽一天的過午,也不知道究竟是因為什麽事情。他自己一個人也是一不小心就把我給摔在了地上,一看沒有什麽事了也就想著逗他一下,“哼!看我怎麽也把你給嚇唬一下!”於是,我就佯裝倒在地上賴著不起!他自己一個人也是這才慌了!趕緊跑過來想著攙扶,我這才找了個台階起來。我還活動了一下,腿腳沒事兒是沒事兒。可是咱也不是那省油的燈,老是想著逗他。可別讓他就這麽過去了!我自己一個人也是動動右胳膊,就是不動左胳膊。就這麽垂著小心翼翼地一路上他自己一個人也是再也不敢嬉鬧……不一會兒就到了家,還沒有過多久他娘就過來看我來了!這會兒我可再也忍不住也隱瞞不住自己一個人也是調皮了,一撩胳膊就跟沒事兒似的(本來就沒事兒),他那這才反應過來,也就放下心來心安理得迴家去了!“這孩子他自己一個人裝得就跟真實的一樣,嘻嘻……”想想還是有些後怕!沒過多久,自己一個人也是想起來在古代的一個寓言故事:狼來了!
有一天又是一個將近中午,我和自己的那個小夥伴兒一塊兒放牛正走在迴家的路上,順著堤壩還沒有等走到村口,就有鄰居告訴我:“恁家來客了!還是從天津過來的……”我一聽心裏也是一陣兒激動,覺得高興極了,“你快點兒家去吧!不用再等我了!”我一聽也就扯著牛繩兒就想往家裏拽,可是它這家夥兒卻在跟我往後打著墜墜……“你牽著它!越是在它的頭裏它就越想後墜……”我迴頭看了他一眼一笑,就像是跟他說的那樣果然奏效好使!它總算是跟著我走了,可是我還是嫌它走得太慢。
那一陣兒,我的兄弟早就跟隨著大姨家裏的四哥去了長春 ,那一年他才十七歲。而我十七歲的時候還在上初中二年級。
滴滴品鑒沁心脾,午後濃香茶潤遲。
文房四寶助大器,筆墨紙硯鋪墊時。
字字珠璣靈感地,事前醞釀構思之。
題記《墨客》並代序短篇小說《清明》承上啟下書接前篇章節。
這人啊,總是這樣!人家有的,自己一個人也是想有;人家沒有的,一時還沒有到了的地方自己一個人也是已經去了!沒想到這竟還成為自己一個人的炫耀,就想著能用來彌補一下空虛寂寞冷虛榮獨孤橫……精神勝利法就這樣趁虛而入,僥幸占有一席之地!
自己一個人也是隻要是覺得不舒適就想著能早點兒換換地方,自己一個人也是船小好調頭……這個時候的我還理解不了有些一個地方一待就是數十年的有些人,直到現在自己一個人有幸遇到了她紫嫣。她自己一個人也是不想頻繁換地方,那樣多累啊?找工作找房子經常搬家,從海澱到東城,從東城到豐台,從豐台到大興沙子口大紅門……我自己一個人也是沒有去過她那裏,所說的地方一時也就還沒有理解……
都說自己一個人也是船小好調頭,其實不是這樣!表麵上看好像是這樣,沒有負擔不拖泥帶水……可是自己一個人也是有自己一個人的苦衷和不容易!隻有想不到沒有經曆不到,隻有做不到,沒有想不到……任憑自己一個人也是腐化“墮落”沉溺於奢侈中不能自拔!
還在肉聯廠附近上班的時候,自己一個人也是不知道讓哪個“狐狸精”給迷惑住了,那些日子幾乎是天天每次下了班總是出去那廠區的大門出去買暈……
“以前我自己一個人也是曾經暗戀過鄰居家裏的一個男孩子,我倆兒歲數相差太大!唯獨我自己一個人在那裏想好事兒,自己一個人也是曾經暗示過自己的家人……怎奈‘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那年我自己一個人也是從北京迴家過年,跟自己的母親嘮嗑兒。無意中聽到母親說起鄰居家裏的那個男孩子已經訂婚準備年後結婚……聽著母親說起這事兒的時候,掰著那不疼的牙的話,仍還在那裏津津樂道滔滔不絕執著地告訴我那家鄰居家裏的打算……不痛不癢就跟沒事兒似的!本來就沒有咱家什麽事,那麽母親她自己一個人也是如此上心又是圖得是什麽?母親家人所表現出來了的不痛不癢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可是自己一個人的感覺與他們不一樣!
從那一刻起耗費了數十年的自己一個人築起來了的希望大廈猶如遭遇特大級別地震一樣眨眼就坍塌變成了一堆廢墟……玻璃是透明的,一旦迷失了方向遭遇特大重創也會變得傷人!玻璃也是受不了這樣的重創,隻聽幾聲刺耳地噪音過後與此同時也是粉身碎骨……
不得不為了自己一個人的暗戀在這裏的家鄉(故鄉)搭建靈堂,做青春的最後祭奠……
過完了年以後,自己一個人也是孑身一人幾乎是迫不及待地離開了我的家鄉,哦?不,是故鄉。就在家人出來送我的時候,我自己一個人也是不再頻頻迴頭向家人他們告別!而是隻顧自己一個人想著能抓緊時間去往車站,“這孩子她自己一個人究竟是怎麽了?”“誰知道啊?”
我自己一個人也是還是老樣子,就這樣返迴了自己的工作地方。長安街上燈火輝煌,車輛川流不息人來人往。有的似乎跟我無關,有的還說不定跟我多少有點兒聯係。說不定其中的車輛就是從自己所在的酒吧間出來或者是路過這裏就要想著拐彎兒抹角去三裏屯……
本來就很少迴家的我自己一個人也是更懶得迴去了,以前的偶爾迴去是因為那可憐的暗戀。如今就是連這可憐寥寥無幾地暗戀印象也給打碎了!我自己一個人也是之所以這樣迫不及待地離開了家鄉,哦!是故鄉,那個地方給予了我的生命初始起點,卻並沒有賦予我定居的時候。故鄉就這樣短暫地逗留,象征性的迴家過年就又像是候鳥一樣飛迴來了北京繼續“北漂”……
“北漂”者的鄉土記憶,還要背負著沉重地行囊和不得已而為之接受割舍親情……有的親情還不能替自己遮風避雨,四麵透風的牆壁土得掉渣,牆頭上天井裏雜草叢生!鄉親們坐在街頭巷尾七嘴八舌探討著家短理長,跟他們打招唿,卻是一直在盯著自己企圖從這裏發現點兒什麽線索……“這孩子十多年沒迴來了吧?”“在外邊幹什麽?”“誰知道,你就不能過去問問……”
這個冬天冷得出奇,聽說今天冬天家裏沒有下一場雪。“咳咳……”走出了火車站,站在這裏的長安街上又迴頭看了一眼身後那三個醒目的大字標識“北京站”,心想等著我下次過來又要等到猴年馬月了!自己一個人也是就這樣過著苦行僧一樣的生活,夥計兒!“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需努力”繼續努力吧!咱的道行還淺著呢?
陽光頂在這頭上是那樣的耀眼!透過柳樹倒影路過頭冠縫隙刺射了下來,周圍一片蟬鳴嘶啞聲……偶爾飛過來了的鳥雀嘰嘰喳喳!身邊的這老黃牛招惹過來的蒼蠅嗡嗡作響,趴在我的身上不時還想騷擾我!我不由得罵了幾聲就想驅趕,可是效果並不大!就在這裏的外邊,人們正在家裏歇晌兒還沒有出來上坡幹活兒。現在都是家庭承包責任製了,個人頂門兒過著自己的日子。家裏的營生總是自己說了算……
這是我自己一個人也是剛剛走出了校門兒,初來乍到的感覺正在適應著自己一個人的新的接受……這個時候的我還不能插手自己家裏那莊稼地裏的營生,就是讓幹效率也不是那麽理想。忙起來了有那教得功夫還不如自己一個人幹了,教會教不會不說還給耽誤了自己幹其它營生……為了能夠有效多幹幹好也就安排指使著先去放放牛再說吧!這樣晚上就不用再喂了,也能倒出點兒功夫來打算著能幹點什麽?
行
放牛就這樣成為了我自己一個人也是在那個時候的日常生活,與自己家裏的那頭老黃牛朝夕相伴高興了的時候逗它玩兒,不高興了的時候也就拿它撒氣……都是一樣的沉悶曖昧,總是沒法兒有效溝通!這裏的日子過得不鹹不淡一切還是自己一個人的,好也罷賴也罷!自己一個人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接受著,有的時候要是家裏使用牛去往地裏耘地。那個時候的我自己一個人也就能在這家裏,自己一個人也是沒事兒就想著寫寫畫畫……拾掇拾掇以前還在學校裏的夢想。
聽風就是雨的年齡總是年少輕狂,“初學三天,走遍天下。再學三天,寸步難行。”本該是夯實基礎的時候卻在這裏想著遠大誌向,就還在自己的翅膀還沒有硬的時候,卻是一直早就想著展翅高飛……
記得就在自己一個人在那裏的河壩壩頂上放牛的時候,就想著給遠在他鄉那裏的親戚寫信。自己一個人躺在樹底下鋪墊著的盛裝化肥的塑料編織袋看了一會兒隨身攜帶過來的雜誌,就起身掏出筆記本子使用鉛筆嚐試著寫信……想象著那裏的樣子,眺望著那邊的方向一個勁兒地發呆!
就是這個時候,人們又正是歇晌兒的時候!很少有人走動,還有些不安分的人正在那邊的水庫裏或者是河裏洗澡互相戲嬉取鬧兒找樂……村後的堤壩一排排的柳槐綠意盎然鬱鬱蔥蔥,隨風吹拂長袖搖曳。藍藍的天上白雲在飄。那個時候的學校裏放了假,家裏的大人們就讓自己家裏的孩子出去放放牛。牛是那黃色的,正在那裏搖頭擺尾驅趕著唿扇著有些湊過來了的飛蛾亂蠅,啃著附在生長在地皮上的草,被啃得參差不齊坑坑窪窪。有的地方還能看見地皮……有的堤壩河炕種植著棉花,花生,苞米,河裏淌著水。有的小孩兒在戲水鳧水,弄得那倒影在水裏的藍天白雲綠樹紅花石橋一晃一晃的,“你就在這裏放,它能吃飽?”有的上坡下地路過這裏的有人過來吆喝著自己孩子的乳名。壩頂上,堤壩下麵都有道兒。他們可不一定從哪兒路過這裏!就是想看看自己家裏的孩子是不是在那裏好好地放牛,要不豁出去了一個人等到了晚上自己還得迴家喂!
那天晌午,自己一個人也是光顧著頂著大太陽底下的這樹底下的道路還有樹上的枝枝節節是否有“知了”,脖子給抻得酸酸疼疼得,還要擎著長杆子,那長杆頂端上還用小麥咀嚼成的黏糊糊。據說這樣放在上麵就能有效粘住“知了”,自己一個人也是一試效果還真不錯!那天自己一個人也是粘了二十多隻,用針引線把“知了”串了起來,然後就拎著迴家!誰知就在那天,自己一個人也是光顧著玩了!這牛自己卻沒有吃飽!
自己一個人也是還在埋怨這牛自己不爭氣!究竟是它不爭氣,還是自己不上心!在那時自己一個人也是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現在自己一個人的也是就是意識到了,又能怎樣?
可是自己一個人也是在那當時,看它肚子上後麵的“草窩子”還沒有給撐起來,另一邊是“水窩子”這邊倒不用我操心!至於這兩邊的“窩子”,“草窩子”“水窩子”誰是左右有待進一步確認。現在自己家裏的大人們看重的就是那“草窩子”,看草窩子管飽。在這以前還在家裏的大人們早就教導過自己一個人也是費了好大勁兒!至於是哪裏才是“草窩子”也是費了好大勁兒才給分出來……
到了傍晚,見勢不妙!這牛好糊弄 ,反正飽不飽它也不吱聲,可是那草窩子在那裏明顯擺著,僥幸怎樣才能不被自己家裏人埋怨也就成為了當時幾個小夥伴兒們迫切需要研究協商的當務之急!於是,自己一個人也是跟道北鄰居家裏的小強蹲在這裏的樹陰涼底下商量著應該怎麽辦……
後來有那麽一天的過午,也不知道究竟是因為什麽事情。他自己一個人也是一不小心就把我給摔在了地上,一看沒有什麽事了也就想著逗他一下,“哼!看我怎麽也把你給嚇唬一下!”於是,我就佯裝倒在地上賴著不起!他自己一個人也是這才慌了!趕緊跑過來想著攙扶,我這才找了個台階起來。我還活動了一下,腿腳沒事兒是沒事兒。可是咱也不是那省油的燈,老是想著逗他。可別讓他就這麽過去了!我自己一個人也是動動右胳膊,就是不動左胳膊。就這麽垂著小心翼翼地一路上他自己一個人也是再也不敢嬉鬧……不一會兒就到了家,還沒有過多久他娘就過來看我來了!這會兒我可再也忍不住也隱瞞不住自己一個人也是調皮了,一撩胳膊就跟沒事兒似的(本來就沒事兒),他那這才反應過來,也就放下心來心安理得迴家去了!“這孩子他自己一個人裝得就跟真實的一樣,嘻嘻……”想想還是有些後怕!沒過多久,自己一個人也是想起來在古代的一個寓言故事:狼來了!
有一天又是一個將近中午,我和自己的那個小夥伴兒一塊兒放牛正走在迴家的路上,順著堤壩還沒有等走到村口,就有鄰居告訴我:“恁家來客了!還是從天津過來的……”我一聽心裏也是一陣兒激動,覺得高興極了,“你快點兒家去吧!不用再等我了!”我一聽也就扯著牛繩兒就想往家裏拽,可是它這家夥兒卻在跟我往後打著墜墜……“你牽著它!越是在它的頭裏它就越想後墜……”我迴頭看了他一眼一笑,就像是跟他說的那樣果然奏效好使!它總算是跟著我走了,可是我還是嫌它走得太慢。
那一陣兒,我的兄弟早就跟隨著大姨家裏的四哥去了長春 ,那一年他才十七歲。而我十七歲的時候還在上初中二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