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伯,您別這麽說,我是個做生意的,您這個罐子,真的挺值錢的。”


    張易雖然這麽說,但是,在場的人大都覺得,張易這是真心在幫老魏,而並不會覺得,就一個破豆芽罐,真八萬塊。


    隨後。


    張易就帶著老魏,到了吳翠蓮家裏。


    先是進屋,把那個鈞瓷大罐放好。


    順手將其修複之後,張易直接拿著八萬塊現金,送到了在院裏等候的魏老伯的手裏。魏老伯那激動的,也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隻能說連聲說,張易是大好人,是他的救命恩人。


    老魏走後。


    陳叔過了一會兒,才起床,打著哈欠,伸著懶腰,看到院裏有水坑,不由得一臉迷茫。


    “小易,昨天晚上還下雨了?”


    張易則是一臉的無奈。


    “陳叔,昨天晚上,我要是把你賣了,你估計都不知道。”


    然後。


    張易又跟陳叔,說了老魏房子塌了的事情。


    當然,也提到了那個大罐。


    “小易,幫忙歸幫忙,你八萬塊收一個大罐,你這恐怕虧大發了啊!”


    “陳叔,我覺得,那個罐子我八萬塊也不會虧的。”


    陳叔疑惑,到水池邊上,擰開水龍頭洗了一把臉。


    “你出價那麽高,虧的幾率很高啊!不過,你幫人的初心,叔給你點讚!”


    “陳叔,要是鈞瓷大罐,八萬塊會虧嗎?”


    “啥?鈞瓷,真的假的啊?”


    陳叔一臉不敢相信的表情。


    不過,這話是從張易口中說出的,陳叔還是有點兒信的。


    畢竟昨天晚上,陳叔連“陳鳴遠”款的紫砂壺都能在這兒見著,一個鈞瓷大罐,倒也不是沒有一點可能。


    張易故意補充了一句。


    “應該是真的吧,而且,我感覺像是官窯的!”


    鈞瓷,還是官窯的,這陳叔就不太信了。


    “不可能吧,在這裏,還能收到宋代的鈞瓷?而且還是官窯的?”


    畢竟,在陳叔查到的縣誌上,這個下寺村,宋代那一段的記載是沒有的,就好像是個空白期一樣。


    說話間,張易直接把那個鈞瓷大罐,給抱了出來。


    “陳叔,你幫我看下!”


    畢竟,張易隻知道鈞瓷珍貴,但並不知道,這樣的鈞瓷,到底價值幾何。


    拿到手上的時候。


    陳叔有些發愣。


    這個鈞瓷大罐,對他帶來的衝擊,一點都不亞於昨天那個有“陳鳴遠”款識的紫砂壺。


    還好,有昨天那個紫砂壺的鋪墊,今天陳叔的心理承受能力還可以。


    隻是,激動還是難免的。


    “小易,你這……運氣,也太好了吧?”


    “這就算不是官窯,那也絕對是民窯的精品啊!”


    “另外,小易,你看,這下邊還有款識。隻有一個字,乙。這屬於比較大的器型,一般北宋官窯才會標這種款識的。”


    陳叔仔細看著,嘖嘖稱奇。


    “陳叔,您對拍賣方麵的消息,了解還是比較多的。像這樣的宋代官窯鈞瓷,大概能到什麽樣的價位?”


    陳叔想了一下,卻是搖了搖頭。


    “這價格不好估量啊,我也沒帶那圖冊。不過,有一點兒可以肯定,絕對不便宜,你八萬塊錢買來,說不定能賺好幾倍!”


    張易和陳叔在聊天的時候。


    有幾個村民又過來了。


    這一次。


    居然全都抱著豆芽罐。


    “張老板,我們家也有豆芽罐,您看一下,是不是老物件?我看好像挺老舊的啊!”


    張易真的有些哭笑不得了。


    然後。


    陳叔和張易倆人,就直接在院裏擺了桌子。


    幫這些村民們看豆芽罐。


    畢竟,光豆芽罐,他們都帶來了將近十個。


    不過,村民們手裏的這些豆芽罐,一般都是陶罐,不帶釉的那種。隻有一個村民,手裏拿的是那種黑釉罐。


    張易鑒定了一下。


    發現,居然也是宋代的。


    屬於宋代民窯的老物件。


    這麽說來,這個村子在宋代的時候,並沒有斷代,隻是,在縣誌上沒有過明確記載而已。


    與鈞瓷相比,這種黑釉罐,價值就比較低了,而且,民窯的東西,做工方麵也比價粗糙了一些。


    商量了一下。


    500塊,還是把這個黑釉罐給收了。


    吃過早飯後。


    張易和陳叔還有一個計劃。


    那就是,到村子裏挨家挨戶看看,這樣,以免有什麽漏網之魚。畢竟,來下寺村一趟,實在不是那麽容易。


    因此,張易和陳叔兵分兩路,一人管一半。


    就這樣,挨家挨戶的坐坐,隨便聊聊。


    當然,村民們都是非常歡迎他們的,畢竟,萬一看上家裏哪一件東西,說不定就能換不少錢。


    但是,這一趟。


    卻是沒什麽特別的收獲,好東西,昨天也都收的差不多了。


    畢竟,古代的老物件能夠流傳到現代,特別是瓷器類,其實,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很容易碎掉。


    陳叔那邊,收了一個白色有暗刻花紋的瓷碗。


    其餘的,就隻有幾枚銅錢。


    張易這邊,也沒遇到什麽好東西,就收了一條紅木大理石麵的凳子。張易使用右手鑒定過,是清代中期的老物件。


    也算是有些價值。


    下寺村之行。


    到此處,告一段落。


    其實,收的東西也不少。


    陳叔說,他早些年也到鄉下鏟過地皮,一般,一趟下來也就能收到兩三件差不多的東西,就算運氣好了。


    這一趟,大大小小的,將近二十件。


    陳叔覺得,這又是沾到了張易的運勢,就好像彭專家迷信張易的運勢一樣,陳叔也是一樣的。


    走的時候。


    因為需要攜帶的老物件,實在太多。


    村民們也很熱情,幫張易和陳叔拿著東西,一直翻過前邊的山路,送到了車子旁邊。


    後備箱被塞的是滿滿當當的。


    陳叔很有經驗,帶有那種可以充氣防止磕碰的墊子。瓷器與瓷器之間,要用這種墊子隔好。


    要不然,這一後備箱運迴去,恐怕會有很多磕碰。


    在走之前。


    張易和陳叔還悄悄地做了一件事,在吳翠蓮家的枕頭底下,悄悄地放了兩萬塊錢。


    這次來,吳翠蓮和他老公,幫了不少忙。


    她家,也沒什麽別的東西可收。如果直接給錢,吳翠蓮肯定不要。所以,張易和陳叔就商量了一下,想出了這個辦法。


    除此之外。


    在張易和陳叔離開下寺村的時候,還發生了那麽一個有趣的小插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真的是撿漏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靈異13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靈異13號並收藏我真的是撿漏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