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見李治還沉溺於傳統死板的孔學不能自拔,決定一步一步引導這個弟弟上一堂新式的啟蒙課,正色問道;‘稚奴,孔夫子告訴你,君子遠庖廚,但是孔夫子有沒有告訴你遠庖廚的就一定是君子。’
李治頓時撓撓頭,一臉霧水的答道:‘孔夫子倒是沒這麽說。’
李恪隨即又道;“既然君子是遠庖廚的,那孔夫子有沒有說這個“遠”是有多遠。是你的寢宮到禦膳房那麽遠,還是長安到洛陽那麽遠。”
李治頓時明白李恪想說的了,豁然道;“恪皇兄你是想說孔夫子的這句話不能生搬硬套的去理解嗎,就好像孔夫子說君子遠庖廚,但是沒有規定多遠才是遠。如果他規定“遠”是皇宮到禦膳房那麽遠,那麽天下間隻有父皇是君子,若他規定長安到洛陽是遠,那麽天下便沒有君子是嗎。”
旁邊有著一雙烏黑大眼睛的小兕子也反應過來,笑道:“治哥哥好笨,恪皇兄的意思是君子和庖廚的遠近沒有必然的關係,隻是君子在殺生的時候,往往會懷以仁念,因而時間久了有仁心的君子便自然而然見不得庖廚殺生,故而君子不太想和庖廚待在一起,所以就遠離庖廚。”
李恪此時笑道:“稚奴,你讀書不能死讀,有的東西不一定之有對和錯兩個麵,不能認為非錯即對,也不能認為非對即錯。如果要給君子遠庖廚做一個全新的解釋,那麽孤姑且這麽解釋,君子不一定遠庖廚,遠庖廚的不一定是君子。君子是不是君子,看他心中有沒有仁念,若沒有仁念,那麽離庖廚再遠也是小人,若心中有對天下百姓的仁念,那麽即便酒肆中一小廚亦是君子。”
李治這才恍然大悟著說道:“善,恪皇兄此番言論對治啟發甚大。”
這時高陽已經在旁吃了好幾塊豬油渣,見李恪他們談論完了庖廚之事,眨眨眼睛笑道:“那還不一起來吃豬油渣。”
李恪這才反應彩月早已拿著鹽粒給豬油渣撒上了。這時代的豬可沒有飼料豬,潲水豬之類的,全都是純天然的土豬。做出的豬油渣格外的葷香四溢。加上點青鹽,味道絕對好吃到爆,幾個小機靈鬼都已經一塊還沒吃完就又拿著一塊往嘴裏塞。就連不喜葷食的小兕子也偷偷吃了幾塊。
此刻的李恪還不知道,有著嚴重女兒控的老李已經在吳王府的廳外,已經有兩個時辰沒見小兕子的老李已經處於快要失控的邊緣,隻是老李聽著李恪教育著李治,覺得有必要聽一下李恪內心真的想法。於是一直在門外沒有進來。
聽到李恪這番講解,老李欣慰的點了點頭,心道:“朕自掌軍以來,在軍隊裏見過的庖廚也不少,朕不也是君子嗎。稚奴太過柔弱,耳根子軟,容易人雲亦雲,以後得給他換個老師教導。”老李恬不知恥的如是想到。
見到大家吃的這麽開心,李恪還是放心不下李治的學習觀念,畢竟李治太過軟弱的話,也許對自己並不是一件好事,於是對李恪說道;“稚奴你今後讀書呢,要先學會質疑,隻要不懂的就要勇於質疑他,才能更好更深的學習學問,所謂紙上來得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針一飯思不易,柴米油鹽亦需知。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李恪嘴炮起來便妙語連珠,聽的李治和小兕子等人瞠目結舌。
同時瞠目結舌的不止有在座的幾個,隻見天空傳來一聲巨響,老李真的登場。
小兕子不經意間瞥了一眼門外喊的一聲父皇,把李恪等人從美食和不著調的詩句中拉迴了現實。
眾人紛紛給老李行禮道:“參見父皇。”
老李見也沒什麽戲可聽了,嗬嗬笑道:“免禮免禮”
然後大步走到兕子麵前,裝作不悅道:“朕的小兕子怎麽也學會騙人了呢,是誰給你出的主意,朕要罰他去麵壁一月。”
小兕子眼裏霧蒙蒙的,亦步亦趨的走到老李跟前,情真意切對著老李說道:“是小兕子不好,讓父皇擔心了,父皇不要怪小兕子,這個給父皇吃,好好吃的哦。”說著便獻寶似的把豬油渣遞給老李。
老李見小兕子拿豬油渣來哄自己,也頓時眉開眼笑。黑乎乎的臉終於好看了些許。一把將小兕子抱在懷裏,吃了一塊兕子遞的豬油渣,讚賞道:“此物似肉非肉,有肉的葷香卻和肉的口感不一樣,是何物事呀。”
李恪連忙道:“這是兒臣用肥豬肉熬去豬油後的油渣,香脆可口,足以下酒。”
老李頓時不悅道:“怎麽你就用這個招待弟弟妹妹的麽。”其實也不怪老李,這個時代的人對豬肉的印象都不好。
李恪略作惶恐道:“此物不過是餐前點心,恪其實還準備了正餐,請父皇移駕餐房一同享用。”
老李這才換了張笑意盈盈的臉對著小兕子,哈哈大笑道:“小兕子來父皇這,父皇帶你去吃大餐。”說罷便徑直在王府下人的引導下去往吳王府的餐房。李恪等人也亦跟在後麵自是不提。
來到餐廳,李恪的嘴型頓時張成了大大的o型,不由得拍了下自己的腦門,原來李恪交與靳工頭的圖紙並未畫出尺寸比例,所以靳工頭用了一口前世李恪在農村見過的超大鐵鍋來製作鴛鴦火鍋。
火鍋料,高湯,涮品,和蘸料雖然做成了,但是這口火鍋已經不能滿足唐代分食製的要求了,這次的火鍋宴已然搖身一變化為傳說中的的麻辣燙宴了。可憐的李恪心中已經深深的感受到這個世界的惡意,吃個火鍋容易嗎,最後竟然吃成個麻辣燙也是醉了。
老李同誌看著熱氣騰騰的大火鍋,又看了一眼在菜盤中的生菜生肉,一臉的茫然,連帶著幾個弟弟妹妹們也一臉疑惑的看著李恪。
由於唐代還是分食製,即每個人的食物平均分開,各吃各的。所以李恪並沒有來得及準備大圓座椅。李恪指著那口大鍋道:“此物名為溫鼎,也可以稱之為火鍋,陰陽鍋,左側紅湯為紅茱萸所熬製,辛辣開胃吃完酣暢淋漓,右側白湯為骨湯熬製,喝完滋身養生,通體舒泰。可以根據個人的口味不同,選擇紅湯和白湯分別投放生的食材,即煮即食,新鮮美味而不失營養。”
李治頓時撓撓頭,一臉霧水的答道:‘孔夫子倒是沒這麽說。’
李恪隨即又道;“既然君子是遠庖廚的,那孔夫子有沒有說這個“遠”是有多遠。是你的寢宮到禦膳房那麽遠,還是長安到洛陽那麽遠。”
李治頓時明白李恪想說的了,豁然道;“恪皇兄你是想說孔夫子的這句話不能生搬硬套的去理解嗎,就好像孔夫子說君子遠庖廚,但是沒有規定多遠才是遠。如果他規定“遠”是皇宮到禦膳房那麽遠,那麽天下間隻有父皇是君子,若他規定長安到洛陽是遠,那麽天下便沒有君子是嗎。”
旁邊有著一雙烏黑大眼睛的小兕子也反應過來,笑道:“治哥哥好笨,恪皇兄的意思是君子和庖廚的遠近沒有必然的關係,隻是君子在殺生的時候,往往會懷以仁念,因而時間久了有仁心的君子便自然而然見不得庖廚殺生,故而君子不太想和庖廚待在一起,所以就遠離庖廚。”
李恪此時笑道:“稚奴,你讀書不能死讀,有的東西不一定之有對和錯兩個麵,不能認為非錯即對,也不能認為非對即錯。如果要給君子遠庖廚做一個全新的解釋,那麽孤姑且這麽解釋,君子不一定遠庖廚,遠庖廚的不一定是君子。君子是不是君子,看他心中有沒有仁念,若沒有仁念,那麽離庖廚再遠也是小人,若心中有對天下百姓的仁念,那麽即便酒肆中一小廚亦是君子。”
李治這才恍然大悟著說道:“善,恪皇兄此番言論對治啟發甚大。”
這時高陽已經在旁吃了好幾塊豬油渣,見李恪他們談論完了庖廚之事,眨眨眼睛笑道:“那還不一起來吃豬油渣。”
李恪這才反應彩月早已拿著鹽粒給豬油渣撒上了。這時代的豬可沒有飼料豬,潲水豬之類的,全都是純天然的土豬。做出的豬油渣格外的葷香四溢。加上點青鹽,味道絕對好吃到爆,幾個小機靈鬼都已經一塊還沒吃完就又拿著一塊往嘴裏塞。就連不喜葷食的小兕子也偷偷吃了幾塊。
此刻的李恪還不知道,有著嚴重女兒控的老李已經在吳王府的廳外,已經有兩個時辰沒見小兕子的老李已經處於快要失控的邊緣,隻是老李聽著李恪教育著李治,覺得有必要聽一下李恪內心真的想法。於是一直在門外沒有進來。
聽到李恪這番講解,老李欣慰的點了點頭,心道:“朕自掌軍以來,在軍隊裏見過的庖廚也不少,朕不也是君子嗎。稚奴太過柔弱,耳根子軟,容易人雲亦雲,以後得給他換個老師教導。”老李恬不知恥的如是想到。
見到大家吃的這麽開心,李恪還是放心不下李治的學習觀念,畢竟李治太過軟弱的話,也許對自己並不是一件好事,於是對李恪說道;“稚奴你今後讀書呢,要先學會質疑,隻要不懂的就要勇於質疑他,才能更好更深的學習學問,所謂紙上來得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針一飯思不易,柴米油鹽亦需知。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李恪嘴炮起來便妙語連珠,聽的李治和小兕子等人瞠目結舌。
同時瞠目結舌的不止有在座的幾個,隻見天空傳來一聲巨響,老李真的登場。
小兕子不經意間瞥了一眼門外喊的一聲父皇,把李恪等人從美食和不著調的詩句中拉迴了現實。
眾人紛紛給老李行禮道:“參見父皇。”
老李見也沒什麽戲可聽了,嗬嗬笑道:“免禮免禮”
然後大步走到兕子麵前,裝作不悅道:“朕的小兕子怎麽也學會騙人了呢,是誰給你出的主意,朕要罰他去麵壁一月。”
小兕子眼裏霧蒙蒙的,亦步亦趨的走到老李跟前,情真意切對著老李說道:“是小兕子不好,讓父皇擔心了,父皇不要怪小兕子,這個給父皇吃,好好吃的哦。”說著便獻寶似的把豬油渣遞給老李。
老李見小兕子拿豬油渣來哄自己,也頓時眉開眼笑。黑乎乎的臉終於好看了些許。一把將小兕子抱在懷裏,吃了一塊兕子遞的豬油渣,讚賞道:“此物似肉非肉,有肉的葷香卻和肉的口感不一樣,是何物事呀。”
李恪連忙道:“這是兒臣用肥豬肉熬去豬油後的油渣,香脆可口,足以下酒。”
老李頓時不悅道:“怎麽你就用這個招待弟弟妹妹的麽。”其實也不怪老李,這個時代的人對豬肉的印象都不好。
李恪略作惶恐道:“此物不過是餐前點心,恪其實還準備了正餐,請父皇移駕餐房一同享用。”
老李這才換了張笑意盈盈的臉對著小兕子,哈哈大笑道:“小兕子來父皇這,父皇帶你去吃大餐。”說罷便徑直在王府下人的引導下去往吳王府的餐房。李恪等人也亦跟在後麵自是不提。
來到餐廳,李恪的嘴型頓時張成了大大的o型,不由得拍了下自己的腦門,原來李恪交與靳工頭的圖紙並未畫出尺寸比例,所以靳工頭用了一口前世李恪在農村見過的超大鐵鍋來製作鴛鴦火鍋。
火鍋料,高湯,涮品,和蘸料雖然做成了,但是這口火鍋已經不能滿足唐代分食製的要求了,這次的火鍋宴已然搖身一變化為傳說中的的麻辣燙宴了。可憐的李恪心中已經深深的感受到這個世界的惡意,吃個火鍋容易嗎,最後竟然吃成個麻辣燙也是醉了。
老李同誌看著熱氣騰騰的大火鍋,又看了一眼在菜盤中的生菜生肉,一臉的茫然,連帶著幾個弟弟妹妹們也一臉疑惑的看著李恪。
由於唐代還是分食製,即每個人的食物平均分開,各吃各的。所以李恪並沒有來得及準備大圓座椅。李恪指著那口大鍋道:“此物名為溫鼎,也可以稱之為火鍋,陰陽鍋,左側紅湯為紅茱萸所熬製,辛辣開胃吃完酣暢淋漓,右側白湯為骨湯熬製,喝完滋身養生,通體舒泰。可以根據個人的口味不同,選擇紅湯和白湯分別投放生的食材,即煮即食,新鮮美味而不失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