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發完顏宗雄後,完顏旻特地留下聞煥章詳談攻遼之事。將遼國上京、中京的形勢細言之後,未待聞煥章開口,完顏旻突然提起南京易幟的消息。


    聞煥章不以為意,隨口說道:“許是南京遼人見大勢已去,趁機作亂罷了。”


    完顏旻見聞煥章神情不似作偽,嘴角微微上揚,便將此事輕輕揭過,開始詢問麵對耶律延禧的求和之意如何應對。


    有了前麵柴進獻甲之事做緩衝,聞煥章總算整理好腹稿,鄭重迴道:“政治乃戰爭之延綿,猶春水之續冬冰,不可截然分之。既談判桌上可得,何必勞師動眾?”


    完顏旻聞言,目光如炬,凝視聞煥章,靜待其下文。


    聞煥章繼續說道:“陛下,遼雖勢弱,然其地廣人眾,若我金國急於求成,強攻硬打,恐將傷及自身,得不償失。故臣以為,我金國當以空間換時間,一邊控製伐遼進度;一邊夯實基礎。如此,則進可攻,退可守,立於不敗之地。”


    “再者,”聞煥章話鋒一轉,“陛下可令其割地賠款,增強我金國國力。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予其一夕安寢。待起視四境,我八旗又至矣。日削月割,終趨於亡。”


    完顏旻聽罷,沉吟片刻,終展顏笑道:“聞卿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朕當從之,令其割地賠款,並遣質子來朝。”


    此事告一段落後,聞煥章正要辭行返迴黃龍府,卻被完顏旻要求留下來參謀軍事。


    彼時,完顏宗翰攻陷惠州,切斷了中京與上京的聯係,完顏婁室、完顏杲分別攻取了興中府和錦州,完顏旻屯兵蒺藜山。若無遼使這一小插曲,完顏旻早已率兵西進,圍困中京,一舉而下。


    結合上京那邊完顏宗望、完顏宗弼剛傳遞過來的戰報,現如今乾州、顯州、豪州、懿州、成州、川州、惠州、錦州、興中府皆落入金國手中,疆域麵積直接擴大了數倍不止。也難怪完顏旻對耶律延禧的求和之意不置可否,畢竟蛇吞象太需要消化的時間。


    了解完中京與上京的前線戰況後,聞煥章起草了給耶律延禧的文書交由完顏旻過目。所提條件可謂極為苛刻,完顏旻看完都不免有些瞠目咂舌。


    其一,要求遼朝向金國稱臣,承認金國的獨立地位,並每年繳納五十萬兩白銀做為歲幣;


    其二,不僅承認金國已占領土的合法性,還要額外割讓上京、中京兩地;


    其三,要求遼帝耶律延禧去除皇帝尊號,接受金國冊封為“遼王”,且大遼要使用金國年號;


    其四,要求遼國派遣親王、公主作為人質,以確保履約;


    其五,停止一切對金國的軍事行動,並配合金國打擊其他反抗勢力。


    見完顏旻麵露疑色,沉默不語,聞煥章主動解釋道:“如今前線形勢一片大好,又是遼國主動求和,我大金肯定要抬高身價,以壯聲色;無論遼帝同意與否,隻要此事傳揚開來對遼國上下都是不小的打擊。”


    完顏旻何等聰明,立馬察覺出其中奧妙,對聞煥章此議稱讚不已。


    隨後,聞煥章趁機提出求賢令,選拔人才填補新占州府官員的缺失。完顏旻亦是三國迷,此時對人才更是渴求,因此無有不允,從諫如流。


    聞煥章一邊起草求賢令,一邊感慨:若大宋有此明主,怎會北望幽雲多年難以寸進。


    完顏旻望著揮筆疾書的聞煥章,再次對遙遠的中原起了覬覦之心,幻想片刻,腦海裏突然靈光一現,問道:“先生,若朕以高官厚爵為引,可得那柴進誠心效勞?”


    聞煥章執筆之手微顫,抬首迎上完顏旻熱切的目光,隻得硬著頭皮答道:“或可一試,畢竟柴進與宋廷之間的恩怨難清。”


    完顏旻聞言,更為意動,繼續追問起有關柴進的各種消息。


    聞煥章考慮到段景住傳達的柴進意思,乃是想法設法加深與金國的合作,遂將柴進的身世,以及曆代大宋官家對柴家的恩賜、防範,坦言相告。


    從聞煥章口中得知柴進先祖竟是中原的主人後,完顏旻瞬間理解了柴進所作所為,對他敗壞大金在遼東半島行動的敵意亦消散了不少。


    原來從始至終,柴進與女真合作,默默積蓄實力的目的都是為了複仇,如此看來大金與柴進不僅沒有不可調和的矛盾,還有著共同的未來之敵。


    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這般淺顯的道理,完顏旻自然明白。因此柴進占領幽、薊,又出兵遼東,迫切分一杯羹的舉動,完顏旻又多了一條隱忍不發的理由。且對這位素未謀麵的中原豪傑,生起幾分惺惺相惜之意。


    然而短暫的欣賞過後,完顏旻望著帳內懸掛的地圖,迅速思索出一條反製之策:征服大遼後,若柴進還不識趣,那便聯合大宋共討之,畢竟利從近取,害以遠隔,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另一邊,當遼使將金國和談條件傳迴上京城後,麵對去帝號、割兩京、納質子等苛刻條款,耶律延禧當場“摔碎玉如意“並怒叱:“此非和議,乃亡國條約!“


    話畢,耶律延禧命令禁衛將來使“倒拖出宮“,並焚燒和談文書於禦階。


    群臣皆不敢觸其眉頭,怎奈城外女真鐵騎磨刀霍霍,若不商議出個章程渡過眼前難關,怕是要國祚崩塌,樹倒猢猻散。


    關鍵時刻,還是耶律延禧一直依仗的心腹大臣蕭奉先提出了幾點可行之策,穩住了即將崩盤的局麵。


    首先陰令五院部拆民宅鑄炮石,將上京甕城箭樓增築九尺;遣使允諾金國獨立與現有疆界,暫定歲幣數額以拖延時日;而後緊急調遣西京留守耶律大石率兵迴防上京,並令耶律大石暗中聯絡西夏、大宋,願以雲內州、檀州、順州換十萬兵馬馳援。


    雖然所提皆是權宜之計,但總歸給上京臣民留下了一絲希望,不至於外患未平,內亂橫生。


    然而聞煥章終究棋高一著,遼使還未返迴時,金軍將和談條件刻於“柘木弩箭“射入中京城內,士卒拾得文書後,“稱臣去帝號“字跡如蚯蚓般扭曲在箭杆上。


    中京守將簫錫默本就毫無戰意,得知大遼主動求和後,當即命親兵打包府庫金銀,於醜時三刻率五百親衛,馬蹄裹氈布,棄城西遁。


    此役金國未費一兵一卒,僅憑心理威懾取中京道要衝,史稱“箭書陷城“;至此以後,聞煥章隱有金國第一謀臣之稱,完顏旻更是準其議事可免拜謁,直入都元帥帳,八旗將領呈遞戰報須“先詣聞學士行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之小孟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漢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漢鬆並收藏水滸之小孟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