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裂變
乾坤忽震蕩,土宇遂分裂。
——宋·張元幹《建炎感事》
==========
第440章 黃花瘦
崇寧二年九月,大宋京城汴梁。
作為如今的宰執之一,趙挺之在京城裏的府邸照例都是由朝廷賜贈,而且好巧不巧,正是十年前賜給當時的中書侍郎李清臣的宅子。
李清臣於紹聖四年出京知河南府後,這處宅子便被收迴,兜兜轉轉到了趙佶登基之後,便在提拔趙挺之進入宰執的同時,一並賜給了他。
不過,這也充分說明了皇帝賜的其實就是最靠不住的東西,今天可以無條件的給你,明天就可能無條件地收迴。京城裏的這些好宅子,也可以說是鐵打的府宅、流水的權貴,倒還真比不上秦剛在麥秸巷裏的那處小宅,原本就是私產,又早在兩年前做完了轉讓給秦湛的手續,拿著自家的房契,不管你有什麽變化,還是自己人在那住得安安穩穩。
不過,皇帝賜的府邸還是有著明顯的好處。首先這些房子的地勢是京城最好的,又幽靜又離皇城近,有利於日常上班入朝不會太折騰。然後就是規模都不會小,幾進幾出,還有花園樓閣配套。趙挺之的一大家,包括三個兒子,都可以擁有各自獨立的院落。
由於當初趙明誠是以李清照有了身孕為由,先行說服了母親,再一起逼得趙挺之在無奈之下才應了這門曾經讓他顏麵掃地的婚事——先前曾托刑恕提親而被拒過!
不過外人的議論卻是戳指著李格非的脊梁——那時秦剛官運亨通,就把女兒許給了秦家。後來發現秦剛出了事,一眨眼就重新把女兒許給了青雲直上的趙家——這簡直就是見風使舵的典型範例啊!
不管怎麽說,趙挺之就是極其看不上這個“品行有虧”的三兒媳的。喜新厭舊不要說,就和自家兒子未婚先孕更是大汙點。所以,在李清照嫁過來後,他不僅處處予以冷落,甚至還刻意壓縮給予小兒子這裏的生活費用,無非就是想要讓這個所謂的京城才女至少要到他的麵前好好低頭認個錯。
沒想到,李清照不僅絲毫不會理會外麵市井上的各種流言蜚語,更是無視於趙家上下對她的輕視與怠慢。生活費用受壓的事更是並不放在心上,因為秦湛早就通過她如今做生意的三舅王仲琓的名義,給她置辦了一筆極其豐厚的嫁妝。要知道,在大宋,嫁婦對於自己的嫁妝是有著完全的處置權的。
同時,也好在如今趙家的府邸夠大,既然不得公婆的歡心,她便索性一直待在屬於趙明誠的那處院落之中,竟是連趙家的老大、老二那裏也幾乎少有來往。
很快,由於李清照有了身孕,深居簡出也就成了極其正常的事情。
一直到了今年的三月初十,李清照誕下一名女孩。不過,這卻讓原本還指望著想能抱上孫子的趙挺之夫婦最終失望了,進而更加冷淡於老三這一邊。
但這些卻無礙於李清照“娘家”這裏的關愛,派到趙府來的奶娘加到了三名,兩名負責照顧閨女,一名負責照料李清照,她與閨女的吃穿用度一律比照著京城裏的最高標準來,而這些費用都沒有向趙挺之伸過手。這也讓自尊心極強的趙挺之極為惱火。
於是,就在這時由蔡京發起的元佑黨籍碑事件中,他絲毫不顧李格非在紹聖二年就被召迴京城任職,並因此引發了被蘇門中人排斥遠離的事實,而執意要把他的名字列在蘇軾、秦觀、黃庭堅之下。
而在討論這塊碑上要突出專列的“為人不忠”罪人之名中,除了剛被堅決打倒的章惇之外,已經去世的王珪,是李清照的外祖父;下落不明的秦剛,正是李清照的前婚約之人。
此時,正值李清照產女之後不久,趙明誠心中有愧,但根本就不敢就這種朝廷大事去向父親爭說半個字,唯有迴到自己的院中後,再三囑咐周圍之人不得向李清照吐露分毫。
直到七月,按照朝廷律令,所有的元佑黨人“不得與在京差遣”,李格非隻得要攜夫人王氏與兒子李迒留開京城返迴齊州明水鎮。臨出行前竟連王氏想見一見女兒及外孫女之麵的要求也不能滿足——如今的李家人,又豈能隨隨便便就能進入當朝執政趙相公的府邸呢?
還好是李迒心疼母親,在離京那一天在趙府外守到了出門買東西的奶娘,告訴了這個消息。
奶娘迴去後告訴了李清照,她聽聞後大驚,當即令一奶娘抱起女兒,帶著護衛侍女月娘一同,急急忙忙地出府去追趕李迒。
出府時,正逢上趙明誠外出迴來,不明就理,也隨後跟了過去。
城外碼頭處,李清照還算趕得及時。一步三迴頭張望的母親王氏,終於在最後一刻看到了急急趕來的女兒,還有繈褓之中的外孫女,一時間喜出望外,緊緊抱住了女兒,淚如泉湧。
母女倆的感情宣泄之後,李清照便讓奶娘抱過來女兒交予王氏再多抱一會。然後便走到父親身邊,低首泣道:“女兒不孝,竟然不知大人被逐出京,險些不能來此晤麵。”
李格非原本的心情頗為不平,這次蔡京大搞元佑黨人籍,想著自己早因轉投韓門,被蘇門弟子疏遠,以至於在建中靖國年間被邊緣化。之前又因女兒執意嫁入趙府,令自己在士人同僚間多被冷嘲暗諷,想想這些都認下算了,卻沒想到硬認下的這個親家公下起了狠手後,竟然毫不留情,元佑黨籍就這麽死死地扣在了自己的身上,就連離京時限也是一日都不給緩和。
不過,就在這時,他也看到了遠遠趕來的趙明誠,在看到了這裏的離別場景後,卻隻能慚愧尷尬地止步站於十步之外,不敢靠近。
李格非也就在一瞬間明白了女兒如今的處境之艱難,不由地長歎了一聲道:“你既已出嫁,便算不得李家的人。一切當以夫家利益為重,此事又怎能怪你!”
李清照卻也無一句辯駁,隻是默默地給父親連磕了三個頭。
李格非心疼不已,忙叫過李迒:“快攙你阿姊起來,她產後時日不久,可受不得地上之涼。”
李迒雖然對李清照嫁入趙府一事至今未曾消氣,但也禁不住姊弟情深,依舊還是板著臉,默默地將她扶起。
李清照知道他的心結,卻將李迒拉到母親那邊,逗弄著此時還在熟睡中的女兒道:“乖妮兒,外婆和舅舅都在這裏呢?還不趕緊睜開眼來多看看呢!”
王氏看著外孫女好一會兒,此時心情已經平複,卻是笑責道:“才幾個月大,哪能看得清楚,讓她好好睡吧!我們看著她就好。”
李迒走過來時,也先看到了不遠處的趙明誠,原本他就不想認這個姊夫,想著自己也不會喜歡這個所謂的外甥女。但是在低頭看到她如粉琢玉雕一般的可愛臉龐後,竟然在內心深處突然湧起一股別樣的親近情緒。
“應該就是血脈的聯係吧!”他這樣想著,卻不防繈褓中的小外甥女突然睜開了眼睛,好奇地打量著周圍關注她的人。
就在這一刻,李迒的腦中突然靈光一現:
趙明誠是單眼皮確定無疑,可現在的這個小外甥女卻是極為少見的左單右雙,而他所熟悉的周圍人中,卻隻有秦剛恰恰也是左單右雙,這個念頭一旦出來之後,他眼中看到的東西就完全不一樣了。
“乖妮兒啊!舅舅在這裏啊!”李迒越看越發覺這個小外甥女與秦剛越像,越看心中越發地驚喜,他一邊確認著這個他已肯定的事實,一邊就開始手忙腳亂地開始在身上摸索著起來,最後竟然解下了自己脖子上係著的一塊玉佩,說道,“舅舅也沒事先準備,這塊玉佩就當給小妮兒的見麵禮啦!”
“迒哥兒,使不得!”李清照卻是驚訝地要出手製止。因為這塊玉佩是當年外祖父王珪留給了母親,最後在李迒出生後才由母親傳給他的貴重之物。
“有什麽使不得的?娘親既然送給了我,那我現在作主送給我外甥女有什麽呢?”李迒不由分說,就把玉佩塞入了繈褓裏,眼中竟然開始噙著了幾顆淚水。
王氏卻是開心於這姊弟倆的和好,就說道:“都好都好!”
接下來,母子幾人便在這裏傾訴親情。
李格非也覺得讓趙明誠站在遠處不是太妥,便親自將其喚來,絕口不提朝中諸事,隻是交待自己一家離京之後,便就隻有清娘一人留在京城,拜托趙明誠務必多加照顧。趙明誠當然隻能連連點頭稱是。
此時那邊的李迒看向趙明誠這邊的眼光,已經由以前的不喜,變成了眼下的可憐!
待著李清照與父母兄弟灑淚相別之後,趙明誠站在旁邊,囁聲道:“清娘,嶽父的事情,你也知道,我家大人在政事這方麵,向來不許我來插嘴……”
“沒關係!本來我也沒有指望!”李清照擦幹了眼角的淚水,直接打斷了他的話,“隻是德甫哥你也應該知曉,公公現在貴為宰執,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兒子也能金榜題名。但是今年的春闈,你升上舍未成,在他的眼裏,自然是我這個不上台麵的新婦,以及不合時宜出生的女兒,對你多有拖累了!”
“清娘,不是這樣的,我會去和大人講明,升舍不成,隻因我的愚笨與學習的懈怠,卻是與清娘你無關!”趙明誠趕緊急急地說道。
“沒用的!況且如今的朝政局勢擺在那裏,權貴利益才是關鍵,父子之情又能算得了什麽呢?”李清照望著已經駛離碼頭漸漸遠去的船隻,隨口念出了一句詩句:
“炙手可熱心可寒,何況人間父子情。”
說完,她便帶著女兒及奶娘、侍女一起迴去,留下無言以對的趙明誠呆立原地。
就在上個月,北方終於傳來了確切的喜訊,虎哥他們在西北已經找到秦剛本人,雖然說是失去了從前的記憶,但是一則身體無恙,二則脫離了大宋這裏的製約,要按李清照當時的想法,恨不得立即就抱了女兒北上相聚。
後來還是秦湛送信過來講:虎哥他們在遼國的西北隨著部隊四處征戰,居無定所,不易找尋。而且流求那裏在收到這樣的情況之後,一定會有所行動。現在既然知道秦剛的生訊,那便是萬幸之大事,不如留在京城,靜候接下來的消息最為妥當。
由此方才讓李清照稍稍安心下來。
轉眼這天,外出采購的奶娘迴家時,卻帶迴了大表哥托人送來的菊花酒、龍誕香以及茱萸等物,久居院中的李清照這才發現,這天居然就是重陽了。
“不怕三娘子聽了生氣,這次重陽節,府上給各處院落都準備了菊花、重陽糕等,唯獨就是忘了我們三院這裏。原本奴婢想著今天自己去采買一些,虧得是大表舅爺這裏準備了。”奶娘一邊在整理著這些東西,一邊不忘敘叨著此事。
“無妨!這也是不指望他們麽!”李清照對此毫不在意。隻是重陽佳節,本是親人團聚的節日。而此時,自己與父母兄弟一別兩地,深愛之人卻在萬裏之遙的北方大漠,一股從未有過的孤苦寂寥之情油然而生。
幸虧大表哥懂她,送來的不是菊花,而是一壇京城如今時尚熱銷的菊花醇酒,還有海外販來的龍涎香,於是她讓侍女點起此香,又打開了這壇美酒,自斟自飲了起來。
夜色漸深,趙明誠因為這次李清照所生的隻是個女兒,而關鍵其出身及脾性終究不得父母所喜,這一晚便被父母親叫過去商量要給他再納一個妾室之事。
趙明誠還存著想繼續感化李清照的念頭,自然不會同意,但在父親麵前卻又不敢頂撞,隻是悶頭坐在那裏始終不予表態,最終再被趙挺之罵了個狗血噴頭,趕了出來。鬱悶著迴到了自己的院落,原想跑到李清照這裏表表忠心,順便還想尋尋安慰。
進來之後,卻被其侍女月娘攔在外屋:“三娘子今晚多喝了幾杯,已經睡下了。三官人還是迴去吧!”
趙明誠卻是知道這月娘是會武功的,曾經看到過她在外麵一人修理三四個潑皮都不在話下的功夫,自然不敢硬闖,隻是訕訕地說道:“今日九九佳節,我原本是想和夫人一起把酒話重陽的,沒想這麽不巧……”
轉身間,他卻看見外屋的幾案上鋪著一張白紙,紙上卻是墨跡還未幹透的字跡,應是李清照當晚所作,走過去一看,確是一首詞作:
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此詞此景,一股無比淒涼寂寥的情緒透紙而出,空氣中未曾散盡的龍涎香與菊花酒味混雜在一起,更是一股催人淚下的氛圍。
“人比黃花瘦!人比黃花瘦!”趙明誠反複咀嚼著這句,想到的既是李清照自嫁過來之後,整人愁眉不展、鬱鬱寡歡之狀,又是自己小心謹慎、精心伺候,卻同時夾在自己父母與對方之間的委屈之情。
此刻在他的眼中,風中搖擺著兩株瘦弱、孤獨、無助的黃花,一朵是李清照,另一朵正是他自己。
“足足一年多了,我堂堂當朝宰執之子,竟然依舊比不過一個不忠叛逃的死人?”趙明誠深受這些詞句的刺激,晃晃悠悠地迴到了自己的房間。
這一年多來,無論他是如何真心實意地想要幫助李清照渡過“未婚先孕”且又想把孩子生下的難關,但他最終的目的依然還是希望能夠感動心中的女神,讓自己的愛慕對象最終忘記那個已死之人,重新投向自己的懷抱。
但是,事實卻證實,時間的流逝,絲毫沒有改變李清照對於秦剛的深厚情感,在這首詞中表露出來的思念之苦,含蓄而深沉,言有盡而意無窮,足以令其嫉妒得發狂。
最初他在好友陸浩的鼓勵下,有過臥薪自強的決心,最終也因他的一往情深與擔當之責,能將李清照娶迴家門。雖然在婚後,他也一直堅守諾言,從未敢對李清照有過任何非分舉動,從而偶爾也會得到過對方親昵友善的一些良性反饋。但是,眼下的這樣進展,顯然並非如他的本意。
更何況,正是因為共居於同一屋簷之下,趙明誠更是悲哀地發現,他的才華、他的文采、甚至是他曾經一直自以為傲的金石之學,也在清娘麵前毫無優勢。
而且,今年的春闈,即使是他貴為宰執子弟,在升舍考試中,依舊是名落孫山。
如此下去,他不僅將永遠無法成為清娘眼中可堪的夫婿,甚至還會因為堅持這一點,而更被自己的父母所拋棄。
所以,兩頭之中,他總得要選擇一頭吧!
第二日,他吞吞吐吐地向李清照講了最近父母希望為他納個小妾,以盡快能生個男孩的想法,而他目前也確定了不可能會與李清照生孩子的現實,所以……
“無妨!德甫哥對我們母女倆的恩情與照顧,清娘銘記於心。我也自然不可能攔著你們趙家要延續香火的大事。”李清照卻是一臉的淡定,“隻是還請德甫向公婆兩位解釋,就說清娘為人心胸狹小,可能見不得新婦進門之事,乞許我們母女迴明水暫居。”
趙明誠還想再作挽留,但李清照態度堅決,進一步明確表示:可以同意他納妾,但必須放她和女兒迴齊州去。
其實這原本也是趙挺之夫婦讓趙明誠過來說的一個想法,趙明誠也是故作姿態兩三次,最終也是同意了。
九月底,李清照攜女兒迴齊州明水,趙明誠喜納小妾。
乾坤忽震蕩,土宇遂分裂。
——宋·張元幹《建炎感事》
==========
第440章 黃花瘦
崇寧二年九月,大宋京城汴梁。
作為如今的宰執之一,趙挺之在京城裏的府邸照例都是由朝廷賜贈,而且好巧不巧,正是十年前賜給當時的中書侍郎李清臣的宅子。
李清臣於紹聖四年出京知河南府後,這處宅子便被收迴,兜兜轉轉到了趙佶登基之後,便在提拔趙挺之進入宰執的同時,一並賜給了他。
不過,這也充分說明了皇帝賜的其實就是最靠不住的東西,今天可以無條件的給你,明天就可能無條件地收迴。京城裏的這些好宅子,也可以說是鐵打的府宅、流水的權貴,倒還真比不上秦剛在麥秸巷裏的那處小宅,原本就是私產,又早在兩年前做完了轉讓給秦湛的手續,拿著自家的房契,不管你有什麽變化,還是自己人在那住得安安穩穩。
不過,皇帝賜的府邸還是有著明顯的好處。首先這些房子的地勢是京城最好的,又幽靜又離皇城近,有利於日常上班入朝不會太折騰。然後就是規模都不會小,幾進幾出,還有花園樓閣配套。趙挺之的一大家,包括三個兒子,都可以擁有各自獨立的院落。
由於當初趙明誠是以李清照有了身孕為由,先行說服了母親,再一起逼得趙挺之在無奈之下才應了這門曾經讓他顏麵掃地的婚事——先前曾托刑恕提親而被拒過!
不過外人的議論卻是戳指著李格非的脊梁——那時秦剛官運亨通,就把女兒許給了秦家。後來發現秦剛出了事,一眨眼就重新把女兒許給了青雲直上的趙家——這簡直就是見風使舵的典型範例啊!
不管怎麽說,趙挺之就是極其看不上這個“品行有虧”的三兒媳的。喜新厭舊不要說,就和自家兒子未婚先孕更是大汙點。所以,在李清照嫁過來後,他不僅處處予以冷落,甚至還刻意壓縮給予小兒子這裏的生活費用,無非就是想要讓這個所謂的京城才女至少要到他的麵前好好低頭認個錯。
沒想到,李清照不僅絲毫不會理會外麵市井上的各種流言蜚語,更是無視於趙家上下對她的輕視與怠慢。生活費用受壓的事更是並不放在心上,因為秦湛早就通過她如今做生意的三舅王仲琓的名義,給她置辦了一筆極其豐厚的嫁妝。要知道,在大宋,嫁婦對於自己的嫁妝是有著完全的處置權的。
同時,也好在如今趙家的府邸夠大,既然不得公婆的歡心,她便索性一直待在屬於趙明誠的那處院落之中,竟是連趙家的老大、老二那裏也幾乎少有來往。
很快,由於李清照有了身孕,深居簡出也就成了極其正常的事情。
一直到了今年的三月初十,李清照誕下一名女孩。不過,這卻讓原本還指望著想能抱上孫子的趙挺之夫婦最終失望了,進而更加冷淡於老三這一邊。
但這些卻無礙於李清照“娘家”這裏的關愛,派到趙府來的奶娘加到了三名,兩名負責照顧閨女,一名負責照料李清照,她與閨女的吃穿用度一律比照著京城裏的最高標準來,而這些費用都沒有向趙挺之伸過手。這也讓自尊心極強的趙挺之極為惱火。
於是,就在這時由蔡京發起的元佑黨籍碑事件中,他絲毫不顧李格非在紹聖二年就被召迴京城任職,並因此引發了被蘇門中人排斥遠離的事實,而執意要把他的名字列在蘇軾、秦觀、黃庭堅之下。
而在討論這塊碑上要突出專列的“為人不忠”罪人之名中,除了剛被堅決打倒的章惇之外,已經去世的王珪,是李清照的外祖父;下落不明的秦剛,正是李清照的前婚約之人。
此時,正值李清照產女之後不久,趙明誠心中有愧,但根本就不敢就這種朝廷大事去向父親爭說半個字,唯有迴到自己的院中後,再三囑咐周圍之人不得向李清照吐露分毫。
直到七月,按照朝廷律令,所有的元佑黨人“不得與在京差遣”,李格非隻得要攜夫人王氏與兒子李迒留開京城返迴齊州明水鎮。臨出行前竟連王氏想見一見女兒及外孫女之麵的要求也不能滿足——如今的李家人,又豈能隨隨便便就能進入當朝執政趙相公的府邸呢?
還好是李迒心疼母親,在離京那一天在趙府外守到了出門買東西的奶娘,告訴了這個消息。
奶娘迴去後告訴了李清照,她聽聞後大驚,當即令一奶娘抱起女兒,帶著護衛侍女月娘一同,急急忙忙地出府去追趕李迒。
出府時,正逢上趙明誠外出迴來,不明就理,也隨後跟了過去。
城外碼頭處,李清照還算趕得及時。一步三迴頭張望的母親王氏,終於在最後一刻看到了急急趕來的女兒,還有繈褓之中的外孫女,一時間喜出望外,緊緊抱住了女兒,淚如泉湧。
母女倆的感情宣泄之後,李清照便讓奶娘抱過來女兒交予王氏再多抱一會。然後便走到父親身邊,低首泣道:“女兒不孝,竟然不知大人被逐出京,險些不能來此晤麵。”
李格非原本的心情頗為不平,這次蔡京大搞元佑黨人籍,想著自己早因轉投韓門,被蘇門弟子疏遠,以至於在建中靖國年間被邊緣化。之前又因女兒執意嫁入趙府,令自己在士人同僚間多被冷嘲暗諷,想想這些都認下算了,卻沒想到硬認下的這個親家公下起了狠手後,竟然毫不留情,元佑黨籍就這麽死死地扣在了自己的身上,就連離京時限也是一日都不給緩和。
不過,就在這時,他也看到了遠遠趕來的趙明誠,在看到了這裏的離別場景後,卻隻能慚愧尷尬地止步站於十步之外,不敢靠近。
李格非也就在一瞬間明白了女兒如今的處境之艱難,不由地長歎了一聲道:“你既已出嫁,便算不得李家的人。一切當以夫家利益為重,此事又怎能怪你!”
李清照卻也無一句辯駁,隻是默默地給父親連磕了三個頭。
李格非心疼不已,忙叫過李迒:“快攙你阿姊起來,她產後時日不久,可受不得地上之涼。”
李迒雖然對李清照嫁入趙府一事至今未曾消氣,但也禁不住姊弟情深,依舊還是板著臉,默默地將她扶起。
李清照知道他的心結,卻將李迒拉到母親那邊,逗弄著此時還在熟睡中的女兒道:“乖妮兒,外婆和舅舅都在這裏呢?還不趕緊睜開眼來多看看呢!”
王氏看著外孫女好一會兒,此時心情已經平複,卻是笑責道:“才幾個月大,哪能看得清楚,讓她好好睡吧!我們看著她就好。”
李迒走過來時,也先看到了不遠處的趙明誠,原本他就不想認這個姊夫,想著自己也不會喜歡這個所謂的外甥女。但是在低頭看到她如粉琢玉雕一般的可愛臉龐後,竟然在內心深處突然湧起一股別樣的親近情緒。
“應該就是血脈的聯係吧!”他這樣想著,卻不防繈褓中的小外甥女突然睜開了眼睛,好奇地打量著周圍關注她的人。
就在這一刻,李迒的腦中突然靈光一現:
趙明誠是單眼皮確定無疑,可現在的這個小外甥女卻是極為少見的左單右雙,而他所熟悉的周圍人中,卻隻有秦剛恰恰也是左單右雙,這個念頭一旦出來之後,他眼中看到的東西就完全不一樣了。
“乖妮兒啊!舅舅在這裏啊!”李迒越看越發覺這個小外甥女與秦剛越像,越看心中越發地驚喜,他一邊確認著這個他已肯定的事實,一邊就開始手忙腳亂地開始在身上摸索著起來,最後竟然解下了自己脖子上係著的一塊玉佩,說道,“舅舅也沒事先準備,這塊玉佩就當給小妮兒的見麵禮啦!”
“迒哥兒,使不得!”李清照卻是驚訝地要出手製止。因為這塊玉佩是當年外祖父王珪留給了母親,最後在李迒出生後才由母親傳給他的貴重之物。
“有什麽使不得的?娘親既然送給了我,那我現在作主送給我外甥女有什麽呢?”李迒不由分說,就把玉佩塞入了繈褓裏,眼中竟然開始噙著了幾顆淚水。
王氏卻是開心於這姊弟倆的和好,就說道:“都好都好!”
接下來,母子幾人便在這裏傾訴親情。
李格非也覺得讓趙明誠站在遠處不是太妥,便親自將其喚來,絕口不提朝中諸事,隻是交待自己一家離京之後,便就隻有清娘一人留在京城,拜托趙明誠務必多加照顧。趙明誠當然隻能連連點頭稱是。
此時那邊的李迒看向趙明誠這邊的眼光,已經由以前的不喜,變成了眼下的可憐!
待著李清照與父母兄弟灑淚相別之後,趙明誠站在旁邊,囁聲道:“清娘,嶽父的事情,你也知道,我家大人在政事這方麵,向來不許我來插嘴……”
“沒關係!本來我也沒有指望!”李清照擦幹了眼角的淚水,直接打斷了他的話,“隻是德甫哥你也應該知曉,公公現在貴為宰執,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兒子也能金榜題名。但是今年的春闈,你升上舍未成,在他的眼裏,自然是我這個不上台麵的新婦,以及不合時宜出生的女兒,對你多有拖累了!”
“清娘,不是這樣的,我會去和大人講明,升舍不成,隻因我的愚笨與學習的懈怠,卻是與清娘你無關!”趙明誠趕緊急急地說道。
“沒用的!況且如今的朝政局勢擺在那裏,權貴利益才是關鍵,父子之情又能算得了什麽呢?”李清照望著已經駛離碼頭漸漸遠去的船隻,隨口念出了一句詩句:
“炙手可熱心可寒,何況人間父子情。”
說完,她便帶著女兒及奶娘、侍女一起迴去,留下無言以對的趙明誠呆立原地。
就在上個月,北方終於傳來了確切的喜訊,虎哥他們在西北已經找到秦剛本人,雖然說是失去了從前的記憶,但是一則身體無恙,二則脫離了大宋這裏的製約,要按李清照當時的想法,恨不得立即就抱了女兒北上相聚。
後來還是秦湛送信過來講:虎哥他們在遼國的西北隨著部隊四處征戰,居無定所,不易找尋。而且流求那裏在收到這樣的情況之後,一定會有所行動。現在既然知道秦剛的生訊,那便是萬幸之大事,不如留在京城,靜候接下來的消息最為妥當。
由此方才讓李清照稍稍安心下來。
轉眼這天,外出采購的奶娘迴家時,卻帶迴了大表哥托人送來的菊花酒、龍誕香以及茱萸等物,久居院中的李清照這才發現,這天居然就是重陽了。
“不怕三娘子聽了生氣,這次重陽節,府上給各處院落都準備了菊花、重陽糕等,唯獨就是忘了我們三院這裏。原本奴婢想著今天自己去采買一些,虧得是大表舅爺這裏準備了。”奶娘一邊在整理著這些東西,一邊不忘敘叨著此事。
“無妨!這也是不指望他們麽!”李清照對此毫不在意。隻是重陽佳節,本是親人團聚的節日。而此時,自己與父母兄弟一別兩地,深愛之人卻在萬裏之遙的北方大漠,一股從未有過的孤苦寂寥之情油然而生。
幸虧大表哥懂她,送來的不是菊花,而是一壇京城如今時尚熱銷的菊花醇酒,還有海外販來的龍涎香,於是她讓侍女點起此香,又打開了這壇美酒,自斟自飲了起來。
夜色漸深,趙明誠因為這次李清照所生的隻是個女兒,而關鍵其出身及脾性終究不得父母所喜,這一晚便被父母親叫過去商量要給他再納一個妾室之事。
趙明誠還存著想繼續感化李清照的念頭,自然不會同意,但在父親麵前卻又不敢頂撞,隻是悶頭坐在那裏始終不予表態,最終再被趙挺之罵了個狗血噴頭,趕了出來。鬱悶著迴到了自己的院落,原想跑到李清照這裏表表忠心,順便還想尋尋安慰。
進來之後,卻被其侍女月娘攔在外屋:“三娘子今晚多喝了幾杯,已經睡下了。三官人還是迴去吧!”
趙明誠卻是知道這月娘是會武功的,曾經看到過她在外麵一人修理三四個潑皮都不在話下的功夫,自然不敢硬闖,隻是訕訕地說道:“今日九九佳節,我原本是想和夫人一起把酒話重陽的,沒想這麽不巧……”
轉身間,他卻看見外屋的幾案上鋪著一張白紙,紙上卻是墨跡還未幹透的字跡,應是李清照當晚所作,走過去一看,確是一首詞作:
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此詞此景,一股無比淒涼寂寥的情緒透紙而出,空氣中未曾散盡的龍涎香與菊花酒味混雜在一起,更是一股催人淚下的氛圍。
“人比黃花瘦!人比黃花瘦!”趙明誠反複咀嚼著這句,想到的既是李清照自嫁過來之後,整人愁眉不展、鬱鬱寡歡之狀,又是自己小心謹慎、精心伺候,卻同時夾在自己父母與對方之間的委屈之情。
此刻在他的眼中,風中搖擺著兩株瘦弱、孤獨、無助的黃花,一朵是李清照,另一朵正是他自己。
“足足一年多了,我堂堂當朝宰執之子,竟然依舊比不過一個不忠叛逃的死人?”趙明誠深受這些詞句的刺激,晃晃悠悠地迴到了自己的房間。
這一年多來,無論他是如何真心實意地想要幫助李清照渡過“未婚先孕”且又想把孩子生下的難關,但他最終的目的依然還是希望能夠感動心中的女神,讓自己的愛慕對象最終忘記那個已死之人,重新投向自己的懷抱。
但是,事實卻證實,時間的流逝,絲毫沒有改變李清照對於秦剛的深厚情感,在這首詞中表露出來的思念之苦,含蓄而深沉,言有盡而意無窮,足以令其嫉妒得發狂。
最初他在好友陸浩的鼓勵下,有過臥薪自強的決心,最終也因他的一往情深與擔當之責,能將李清照娶迴家門。雖然在婚後,他也一直堅守諾言,從未敢對李清照有過任何非分舉動,從而偶爾也會得到過對方親昵友善的一些良性反饋。但是,眼下的這樣進展,顯然並非如他的本意。
更何況,正是因為共居於同一屋簷之下,趙明誠更是悲哀地發現,他的才華、他的文采、甚至是他曾經一直自以為傲的金石之學,也在清娘麵前毫無優勢。
而且,今年的春闈,即使是他貴為宰執子弟,在升舍考試中,依舊是名落孫山。
如此下去,他不僅將永遠無法成為清娘眼中可堪的夫婿,甚至還會因為堅持這一點,而更被自己的父母所拋棄。
所以,兩頭之中,他總得要選擇一頭吧!
第二日,他吞吞吐吐地向李清照講了最近父母希望為他納個小妾,以盡快能生個男孩的想法,而他目前也確定了不可能會與李清照生孩子的現實,所以……
“無妨!德甫哥對我們母女倆的恩情與照顧,清娘銘記於心。我也自然不可能攔著你們趙家要延續香火的大事。”李清照卻是一臉的淡定,“隻是還請德甫向公婆兩位解釋,就說清娘為人心胸狹小,可能見不得新婦進門之事,乞許我們母女迴明水暫居。”
趙明誠還想再作挽留,但李清照態度堅決,進一步明確表示:可以同意他納妾,但必須放她和女兒迴齊州去。
其實這原本也是趙挺之夫婦讓趙明誠過來說的一個想法,趙明誠也是故作姿態兩三次,最終也是同意了。
九月底,李清照攜女兒迴齊州明水,趙明誠喜納小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