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謀言拿著這個新式的占城稻的稻穗,來找到了武士彠。
“武都督,這個是我從僚人那裏弄來的一些稻種,這些稻種是新式的稻種。是旱稻,可以從在我們巴蜀地區大量種植,產量很高。這種稻種生長周期大概在六十天左右,在我們巴蜀地區有些地方可以一年兩次,甚至一年三次。這些稻種產量不但比起我們的粟米要高不少,甚至耐旱澇,比起我們的粟米好太多了。並且這個稻米的米飯,比起我們的粟米更加的香軟,更容易讓百姓接受。所以這個新式稻種,比起我們目前的稻米好很多,我認為可以忍著你推廣。”
既然知道了這個僚人的稻種也就是原先曆史上的占城稻,那荊謀言自然要想辦法推廣了。占城稻在宋朝可是大力推廣,滿足了宋朝的糧食需求。糧食產量是商業社會發展的最重要根基,隻有糧食產量提高了,才能夠供養更多脫離農業生產的人,這個是絕大部分後世人都明白的。
工業是建立在農業之上,隻有足夠的糧食產品,才能滿足更高的塔尖的東西。既然有了這個新式的糧食,荊謀言自然要盡快推廣。
武士彠拿起了這個稻穗,然後問道:“這個也就是僚人的糧食?真的有你所說的那麽好嗎?僚人不會騙人吧?畢竟這些家夥是蠻夷,會不會……”
荊謀言自信的說:“他們不會騙人,他們也都沒有必要騙人,我認為他們至少沒有必要在這方麵欺騙我們。何況這些稻種我們其實隻要明年試一試也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如此擔憂。何況如果隻要是真的,那我們也都可以賺大了,不會吃虧的。”
“這種稻種可以在我們南方種植,我們整個江南都可以耕種這種新式稻種,將來我們可以在江南開發很快了。甚至江南地廣人稀,隻要有了這些稻種,我們的江南從此可以成為一個天大的糧倉。甚至光是我們巴蜀地區,再加上一些江南地區,足以供應我們全國人口的糧食。隻要我們巴蜀的糧食成熟,天下都可以足夠吃了。”
武士彠看著這個稻穗,居然開始在這個稻穗上麵數了數顆粒,這個也是最簡單的識別糧食產量的方法了。武士彠賣過豆腐,對於這種糧食作物並不算太過於陌生,他很快大概估算了稻穀的數量,然後估算出了糧食的產量。
“如此說來,每年耕種兩次,那畝產一年也就是三石以上。如果能耕種三季,那至少是五石了?”
“甚至我們巴蜀,還有江南如此廣袤的土地,地廣人稀,缺乏人口,如果都能耕種起來,這樣豈不是
光是江南的糧食產量,都足以滿足全天下百姓的需求了?”
武士彠用這個簡單的數學都可以算出來了,如果按照唐朝的糧食產量,基本上粟米是畝產一石,大概也就是後世五十九公斤左右。這個新式稻種如果一年耕種兩次,畝產最少在三石以上,耕種三次那畝產至少在五石。
要知道過去在絕大部分耕種粟米的土地,唐朝時期的平均畝產為一石左右,就算是有少部分所謂的高產田能夠畝產三四石,甚至更是有畝產十石的土地。可這些土地並不能作數的,這些土地武士彠作為一個老官僚,還不知道怎麽迴事嗎?
那些所謂畝產十石以上的,不就是在那些旁邊有足夠的水源,並且有很多人進行專門護理,集合了很多優秀條件,這才滿足了畝產十石的產量。這個是那些官僚用來糊弄皇帝的,並不能夠作數。
可是如果推廣了這個新式稻種,將來可以讓巴蜀地區的畝產至少提高到三石,甚至三季的地方畝產五石以上,淮河以南基本上都是兩季稻。
“如果真的這樣,那恐怕糧食將會成為最不值錢的東西了,到時候百姓也都會受害啊!”武士彠說。
武士彠作為商人出身,首先對於價格非常敏感,如果真的像是荊謀言這樣退關了這種高產稻穀,首先受害的也就是農民。穀賤傷農,這個也是一個非常讓人頭痛的問題。武士彠是商人出身,物價貴率還是比較明白的,一旦穀賤傷農,最後傷害的還是百姓。
“武都督,你是不打算推廣這個新式稻穀了嗎?”荊謀言問道。
武士彠擔憂的說:“我也為難!如若穀賤傷農,那如何處置?“
可是荊謀言卻反而迴答:“武都督,我卻不這麽看,你隻是看到了穀賤傷農那一點。可是我卻認為穀賤傷農固然可怕,可是我卻並不認為是絕對的可怕。因為糧食多了,百姓需求也是更多了。當吃飽飯了,就會想著去要更多東西。到時候自然會有一批人去從事別的,比如說如果天下都吃不飽飯,商業能夠發展嗎?武都督,假如當年全天下人都吃不飽飯,那會有你賣豆腐的機會嗎?連飯都吃不飽,會吃豆腐?”
“同理,我們滿足了百姓吃飽了的時候,百姓自然會想著吃好,自然會想著吃豆腐。那個時候,越來越多的百姓想吃豆腐,吃得起豆腐了,那賣豆腐的人自然多了。賣豆腐的人多了,自然而然會有一些人主動去種植豆子,然後向您這種人才能夠去做豆腐賣啊!當一批人做種植豆子之後,那糧食自然會再次迴歸到合理價位,不會長期的穀賤傷農!”
“可是在這個過程,百姓從過去隻能夠吃糧食,到變成了能在吃糧食的前提之下吃豆腐,這個不也是一個進步嗎?所以雖然可能在未來一兩年會有穀賤傷農之擔憂,可是那也是一個巨大的進步,這個一兩年的陣痛,隻要我們做好預防,也不是那麽慘痛。可是未來百姓卻從隻能夠吃糧食,變成了糧食豆腐一起吃,這樣不更好?”
武士彠這才感慨說:“看來反而是我目光短淺了,百姓雖然承受原諒你的穀賤傷農,可是未來卻從吃飽到吃好,這個也就是更大的進步,沒有必要執著於這短時間的穀賤傷農。隻要我們做好了準備,也不是不能防範的。”
“武都督,這個是我從僚人那裏弄來的一些稻種,這些稻種是新式的稻種。是旱稻,可以從在我們巴蜀地區大量種植,產量很高。這種稻種生長周期大概在六十天左右,在我們巴蜀地區有些地方可以一年兩次,甚至一年三次。這些稻種產量不但比起我們的粟米要高不少,甚至耐旱澇,比起我們的粟米好太多了。並且這個稻米的米飯,比起我們的粟米更加的香軟,更容易讓百姓接受。所以這個新式稻種,比起我們目前的稻米好很多,我認為可以忍著你推廣。”
既然知道了這個僚人的稻種也就是原先曆史上的占城稻,那荊謀言自然要想辦法推廣了。占城稻在宋朝可是大力推廣,滿足了宋朝的糧食需求。糧食產量是商業社會發展的最重要根基,隻有糧食產量提高了,才能夠供養更多脫離農業生產的人,這個是絕大部分後世人都明白的。
工業是建立在農業之上,隻有足夠的糧食產品,才能滿足更高的塔尖的東西。既然有了這個新式的糧食,荊謀言自然要盡快推廣。
武士彠拿起了這個稻穗,然後問道:“這個也就是僚人的糧食?真的有你所說的那麽好嗎?僚人不會騙人吧?畢竟這些家夥是蠻夷,會不會……”
荊謀言自信的說:“他們不會騙人,他們也都沒有必要騙人,我認為他們至少沒有必要在這方麵欺騙我們。何況這些稻種我們其實隻要明年試一試也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如此擔憂。何況如果隻要是真的,那我們也都可以賺大了,不會吃虧的。”
“這種稻種可以在我們南方種植,我們整個江南都可以耕種這種新式稻種,將來我們可以在江南開發很快了。甚至江南地廣人稀,隻要有了這些稻種,我們的江南從此可以成為一個天大的糧倉。甚至光是我們巴蜀地區,再加上一些江南地區,足以供應我們全國人口的糧食。隻要我們巴蜀的糧食成熟,天下都可以足夠吃了。”
武士彠看著這個稻穗,居然開始在這個稻穗上麵數了數顆粒,這個也是最簡單的識別糧食產量的方法了。武士彠賣過豆腐,對於這種糧食作物並不算太過於陌生,他很快大概估算了稻穀的數量,然後估算出了糧食的產量。
“如此說來,每年耕種兩次,那畝產一年也就是三石以上。如果能耕種三季,那至少是五石了?”
“甚至我們巴蜀,還有江南如此廣袤的土地,地廣人稀,缺乏人口,如果都能耕種起來,這樣豈不是
光是江南的糧食產量,都足以滿足全天下百姓的需求了?”
武士彠用這個簡單的數學都可以算出來了,如果按照唐朝的糧食產量,基本上粟米是畝產一石,大概也就是後世五十九公斤左右。這個新式稻種如果一年耕種兩次,畝產最少在三石以上,耕種三次那畝產至少在五石。
要知道過去在絕大部分耕種粟米的土地,唐朝時期的平均畝產為一石左右,就算是有少部分所謂的高產田能夠畝產三四石,甚至更是有畝產十石的土地。可這些土地並不能作數的,這些土地武士彠作為一個老官僚,還不知道怎麽迴事嗎?
那些所謂畝產十石以上的,不就是在那些旁邊有足夠的水源,並且有很多人進行專門護理,集合了很多優秀條件,這才滿足了畝產十石的產量。這個是那些官僚用來糊弄皇帝的,並不能夠作數。
可是如果推廣了這個新式稻種,將來可以讓巴蜀地區的畝產至少提高到三石,甚至三季的地方畝產五石以上,淮河以南基本上都是兩季稻。
“如果真的這樣,那恐怕糧食將會成為最不值錢的東西了,到時候百姓也都會受害啊!”武士彠說。
武士彠作為商人出身,首先對於價格非常敏感,如果真的像是荊謀言這樣退關了這種高產稻穀,首先受害的也就是農民。穀賤傷農,這個也是一個非常讓人頭痛的問題。武士彠是商人出身,物價貴率還是比較明白的,一旦穀賤傷農,最後傷害的還是百姓。
“武都督,你是不打算推廣這個新式稻穀了嗎?”荊謀言問道。
武士彠擔憂的說:“我也為難!如若穀賤傷農,那如何處置?“
可是荊謀言卻反而迴答:“武都督,我卻不這麽看,你隻是看到了穀賤傷農那一點。可是我卻認為穀賤傷農固然可怕,可是我卻並不認為是絕對的可怕。因為糧食多了,百姓需求也是更多了。當吃飽飯了,就會想著去要更多東西。到時候自然會有一批人去從事別的,比如說如果天下都吃不飽飯,商業能夠發展嗎?武都督,假如當年全天下人都吃不飽飯,那會有你賣豆腐的機會嗎?連飯都吃不飽,會吃豆腐?”
“同理,我們滿足了百姓吃飽了的時候,百姓自然會想著吃好,自然會想著吃豆腐。那個時候,越來越多的百姓想吃豆腐,吃得起豆腐了,那賣豆腐的人自然多了。賣豆腐的人多了,自然而然會有一些人主動去種植豆子,然後向您這種人才能夠去做豆腐賣啊!當一批人做種植豆子之後,那糧食自然會再次迴歸到合理價位,不會長期的穀賤傷農!”
“可是在這個過程,百姓從過去隻能夠吃糧食,到變成了能在吃糧食的前提之下吃豆腐,這個不也是一個進步嗎?所以雖然可能在未來一兩年會有穀賤傷農之擔憂,可是那也是一個巨大的進步,這個一兩年的陣痛,隻要我們做好預防,也不是那麽慘痛。可是未來百姓卻從隻能夠吃糧食,變成了糧食豆腐一起吃,這樣不更好?”
武士彠這才感慨說:“看來反而是我目光短淺了,百姓雖然承受原諒你的穀賤傷農,可是未來卻從吃飽到吃好,這個也就是更大的進步,沒有必要執著於這短時間的穀賤傷農。隻要我們做好了準備,也不是不能防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