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到了滄州的五十名流求精兵,基本都是顧大生昔日的手下,多是從神居水寨中精選出來的善戰老兵,他們熟知士兵從頭訓練的所有課目,同時在流求島上,雖然隻是麵對了一群比較渣渣戰鬥力的土兵以及海上的少許海盜,但是好歹都是經曆過真刀實槍的戰鬥,讓他們去整訓新招募的這批新兵還是綽綽有餘的。


    其中飛虎軍的人負責帶步兵與騎兵,而神蛟軍的人直接帶水兵。


    步兵的訓練項目與內容比較傳統,水兵的相關內容也都有過既定的程式,唯一有點問題的便是騎兵了,除了基本的軍紀與管理之外,擅長騎馬的兵少、教官更奇缺。


    所以在目前的騎兵隊伍中,隻要是能夠騎著馬跑起來的,都算是合格的。


    更要命的便是戰馬非常奇缺。


    之前在無棣營所遇到的情況並不是個例,整個滄州地區的馬營裏,戰馬都是名存實亡的。難得有幾匹能夠照料得好的,那也是當初防著在關鍵的時候還能夠跑起來傳遞重要的消息。


    浮陽水寨那邊的水軍,在神蛟軍教官的帶領下,跑了一趟高麗的開京,好不容易從那裏采購迴來了十幾匹高麗馬,一下子便成為了滄州最好的戰馬。而在開京的馬市,符合這一要求的馬匹也不是隨便就可以買到的,後續從那裏購買所得的,也相當有限。穩定的軍馬供應,還得另想辦法或渠道。


    秦剛迴到滄州後,發現這段時間,他在下麵各縣都在忙著組建新滄軍的事情,金宇這個推官的主要精力,也被各處的駐軍事宜都占去了,而州衙內的大多數事情,還是有賴於通判錢進兢兢業業的努力處理,對此,他自是對錢通判的配合與理解大加讚賞了幾句。


    至少,沒有一個拖後腿、甚至還使絆子的副手,這對於他在滄州的努力而言,總歸是一件好事情。


    新滄軍的騎兵營與步兵營目前都合在一起,駐紮於滄州城北。又是半個月下來,秦剛帶了幾人出城來到軍營,看看如今募兵與訓練的結果。


    顧大生帶了兩個主要負責訓練的手下在軍營門口迎接,此時他看向秦剛的眼光也比剛開始時自信得多了。


    “哈哈!看來我們顧大將這段時間的進展一定是相當不錯吧!”秦剛遠遠地就打趣他。


    “報修撰知曉!”顧大生的確是非常自得地匯報道,“步兵營已經於五日前通過了所有的新兵訓練,總算是招滿額了!然後是水兵營有了六成,隻有騎兵營前前後後都招了不少,勉強按照能夠騎馬跑起來的最低標準,也就隻能到四成,還達不到一半。不過,話也說迴來了,這騎兵營能有四成就四成吧,再多了,也沒有那麽多的馬去配啊!”


    雖然嘴裏說的多有不足,但顧大生自己內心還是比較滿意的。


    新滄軍裏的士兵多數都是新招募的,優點就是紀律與服從性要比原來的禁軍士兵好得多,再加上新滄軍中可以保障的夥食供應,還有通過考核之後的第一個月足額下發的軍餉,都讓這些士兵無論是在基礎士氣方麵、還是日常訓練的積極性方麵,都超出了河北禁軍一大截。


    進了軍營,顧大生指著練兵場上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著各種訓練的新兵向秦剛介紹:“這批兵的吃苦能力還是相當不錯的,尤其是步兵,首輪被淘汰的那批兵,沒有一個放棄迴家的,全部迴來重新認真地進行訓練。然後大多數人在第二次便通過了考核。而再刷下來的人,也是咬著牙繼續強化訓練,最後便在第三次考核時全部通過了,所以也就是步兵最先滿了額。”


    “他們就沒有什麽缺點嗎?”秦剛問。


    “缺點?當然有,這批兵還是有點笨,當然也是我們訓練中要教的東西太多,除了各種列陣與對戰技術,還有新滄軍的軍紀、條例,以及軍隊的士氣教育。教的東西一多,許多人就記不住。”顧大生有點感慨地說,“其實那些第二次、第三次考核才通過的兵,其中就有不少人就是在記憶項目上拖了後腿。”


    “士氣還算沉悶了些啊?”秦剛看了一大圈之後,得出了這麽一個結論。


    “也是啊,這裏兵裏麵,還是當地的流民、還有配軍占的數量有點多。說句實話,在平時,他們都是被禁軍欺負的對象。現在雖然自己成了禁軍,但是一時半會,也是沒有辦法在氣勢上能提上來。倒是原本從禁軍裏挑出來的一批兵,紀律約束好了後,能力的成長,倒是要超過這些新兵的!”顧大生很實在地分析。


    “要是想提升士氣的話……要不,給我們新滄軍的所有士兵教唱一首軍歌吧?”秦剛腦中突然閃過一絲亮光。


    “軍歌?是不是去西北的綠曲軍唱的那首歌嗎?我倒是聽林監司唱過。”顧大生很興奮。


    “不是那首,畢竟那首歌是綠曲軍用的,我們新滄軍就不要再用了。”秦剛笑著說道,“我這次要教大家的,便是我們新滄軍自己的《練兵歌》,所有訓練中的注意點,從軍時的軍紀要求,都在這首歌的歌詞裏。所以,大家隻要學會了唱這首歌,也就相當記住了這些東西。而且平時訓練時經常唱它,也就不擔心這些內容都記不住了。走,到營帳裏去,待我先把這歌詞給寫出來!”


    秦剛腦子裏閃過的亮光,就是當年袁世凱在小站練兵時,他當時手下的徐世昌便用了德軍《德皇威廉練兵曲》的曲調,重新填了歌詞而寫的一首《練兵歌》,開頭便是“朝廷欲將太平大局保,大帥統領遵旨練新操”,由於高度強調袁大帥的指示,而一度被人稱之為《大帥練兵歌》。


    這首歌一唱出來,立即在中國名聲大振,先是被兩湖總督張之洞直接原樣抄走,你們唱時想的是袁大帥,到了我這裏就是張大帥;


    然後奉係軍閥張作霖也是直接抄走,反正自己也是大帥嘛!


    再後來,馮玉祥抄的時候沒好意思繼續叫大帥,改名叫《練兵歌》,也改動了一些歌詞。


    而真正讓近代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十分熟悉這首歌的原因卻是:在紅軍時期,這首曲子再次被重新填了詞,歌名則叫《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從而一下子傳唱到了全中國。


    之所以會有這麽多的軍隊如此推崇它的曲調,則充分說明了這首曲子節奏明快、簡單易唱,並極其適合在軍隊中用來填入大量規則要求,以幫助文化教育程度不高的士兵輔助記憶,提高訓練要求的有效性,同時還能提振士氣,並增強士兵們的榮譽感。


    當然,無論是袁大帥版、還是張大帥版以及其它各版,具體的歌詞,秦剛都不太可能會記得。不過它的共性就是相當洗腦的旋律音調,配上九個字一句話、四句話一個完整的演唱段落。然後,就可以把練兵時需要士兵牢牢記住的觀點、要求與標準都編入歌詞中,最後,稍稍注意一下押韻即可。


    所以,在中軍帳中前後思考斟酌了小半天,秦剛終於拿出了這首獨特的《練兵歌》:


    華夏威名自古是正道,男兒從軍立誌做英豪。


    牢記大宋皇恩比天高,衛國守疆還把百姓保。


    秦剛所寫的第一段,在這個時代,不可避免地要強調一下今天的軍隊,必須要放在首位的“報皇恩”,他可不會像袁世凱那樣,讓自己的手下不斷強化自己在軍隊中的地位,平時就在不斷地訓問小站的新軍:“你們是誰的兵?”“袁大帥的兵!”“你們吃的誰的飯?”“袁大帥的飯!”


    在此時,趙宋皇家的權威還是不可挑戰的。


    不過在這樣的歌詞裏,秦剛卻非常鄭重地把衛國守疆保百姓的概念與牢記皇恩的大口號融合在了一起,通過提綱挈領的一種方式,要讓士兵們首先明白,是為何去打仗的!


    接下來:


    第一訓練要聽官長教,上得戰場才能立功勞。


    第二行軍莫要把民擾,月月餉銀皆是民脂膏。


    第三鋪內衛生要做好,不喝生水不被病侵擾。


    第四軍中兄弟莫爭吵,團結一致陣前似虎豹。


    第五識文斷字最重要,看懂文書方能穿官袍。


    第六陣法演練互依靠,鼓進鑼退違者不輕饒。


    在這第二部分裏,將在新滄軍裏,希望所有士兵都必須要牢牢記住、嚴格遵守的六點規則都編了進去,這六點分別是:聽從長官、尊重百姓、搞好衛生、團結和氣、重視識字、嚴守紀律等。原先的教習與記憶,曾一度令士兵們叫苦不迭。不過,現在編成了歌詞,這一段能夠記住唱起來,內容也就不在話下了。


    臨敵對戰百勝有奧妙,中軍堅守分兵可包抄。


    斥候探察每戰不可少,知己知彼將帥有奇招。


    輜重補給事事算計到,後勤保障同樣有功勞。


    守住國門驅逐賊與盜,威震八方看我樂逍遙。


    最後的這一段,便是希望能夠理解的士兵從中獲得基本作戰思路的啟發,不能特別理解的士兵也能大致有了囫圇的印象。而不同的士兵從中獲得的幫助,就看各人的悟性了。


    整個歌詞雖然希望反映的內容較多,所以總體有點長,但卻非常地實在。


    秦剛先是把軍營中的所有教官與各級頭頭都集合在一起,先把歌詞發給大家,然後便由自己來親自教唱,一句句地教他們全部來學唱。


    這首歌的旋律簡單,不需要什麽演唱技巧,來學的人基本上都是一學就會。唯一需要花點功夫與心思的,但是要記住這相對比較長的歌詞。


    而對於這方麵,流求派來的軍官每一個人都識字,於是他們學習的優越性就立即顯現了出來。


    關於如何能夠在士兵中最快地教會並普及好這首《練兵歌》,秦剛還讓這些軍官們多多思考、各抒己見,提供出一些好點子來。


    首先在現場,就有人指出,整篇的歌詞雖然比較長,但是按照裏麵的內容,則可以分成了三段,分別進行記憶,這樣的學習效果會好很多;


    有人說,可以將這歌詞用木板抄錄好,樹在練兵場的幾個主要地點,讓識字的士兵沒事就帶著其他士兵去對照著學唱並記憶背誦;


    有人說,早晚操練的前後都必須合唱一遍,這樣既能提振士氣,又便於大家記憶學習;


    又有人說,這幫新兵們,吃飯的時候最有勁頭,可以把合練唱軍歌的地方增加一個每天最豐盛的晚飯前,合唱一遍之後才能吃飯,這樣保管他們每個人練習得都最積極。


    還有人建議,把學唱這《練兵歌》作為新兵訓練中的一個重要考核內容,任何新兵,必須要在指定時間內學會,拖到最後還沒有學會的,就要進行一定的懲罰。


    而獎勵也可以放在每一都裏麵進行內容評定,統計出能夠最先學會以及提前學會的比如說前五人、前十人,也不必要有太正式的獎品,哪怕隻是給予這些人以幾次加餐、當麵表彰等等的方式予以激勵,這樣大家學歌的積極性會更高。


    秦剛非常欣慰地看到,這種完全激發基層軍官主觀能動性的傳統,已經開始形成了大家思考工作並安排工作中的習慣,如果再加上這首歌在士兵中的深入人心,又何愁這樣的軍隊在不遠的將來不能夠打出勝仗呢?


    當然,也正是從自己重新訓練這批新滄軍的事情上,秦剛越來越覺得原來的禁軍太不靠譜了,尤其是目前還部署在最北麵三個軍寨中最西邊的小南河寨。


    之前他曾用調動其它地方駐軍去換防那裏的手段,來恐嚇並逼迫這些地方的禁軍將領同意吐出手裏的部分兵額,但是,這個軍寨的換防問題卻是一直都沒解決。


    在當前的情況下,秦剛也隻能是消極地指望北邊的遼人再安分幾天,因為一旦在眼下形勢開戰的話,哪怕隻是局部地區的摩擦,對於宋軍這邊來說,幾乎是毫無勝算。


    本來秦剛還在計劃,看看能不能熬到這次的春凍完全化開,河北大地再現沼澤塘濼之地時,就算是給自己再度贏得了大半年的準備時間。


    但是,越是有這種擔心,就越不能僥幸。


    經過秦剛與顧大生的多次商議,最後還是決定,在新滄軍最先滿編的步兵營完成培訓考核之後,即刻開拔,換防小南河寨,哪怕是這麽並不成熟的新軍,但也好過目前在邊境線上的那些形同虛設的守軍。


    除去這國家大事上的擔心,秦剛自己卻又多一絲其它方麵的擔心。


    在到了滄州之後,雖然距離京城相對於西北後近了許多,但是李清照的來信卻沒有了像那時地那麽頻繁,而且信中的話語也似乎少了許多。


    或許是有過了在京城裏的兩次相對親密的接觸,秦剛的內心竟然沒有了之前的那種自信與豁達,有時還會隱隱地有了點患得患失的感覺。


    他肯定不會在給小丫頭的去信中表露出一絲半分的這種情緒,依舊還是天馬行空地與她講述著在滄州的奔波歲月,又或者輕鬆自如地講解治軍中的各種雞飛狗跳的故事。


    當然,一定不會忘了給她介紹由他創作並在普及中的這首“秦大帥練兵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風流大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二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二虎並收藏風流大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