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時,撻鬥就擺放在了那片金黃色的稻田旁邊。
鄧稱心也抄著程三郎讓他去拿的東西躥了迴來。
程處弼接個了那個包裹,打開之後,從裏邊取出了十來雙麻布縫製而成的手套。
然後一雙雙地朝著那些正在田坎旁活動著手腳,準備大幹一場的程家人扔過去。
“來來來,一人一雙,一人一雙,都把這玩意給戴到手上,免得一會被那銳利的稻葉劃傷了手。”
此刻,正矜持地跟親兒子李承乾和李恪站在不遠處的李世民不禁好奇朝著那邊張望過去。
看到了親爹遞來的眼神,李恪這位優秀的皇家工具人趕緊屁顛顛地躥了過去。
很是熱情地朝著正在分發手套的程處弼招唿起來。
“處弼兄,給小弟也來一雙試試。”
程處弼能說啥,覺得這小子礙事打他一頓?正所謂打狗還要看主人。
看在他爹是皇帝的份上,程處弼懶得跟這個程然大學裏的頭號蛀蟲計較,直接把一雙手套扔給了他。
將其他的手套也都分發了下去,自己也戴上了一副,拍了拍手之後,抄起了一把鐮刀就下了地。
站在一旁的濟叔直接就急了,大聲吆喝起來。
“三公子你下去做甚,還不趕緊上來,這樣的粗活可使不得。”
“沒事的濟叔,趕緊吧,早點收割完,也好知道咱們這一畝精心侍弄的地能夠有多少產出。”
程處弼頭也不抬的伸手一把,然後鐮刀一劃,一把把的水稻就被他割倒,擺放到了一邊。
看到程處弼都開始動手,其他人等也都紛紛加入到了收割的戰場,鐮刀輕快地切割著那些水稻。
一片片的水稻隨之倒伏,然後被搬運往田坎邊沿。
#####
李世民從李恪的手中接過了手套,很是新奇地戴在了手上。
這東西,跟程三郎做手術所用的手套樣式是一樣的,不過由於是用麻製縫製而成。
伸出了手,撫過那些邊緣有鋸齒的稻葉,稻葉自然也就無法再皮膚上劃拉出一道道火辣辣的口子。
“程三郎這小子還真是厲害,老夫都沒想過,手套居然還能夠有這等用法。”
“可比那些農戶在收割的時候,在手上纏布條要省事,而且保護也更全麵。”
李世民好歹也是親自下田耕耘,親自抄鐮刀收割的大唐天子,昔日收割的時候。
就是效法那些老農,用布匹來纏在手上,但那種法子,自然沒能程處弼製作的手套舒服。
兩名膘肥體壯的程家人,開始抄起手中的水稻,奮力地揮擊。
用力地拍打在撻鬥的邊角處,每一次的擊打。
都會讓那些已經變成了金黃色的穀粒被擊散,濺落進撻鬥中。
一旁的工部屯田司的劉員外站在一旁雙手緊握成拳,一副恨不得也躥上去打上幾把。
不過他好歹明白,就自己那點力氣,上場除了獻醜,就沒有雖的功效,還不如時不時地提醒兩句。
讓那些膘肥體壯的程家人多來幾次,爭取不要有遺漏的穀粒。
這樣的工作,是最枯燥無味,每一把稻穀,一把要打三把,當然,今天反正人多力量大,不搶時間。
所以一把稻穀打上四到五把,爭取不要有剩下的。
程處弼從這一頭割到了那一頭,雖然不累,可還是覺得腰彎得有些發酸。
李世民也已經晃晃悠悠地來到了跟前,朝著趙昆吩咐了一聲之後。
趙昆快步而去,很快,就拿來了一個鬥,這是大唐皇家禦製的標準鬥。
這可是工部負責督造出來的金屬鬥,十平鬥為一石。
此刻,趙昆也親自登場,舀起一鬥,然後倒進一個麻袋裏,每一個麻袋,隻裝一鬥。
這是為了一會便於計算總算,而劉員外和鄧主薄。
還招唿著親隨與他們一同到田地裏去檢查,看看有沒有遺漏的稻穗。
陛下就在這裏蹲著,他們這兩位負責監督和記錄的官員,此時不好好表現更待何時。
隨著擺放在田坎邊上的稻穀越打越少,膘肥體壯的程家人也換了一輪。
最後幾把稻穀也被打完,由著穀粒落入了撻鬥中。
趙昆示意大夥將那個撻鬥給斜立起來,將最後一點稻穀給倒進了鬥中。
這邊,李世民已經開始麵對著跟前擺放得十分齊整的麻袋細數完畢。
“一共是三十六鬥,趙昆,你那裏有多少?”
“陛下,臣這裏應該有半鬥。”趙昆滿麵紅光地大聲迴答道。
李世民表情愣愣地看著跟前的那些麻袋,喃喃地低聲道。
“那就是三石六鬥半……”
李承乾也愣了,半天才嘀咕了句道。
“父親,就孩兒所知,江南最好的水田,一畝所產,三石也就頂天了。”
“處弼兄種的這一畝田,居然還高成了六鬥半……”
#####
李世民扭過了頭來,看向程處弼。
“你知道不知道,你這一畝地的收獲,不說大唐,哪怕是曆朝曆代以來,可都沒有這樣的收獲。”
程處弼走到了李世民跟前,打量著那些收獲,現在,倒是可以跟這位大佬認真地解釋一下。
“叔叔,這應該是多方麵的原因,第一,我這一畝水稻,沒有發生什麽病蟲害。”
“其二就是,所有的水稻稻種,它們的出芽時間,還有生長時間都很一致。”
“另外還有小侄弄出來的趕花也起到了效果……”
其實對於程處弼而言,仍舊有些不太滿意,畢竟後世的農家肥搞出來的優質非雜交稻,哪怕隻用農家肥,五六百斤也是小意思。
現在,自己從頭到尾,都嚴格地按照後世的標準來搞,卻也隻能收入三石六鬥半。
這要折算成斤數,怕是都還不到四百斤,這樣的產量,實在是讓程處弼驕傲不起來。
不過轉念一想,也就釋然了,後世的優質稻種,也必然是精挑細選出來的。
經過了多代的培育搞出來的好寶貝,而自己種植的是還沒有經過改良的古代三季稻。
能夠收獲這麽多,也該滿意了。
李世民也從最初的震撼之中清醒了過來,聽了程處弼的這番分析,不得不承認這小子說的十分有道理。
若是別人知曉自己一畝地能夠種出這麽多的產出,不知道會樂成什麽樣。
但看程處弼這副樣子,似乎還猶嫌不足,李世民實在是不知道應該該怎麽形容這小子了。
鄧稱心也抄著程三郎讓他去拿的東西躥了迴來。
程處弼接個了那個包裹,打開之後,從裏邊取出了十來雙麻布縫製而成的手套。
然後一雙雙地朝著那些正在田坎旁活動著手腳,準備大幹一場的程家人扔過去。
“來來來,一人一雙,一人一雙,都把這玩意給戴到手上,免得一會被那銳利的稻葉劃傷了手。”
此刻,正矜持地跟親兒子李承乾和李恪站在不遠處的李世民不禁好奇朝著那邊張望過去。
看到了親爹遞來的眼神,李恪這位優秀的皇家工具人趕緊屁顛顛地躥了過去。
很是熱情地朝著正在分發手套的程處弼招唿起來。
“處弼兄,給小弟也來一雙試試。”
程處弼能說啥,覺得這小子礙事打他一頓?正所謂打狗還要看主人。
看在他爹是皇帝的份上,程處弼懶得跟這個程然大學裏的頭號蛀蟲計較,直接把一雙手套扔給了他。
將其他的手套也都分發了下去,自己也戴上了一副,拍了拍手之後,抄起了一把鐮刀就下了地。
站在一旁的濟叔直接就急了,大聲吆喝起來。
“三公子你下去做甚,還不趕緊上來,這樣的粗活可使不得。”
“沒事的濟叔,趕緊吧,早點收割完,也好知道咱們這一畝精心侍弄的地能夠有多少產出。”
程處弼頭也不抬的伸手一把,然後鐮刀一劃,一把把的水稻就被他割倒,擺放到了一邊。
看到程處弼都開始動手,其他人等也都紛紛加入到了收割的戰場,鐮刀輕快地切割著那些水稻。
一片片的水稻隨之倒伏,然後被搬運往田坎邊沿。
#####
李世民從李恪的手中接過了手套,很是新奇地戴在了手上。
這東西,跟程三郎做手術所用的手套樣式是一樣的,不過由於是用麻製縫製而成。
伸出了手,撫過那些邊緣有鋸齒的稻葉,稻葉自然也就無法再皮膚上劃拉出一道道火辣辣的口子。
“程三郎這小子還真是厲害,老夫都沒想過,手套居然還能夠有這等用法。”
“可比那些農戶在收割的時候,在手上纏布條要省事,而且保護也更全麵。”
李世民好歹也是親自下田耕耘,親自抄鐮刀收割的大唐天子,昔日收割的時候。
就是效法那些老農,用布匹來纏在手上,但那種法子,自然沒能程處弼製作的手套舒服。
兩名膘肥體壯的程家人,開始抄起手中的水稻,奮力地揮擊。
用力地拍打在撻鬥的邊角處,每一次的擊打。
都會讓那些已經變成了金黃色的穀粒被擊散,濺落進撻鬥中。
一旁的工部屯田司的劉員外站在一旁雙手緊握成拳,一副恨不得也躥上去打上幾把。
不過他好歹明白,就自己那點力氣,上場除了獻醜,就沒有雖的功效,還不如時不時地提醒兩句。
讓那些膘肥體壯的程家人多來幾次,爭取不要有遺漏的穀粒。
這樣的工作,是最枯燥無味,每一把稻穀,一把要打三把,當然,今天反正人多力量大,不搶時間。
所以一把稻穀打上四到五把,爭取不要有剩下的。
程處弼從這一頭割到了那一頭,雖然不累,可還是覺得腰彎得有些發酸。
李世民也已經晃晃悠悠地來到了跟前,朝著趙昆吩咐了一聲之後。
趙昆快步而去,很快,就拿來了一個鬥,這是大唐皇家禦製的標準鬥。
這可是工部負責督造出來的金屬鬥,十平鬥為一石。
此刻,趙昆也親自登場,舀起一鬥,然後倒進一個麻袋裏,每一個麻袋,隻裝一鬥。
這是為了一會便於計算總算,而劉員外和鄧主薄。
還招唿著親隨與他們一同到田地裏去檢查,看看有沒有遺漏的稻穗。
陛下就在這裏蹲著,他們這兩位負責監督和記錄的官員,此時不好好表現更待何時。
隨著擺放在田坎邊上的稻穀越打越少,膘肥體壯的程家人也換了一輪。
最後幾把稻穀也被打完,由著穀粒落入了撻鬥中。
趙昆示意大夥將那個撻鬥給斜立起來,將最後一點稻穀給倒進了鬥中。
這邊,李世民已經開始麵對著跟前擺放得十分齊整的麻袋細數完畢。
“一共是三十六鬥,趙昆,你那裏有多少?”
“陛下,臣這裏應該有半鬥。”趙昆滿麵紅光地大聲迴答道。
李世民表情愣愣地看著跟前的那些麻袋,喃喃地低聲道。
“那就是三石六鬥半……”
李承乾也愣了,半天才嘀咕了句道。
“父親,就孩兒所知,江南最好的水田,一畝所產,三石也就頂天了。”
“處弼兄種的這一畝田,居然還高成了六鬥半……”
#####
李世民扭過了頭來,看向程處弼。
“你知道不知道,你這一畝地的收獲,不說大唐,哪怕是曆朝曆代以來,可都沒有這樣的收獲。”
程處弼走到了李世民跟前,打量著那些收獲,現在,倒是可以跟這位大佬認真地解釋一下。
“叔叔,這應該是多方麵的原因,第一,我這一畝水稻,沒有發生什麽病蟲害。”
“其二就是,所有的水稻稻種,它們的出芽時間,還有生長時間都很一致。”
“另外還有小侄弄出來的趕花也起到了效果……”
其實對於程處弼而言,仍舊有些不太滿意,畢竟後世的農家肥搞出來的優質非雜交稻,哪怕隻用農家肥,五六百斤也是小意思。
現在,自己從頭到尾,都嚴格地按照後世的標準來搞,卻也隻能收入三石六鬥半。
這要折算成斤數,怕是都還不到四百斤,這樣的產量,實在是讓程處弼驕傲不起來。
不過轉念一想,也就釋然了,後世的優質稻種,也必然是精挑細選出來的。
經過了多代的培育搞出來的好寶貝,而自己種植的是還沒有經過改良的古代三季稻。
能夠收獲這麽多,也該滿意了。
李世民也從最初的震撼之中清醒了過來,聽了程處弼的這番分析,不得不承認這小子說的十分有道理。
若是別人知曉自己一畝地能夠種出這麽多的產出,不知道會樂成什麽樣。
但看程處弼這副樣子,似乎還猶嫌不足,李世民實在是不知道應該該怎麽形容這小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