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謀言開始武士彠介紹了很多關於僚人耕種的方法,尤其是關於僚人那些集合起來耕種,集體耕種這樣產生了更多的效益。尤其是那些僚人進行集合起來分工合作,然後保證了能獲得更多的耕種數量,這樣讓武士彠重視了。
“武長史,這些僚人他們采用了大家一起分工合作,並不像是我們漢人這樣各掃門前雪,結果最後反而可以以更少的人力,去耕種更多土地。而我們漢人把一切工作都自己負責,反而無法真正的分工合作,讓我們漢人耕種一百畝地,都非常累人。可是僚人經過了分工之後,反而能夠讓一戶人家耕種一百五十畝地,最後居然不太累,這個是什麽情況?”荊謀言說。
武士彠主動問道:“你的意思是,希望我們學習僚人?這樣可以耕種更多的土地,然後讓糧食更多的生產出來嗎?”
荊謀言點頭說:“沒錯,我的意思也就是這樣,我們現在天下初定,人少地多個,大量的土地被浪費。最後必然會造成很多土地平白無故的荒廢,最後我們必然會造成有效的土地資源無法能利用,最後浪費了很多。”
“所以我們不如幹脆直接讓我們漢人改變成為僚人那種組織方法,經過男女老幼有效的分工,最後可以獲得更多的糧食產量,讓糧食更多的增產,讓將來我們大興土木,獲得更多的資本。我們大興土木的在資本,在於糧食的產量,如果糧食不足我們也都無法大興土木。”
武士彠知道荊謀言的意思,荊謀言的意思其實也就是進一步增加糧食產量,這樣到時候才能夠供養更多脫離農業生產的人手,才能保證大興土木的時候抽調更多人手不會收到影響,反而會一定程度的拉省糧食價格,保證農民利益和朝廷的稅收利益。
所以糧食產量越高越好,他們越是有資本去大興土木。可是這個具體如何弄,這個也是一個那問題。因為武士彠明顯發現了一個很大的問題。
“荊謀言,你說的這個糧食增產,是建立在這些僚人還沒有能夠擺脫過去的生活習慣。過去這些僚人他們在山裏麵有很多危險,所以他們不得不團結起來一起應對,所以現在把這個習慣帶到了這裏。可是等過些年,他們沒有了危險,他們肯定會對於這些糧食有了想法,這個方法肯定不行!”武士彠說。
荊謀言知道這個僚人為什麽能實行這樣的策略,其實這個是因為那些僚人平日裏麵經曆了很多危險,所以他們糧食稀缺,所以在這種劍南道環境之下,不得不把所有有用的物資拿出來進行“共享”。這個其實很正常,凡是一群人遇到了危險的時候,往往都會被迫團結起來,然後一起應對危機。
小到一個集體,大到一個國家,無不是如此。這些僚人平立麵的生活還是比較原始的,所有財富都歸屬於首領統一分配,然後首領根據各自的需要進行分配。
荊謀言很快看出來了,這個在曆史學上名為“原始共1產主義”。因為環境原因,所以把所有的物產都集體分配,按需分配,可是這個並不代表是“共產”,隻是一種應對危機時候的辦法。可是當一旦危機解除,人類的貪婪之心都會再次發作,自然不會同意全部交給首領了。
這個僚人的做法,其實還是非常原始的,目前因為剛剛擺脫困境,所以他們依然過去的集體分配集體生活的方法。
荊謀言迴顧起長輩當年的說法,為什麽剛開始實行公社化的時候,會造成連年的豐收。可是後來卻反而再次了減產?為什麽剛開始起到了不錯的效果,可是到了後來反而是起了反效果?
荊謀言聽長輩說剛開始公社化的時候是最危險的時候,大家都沒有餘糧,大家都非常危險,再加上國內國外的各種危機,讓大家不得不團結起來。
可是隨著危機解除,再加上糧食產量越來越高,產生了為數不少的“剩餘”。這樣的剩餘如何分配,這個是引起了很大的糾紛。以為你外部沒有了危機,內部分配這些剩餘價值肯定會造成各種問題。由於公社是一個集體,按照常理來說是集體所有。可是事實上各種管理漏洞,再加上有權的人多吃多占,這樣一係列的問題,造成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這個歸根究底還是大家的思想道德不高,還無法達到徹底一心為公的層次。這種集體活動,其實適合危險的時候,卻不適合平日。這個也就是為什麽後來公社解體的原因,因為產生了剩餘價值,圍繞著剩餘價值的分配產生了各種爭鬥,最後產生了不好的效果。
所以最後依然重新要分田到戶,這個過程其實很簡單,並非是單純的倒退。不同環境有不同的做法,不過現在荊謀言也都可以利用一下。
“武長史,我知道這樣做其實未來對於我們漢人不利。我知道這樣做其實最大的問題在於這些餘糧如何分配,如果本來我們讓百姓自己耕種,百姓耕種完了之後,交足夠了朝廷的租庸調,剩下的都是自己的,這樣分配自然不成問題。”
“可是如果我們一旦進行相應的分工,這樣肯定會因為分工的不同,造成各種扯皮的狀態。這樣的扯皮,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尤其是每一個人所從事的分工不同,這樣如何分配才是一個最重要的,畢竟人類都是自私的,一旦大家混在了一起,分工之後工種不同,無法有效的衡量分配。再加上我們大唐已經把土地分配給了農戶,他們更是不可能把土地再次上交。”
荊謀言如果想要讓這些漢人百姓變成集體耕種的方式,有好幾個困局。首先第一個困局在於唐朝的均田製,這均田製代表了土地私有,朝廷不可能再次把這個土地集中收迴來,這個是第一個攔路虎。土地私有製不能動,這個是大唐的立國製度,也是所有貴族的逆鱗。因為承認土地私有,這個是這個朝廷所能存在的意義。所以私有製是絕對不能動的,不然必死無疑。
第二個難題,在於如果一旦集體化了之後,這個不同的人分工之劍,如何確定將來的分成。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價值,到時候一旦徹底的集體了,如何確定勞動的價值,這樣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這樣到底給誰多分,給誰少分,這樣是非常令人頭大的。
尤其是分配不均,這樣更是造成這個集體解體的最重要因素。當年公社是怎麽解體的,其實歸根究底還是各種東西的分配不均,做得多的並不能多得,做得少的反而可以多得。這樣分配不均必然會成為解體的最大誘因。
如果不解決這兩個問題,那最後一切白搭。
“是啊!土地必然要私有,這個不能動,朝廷也不能收迴土地,不然我大唐必然土崩瓦解,那個時候衝突必然要砍了我們的腦袋。至於如何分配,那也是天大的難題。如何解決這兩個,才是最大的難題。”武士彠問道。
不夠武士彠接著問道:“荊謀言,在我眼裏,你不是那種無的放矢之人。如果你沒有足夠的把握,是不會來跟我匯報的!”
荊謀言再次說:“武長史,正因為我有了想法,我才會主動找到您,希望你支持!我有辦法解決這些難題。“
“我們第一個難題,在於土地屬於誰,土地是私有的。那我也可以姑且把這個私有的土地的權力,命名為所有權。這個所有權代表了土地是他的,可是我們為什麽不能把這個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開呢?這個所有權和經營權,其實是可以分開的,並不一定是合一的。”
武士彠不太明白說:“什麽是經營權?”
“其實很簡單,擁有土地較多的人家,可以把自己的土地租借給別人,讓農戶替自己耕種,然後作為土地的東家,可以收獲若幹的分成作為租子。這樣其實也就是雖然所有權還是屬於土地的東家,可是經營權卻轉移給了農戶,日常的耕種和管理,也都是由農戶來負責。”
“可是我們為什麽不能夠換一個思路,讓那些擁有土地的農戶把經營權主動交出來,然後讓別人來進行經營,然後農戶甚至可以親自參與繼續經營。也就是由一些人來負責租下他們的土地,然後再次接受這些農戶進入自己手下工作,安排他們進行分工生產。在保證農戶的最低收成的情況之下,組織農戶分工生產。這樣保證了農戶的最低收成之後,農戶應該不會介意的去替他們做事,獲得跟多的收入。”
“並且,農戶有了統一的組織,這樣農戶有了集體,集體的抵抗風險能力遠比個人要強大很多。如果農戶個人遇到了什麽事情,往往首先考慮自己。可是有了集體組織,他們對抗風險的能力也都大了很多,不會因為出現了一些意外各掃門前雪。”
“還有一個因素,那些負責經營的人,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會主動的幫助幫助官府去推廣新式稻種,這樣可以加強推廣速度,官府可以把這個推廣稻穀的責任轉嫁給這些負責承包經營權力之人,這樣我們也算是一個不錯的結果。”
荊謀言給武士彠介紹了這個承包土地經營權的方式,荊謀言通過把所有權和經營權的概念分離,成功的繞過了古代土地私有製的逆鱗。通過把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這樣事實上的可以保證在所有權還屬於農戶,讓農戶不至於認為是收迴,頂多也就是把經營權暫時給了別人,然後對方保證自己的收入情況下,使用自己土地。
這個是荊謀言結合了後世的土地流轉政策,再加上流行於後世的一些管理方法,這樣讓這個可以在古代實現。這樣對於大唐朝廷也是有好處的,可以把推廣新式稻種的責任轉嫁給那些經營權承包的人,這樣那些承包者會為了自己的利益,去主動推廣這個稻穀,減輕了朝廷的推廣負擔。
至於農戶也可以獲得相對更有保障的收入,在確保了農戶的“最低收成”的前提之下,農戶把土地的經營權交出來並不會反對,因為隻是交出經營權,並不代表是交出所有權。這樣幫助農戶減輕了風險,因為在最低收成有了保障之下,那農戶交出相應的經營權並不會成為阻礙。
“以農戶的保守,不保證他們的最低收成,是不可能讓他們交出土地的經營權。到時候我們收稅的時候,隻要盯著那些承包者就行了,不用去讓稅吏一個個的收稅。如果讓我們的稅吏一個個去收稅,那得耽誤多少事情?我們隻要盯著土地承包的人,派出一個稅吏就可以讓他來負責組織把稅款交出來!”
“這樣也是在減輕我們朝廷的成本!”
武士彠思考了一下這個過程,這個過程其實已經跟商業化管理沒有什麽區別了。不過武士彠感覺這個方式,比起古代的商業管理更細致,更加的優秀。這樣的經營模式比起古代的商業更可行,並且各方麵利益都可以得到最大的平衡。
“好吧,既然如此,先試一季如何?這個新式稻穀一季不過是六十日左右,如果六十日之後效果好,我們也就繼續弄。如果效果不好,那我們也就立刻停止。”
“不過,荊謀言,你必須要保證農戶的最低收成,不能夠讓農戶造成過多損失,明白了嗎?”
荊謀言馬上迴答:“明白,我不會讓農戶受到真正的損失的!不過我也是有信心,因為我相信優秀的管理方法,比起大家各掃門前雪要好很多,產量隻是會更高,不會更低。隻要解決了分配,那這個集體經營大有可為!”
“武長史,這些僚人他們采用了大家一起分工合作,並不像是我們漢人這樣各掃門前雪,結果最後反而可以以更少的人力,去耕種更多土地。而我們漢人把一切工作都自己負責,反而無法真正的分工合作,讓我們漢人耕種一百畝地,都非常累人。可是僚人經過了分工之後,反而能夠讓一戶人家耕種一百五十畝地,最後居然不太累,這個是什麽情況?”荊謀言說。
武士彠主動問道:“你的意思是,希望我們學習僚人?這樣可以耕種更多的土地,然後讓糧食更多的生產出來嗎?”
荊謀言點頭說:“沒錯,我的意思也就是這樣,我們現在天下初定,人少地多個,大量的土地被浪費。最後必然會造成很多土地平白無故的荒廢,最後我們必然會造成有效的土地資源無法能利用,最後浪費了很多。”
“所以我們不如幹脆直接讓我們漢人改變成為僚人那種組織方法,經過男女老幼有效的分工,最後可以獲得更多的糧食產量,讓糧食更多的增產,讓將來我們大興土木,獲得更多的資本。我們大興土木的在資本,在於糧食的產量,如果糧食不足我們也都無法大興土木。”
武士彠知道荊謀言的意思,荊謀言的意思其實也就是進一步增加糧食產量,這樣到時候才能夠供養更多脫離農業生產的人手,才能保證大興土木的時候抽調更多人手不會收到影響,反而會一定程度的拉省糧食價格,保證農民利益和朝廷的稅收利益。
所以糧食產量越高越好,他們越是有資本去大興土木。可是這個具體如何弄,這個也是一個那問題。因為武士彠明顯發現了一個很大的問題。
“荊謀言,你說的這個糧食增產,是建立在這些僚人還沒有能夠擺脫過去的生活習慣。過去這些僚人他們在山裏麵有很多危險,所以他們不得不團結起來一起應對,所以現在把這個習慣帶到了這裏。可是等過些年,他們沒有了危險,他們肯定會對於這些糧食有了想法,這個方法肯定不行!”武士彠說。
荊謀言知道這個僚人為什麽能實行這樣的策略,其實這個是因為那些僚人平日裏麵經曆了很多危險,所以他們糧食稀缺,所以在這種劍南道環境之下,不得不把所有有用的物資拿出來進行“共享”。這個其實很正常,凡是一群人遇到了危險的時候,往往都會被迫團結起來,然後一起應對危機。
小到一個集體,大到一個國家,無不是如此。這些僚人平立麵的生活還是比較原始的,所有財富都歸屬於首領統一分配,然後首領根據各自的需要進行分配。
荊謀言很快看出來了,這個在曆史學上名為“原始共1產主義”。因為環境原因,所以把所有的物產都集體分配,按需分配,可是這個並不代表是“共產”,隻是一種應對危機時候的辦法。可是當一旦危機解除,人類的貪婪之心都會再次發作,自然不會同意全部交給首領了。
這個僚人的做法,其實還是非常原始的,目前因為剛剛擺脫困境,所以他們依然過去的集體分配集體生活的方法。
荊謀言迴顧起長輩當年的說法,為什麽剛開始實行公社化的時候,會造成連年的豐收。可是後來卻反而再次了減產?為什麽剛開始起到了不錯的效果,可是到了後來反而是起了反效果?
荊謀言聽長輩說剛開始公社化的時候是最危險的時候,大家都沒有餘糧,大家都非常危險,再加上國內國外的各種危機,讓大家不得不團結起來。
可是隨著危機解除,再加上糧食產量越來越高,產生了為數不少的“剩餘”。這樣的剩餘如何分配,這個是引起了很大的糾紛。以為你外部沒有了危機,內部分配這些剩餘價值肯定會造成各種問題。由於公社是一個集體,按照常理來說是集體所有。可是事實上各種管理漏洞,再加上有權的人多吃多占,這樣一係列的問題,造成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這個歸根究底還是大家的思想道德不高,還無法達到徹底一心為公的層次。這種集體活動,其實適合危險的時候,卻不適合平日。這個也就是為什麽後來公社解體的原因,因為產生了剩餘價值,圍繞著剩餘價值的分配產生了各種爭鬥,最後產生了不好的效果。
所以最後依然重新要分田到戶,這個過程其實很簡單,並非是單純的倒退。不同環境有不同的做法,不過現在荊謀言也都可以利用一下。
“武長史,我知道這樣做其實未來對於我們漢人不利。我知道這樣做其實最大的問題在於這些餘糧如何分配,如果本來我們讓百姓自己耕種,百姓耕種完了之後,交足夠了朝廷的租庸調,剩下的都是自己的,這樣分配自然不成問題。”
“可是如果我們一旦進行相應的分工,這樣肯定會因為分工的不同,造成各種扯皮的狀態。這樣的扯皮,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尤其是每一個人所從事的分工不同,這樣如何分配才是一個最重要的,畢竟人類都是自私的,一旦大家混在了一起,分工之後工種不同,無法有效的衡量分配。再加上我們大唐已經把土地分配給了農戶,他們更是不可能把土地再次上交。”
荊謀言如果想要讓這些漢人百姓變成集體耕種的方式,有好幾個困局。首先第一個困局在於唐朝的均田製,這均田製代表了土地私有,朝廷不可能再次把這個土地集中收迴來,這個是第一個攔路虎。土地私有製不能動,這個是大唐的立國製度,也是所有貴族的逆鱗。因為承認土地私有,這個是這個朝廷所能存在的意義。所以私有製是絕對不能動的,不然必死無疑。
第二個難題,在於如果一旦集體化了之後,這個不同的人分工之劍,如何確定將來的分成。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價值,到時候一旦徹底的集體了,如何確定勞動的價值,這樣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這樣到底給誰多分,給誰少分,這樣是非常令人頭大的。
尤其是分配不均,這樣更是造成這個集體解體的最重要因素。當年公社是怎麽解體的,其實歸根究底還是各種東西的分配不均,做得多的並不能多得,做得少的反而可以多得。這樣分配不均必然會成為解體的最大誘因。
如果不解決這兩個問題,那最後一切白搭。
“是啊!土地必然要私有,這個不能動,朝廷也不能收迴土地,不然我大唐必然土崩瓦解,那個時候衝突必然要砍了我們的腦袋。至於如何分配,那也是天大的難題。如何解決這兩個,才是最大的難題。”武士彠問道。
不夠武士彠接著問道:“荊謀言,在我眼裏,你不是那種無的放矢之人。如果你沒有足夠的把握,是不會來跟我匯報的!”
荊謀言再次說:“武長史,正因為我有了想法,我才會主動找到您,希望你支持!我有辦法解決這些難題。“
“我們第一個難題,在於土地屬於誰,土地是私有的。那我也可以姑且把這個私有的土地的權力,命名為所有權。這個所有權代表了土地是他的,可是我們為什麽不能把這個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開呢?這個所有權和經營權,其實是可以分開的,並不一定是合一的。”
武士彠不太明白說:“什麽是經營權?”
“其實很簡單,擁有土地較多的人家,可以把自己的土地租借給別人,讓農戶替自己耕種,然後作為土地的東家,可以收獲若幹的分成作為租子。這樣其實也就是雖然所有權還是屬於土地的東家,可是經營權卻轉移給了農戶,日常的耕種和管理,也都是由農戶來負責。”
“可是我們為什麽不能夠換一個思路,讓那些擁有土地的農戶把經營權主動交出來,然後讓別人來進行經營,然後農戶甚至可以親自參與繼續經營。也就是由一些人來負責租下他們的土地,然後再次接受這些農戶進入自己手下工作,安排他們進行分工生產。在保證農戶的最低收成的情況之下,組織農戶分工生產。這樣保證了農戶的最低收成之後,農戶應該不會介意的去替他們做事,獲得跟多的收入。”
“並且,農戶有了統一的組織,這樣農戶有了集體,集體的抵抗風險能力遠比個人要強大很多。如果農戶個人遇到了什麽事情,往往首先考慮自己。可是有了集體組織,他們對抗風險的能力也都大了很多,不會因為出現了一些意外各掃門前雪。”
“還有一個因素,那些負責經營的人,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會主動的幫助幫助官府去推廣新式稻種,這樣可以加強推廣速度,官府可以把這個推廣稻穀的責任轉嫁給這些負責承包經營權力之人,這樣我們也算是一個不錯的結果。”
荊謀言給武士彠介紹了這個承包土地經營權的方式,荊謀言通過把所有權和經營權的概念分離,成功的繞過了古代土地私有製的逆鱗。通過把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這樣事實上的可以保證在所有權還屬於農戶,讓農戶不至於認為是收迴,頂多也就是把經營權暫時給了別人,然後對方保證自己的收入情況下,使用自己土地。
這個是荊謀言結合了後世的土地流轉政策,再加上流行於後世的一些管理方法,這樣讓這個可以在古代實現。這樣對於大唐朝廷也是有好處的,可以把推廣新式稻種的責任轉嫁給那些經營權承包的人,這樣那些承包者會為了自己的利益,去主動推廣這個稻穀,減輕了朝廷的推廣負擔。
至於農戶也可以獲得相對更有保障的收入,在確保了農戶的“最低收成”的前提之下,農戶把土地的經營權交出來並不會反對,因為隻是交出經營權,並不代表是交出所有權。這樣幫助農戶減輕了風險,因為在最低收成有了保障之下,那農戶交出相應的經營權並不會成為阻礙。
“以農戶的保守,不保證他們的最低收成,是不可能讓他們交出土地的經營權。到時候我們收稅的時候,隻要盯著那些承包者就行了,不用去讓稅吏一個個的收稅。如果讓我們的稅吏一個個去收稅,那得耽誤多少事情?我們隻要盯著土地承包的人,派出一個稅吏就可以讓他來負責組織把稅款交出來!”
“這樣也是在減輕我們朝廷的成本!”
武士彠思考了一下這個過程,這個過程其實已經跟商業化管理沒有什麽區別了。不過武士彠感覺這個方式,比起古代的商業管理更細致,更加的優秀。這樣的經營模式比起古代的商業更可行,並且各方麵利益都可以得到最大的平衡。
“好吧,既然如此,先試一季如何?這個新式稻穀一季不過是六十日左右,如果六十日之後效果好,我們也就繼續弄。如果效果不好,那我們也就立刻停止。”
“不過,荊謀言,你必須要保證農戶的最低收成,不能夠讓農戶造成過多損失,明白了嗎?”
荊謀言馬上迴答:“明白,我不會讓農戶受到真正的損失的!不過我也是有信心,因為我相信優秀的管理方法,比起大家各掃門前雪要好很多,產量隻是會更高,不會更低。隻要解決了分配,那這個集體經營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