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隨娘舅離開了滄州之後,秦剛便安心地等待著南京道那邊耶律郭三的反應。


    首先是小南河寨送來的新情報顯示:距離邊境最近的遼國武清縣,最近有了明顯的增兵。


    最重要的是,隨後李寧一便從天津那裏傳出了更準確的情報:增兵武清縣的部隊是耶律郭三派去的,其對留守司的匯報理由是要進行剿匪:在南京道的今年災情之下,賑災極不得力,境內的確也出現了一些活不下去的災民做了流匪,所以耶律郭三的這些行動也無可厚非。


    但是李寧一還提供了更關鍵的秦剛目前還未能察覺到的消息:耶律郭三本人卻是悄悄地去了營州【注:今日秦皇島】。


    遼國的水軍不多,而營州正有一支。雖然這支水軍由於每年都要因港口冰凍而休息三個月以上,但好歹也是有著十幾艘的戰船,之前在渤海的近海區域內,還是有著相當重要的震懾力的。


    而耶律郭三本人到了營州,那麽他的用心也就不言而喻了。


    在之前秦剛去天津寨時,就把滄州這裏的水軍行動都交給了顧大生全權指揮,所以目前所有的情報信息,都會匯總到浮陽寨,由顧大生進行分析判斷並決策。


    看到了耶律郭三這麽心急,顧大生在目前已經相當詳細的渤海海域地圖上比劃了半天,開始有了一個更加大膽的計劃。


    第二天一早,浮陽水寨這裏又放出去了十幾條普通民船出去。天氣熱了之後,在渤海上打漁以及跑跑沿岸生意的民船也是常見的,而這次卻是利用這樣的身份去四處打探一下情況。


    要說這個營州水軍,在之前的確算是在渤海海麵上有些影響力的存在。盡管他們一年到頭,也不見得能夠出港巡邏幾次,可是戰船的數量總還是擺在那裏的。


    而新滄軍的水軍建立後,為了避免對外的影響,除了河北本地的一些舊式船隻作為輔船之外,也就從明州那裏訂購了三艘大型海船用於日常的訓練。所以從數量而言,也並不能看得出對遼國的營州水軍有多少的優勢。


    當然了,站在顧大生的立場上,明州的戰船是吸收了流求神蛟軍幾十次的海戰經驗而日漸改進成型,水軍士兵也是由流求來的教官進行了係統化的訓練,他深信自己這支新軍的優秀戰力,但眼下的確很需要一兩次實戰的檢驗.


    遼國的營州水軍再怎麽不行,畢竟也是有這麽多正規戰船的成熟水軍,拿他們來練手,一方麵的確可以有利於新滄水軍的快速成長,更重要的是,河北軍民長期的恐遼心理,恰好可以通過目前海戰的諸多優勢,實現一次最好的突破。


    七月底,李寧一又向天津寨這邊集中交付了一批馬匹,這次的數量有兩百匹,一半交換了糧食,另一半則交換了最近從流求運來的高品質的糖霜。這些糖霜,又被稱為雪糖,因為顏色極白、甜度很高,而在析津府極受歡迎。許多上京的商人都紛紛跑來求購。


    眼下的形勢也已經非常清楚,隻要這批馬裝上船出了天津港,就應該是耶律郭三動手的時間了。


    此時的浮陽水寨中,顧大生正召集了參加此戰的軍官們作最後的動員與討論。


    “讓天津港的運馬船正常啟航,隻是這次我們要先朝著高麗開京港方向行駛,直到把營州的水軍船隻吸引出來為止。”顧大生對天津港過來的聯絡兵說道。因為在以往,天津港外麵的海域也不擔心會有人監視,運馬船都是出了港口後象征性地往東兜個小圈子就南下去浮陽港進行卸貨,馬匹運輸還是盡量要縮短在海船上的時間。


    “營州的遼軍戰船雖然沒有我們的大,但卻勝在數量要多,如果他們進行攔截的話,大家來說說,我們如何迎戰比較好?”顧大生跟了秦剛不少的時候,也學會了這種戰前讓手下人暢所欲言的好方法。


    流求過來的軍官是最適應,立即首先發言。之後那些本地禁軍裏提拔上來的軍官便借由聽到的不理解之處、或者是自己有更好的想法之處陸續開口,眾人進行了相對熱烈的討論。


    “如果,如果遼國的水軍不靠近怎麽辦?”最後,一個原來的河北禁軍小頭目提出了這麽一個問題。


    大家倒也一時愣住了,因為在此之前,眾人討論的所有方案,都是建立在遼軍會主動出擊的前提之下。


    而他所說的這種可能性的理由在於,目前新滄水軍的三艘主戰船的體積相當地龐大,如果它們過早地露麵,營州水軍極有可能會被嚇退。


    “我們有千裏鏡,可以在運馬船的南麵稍遠的海麵保持足夠的距離行駛,中間再靠小艇進行中轉接應,這樣,既可以做到不被營州水軍發現,又可以在他們出動靠近了之後,再快速靠上去。”顧大生在聽取了大家的意見後拿定了主意,“大不了讓先過去的小艇纏住他們,舍不得孩子打不得狼!”


    天津港的聯絡人已經乘小船迴去安排了,而浮陽水寨裏早已完成出戰準備的三艘大型戰船,也正式啟動出港,他們的海戰首秀就要正式開始了。


    兩個多時辰後,他們駛入預定海域降下船帆靜靜地等待。


    當在旗艦頂端桅杆上觀察的水手報告已經看到天津港出來一直東行的運馬船後,三艘戰船再次升帆啟動,在南麵開始同步向正東方行駛出去,並保持著與它平行的航線,而在每一艘戰艦的尾部都各拖了四五隻的小艇。


    雖然營州會在相對北麵的一段距離,但是相信耶律郭三早就已經盯上了這一批的交易戰馬,而在天津寨裏也少不了他派過去的探子,今天出行的運馬船,也是中規中矩地按照計劃出港。所以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此時的營州水軍,也已經從他們的港口出發了。


    新滄軍水軍差不多行到了渤海的正中位置,這裏也將會是營州向著正南方與他們航線相交匯的地點,為了吸引對方盡快地出現,顧大生派出了一支小分隊,乘坐了五六隻小艇,開始向北駛過去,作出了欲與運馬海船進行聯係的樣子。


    果然,在這五六隻小艇開始靠上了運馬海船之後,正北方的海麵上,開始出現了掛著遼軍旗幟的船隻,竟然會有十艘之多,正掛著滿帆急速駛向運馬船的正東方,其攔截之意十分明顯。


    顧大生的戰艦在南麵的水域,他們的水手在桅杆上方,借助於千裏鏡才能夠大致看見遼軍的戰船,因而並不擔心對方能發現自己。


    因為計劃到目前為止十分順利,顧大生便命令桅杆高處的聯絡兵打出旗語,讓運馬海船立即開始轉向南行,而自己的三艘戰船則全力向北,切入了與遼軍戰船相交的水域。


    當遼船在發現運馬海船開始轉向朝南後,也立即開始加速追來,而後便不可避免地發現了南麵水域駛來的這三艘大型戰艦,迅速與那艘運馬海船相互交錯之後,攔在了他們的正前方。


    大海上的視覺不如陸地上那麽準確,遼船剛發現這三艘戰船時,雖然有點意外,卻也並沒有怎麽在意,畢竟自己這裏有十艘之多,怎麽著也算是在這片海域上最大的軍事力量了。


    但是,當那三艘戰船越駛越近時,他們才驚諤地發現:對方雖然隻有三艘,但是船身卻是實在太大了,每一艘足有自己船隻的兩倍還有餘。


    不過,光是船身大也並不能說明什麽,他們也曾見過一些更大的海商貨船,那些巨大的海船會非常地笨拙,在他們的戰船麵前,幾乎是不堪一擊。更不要說,關鍵還得看船上的的軍事戰鬥人員,而他們可是赫赫有名的大遼水軍。


    遼船率先落下了船帆開始降速,並向他們靠近。


    顧大生卻是先行指揮士兵開始在預定的船舷邊進行著各種準備,有架起了專門改造在船上使用的旋風炮,有的抬出了一箱一箱的轟天雷並打開了箱子,還有手持各種繩索飛鉤的全甲士兵,直到這些措施都準備完畢之後,便已經基本可以看見對麵船上遼兵的兇猛臉龐。


    雙方都已經降下了船帆,這便是大家都不會逃跑、而是正麵決戰的意思。


    雙方的船便靠著原先的慣性以及洋流的影響在繼續靠近,對麵遼船上已經開始有人大聲用漢話吆喝:“大遼水軍巡海!來船速速表明身份!停船靠近!接受檢查!”


    顧大生便笑了,倘若遼船什麽也不管,上來就動手進行對戰,在這海上,他也沒有什麽把握可以確保自己的船隻與士兵不會受到一些損傷。


    而這幫自大的遼軍,居然看不出彼此船身大小的懸殊,妄圖進行登船檢查,也真是把他們當成可以隨意欺負的商船了。


    當最前麵的一艘船開始與遼軍兩艘駛得最前麵的船靠近後,雙方的水手都盡可能地操縱著船頭堪堪地相互錯開,未能發生直接的衝撞,而是慢慢地擠靠在了一起。


    此時,宋船由於船身要高出對方數尺,所以從上往下可以清楚地看到,遼船的甲板上隻是隨意站出了一些遼兵,甚至都沒有做好戰鬥的準備。


    而更要命的是,他們的位置是從下往上看,根本就看不到對麵大船上的任何具體情況。


    “動手!”顧大生毫不客氣地一揮手,船舷下伏著的擲彈手率先起身,一個個地點燃了手裏的轟天雷後,再十分輕鬆地對準下麵的船身甲板上扔過去了一波。


    “蓬、蓬、蓬……”幾十隻黑乎乎的鐵疙瘩像雨點一般,扔上了兩隻船的甲板上,除了偶爾有幾隻正巧砸中了某個遼兵的腦袋與身體,痛得他們大叫了數聲。


    兩箏率先被攻擊的遼船還未反應過來,就發現自己的甲板上骨碌碌地滾滿了這種黑色的球狀家夥。


    “轟!”“轟轟……”


    ……


    隻是片刻過後,一連串的爆炸聲在這兩艘船的甲板上此起彼伏地響起,火光與煙霧迅速騰起,夾雜著遼軍被炸死炸傷時的痛苦慘叫聲,還有被炸懵了的水手情急之下跳海逃命的聲音,轉瞬之間,這最前麵的兩艘船就幾乎喪失了所有的戰鬥力。


    “接舷控製!”


    又是一聲令下,宋船往下拋出了好幾副軟梯,一批重甲兵毫無阻攔地就下到了遼船上,在漸漸消散的煙霧中,迅速擊斃了任何還妄圖反抗的遼兵,然後便快速地突入了主要的艙室,迅速無比地控製了第一艘船。


    與此同時,其它的幾艘船上總算是反應不慢地響起了遇襲時的尖厲哨聲,開始有了一些弓箭手登上甲板準備進行攻擊。


    而早已經準備多時的另兩艘宋船卻分別鎖定了進入他們攻擊範圍內的遼船,先是船頭的旋風炮開始發射,一批點燃引信後的轟天雷拋射了出去,竟然能夠有八成左右準確地拋入到了對麵的遼船之中,之後便是不出所料的一陣陣的爆炸之聲,將這些船的甲板上正在準備進行弓箭攻擊的遼兵大量地炸死炸傷,餘者也都拋下的手裏的弓箭,四下開始躲藏。


    緊接著,便是一批擲彈兵在自己的甲板上進行著助跑,再更加準確地對於前一輪打擊不夠平均的船隻進行手動擲彈轟炸。


    顧大生在旗艦上用旗語指揮著自己的另兩艘船在遼軍的船隊中間緩緩地穿插繞行,同時不斷對於靠近的對方船隻進行輪番擲彈轟炸。


    隻有少數遼船還能在他們未曾靠近時組織起了一定的弓箭反擊,隻是海風甚大,弓箭準頭不行,即使射中,卻也被船上宋兵厚盾重甲擋下。


    而宋船一旦能夠靠近他們,便是大量的飛索拋出鉤住,再是重甲兵通過軟梯上船,將已經被轟天雷炸懵的遼軍士兵平推擊潰後逐漸控製船隻。


    此時,不時的爆炸聲時,又傳來一陣大聲的喧嘩歡唿之聲,顧大生循聲看去,原來是一艘遼船大約是先是甲板被炸出一個洞,後來又有好幾枚轟天雷從洞中掉入底艙,竟然炸穿了船底,船身已經開始下沉,留在船上的遼兵一陣混亂,有索性跳海的、也有向前著麵前宋船大聲唿救請求投降的。


    “注意甄別俘虜,大帥說過,耶律郭三有可能會在這幾艘船上。”顧大生立即強調了一下。


    第一艘接舷的戰船是打了對方一個措手不及,幾乎沒能遇上有效的反抗。而後麵的遼船則多多少少還是有一些反抗的。


    隻是到了海上,契丹人的勇猛失去了表現的場地與環境,而從頭而降的轟天雷如霹靂似的爆炸聲,也完全瓦解了他們的戰意,更不要說,披掛整齊的重甲宋兵,從高處的船舷依次跳上他們的船隻,即使是到了這樣相對公平的對戰搏鬥中,遼軍也分毫抓不住任何的優勢。


    很快之後,其中反應稍快準備逃跑的兩隻遼船也被負責進行追擊的旗艦追上,一陣轟天雷的密集轟炸再加上飛索扔上去鉤住,遼軍除了一艘沉掉的船隻之外,其餘的九艘船盡數被控製住,並用纜繩都串聯在了一起。


    “報告顧大將,有一艘船的士兵躲在船艙裏負隅頑抗,趙都頭懷疑裏麵有遼軍高官,沒有往裏麵扔轟天雷,特來向大將報告。”


    “做得很好,帶我過去!”


    顧大生的船靠上了這唯一還有抵抗的戰船,而甲板上的一切都已經清理完畢,上船的宋兵正搭著神臂弓瞄準著後部的艙室門窗,而從這艘船的艙室外表,似乎也是能看出與其他戰船的不同。


    負責控製此船的趙都頭告訴顧大生,他們上船後就發現了不對,此船的大部分士兵都快速退迴了船艙,在宋兵登上了甲板之後,還遭到了艙室裏的弓箭反擊,直到往裏麵扔進了一顆轟天雷爆炸後,對方才出聲要求談判,看來船艙裏應該有其高級官員。


    顧大生點點頭,讓人從自己船艙裏拿來一隻鐵皮敲成的手持喇叭,對著這艘船喊道:“船上的人,立即舉雙手出來投降!你們已經全軍覆沒。所有船隻都被我們控製住了!再給你們半柱香的時間。時間一到,如不出來,直接將你們的船炸沉!”


    船艙那裏沉靜了一會兒,然後艙門先是動了一下,緊接著慢慢地打開,從裏麵非常小心地走出一個人,雙手高舉著,示意自己沒有帶任何武器,待走到甲板上後,向四周看了看:現在的形勢的確是如顧大生所說的,除了一艘幾乎快要完全沉沒的戰船之外,連他所在的這船在內的九艘戰船,此時有的還有未撲滅的煙火,就像被穿在一條線上的蝗蟲一樣,正被這三艘巨船所控製著。


    “我家主人願意投降,隻是……”


    “投降沒有條件!”顧大生果斷地打斷了對方的話,“要不就隨那艘沉沒的船一樣,葬身於這片大海之中!”


    “閣下可是……”


    “投降之前,你們也沒資格向我提問題。投降之後,倒是可以給你們幾次提問的機會。所以,現在,你們必須先作決定!”顧大生依舊冷冷地迴答。


    他們的這次行動,除了盔甲以外,更換掉了所有能夠顯示自己宋軍身份的軍服、衣飾及旗幟等物。所以,此時看起來,他們既像是偶爾會在海上出現的海盜,也像是一些較大海商自己雇傭的私家護兵。


    當然,無論是這一次令遼軍感覺匪夷所思的轟天雷的轟炸,還是他們接舷之後近戰的兇悍,就算是他們穿著宋軍的軍服,說自己是大宋水軍,估計遼人也不會相信。


    被堵住了所有問題的那個人迴到船艙,應該是把外麵的情況與顧大生的苛刻條件提了。之後沒過多久,艙門大開,先是陸續走出了十幾名衣甲鮮明的遼兵,都是空著雙手出來,並在宋兵的指揮下,走到了指定的地方低頭並蹲下。最後便是先前嚐試來談條件的那個士兵,陪著一個身材高大、麵露兇光的典型的契丹壯漢走出來。


    隻見這個壯漢雖然是一身便服打扮,卻依舊有著不怒自威的氣質,在他看向顧大生的眼光中,還有著天生的兇悍氣質以及諸多並不服氣的情緒,直接便是傲然說了一通契丹語。


    還是他身邊的那人用漢語翻譯道:


    “這便是我家主人,大遼國南京道統軍使耶律郭三!你們須得清楚俘虜他的代價與後果!”


    “哈哈哈!”顧大生卻是不怕他這種態度,心裏卻是一塊石頭落了地,“抓的就是你個郭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風流大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二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二虎並收藏風流大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