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哥帶著的人,先是悄悄地在杭州城做了一番功課,最後才果斷出手,一舉將胡濤緝拿歸案,立即馬不停蹄地帶著人盡快趕迴義烏。
“老爺,老爺,大郎被人抓了!”胡濤的跟班率先跑迴去報信。
“什麽?何人如此大膽?”胡宗哲大驚之下,還是保持了他慣有的謹慎。
“說是義烏縣衙的捕快!拿了義烏縣的捕文。還有,還有……”報信的人正在努力地迴想。
“還有什麽?”胡宗哲不相信小小的義烏縣敢動他的兒子,立刻明白這個“還有”才是關鍵。
“……好像說是什麽什麽東南,海事院的人!”
“東南海事院?!秦剛!”胡宗哲立刻感到了一絲寒意。
“老爺,他們現在走不了多遠!應該還出不了杭州城的範圍,我們趕緊派人去把大郎救迴來吧?”手下人急著催促他。
“慢著!既然是有海事院的人插手,這義烏知縣敢下捕文,說明他們對大郎這事是有了證據。我們貿然出麵,別把自己牽連進去了!”胡宗哲果然是老謀深算,一下子看到了關鍵。
“可,可是,大郎就不管了嗎?”
“大郎的事,不需要我出麵。他們不是想來碰私鹽的案子麽?我就要讓他們後悔踩進了這裏麵來。這樣子,你通知鹽場那裏的人,說義烏那邊想要查禁私鹽,大郎被他們抓過去了,要想大家都沒事,他們應該明白該怎麽做。”
“小的明白。隻是我們就什麽都不用做嗎?”
“要做點事的,你再替我送一封信給義烏的岑知縣,請他放心地依法審理、秉公辦案,我那逆子如果確實有違王法,自當接受懲罰,本官也會向皇上遞折請罪!”
“啊?這個……哦!高!老爺這一手果然是高!”
虎哥在將胡濤押迴來的路上,就察覺到有些不太正常。雖然一路上都會有人緊緊地跟蹤,但是這些人卻又沒有任何的舉動,而他為了保證押解順利,也沒有輕易去對跟蹤的人采取行動。一直等到順利地進入了義烏境內,那些人才離開。
迴到了義烏,對於胡濤的審訊並不是特別地順利。畢竟他是胡宗哲的兒子,虎哥他們也沒有一上來就動刑,結果這小子傲氣地什麽也不說,對於沈大等人的證詞一概不認。
正當虎哥向秦剛匯報了這些情況,想問問可不可以對他開始動刑,以煞煞他的氣勢時,岑穰卻火急火燎地趕來:“徐這,徐之,大事不好,大事不好,鹽民要起亂子了!”
“莫急,慢慢講!”秦剛出言穩住岑穰,然後才問,“哪裏的鹽民?起的什麽亂子?”
“是越州,越州的鹽民聚眾前往義烏,還給我們縣衙遞交了他們的請願書!”岑穰先是遞過來了一封書信,才稍稍喘息了兩下,再細細地把前因後果講來。
宋時兩浙路的鹽民甚眾,不僅在東部沿海的秀州、明州、台州、溫州等地廣泛分布,就在偏西的越州、杭州也有大麵積的鹽場以及相應的鹽民人口。
朝廷嚴格的鹽政,在實際操作中並沒有得到有效的執行。
主要原因便是鹽民眾多,官府人手與力量根本就不夠。
於是,鹽政官吏便將鹽民根據出產能力分為了上中下三級,針對上等鹽戶,由於他們壟斷了大部分的生產資源,也是向官府輸納鹽產的主力,於是便與他們合作,由他們去管理其餘的中下等鹽戶。
這些上等鹽戶,便成了鹽頭,相當於沒有正式官職的鹽業事實管理者。
在壟斷的資源下,鹽頭們一麵與朝廷的鹽官合作,共同瓜分鹽業專賣製度下的巨大利潤:原先的鹽業政策下,朝廷會向鹽戶定期支付一定的購鹽本錢甚至是出產獎勵。但是,這些費用便就被鹽頭與鹽政官員合起夥來進行了貪汙瓜分。
另一方麵,這些鹽頭還會與鹽政官員串通一氣,公然走私販鹽,並一同分享私鹽所產生的驚人利潤。
所以,在胡濤所架構的浙西私鹽販運網中,杭州與越州的鹽頭,同樣是核心參與者。
胡宗哲讓人傳遞的消息就是:義烏縣得到了東南海事院的撐腰,想要借著查處胡衙內私鹽一案,要對杭州與越州的鹽頭們進行清理與重罰。這事該怎麽辦,就讓他們自己琢磨去了。
其實,自古以來的統治者並不太害怕真正的農民起義。
想一想就能明白原因,多數農民之所以一直貧困潦倒,除了外在地主與官府的壓迫原因之外,多半還是因為自己的膽小與懦弱。以至於即使是到了最後因為實在活不下去而揭竿而起,但他們依舊擺脫不了根本的軟弱特征,聚在一起也不過是烏合之眾,但凡訓練有素的官兵一來,大多都會迅速鎮壓平定。
但是如果是鹽民起義,則完全不同了!
鹽民群體本身就是一個縮小的江湖社會,為了加強控製這些人,處於頂層的鹽頭往往都會以家丁的形式,建立起自己的武裝力量。這些家丁除了用來威懾與鎮壓中下等鹽民之外,平時還會經常參與到同行不同勢力間的地盤與資源爭奪中,算得上是身經百戰,平時官府對他們也是忌憚三分。
唐末的起義軍中最強的兩個,王仙芝與黃巢都是鹽販;
而在後世元末的起義軍中數一數二的張士誠,同樣也是鹽販出身。
至於普通的鹽民,要麽是被鹽頭們的故意煽動所欺騙而鼓動起來、要麽就是被鹽頭們的家丁直接脅迫著共同參與,哪裏有什麽自己的想法與訴求。
這次發難的越州鹽民,主要來自於當地錢清場與石堰場這兩處鹽場,核心便是鹽頭們的數百名家丁,另外又裹脅了大幾千名的鹽民。
為了壯大聲勢,一路上對於要求加入的地方流民及地痞也是來者不拒,在經過會稽、諸暨之後,隊伍的人數規模已經超過了萬人。
當然,他們的真正目的並非是造反,而是想通過這種示威性的舉動,逼迫義烏縣衙以及他們身後的東南海事院低頭。
因為在習慣上的認知裏,大宋的地方官員,多是欺軟怕硬,更是害怕這種大規模的近似於“民變”性質的行動,一旦朝廷前來問責,怕是自己的烏紗帽都無法保得住。
因此,浩浩蕩蕩的一萬多人的鹽民“請願”隊伍,在經過了會稽縣之後,便放慢了腳步,先是在諸暨縣城外駐紮了一天。當諸暨知縣膽戰心驚地派人前去問詢時,他們便順勢向對方提交了一封請願書,提出了要義烏縣停止對越州鹽民的合法利益侵害、立即釋放正直守法的越州鹽商胡濤以及賠償越州鹽民此次請願開支等等一係列的訴求。
諸暨知縣隻怕這些鹽民會滯留在自己境內,一麵派人以最快速度給義烏的岑知縣送信,一麵還送了些糧食酒肉慰問一下這些鹽民,希望他們盡快啟程。
“請願書啊!”秦剛卻將這封書信丟在一邊,帶著諷刺的口氣問道。“那這萬餘的請願鹽民現在走到了哪裏啊?”
“按送信的捕快稱,鹽民因為隊伍變得龐大,從越州帶出來的口糧也不多了,現在走的速度很慢,估計會在後天下午以後也能到達義烏縣境內。”岑穰先是答道,接著又趕緊提出建議,“為從安全起見,徐之你們是否可以先行離開義烏,繞道溫州迴明州呢?”
“他們不是要請願而來的嘛!本官又豈能一走了之呢!”秦剛擺擺手,再轉向趙駟說道,“至於安全問題,自然有趙統領負責。”
但是趙駟卻是一臉的嚴肅,皺著眉頭,似乎有所為難,並沒有及時搭話。
“啊!下官看趙統領這次前來,手底下也沒帶多少兵士,所以,來之前,我已經讓縣尉將義烏縣裏所有的衙役、壯班都征集來了,能湊個大約五百多人。”岑穰倒是想著能為趙駟解一解圍,也想提供一點法子,“還有,就是不知道趙統領這次征兵,已經征來的人能有多少?倒也可以拉出來抵擋一下!”
趙駟聽了先是大笑,最後卻是收住了笑容,鄭重其事地說道:“讓岑知縣費心了。實話實說我與龍製來此,本已經帶了親兵二十,之後胡提舉來時擔心有事,又帶過來了三十,所以我手下有了這五十名親兵,又都是在西北打過西賊、滄州戰過北虜,全是舔著刀尖鮮血過來的好手。所以這萬餘鹽民,在我眼中,皆是土雞瓦狗,我並不是擔心與他們交手的事情。”
“哦,趙統領是西北名將,手下也俱是以一當百的好漢。隻是,下官不知,既不擔心打不過之事,卻又能因何事而為難?”
“西賊北虜,都是外敵。可是這些鹽民,實則非賊非匪,大多又都是受蠱惑而來,對他們哪能簡單地刀劍相向,所以我是在發愁除了與他們打鬥以外的解決方法!”
“駟哥考慮得越發周詳了!”秦剛拍著手讚道,“鹽民無辜、鹽頭居心不良,背後指使他們的人才是其心可誅!為大將者,確實要時刻記住,打仗隻是解決問題的最後一個選擇!”
岑穰卻在一旁自行感慨道:“孫子兵法有雲:善用兵者,無赫赫之功。下官曾以為是句空話,今日聞秦龍製與趙統領所言,實受教誨,為官者當如此也!”
一直在秦剛身旁沉默的虎哥突然開口說道:“方才聽得這些鬧事鹽民對於沿途的流民及地痞都是盡數接納,屬下倒有個想法,現在就帶三四個人裝成流民,守在他們過來的路上,到時候便就混進去,也好及時掌握他們的動向與情況!”
虎哥的這一建議,卻是聽來頗好,秦剛便點頭道:“此計可行,且事不宜遲,你就挑幾個人現在去吧!”
待得虎哥出去之後,秦剛便說道:“此事也無須驚慌,剛才彥休兄稱義烏能征集衙役壯班近五百人,倒也不是全無用處,可以把這些人安排一些在縣城的各處維持穩定,再部署一些在四周的城牆作好防禦,以作萬全之策。”
“下官謹遵指示!”談及公事,岑穰依舊還是以“下官”自稱。
“至於趙統製,既然能有對付鬧事鹽民的實力保證,那本官也就不擔心了。立即給鹽民領頭的人迴信,就請他們在義烏城北三十裏駐腳,本官兩日後親自前去聽取他們的請願!”
“啊!龍製豈能以身犯險?萬萬不可,使不得啊!”岑穰驚叫起來。
“無妨!我身邊有趙統領帶親兵保障。更何況,虎隊長還預先帶了人混進去能接應我們。此事哪來的什麽危險!”秦剛微笑著說道。
夏罡,越州的鹽頭,他是近年躥起速度最快的一個。
之前他也是普通的鹽工,祖輩三代都在曬鹽。但他卻及早地發現,像父祖那樣隻是每天辛苦地曬鹽是沒有出路的。於是,便拉出了一群亡命之徒開始去爭奪好的鹽場、控製各種曬鹽物資的流通,並不斷與其他競爭者進行廝殺爭鬥。
重要的機遇在胡濤想介入兩浙路私鹽生意時出現了,擁有官府背景的胡大衙內,急需要一個聽話的、且毫無根基的鹽民代理人,於是便與夏罡一拍即合。
在胡濤的扶持下,夏罡終於做成了浙西最大的鹽頭,掌控了杭州與越州這裏一半以上的鹽場。他幻想著再拚搏幾年,能夠攢到足夠的錢,便可以帶等自己長大的兒子,去京城附近的地方買一塊地,然後再做個普通的生意,再在子孫裏培養出來幾個讀書人,那他的人生目標就算是圓滿了。
但是,前幾天胡宗哲派人傳來的消息,卻是讓他這一夢想有了半途破滅的風險。因為對他而言,胡濤的被捕則意味著他最大的後台坍塌,先不說此事會不會追究到他身上,光是鹽場裏那些昔日的死對頭們的複起,就夠他受的。
於是,他把越州兩個鹽場的其他四個鹽頭都叫過來,把胡濤的事情加油添醋地與他們講了一遍,而這四個鹽頭,一是勢力加在一起也比不上他,二也習慣了跟著他後麵做事,再聽得這次如果不能將胡衙內救出來的話,連他們的家業都得被查沒一空,於是便毫不猶豫地分頭迴去召集家丁,糾集鹽工,同時還少不了搜羅兵器、聚集口糧等等工作。
夏罡之前在有了錢之後,也多了點超越他人的心思。他還請了一個屢考不中的讀書人做了自己的軍師。而這次,無論是對於胡宗哲送來消息的分析、還是對其他鹽頭所講的話術,多半都出自這名軍師的謀劃。
而且,這軍師還為他撰寫了那份像模象樣的請願書,力圖要證明他們的此次生亂與謀反一事無關。
鹽民在剛從越州出來的時候還好,各個部分都有相應的鹽頭及家丁頭目們在約束,開始幾天的口糧也都有保證。
但是在過了會稽之後, 又吸納接收了不少的沿途地痞流民。而且各家出發前的準備不一樣,口糧帶得不多的人開始吃完了,帶得多的人又不願意拿出來平均,隊伍就開始有點亂了。
以至於在到了諸暨縣時,已經開始有搶劫沿途村莊的事發生了。
夏罡本來隻指揮過鹽田灘頭的械鬥,帶著這次的這麽多人也隻是頭一迴,缺乏各種管理的經驗與手段,隻能把幾個鹽頭叫過來訓斥一頓,叫他們各自迴去嚴加約束。至於效果怎麽樣,也就都顧不上了,隻想著盡快把大部隊推進到義烏城下,讓這巨大的陣勢徹底嚇趴那邊的知縣以及那個什麽海事院的頭頭,從而被迫答應他們的要求。
在他軍師的判斷下,大宋的地方官員,哪裏能擋得住他們這樣的大規模民變的壓力?
“當家的,我們還是加快行軍,隻要到了義烏縣,就是我們的勝利!”
果然,就在他們剛踏入義烏境內之時,就接到了據稱是東南海事院與義烏縣衙的共同迴複:大宋龍圖閣待製、東南海事院巡閱使秦剛,將會於一日後,攜帶慰問物資過來和他們談判。
“當家的,看見了沒有?這朝廷的大官什麽時候願意跟咱們這些人談判過?”軍師一副勝券在握的樣子,“他同意來談判,就說明他們真的害怕了。”
“那軍師你看,到談判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可以稍稍再提高些價碼?”這夏罡在出發前估計不足,這幾天為了防止底下人生亂,他隻能忍痛拿出了不少自己的錢去采購口糧、安撫手下,所以很是肉痛。
“非也,我們當初提了四個條件,其實核心就兩個,一是釋放胡大衙內,二是不得對我們浙西賣鹽一事進行幹涉。”軍師隻能耐心地勸導,“當家的你要明白,隻要這兩個目的能達到,那就意味著咱們賺錢的根沒斷,這次出來的花費,總是能賺迴來的,是不?”
“……軍師說得有道理!”
“老爺,老爺,大郎被人抓了!”胡濤的跟班率先跑迴去報信。
“什麽?何人如此大膽?”胡宗哲大驚之下,還是保持了他慣有的謹慎。
“說是義烏縣衙的捕快!拿了義烏縣的捕文。還有,還有……”報信的人正在努力地迴想。
“還有什麽?”胡宗哲不相信小小的義烏縣敢動他的兒子,立刻明白這個“還有”才是關鍵。
“……好像說是什麽什麽東南,海事院的人!”
“東南海事院?!秦剛!”胡宗哲立刻感到了一絲寒意。
“老爺,他們現在走不了多遠!應該還出不了杭州城的範圍,我們趕緊派人去把大郎救迴來吧?”手下人急著催促他。
“慢著!既然是有海事院的人插手,這義烏知縣敢下捕文,說明他們對大郎這事是有了證據。我們貿然出麵,別把自己牽連進去了!”胡宗哲果然是老謀深算,一下子看到了關鍵。
“可,可是,大郎就不管了嗎?”
“大郎的事,不需要我出麵。他們不是想來碰私鹽的案子麽?我就要讓他們後悔踩進了這裏麵來。這樣子,你通知鹽場那裏的人,說義烏那邊想要查禁私鹽,大郎被他們抓過去了,要想大家都沒事,他們應該明白該怎麽做。”
“小的明白。隻是我們就什麽都不用做嗎?”
“要做點事的,你再替我送一封信給義烏的岑知縣,請他放心地依法審理、秉公辦案,我那逆子如果確實有違王法,自當接受懲罰,本官也會向皇上遞折請罪!”
“啊?這個……哦!高!老爺這一手果然是高!”
虎哥在將胡濤押迴來的路上,就察覺到有些不太正常。雖然一路上都會有人緊緊地跟蹤,但是這些人卻又沒有任何的舉動,而他為了保證押解順利,也沒有輕易去對跟蹤的人采取行動。一直等到順利地進入了義烏境內,那些人才離開。
迴到了義烏,對於胡濤的審訊並不是特別地順利。畢竟他是胡宗哲的兒子,虎哥他們也沒有一上來就動刑,結果這小子傲氣地什麽也不說,對於沈大等人的證詞一概不認。
正當虎哥向秦剛匯報了這些情況,想問問可不可以對他開始動刑,以煞煞他的氣勢時,岑穰卻火急火燎地趕來:“徐這,徐之,大事不好,大事不好,鹽民要起亂子了!”
“莫急,慢慢講!”秦剛出言穩住岑穰,然後才問,“哪裏的鹽民?起的什麽亂子?”
“是越州,越州的鹽民聚眾前往義烏,還給我們縣衙遞交了他們的請願書!”岑穰先是遞過來了一封書信,才稍稍喘息了兩下,再細細地把前因後果講來。
宋時兩浙路的鹽民甚眾,不僅在東部沿海的秀州、明州、台州、溫州等地廣泛分布,就在偏西的越州、杭州也有大麵積的鹽場以及相應的鹽民人口。
朝廷嚴格的鹽政,在實際操作中並沒有得到有效的執行。
主要原因便是鹽民眾多,官府人手與力量根本就不夠。
於是,鹽政官吏便將鹽民根據出產能力分為了上中下三級,針對上等鹽戶,由於他們壟斷了大部分的生產資源,也是向官府輸納鹽產的主力,於是便與他們合作,由他們去管理其餘的中下等鹽戶。
這些上等鹽戶,便成了鹽頭,相當於沒有正式官職的鹽業事實管理者。
在壟斷的資源下,鹽頭們一麵與朝廷的鹽官合作,共同瓜分鹽業專賣製度下的巨大利潤:原先的鹽業政策下,朝廷會向鹽戶定期支付一定的購鹽本錢甚至是出產獎勵。但是,這些費用便就被鹽頭與鹽政官員合起夥來進行了貪汙瓜分。
另一方麵,這些鹽頭還會與鹽政官員串通一氣,公然走私販鹽,並一同分享私鹽所產生的驚人利潤。
所以,在胡濤所架構的浙西私鹽販運網中,杭州與越州的鹽頭,同樣是核心參與者。
胡宗哲讓人傳遞的消息就是:義烏縣得到了東南海事院的撐腰,想要借著查處胡衙內私鹽一案,要對杭州與越州的鹽頭們進行清理與重罰。這事該怎麽辦,就讓他們自己琢磨去了。
其實,自古以來的統治者並不太害怕真正的農民起義。
想一想就能明白原因,多數農民之所以一直貧困潦倒,除了外在地主與官府的壓迫原因之外,多半還是因為自己的膽小與懦弱。以至於即使是到了最後因為實在活不下去而揭竿而起,但他們依舊擺脫不了根本的軟弱特征,聚在一起也不過是烏合之眾,但凡訓練有素的官兵一來,大多都會迅速鎮壓平定。
但是如果是鹽民起義,則完全不同了!
鹽民群體本身就是一個縮小的江湖社會,為了加強控製這些人,處於頂層的鹽頭往往都會以家丁的形式,建立起自己的武裝力量。這些家丁除了用來威懾與鎮壓中下等鹽民之外,平時還會經常參與到同行不同勢力間的地盤與資源爭奪中,算得上是身經百戰,平時官府對他們也是忌憚三分。
唐末的起義軍中最強的兩個,王仙芝與黃巢都是鹽販;
而在後世元末的起義軍中數一數二的張士誠,同樣也是鹽販出身。
至於普通的鹽民,要麽是被鹽頭們的故意煽動所欺騙而鼓動起來、要麽就是被鹽頭們的家丁直接脅迫著共同參與,哪裏有什麽自己的想法與訴求。
這次發難的越州鹽民,主要來自於當地錢清場與石堰場這兩處鹽場,核心便是鹽頭們的數百名家丁,另外又裹脅了大幾千名的鹽民。
為了壯大聲勢,一路上對於要求加入的地方流民及地痞也是來者不拒,在經過會稽、諸暨之後,隊伍的人數規模已經超過了萬人。
當然,他們的真正目的並非是造反,而是想通過這種示威性的舉動,逼迫義烏縣衙以及他們身後的東南海事院低頭。
因為在習慣上的認知裏,大宋的地方官員,多是欺軟怕硬,更是害怕這種大規模的近似於“民變”性質的行動,一旦朝廷前來問責,怕是自己的烏紗帽都無法保得住。
因此,浩浩蕩蕩的一萬多人的鹽民“請願”隊伍,在經過了會稽縣之後,便放慢了腳步,先是在諸暨縣城外駐紮了一天。當諸暨知縣膽戰心驚地派人前去問詢時,他們便順勢向對方提交了一封請願書,提出了要義烏縣停止對越州鹽民的合法利益侵害、立即釋放正直守法的越州鹽商胡濤以及賠償越州鹽民此次請願開支等等一係列的訴求。
諸暨知縣隻怕這些鹽民會滯留在自己境內,一麵派人以最快速度給義烏的岑知縣送信,一麵還送了些糧食酒肉慰問一下這些鹽民,希望他們盡快啟程。
“請願書啊!”秦剛卻將這封書信丟在一邊,帶著諷刺的口氣問道。“那這萬餘的請願鹽民現在走到了哪裏啊?”
“按送信的捕快稱,鹽民因為隊伍變得龐大,從越州帶出來的口糧也不多了,現在走的速度很慢,估計會在後天下午以後也能到達義烏縣境內。”岑穰先是答道,接著又趕緊提出建議,“為從安全起見,徐之你們是否可以先行離開義烏,繞道溫州迴明州呢?”
“他們不是要請願而來的嘛!本官又豈能一走了之呢!”秦剛擺擺手,再轉向趙駟說道,“至於安全問題,自然有趙統領負責。”
但是趙駟卻是一臉的嚴肅,皺著眉頭,似乎有所為難,並沒有及時搭話。
“啊!下官看趙統領這次前來,手底下也沒帶多少兵士,所以,來之前,我已經讓縣尉將義烏縣裏所有的衙役、壯班都征集來了,能湊個大約五百多人。”岑穰倒是想著能為趙駟解一解圍,也想提供一點法子,“還有,就是不知道趙統領這次征兵,已經征來的人能有多少?倒也可以拉出來抵擋一下!”
趙駟聽了先是大笑,最後卻是收住了笑容,鄭重其事地說道:“讓岑知縣費心了。實話實說我與龍製來此,本已經帶了親兵二十,之後胡提舉來時擔心有事,又帶過來了三十,所以我手下有了這五十名親兵,又都是在西北打過西賊、滄州戰過北虜,全是舔著刀尖鮮血過來的好手。所以這萬餘鹽民,在我眼中,皆是土雞瓦狗,我並不是擔心與他們交手的事情。”
“哦,趙統領是西北名將,手下也俱是以一當百的好漢。隻是,下官不知,既不擔心打不過之事,卻又能因何事而為難?”
“西賊北虜,都是外敵。可是這些鹽民,實則非賊非匪,大多又都是受蠱惑而來,對他們哪能簡單地刀劍相向,所以我是在發愁除了與他們打鬥以外的解決方法!”
“駟哥考慮得越發周詳了!”秦剛拍著手讚道,“鹽民無辜、鹽頭居心不良,背後指使他們的人才是其心可誅!為大將者,確實要時刻記住,打仗隻是解決問題的最後一個選擇!”
岑穰卻在一旁自行感慨道:“孫子兵法有雲:善用兵者,無赫赫之功。下官曾以為是句空話,今日聞秦龍製與趙統領所言,實受教誨,為官者當如此也!”
一直在秦剛身旁沉默的虎哥突然開口說道:“方才聽得這些鬧事鹽民對於沿途的流民及地痞都是盡數接納,屬下倒有個想法,現在就帶三四個人裝成流民,守在他們過來的路上,到時候便就混進去,也好及時掌握他們的動向與情況!”
虎哥的這一建議,卻是聽來頗好,秦剛便點頭道:“此計可行,且事不宜遲,你就挑幾個人現在去吧!”
待得虎哥出去之後,秦剛便說道:“此事也無須驚慌,剛才彥休兄稱義烏能征集衙役壯班近五百人,倒也不是全無用處,可以把這些人安排一些在縣城的各處維持穩定,再部署一些在四周的城牆作好防禦,以作萬全之策。”
“下官謹遵指示!”談及公事,岑穰依舊還是以“下官”自稱。
“至於趙統製,既然能有對付鬧事鹽民的實力保證,那本官也就不擔心了。立即給鹽民領頭的人迴信,就請他們在義烏城北三十裏駐腳,本官兩日後親自前去聽取他們的請願!”
“啊!龍製豈能以身犯險?萬萬不可,使不得啊!”岑穰驚叫起來。
“無妨!我身邊有趙統領帶親兵保障。更何況,虎隊長還預先帶了人混進去能接應我們。此事哪來的什麽危險!”秦剛微笑著說道。
夏罡,越州的鹽頭,他是近年躥起速度最快的一個。
之前他也是普通的鹽工,祖輩三代都在曬鹽。但他卻及早地發現,像父祖那樣隻是每天辛苦地曬鹽是沒有出路的。於是,便拉出了一群亡命之徒開始去爭奪好的鹽場、控製各種曬鹽物資的流通,並不斷與其他競爭者進行廝殺爭鬥。
重要的機遇在胡濤想介入兩浙路私鹽生意時出現了,擁有官府背景的胡大衙內,急需要一個聽話的、且毫無根基的鹽民代理人,於是便與夏罡一拍即合。
在胡濤的扶持下,夏罡終於做成了浙西最大的鹽頭,掌控了杭州與越州這裏一半以上的鹽場。他幻想著再拚搏幾年,能夠攢到足夠的錢,便可以帶等自己長大的兒子,去京城附近的地方買一塊地,然後再做個普通的生意,再在子孫裏培養出來幾個讀書人,那他的人生目標就算是圓滿了。
但是,前幾天胡宗哲派人傳來的消息,卻是讓他這一夢想有了半途破滅的風險。因為對他而言,胡濤的被捕則意味著他最大的後台坍塌,先不說此事會不會追究到他身上,光是鹽場裏那些昔日的死對頭們的複起,就夠他受的。
於是,他把越州兩個鹽場的其他四個鹽頭都叫過來,把胡濤的事情加油添醋地與他們講了一遍,而這四個鹽頭,一是勢力加在一起也比不上他,二也習慣了跟著他後麵做事,再聽得這次如果不能將胡衙內救出來的話,連他們的家業都得被查沒一空,於是便毫不猶豫地分頭迴去召集家丁,糾集鹽工,同時還少不了搜羅兵器、聚集口糧等等工作。
夏罡之前在有了錢之後,也多了點超越他人的心思。他還請了一個屢考不中的讀書人做了自己的軍師。而這次,無論是對於胡宗哲送來消息的分析、還是對其他鹽頭所講的話術,多半都出自這名軍師的謀劃。
而且,這軍師還為他撰寫了那份像模象樣的請願書,力圖要證明他們的此次生亂與謀反一事無關。
鹽民在剛從越州出來的時候還好,各個部分都有相應的鹽頭及家丁頭目們在約束,開始幾天的口糧也都有保證。
但是在過了會稽之後, 又吸納接收了不少的沿途地痞流民。而且各家出發前的準備不一樣,口糧帶得不多的人開始吃完了,帶得多的人又不願意拿出來平均,隊伍就開始有點亂了。
以至於在到了諸暨縣時,已經開始有搶劫沿途村莊的事發生了。
夏罡本來隻指揮過鹽田灘頭的械鬥,帶著這次的這麽多人也隻是頭一迴,缺乏各種管理的經驗與手段,隻能把幾個鹽頭叫過來訓斥一頓,叫他們各自迴去嚴加約束。至於效果怎麽樣,也就都顧不上了,隻想著盡快把大部隊推進到義烏城下,讓這巨大的陣勢徹底嚇趴那邊的知縣以及那個什麽海事院的頭頭,從而被迫答應他們的要求。
在他軍師的判斷下,大宋的地方官員,哪裏能擋得住他們這樣的大規模民變的壓力?
“當家的,我們還是加快行軍,隻要到了義烏縣,就是我們的勝利!”
果然,就在他們剛踏入義烏境內之時,就接到了據稱是東南海事院與義烏縣衙的共同迴複:大宋龍圖閣待製、東南海事院巡閱使秦剛,將會於一日後,攜帶慰問物資過來和他們談判。
“當家的,看見了沒有?這朝廷的大官什麽時候願意跟咱們這些人談判過?”軍師一副勝券在握的樣子,“他同意來談判,就說明他們真的害怕了。”
“那軍師你看,到談判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可以稍稍再提高些價碼?”這夏罡在出發前估計不足,這幾天為了防止底下人生亂,他隻能忍痛拿出了不少自己的錢去采購口糧、安撫手下,所以很是肉痛。
“非也,我們當初提了四個條件,其實核心就兩個,一是釋放胡大衙內,二是不得對我們浙西賣鹽一事進行幹涉。”軍師隻能耐心地勸導,“當家的你要明白,隻要這兩個目的能達到,那就意味著咱們賺錢的根沒斷,這次出來的花費,總是能賺迴來的,是不?”
“……軍師說得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