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齡把李世民在心裏罵了不隻是一次,李世民如此不要臉的訛詐,讓房玄齡非常氣惱。既然預測未來幾年是貞觀年間是災害最嚴重的時候,這個如果事情是對的,那最後說明了什麽?按照古代的封建迷信的說法,是不是皇帝施政失德,所以這才造成了天才頻發?
當然,這個是不可能的,皇上施政怎麽可能失德呢?皇上是不可能有錯的,皇上是絕對不能有錯的,可是這個“天人感應”是怎麽迴事?那肯定是宰相的問題,宰相沒有能夠輔佐好皇帝,那自然是宰相的事情。作為負責政務的宰相,那理應圓潤離開,退位讓賢了。
這個李世民擺明了實在訛詐房玄齡,如果房玄齡不同意商人勢力擴充到整個江南,這樣他李世民到時候也就把這個天災推卸給房玄齡。總之這個也是合情合理的,讓房玄齡心裏大罵李世民不要臉。
不過房玄齡也是沒有什麽資本,畢竟李世民是名正言順的皇帝,作為皇帝有耍流1氓的資格。自古以來隻有皇帝對臣子耍流1氓的,皇帝可以無所畏懼的對臣子耍流1氓,可是臣子卻沒有什麽好辦法。一旦皇帝豁出臉皮去耍流1氓,那你還真的沒有什麽好辦法。
“皇上,臣以為既然如此,我大唐朝廷也都不能夠讓商賈平白無故的付出。皇上,你看如何,我們允許組織人手去江南墾殖,不過卻並非沒有條件。既然商賈謀取了利益,那也就要繳納稅賦。不如我們將商賈的商稅提高到二十五稅一,這樣讓商賈更多的為朝廷貢獻,也都可以讓普通百姓減少壓力啊!”房玄齡說。
房玄齡害怕了,害怕李世民把所謂天災的責任推卸給他這個宰相,到時候他這個宰相必然要主動“圓潤的離開“。雖然這個擺明了是李世民在訛詐他,可是房玄齡卻不得不擔憂,畢竟這個還是在李世民的權力範圍之內。到時候李世民集團多半會選擇犧牲房玄齡,讓房玄齡去背黑鍋。隻要李世民願意豁出臉皮,那還真的可以做得到。
房玄齡好不容易一輩子混到了宰相的位置,誰願意平白無故都離開,尤其是因為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離開,更是悲劇。
“這次雖然同意了商賈去江南墾殖,可是我卻選擇加重了商賈的稅賦,從過去三十稅一提升到了現在的二十五稅一,這樣應該讓這些商賈感覺到了加大壓力,同樣遏製商賈勢力上升過快了。”房玄齡想。
李世民很快說:“好的,既然如此,那朕也就讓中書省草擬奏章了!”
這次的事情,在大家互相妥協當中結束了。荊謀言提出要讓商賈去江南墾殖,李世民出於扶持商賈勢力遏製士族的想法,跟荊謀言武士彠唱雙簧,反而逼迫房玄齡為首的士族同意開放江南讓商賈墾殖,提高商賈的經濟實力。
可是另一頭房玄齡為了保證自己的宰相位置不丟了,同樣選擇妥協了一步,同意讓商賈去江南。可是他也是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對商賈增加一部分商業稅收,希望能夠遏製商賈的勢力擴張。這樣不過是雙方大家互相的妥協,各自妥協了。
很快一份詔書被草擬了出來,而李世民卻通過信鴿直接把詔書的草稿在正式詔書下達之前,就送到了劍南道武士彠那裏。武士彠接到了這份草稿,事先已經知道了詔書的內容了。
“朝廷已經同意了我們巴蜀的商人組織人手去江南墾殖,可根據我的兩個兒子送來的消息,這次朝廷之上有些明爭暗鬥了。皇上明裏暗裏訛詐了房玄齡,逼迫分房玄齡同意。可是卻另一頭房玄齡提出要對商賈增稅,這樣明顯是希望遏製商賈發展的可能。”武士彠說。
荊謀言評價說:“武長史,其實這個沒有什麽太大問題。其實這個無非是互相妥協,官場之上各種交易,這樣無處不在。皇上既然逼迫了房玄齡,那不可能繼續逼迫了。所以退讓一步也不是不可能。當然對於商賈增稅,這個其實也不是什麽太大的問題。其實某種意義上來說,對於商賈增稅,未必不是一個好事請。”
武士彠立馬皺眉說:“還是好事請?”
荊謀言點頭說:“沒錯,對於商賈增稅,其實未必不是一個好事請。因為如果有朝一日商賈所承擔的稅賦比例占據了天下的絕大多數,朝廷的開支絕大部分都是由商賈來提供的,你說朝廷還會繼續打壓商賈嗎?到時他們巴不得扶持商賈,在不影響農業生產的情況下,巴不得扶持商賈呢!”
“縱觀天下,朝廷這種東西,其實不過是一個‘機器’,一個統治機器而已。誰養活了這個‘機器’,那他們也就服務於誰。農業養活了他們,他們自然要服務於農業。可是如果商業養活了他們,他們必然會調轉到商業那裏。畢竟誰也不會做那種斷絕自己生存土壤的蠢事。”
荊謀言認為房玄齡給商人進行增稅,這個也許是他出於遏製商賈的目的,可是房玄齡也許因為時代眼光局限的緣故,他認為加稅可以遏製商賈勢力的崛起。
“房玄齡所用的思維明顯是錯誤的,他錯誤的采用了農業思維來衡量商業,甚至錯誤的利用了農業社會的思維來衡量將來的商品社會。更是錯誤的利用了自然經濟來衡量商品經濟,這樣必然會南轅北轍了。在自給自足的農業自然經濟,也許這樣加稅是盤剝。可是一旦進入了商品經濟,對於商業加稅反而明顯實在讓商業勢力滲透到朝廷官府裏麵。一旦朝廷的絕大部分稅收和開支都來源於商業,那他們必然會轉而從農業變成重視商業,這個是不可避免的。”荊謀言想。
荊謀言並不擔心房玄齡增稅,因為對於商人增稅對於未來商業勢力發展,利大於弊。什麽行業對稅收貢獻越大,對於國家財政貢獻越大,這樣國家反而越是會重視什麽行業。這種情況數不勝數,就好比後世很多地方政府都會保護當地的利稅大戶,甚至犧牲一些自然環境方麵的利益去維護利稅大戶的利益。這樣做看起來很蠢,可是卻恰恰說明了人類都是屁股決定腦袋的。當官更是如此,權力來源於哪裏,他們也就忠誠於哪裏。國家財政主要來源於哪一個行業,他們反而會支持哪一個行業,保護哪一個行業。
房玄齡的思維,並不代表房玄齡愚蠢,不過是他時代思維所束縛,無法預測到未來罷了。用了錯誤的標尺衡量,那自然是南轅北轍,得出了錯誤的結論。
“你說的這樣也對,也不無道理。我們這個益州大都督府,也就是最大的體會啊!根據下屬匯報,我們目前益州大都督府的絕大部分收入,都來自於商人直接或者間接的提供了。我們絕大部分的租庸調,本來是單純的農業的,可是自從你一旦組織了商人墾殖,就變成了商業。我們已經有至少七成以上的租庸調是由商人來組織百姓所繳納的。”
“至於別的各種道路收費,隨著一條條道路未來逐步開通,我們益州大都督府所獲得的租庸調甚至各種收入,至少有九成是從商人那裏直接或者間接獲得。過去還有很多官吏反對商業,可是現在反對聲音已經越好越少,反而幹脆有人提出‘本末共舉’的做法。甚至有人提出了‘保農護商’的論調。”
“他們提出在保證農業的基礎之上,可以同樣保護商業發展,不讓商業被打壓了。”
武士彠所說的例子,荊謀言其實也是明白這個道理的,不就是屁股決定腦袋了?目前益州大都督府表麵上看主要財政收入依然是以農業為主,可是這個背後的結果卻是其實這些農業租庸調早就是由商業組織百姓進行集體屯墾所繳納的,其實事實上已經演變成了商業稅,是由商人來間接創造的。至於各種的市場稅,關稅,道路收費等等一係列的收入,都是跟著商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隨著農業發展,接下來商業必然會跟著發展,到時候益州大都督府各級官府的財政主要來源都是跟商業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他們自然思想都會改變的,想法也都會改變的。身處在什麽位置,從什麽方麵獲得利益,他們自然會選擇支持什麽方麵。商人提供了絕大部分財政,他們自然會支持商人。
本來過去重農抑商,可是現在轉變成了“本末共舉”和“保農護商”的論調,其實無非也就是各級官府從商業那裏獲得了足夠的利益,這樣才是他們所重視的。
“武長史,雖然目前因為過去重農抑商想法的頑固,所以他們短時間之內無法很快糾正過來。不過我們將來一旦隨著商人創造的稅賦越來越大,到時候我們官府徹底依靠了商業稅賦來進行維持的時候,那個時候他們嘴裏的論調會跟著變化的。那個時候,他們完全可以喊出來支持商業,大力扶持商業發展了。這幫官僚們精明得很,誰對他們有安徽楚,他們也就會支持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而已。當商人給了足夠好處之後,他們轉變得比誰都快。”
“這個世界,歸根究底還是紅果果的利益在作祟,誰能夠獲得更多利益,那這樣才算是真正的好處。誰能夠給他們更多利益,他們也都會不要臉的支持誰。為官者更是如此,為了利益更不要臉。”荊謀言說。
荊謀言已經發現了,現在在益州大都督府範圍之內的官員,反對商業的聲音越來越少。除了少部分民間的士族在反對之外,官府裏麵的反對聲音幾乎已經很少很少了。因為商業帶來的好處已經是很快發揮出來,這些官員不是傻子,當然知道這裏麵的好處。商業帶來的更多稅收,帶來了更多的農業收入,甚至帶來了更多的財政收入。
這些財政收入和農業收入,都將會成為益州大都督府下屬各級官員將來升遷的資本。這些收入,緊接著也就是人口的增加,人口增加,農業收入增加,再加上各種政治效果,這樣都是一個個的政績啊!這些都是可以作為將來升遷的依據,他們當然會支持了。
在升官發財麵前,什麽重農抑商,什麽傳統思維,這些都不是不可改變的。隻要重視商業,維護商業能夠升官發財,那就讓重農抑商思想去見鬼去吧!雖然現在很多官員依然沒有提出重視商業,可是心裏卻已經開始改變了。
“接下來,益州大都督府下屬的幾乎所有官員,都將會成為一個利益共同體。他們都會通過扶持商業,甚至讓商人創造更多價值,這樣才能夠逐步升遷。這幫古代官僚,隻要他們能獲得好處,他們思想轉變得無比快速啊!這才幾個月,就拋棄了重農抑商思想,變成了‘農商並重’了。”
“歸根究底,孔聖人的話早就拋棄到了狗肚子裏麵了,隻要利益給足了,讓他們去朝著孔聖人吐口水,也不是無法做到的。在升官發財撈取好處麵前,聖人教誨算個屁啊!聖人這個東西,用得上就拿出來用用,如果踩死他們獲得的好處更大,這幫官僚不介意去踩死他們!”荊謀言想。
荊謀言接著對武士彠說:“武長史,我認為我們可以由益州大都督府牽頭,組建一個江淮農墾集團。我們可以益州大都督府跟商賈合作,我們益州大都督府讓商賈投資,然後我們益州大都督府作為朝廷政治上的庇護,並且負責協調江南地方官府等等各種官府的來往。然後占據五成的份額,接下來五成可以交給商賈,甚至百姓進行投入,組建一個江淮農墾集團。接下來我們可以組織人手集體開發江淮地區,加快江淮地區的開發,這樣將來江淮糧食產量都足以保證我們天下了。”
當然,這個是不可能的,皇上施政怎麽可能失德呢?皇上是不可能有錯的,皇上是絕對不能有錯的,可是這個“天人感應”是怎麽迴事?那肯定是宰相的問題,宰相沒有能夠輔佐好皇帝,那自然是宰相的事情。作為負責政務的宰相,那理應圓潤離開,退位讓賢了。
這個李世民擺明了實在訛詐房玄齡,如果房玄齡不同意商人勢力擴充到整個江南,這樣他李世民到時候也就把這個天災推卸給房玄齡。總之這個也是合情合理的,讓房玄齡心裏大罵李世民不要臉。
不過房玄齡也是沒有什麽資本,畢竟李世民是名正言順的皇帝,作為皇帝有耍流1氓的資格。自古以來隻有皇帝對臣子耍流1氓的,皇帝可以無所畏懼的對臣子耍流1氓,可是臣子卻沒有什麽好辦法。一旦皇帝豁出臉皮去耍流1氓,那你還真的沒有什麽好辦法。
“皇上,臣以為既然如此,我大唐朝廷也都不能夠讓商賈平白無故的付出。皇上,你看如何,我們允許組織人手去江南墾殖,不過卻並非沒有條件。既然商賈謀取了利益,那也就要繳納稅賦。不如我們將商賈的商稅提高到二十五稅一,這樣讓商賈更多的為朝廷貢獻,也都可以讓普通百姓減少壓力啊!”房玄齡說。
房玄齡害怕了,害怕李世民把所謂天災的責任推卸給他這個宰相,到時候他這個宰相必然要主動“圓潤的離開“。雖然這個擺明了是李世民在訛詐他,可是房玄齡卻不得不擔憂,畢竟這個還是在李世民的權力範圍之內。到時候李世民集團多半會選擇犧牲房玄齡,讓房玄齡去背黑鍋。隻要李世民願意豁出臉皮,那還真的可以做得到。
房玄齡好不容易一輩子混到了宰相的位置,誰願意平白無故都離開,尤其是因為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離開,更是悲劇。
“這次雖然同意了商賈去江南墾殖,可是我卻選擇加重了商賈的稅賦,從過去三十稅一提升到了現在的二十五稅一,這樣應該讓這些商賈感覺到了加大壓力,同樣遏製商賈勢力上升過快了。”房玄齡想。
李世民很快說:“好的,既然如此,那朕也就讓中書省草擬奏章了!”
這次的事情,在大家互相妥協當中結束了。荊謀言提出要讓商賈去江南墾殖,李世民出於扶持商賈勢力遏製士族的想法,跟荊謀言武士彠唱雙簧,反而逼迫房玄齡為首的士族同意開放江南讓商賈墾殖,提高商賈的經濟實力。
可是另一頭房玄齡為了保證自己的宰相位置不丟了,同樣選擇妥協了一步,同意讓商賈去江南。可是他也是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對商賈增加一部分商業稅收,希望能夠遏製商賈的勢力擴張。這樣不過是雙方大家互相的妥協,各自妥協了。
很快一份詔書被草擬了出來,而李世民卻通過信鴿直接把詔書的草稿在正式詔書下達之前,就送到了劍南道武士彠那裏。武士彠接到了這份草稿,事先已經知道了詔書的內容了。
“朝廷已經同意了我們巴蜀的商人組織人手去江南墾殖,可根據我的兩個兒子送來的消息,這次朝廷之上有些明爭暗鬥了。皇上明裏暗裏訛詐了房玄齡,逼迫分房玄齡同意。可是卻另一頭房玄齡提出要對商賈增稅,這樣明顯是希望遏製商賈發展的可能。”武士彠說。
荊謀言評價說:“武長史,其實這個沒有什麽太大問題。其實這個無非是互相妥協,官場之上各種交易,這樣無處不在。皇上既然逼迫了房玄齡,那不可能繼續逼迫了。所以退讓一步也不是不可能。當然對於商賈增稅,這個其實也不是什麽太大的問題。其實某種意義上來說,對於商賈增稅,未必不是一個好事請。”
武士彠立馬皺眉說:“還是好事請?”
荊謀言點頭說:“沒錯,對於商賈增稅,其實未必不是一個好事請。因為如果有朝一日商賈所承擔的稅賦比例占據了天下的絕大多數,朝廷的開支絕大部分都是由商賈來提供的,你說朝廷還會繼續打壓商賈嗎?到時他們巴不得扶持商賈,在不影響農業生產的情況下,巴不得扶持商賈呢!”
“縱觀天下,朝廷這種東西,其實不過是一個‘機器’,一個統治機器而已。誰養活了這個‘機器’,那他們也就服務於誰。農業養活了他們,他們自然要服務於農業。可是如果商業養活了他們,他們必然會調轉到商業那裏。畢竟誰也不會做那種斷絕自己生存土壤的蠢事。”
荊謀言認為房玄齡給商人進行增稅,這個也許是他出於遏製商賈的目的,可是房玄齡也許因為時代眼光局限的緣故,他認為加稅可以遏製商賈勢力的崛起。
“房玄齡所用的思維明顯是錯誤的,他錯誤的采用了農業思維來衡量商業,甚至錯誤的利用了農業社會的思維來衡量將來的商品社會。更是錯誤的利用了自然經濟來衡量商品經濟,這樣必然會南轅北轍了。在自給自足的農業自然經濟,也許這樣加稅是盤剝。可是一旦進入了商品經濟,對於商業加稅反而明顯實在讓商業勢力滲透到朝廷官府裏麵。一旦朝廷的絕大部分稅收和開支都來源於商業,那他們必然會轉而從農業變成重視商業,這個是不可避免的。”荊謀言想。
荊謀言並不擔心房玄齡增稅,因為對於商人增稅對於未來商業勢力發展,利大於弊。什麽行業對稅收貢獻越大,對於國家財政貢獻越大,這樣國家反而越是會重視什麽行業。這種情況數不勝數,就好比後世很多地方政府都會保護當地的利稅大戶,甚至犧牲一些自然環境方麵的利益去維護利稅大戶的利益。這樣做看起來很蠢,可是卻恰恰說明了人類都是屁股決定腦袋的。當官更是如此,權力來源於哪裏,他們也就忠誠於哪裏。國家財政主要來源於哪一個行業,他們反而會支持哪一個行業,保護哪一個行業。
房玄齡的思維,並不代表房玄齡愚蠢,不過是他時代思維所束縛,無法預測到未來罷了。用了錯誤的標尺衡量,那自然是南轅北轍,得出了錯誤的結論。
“你說的這樣也對,也不無道理。我們這個益州大都督府,也就是最大的體會啊!根據下屬匯報,我們目前益州大都督府的絕大部分收入,都來自於商人直接或者間接的提供了。我們絕大部分的租庸調,本來是單純的農業的,可是自從你一旦組織了商人墾殖,就變成了商業。我們已經有至少七成以上的租庸調是由商人來組織百姓所繳納的。”
“至於別的各種道路收費,隨著一條條道路未來逐步開通,我們益州大都督府所獲得的租庸調甚至各種收入,至少有九成是從商人那裏直接或者間接獲得。過去還有很多官吏反對商業,可是現在反對聲音已經越好越少,反而幹脆有人提出‘本末共舉’的做法。甚至有人提出了‘保農護商’的論調。”
“他們提出在保證農業的基礎之上,可以同樣保護商業發展,不讓商業被打壓了。”
武士彠所說的例子,荊謀言其實也是明白這個道理的,不就是屁股決定腦袋了?目前益州大都督府表麵上看主要財政收入依然是以農業為主,可是這個背後的結果卻是其實這些農業租庸調早就是由商業組織百姓進行集體屯墾所繳納的,其實事實上已經演變成了商業稅,是由商人來間接創造的。至於各種的市場稅,關稅,道路收費等等一係列的收入,都是跟著商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隨著農業發展,接下來商業必然會跟著發展,到時候益州大都督府各級官府的財政主要來源都是跟商業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他們自然思想都會改變的,想法也都會改變的。身處在什麽位置,從什麽方麵獲得利益,他們自然會選擇支持什麽方麵。商人提供了絕大部分財政,他們自然會支持商人。
本來過去重農抑商,可是現在轉變成了“本末共舉”和“保農護商”的論調,其實無非也就是各級官府從商業那裏獲得了足夠的利益,這樣才是他們所重視的。
“武長史,雖然目前因為過去重農抑商想法的頑固,所以他們短時間之內無法很快糾正過來。不過我們將來一旦隨著商人創造的稅賦越來越大,到時候我們官府徹底依靠了商業稅賦來進行維持的時候,那個時候他們嘴裏的論調會跟著變化的。那個時候,他們完全可以喊出來支持商業,大力扶持商業發展了。這幫官僚們精明得很,誰對他們有安徽楚,他們也就會支持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而已。當商人給了足夠好處之後,他們轉變得比誰都快。”
“這個世界,歸根究底還是紅果果的利益在作祟,誰能夠獲得更多利益,那這樣才算是真正的好處。誰能夠給他們更多利益,他們也都會不要臉的支持誰。為官者更是如此,為了利益更不要臉。”荊謀言說。
荊謀言已經發現了,現在在益州大都督府範圍之內的官員,反對商業的聲音越來越少。除了少部分民間的士族在反對之外,官府裏麵的反對聲音幾乎已經很少很少了。因為商業帶來的好處已經是很快發揮出來,這些官員不是傻子,當然知道這裏麵的好處。商業帶來的更多稅收,帶來了更多的農業收入,甚至帶來了更多的財政收入。
這些財政收入和農業收入,都將會成為益州大都督府下屬各級官員將來升遷的資本。這些收入,緊接著也就是人口的增加,人口增加,農業收入增加,再加上各種政治效果,這樣都是一個個的政績啊!這些都是可以作為將來升遷的依據,他們當然會支持了。
在升官發財麵前,什麽重農抑商,什麽傳統思維,這些都不是不可改變的。隻要重視商業,維護商業能夠升官發財,那就讓重農抑商思想去見鬼去吧!雖然現在很多官員依然沒有提出重視商業,可是心裏卻已經開始改變了。
“接下來,益州大都督府下屬的幾乎所有官員,都將會成為一個利益共同體。他們都會通過扶持商業,甚至讓商人創造更多價值,這樣才能夠逐步升遷。這幫古代官僚,隻要他們能獲得好處,他們思想轉變得無比快速啊!這才幾個月,就拋棄了重農抑商思想,變成了‘農商並重’了。”
“歸根究底,孔聖人的話早就拋棄到了狗肚子裏麵了,隻要利益給足了,讓他們去朝著孔聖人吐口水,也不是無法做到的。在升官發財撈取好處麵前,聖人教誨算個屁啊!聖人這個東西,用得上就拿出來用用,如果踩死他們獲得的好處更大,這幫官僚不介意去踩死他們!”荊謀言想。
荊謀言接著對武士彠說:“武長史,我認為我們可以由益州大都督府牽頭,組建一個江淮農墾集團。我們可以益州大都督府跟商賈合作,我們益州大都督府讓商賈投資,然後我們益州大都督府作為朝廷政治上的庇護,並且負責協調江南地方官府等等各種官府的來往。然後占據五成的份額,接下來五成可以交給商賈,甚至百姓進行投入,組建一個江淮農墾集團。接下來我們可以組織人手集體開發江淮地區,加快江淮地區的開發,這樣將來江淮糧食產量都足以保證我們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