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進士的授官工作會持續很長時間,有的職位是現成空置的,有的職位卻是還需要一番手續折騰的,所以每個人收到授官通知的時間是不同的。
即使是有早有晚,但在一甲的幾乎所有人都已經收到官書,就連二甲與三甲的人也都差不多也收到了官書後,而秦剛這裏,卻依然沒有任何的消息。
每天都會過來跑一趟的秦湛有點坐不住了,他說:“十八叔,要不我去找一下禠哥,讓他去找人問問看?他家大人可是這次科舉的主考官啊!”
“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不能去問他!”秦剛搖了搖頭,“這件事的原因其實很明了了。”
秦湛默然,其實他也十分清楚是自己的父親連累了秦剛。
“我倒是要說說你,科舉之路你不走,可以說是人各有誌。但是你想與我學經商,這個學刊,你是必須要多多研究的。”秦剛揚了揚手裏剛收到的最新一期《菱川格致學刊》。
在喬襄文的主持下,學刊保持了每月一期的出刊速度,更重要的是,上麵的內容越來越精彩且實在了,至少也反映出書院在格致學研究的快速發展。
其實宋時的江淮地區,人文教育一直十分繁盛,而發達的工商活動以及書籍出版也給了各種創新思想以極大的發展空間。隻是一直缺乏像是官府以及書院這樣相對正統的渠道給它們以發展的空間。
而菱川書院挾帶著秦剛個人在當地影響,以及之後蘇頌、沈括等大家的推薦關注,對於格物致之學問的鑽研風氣不斷高漲,其影響也在不斷地提升。學刊上開始出現了許多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精巧發明,甚至開始在一些具體的生意上有所體現。
秦湛一時還不能理解為何要研究這個,秦剛便說:“你前幾天剛從倉王村迴來,現在天氣已經轉暖,上個月的銀霜炭生產已經減半,我估計再燒一到兩次窯就可以停了。接下來,窯場那邊該怎麽辦?你可以什麽主見?”
這麽一說,秦湛倒覺得是個問題,雖然在這一個冬天,不管是秦剛與羅掌櫃這邊賺得的錢,還是錢老六一家拿到的工錢,都已經完全超過了往年的數倍收入。但說要是到了天熱後就躺下不幹活,畢竟是不符合此時人們的想法。
經商,首要考慮的就是利益價值的最大化。
“那你就好好看看這些學刊。”秦剛將手中的最新一期與桌上之前的幾本放在一起,“看看有沒有什麽有用的發明,是適合在倉王村讓錢老六他們在夏天裏經營的。我去一趟履常師叔家。”
秦湛確實覺得此事有點重要,便在書房裏留下來。
秦剛一個人去了陳師道家,去之前也不忘給他的兩個兒子各帶了一點禮物。
自從前一段時間趙挺之開始公開彈劾蘇軾,並導致其從定州被南貶至嶺南的英州,這可惹惱了整個蘇門的所有弟子。
尤其是陳師道,他以有這個連襟為人生最大的恥辱。
麵對著一直與他同甘共苦的妻子,他痛心疾首地說道:“師門受辱,老師蒙難。不能多說什麽了,從今往後,他趙家之人,不得進我陳家之門半步。”
而在得知秦剛在高中一甲進士之後,竟是遲遲得不到授官,在痛斥朝中當道的奸佞小人同時,也擔心年輕的秦剛難以經受這等挫折,便下帖邀請他來家裏作客吃飯。
鑒於此時朝中的風氣,陳師道隻叫來了鄰居李格非作陪,而李清照聽說是秦剛要過來,也帶著李迒樂顛顛地跟了過來。
秦剛過來後看到他們兩人,驚訝了一聲道:“沒想到你們倆會過來,我這次隻給履常叔家的兩位哥兒帶了禮物。”
李清照撇撇嘴說:“我們就住在隔壁呀,這就是你不誠心,承認一下有什麽呢?”
李格非自是斥責自家的姑娘過於刁鑽蠻橫,而陳師道卻是對秦剛在此吃癟而哈哈大笑。
秦剛對陳師道說:“學生不才,科舉一事諸多不順,卻令兩位師叔擔憂,又要破費招待,實屬過意不去。”
陳師道卻緊盯秦剛的雙眼看了一會,才喟然歎說:“果真是少遊兄收的好徒弟啊。你此次科舉授官遇障,原因是何,我們都很清楚。而你說的這些話,若不是我當麵聽得,隻當你有怨言的氣話,隻有看著你,才知你至誠之心,不可妄揣啊!”
秦剛卻搖搖頭道:“學生雖隻是微末之輩,但也懂得,這朝廷取士,可因學術偏好,或取詩賦佳才,或取經義好手;也可因施政方向,或取激進闖將,或取穩重守臣,此皆可為之。但若隻是因士子之出身師承,而黨同伐異,排斥異已,此為亂政之朝,秦剛縱不仕官亦無憾矣!”
李格非聽之,大為讚賞,又見自己家一雙兒女在旁,不由地指點說:“做人當得如徐之,坦蕩無私不倚權勢!你們既是喜歡跟著徐之身後,就要學習他的一身正骨。”
陳師道是在家裏置以酒菜,郭氏便請了李格非的夫人王氏與傭人一起在廚房忙碌。
因為是家宴,沒有太多的規矩,三人坐上首,李清照與李迒以及陳師道的兩個兒子也坐在下邊一起沾光。
秦剛來時,也特意帶了兩瓶如今京城甚為稀罕的“一品天醇”。
如此佳釀入喉,陳師道感慨萬分地拍拍秦剛的肩頭說:“徐之不僅文采得到少遊的真傳,這經商之道更是令我等大開眼界。所以,你就算是不去做官,也不會窮到哪裏去的。”
“誒!履常你則說錯了。”李格非卻糾正道,“徐之之才,如錐處囊中,哪會安為商賈!”
“錐處……囊……中,大人,這是什麽意思啊?”頗受寵溺的李迒插嘴問道。
“你家大人的意思就是在誇十八叔我呀,是金子,遲早都會發光的!是錐子,早晚都會從袋子裏鑽出來的。”秦剛隨口給他解釋道。
“自吹自擂。”李清照可不像她弟弟那麽傻,悄悄地嘀咕著。
可李迒卻糾正他姐姐道:“阿姊,他不是自吹,是咱家大人在吹他。”
上首三位聽得有趣,俱是大笑,再度相互敬酒。
李格非沉吟了一下道:“說來慚愧,就在兩日前,這章子厚初登相位,就遣人尋我,說朝廷將會新立一局,專編元佑諸臣之章疏,意欲提舉我為檢討。此前我還略有猶豫,想著要不要答應?剛才見徐之的坦蕩氣度,令我汗顏。現我意已決,明日便去迴了這等醃臢的差事。”
陳師道與秦剛聽了,也是肅然起敬。他們都知道,李格非雖然也因身為蘇門子弟受到牽連,但是他畢竟還有兩層強大的背景關係:
一是他本人在入京遇到蘇軾之前,與其父親均是出自大宋名臣韓琦門下,也能算得上是韓氏門生;再者其夫人為前任宰相王珪之長女,朝中仍有不少王珪的門生後人。所以,李格非如今的官位不僅在蘇門弟子中甚高,新黨之人對其,也多以拉攏為主,此事之由便是如此。
隻是,拉攏不成之後,必然會是雷霆打擊,這種行徑,很符合章扒皮的風格,那是後話了。
而在當下,喝喝美酒,順便再罵罵趙挺之這個卑鄙小人。
“履常叔,德甫也說他家大人是不對的,而且他是非常敬重蘇大學士,也非常喜歡蘇大學士的字畫,你就讓德甫過來玩吧?”李清照冷不防地開口對陳師道說,用的卻是她非常極少的懇求語氣,關鍵是她口中所提的德甫,正是趙挺之的三兒子趙明誠。
其實,陳師道之前因趙挺之的卑劣行為而對妻子說過禁止趙家人上門後,還是對這個外甥略有歉意的。之前他曾專門給黃庭堅寫信推薦過趙明誠,說他“頗好文義,每遇蘇、黃文詩,雖半簡數字必錄藏,以此失好於父。”
隻是此時,他也隻能板著臉道:“我隻禁止他來我家,至於去別的地方,自是他的自由。”
秦剛聞此便遞眼色給之前隻顧吃東西的李迒,示意他不要忘了自己的任務,李迒看到後,便使勁地眨眨眼,以示沒有忘記,可惜過於做作,被李清照看到後,有了點疑惑。
正在此時,突然聽見黃小個在外麵叫門,讓人帶進來便說,工部的郭侍郎家派來家丁,說有要緊事想請秦剛過府一敘。正好秦湛知道他來了這裏,於是黃小個就趕緊過來。
“郭侍郎找我?還這麽急?”秦剛皺了皺眉,一抬眼,卻看見李清照似笑非似的眼神,趕緊避開,沒去理她。
還是李格非先開口:“郭侍郎有請,徐之還是先去為好,我等隨時都可再聚。”
陳師道也是這個意思。秦剛隻得再三抱歉後,隨黃小個而出。
黃小個為秦剛叫好了一輛馬車,說讓他乘馬車過去,而自己走迴家就行了。
有了馬車,去途變得極為方便,隻是秦剛卻在車裏狐疑:上次的見麵效果並不算太理想,今天卻突然有請,還如此地鄭重與客氣,到底是為了何事?
很快來到了郭府,迎來的還是上次的管家,帶去的還是上次的後院廳堂,隻是這次坐在那裏的沒有了王夫人,卻是身著官服的郭知章一人。
“秦剛見過郭侍郎。”
“看座,上茶。”郭知章的臉色雖然還如上次那樣的刻板,但語氣卻多了幾分客氣。
秦剛謝過後端正地在座位上坐下,靜候郭侍郎開口。
“先要恭喜賢侄此次進士及第,並且是高中一甲之榜。”郭知章說了此話後,語氣又是緩和了不少。畢竟,這第二十名的的好成績,也是令他對其高看了不少。
“秦剛也是僥幸,全賴天子垂青。”秦剛由於不知道郭知章的意思,還是依照此時的慣例一板一眼地謙虛道。
“賢侄既是明白天子垂青的道理,想必應該知道當今天子的誌向,是要效仿先帝之聖明,恢複熙寧新政,自然,不希望有人反其道而行之。”
“秦剛明白。”
“你明白?你明白還會主動卷入《神宗實錄》一案之中?你明白還會整日混跡於一眾蜀黨人群裏?”
秦剛這下大約是聽出來了,這次郭知章要麽是代表了皇帝、要麽是代表了章惇,來勸說自己的。於是,他便挺直了腰,一拱手道:“秦剛不太明白郭侍郎的意思。請問秦剛在《神宗實錄》一書的編纂工作中負責哪一塊?又或有何言行牽連至此?再請問秦剛結交的諸位師友,又有哪一位是朝廷定罪待罰的案犯之人?”
秦剛突然鏗鏘起來的話語,卻讓郭知章有些意外。
看來這個年輕人之前表現出來的謙虛恭順不過隻是一些假象,眼前的這股桀驁不馴的神態與語氣,才是他應有的模樣。
隻是他為官居位多年,哪會被這兩句反問難住,隻是簡單的哼了一聲,便重新找迴主動道:“老夫若非看重於你,又有夫人與小娘的再三拜請,哪會管你這等不清不楚的事情。”
郭知章把話轉迴到感情這份上,秦剛自然不能再次硬頂,隻是簡單地再次迴謝。
氣氛緩和迴來後,郭知章也就耐下性來,告訴秦剛:此次科舉,並不同於以往的哪次開考取士,而是全麵啟動“紹聖紹述”行動的號角,不僅僅取士的排名是根據考生對於新法的理解來參考,而且在正式授官前,一定要確認其對於新法的實際執行態度而定。否則,即使是能夠保留已得的進士之名,但若沒有其它的機會,就隻能留在無望的待選之列。
秦剛聽完一挑眉,對郭知章問道:“學生對新法的理解,想必陛下與主考官已經在考卷上給出了評價。而至於執行態度,難道不是需要觀之以看後效麽?”
郭知章見其油鹽不進,索性把話挑明了,說章惇相公已經明確傳言過來,隻要他能當下表態,斷絕與秦觀、黃庭堅等一眾人等的師承關係,便會兌現之前的諾言,授其門下五房之職。
秦剛聽完,反而哈哈一笑,起身側對於郭知章,朗聲而道:“學生之前曾聽聞郭侍郎奏章中有兩句響當當的話說:‘忠於陛下者必見忌於大臣,黨於大臣者必上負於陛下’。不知今天在郭侍郎的眼中,在下的恩師秦少遊、師伯黃魯直,以及已被貶往嶺南的蘇學士,他們到底是忠於陛下之人,還是黨於大臣之人?學生愚頓,也謝過郭侍郎之好意,若是不問是非曲直,就算是進入中書門下擔任要職,恐怕也能成為一個曲意奉迎的朝堂小人!”
秦剛的這幾句話顯然令郭知章極為震動。
正如其話中所提的那樣,郭知章本人是極其反對結黨營私,隻是他的政治觀點更加傾向於新法,所以才能在趙煦親政之後被召迴京城,而他與章惇、蔡卞等人的關係也頗為微妙。
此次章惇讓他來勸說秦剛,原本他的內心是拒絕的,但是一則因為秦剛的仕途是否順利,也關係到侄女郭小娘的未來,二則他也想借機看看秦剛的本性如何。
隻是不想今天的試探過頭,被秦剛反嗆得自己麵子都下不來!
他堂堂工部侍郎、一生清明廉潔的朝堂重臣,居然被一個乳臭未幹的待選進士給當麵駁下來了。一時之間,竟是無言以對,氣得一拂衣袖,轉身離堂而去。
秦剛一時間也稍有點後悔,想想剛才也不必話說得那麽直率,隻是一時之氣,未能停得下來。
他在堂中又呆了一會兒,卻一直不見郭知章迴來,也沒有其他人招唿。想了想,索性就先走出去,想著看到府裏哪個人時,就打個招唿迴去算了!
出了廳堂,天色有點昏暗。因為之前都是管家帶進來的,秦剛靠著記憶走過兩個園門,竟發現似乎繞錯方向了。
正在此時,忽然聽到有人輕聲叫他:“官人請留步。”
抬眼一看,竟然是郭小娘,他一喜,趕緊走過去想要告訴她今天過來的事情,卻聽郭小娘說道:“剛才我在堂後,已經聽得官人與我伯父所說的話了。”
秦剛一時語頓,剛才那番話,從他的角度出發,是自己對於朝堂正義、世間公道的堅持。但是如果從郭小娘這頭聽去,多少會有點覺得他是明顯不把倆人的事情放在心上了。
“官人十年寒窗,今朝得中金榜,便說鯤鵬之誌也好、又說榮華富貴也罷,如今的這些得失就在這一念之間。奴奴隻是不明白,為了那幾個朝廷欽點的待罪之臣,你就甘願丟棄這本該屬於你的一切嗎?這又是因為什麽呢?”
“因為,因為他們是秦剛的師長,因為他們都不該是有罪之人。”
“可是,官人你,你,就算是為了奴奴也不願意改變主意麽?”郭小娘抬起了她已噙滿淚水的大眼睛看著秦剛。
秦剛頓時心頭一軟,但隨即便柔聲勸道:“小娘,你要相信我,在旁人看起來,我是個很傻的人,為了那些看似不相幹的別人,寧願放棄了自己的大好前程。但是,這個世上,總是有正義與公理的,恩師那邊不能沒有我,我必須和他在一起……”
“可是,你就沒有想過,我也不能沒有你嗎?”郭小娘有點憤怒地打斷了他的話。
“你,你不是答應過願意再等等我麽?”秦剛一時有點愕然。
“奴奴是說過願意等的話,可是到現在已經等過了整整半年多的時光;奴奴已經不顧女兒家的聲譽,追趕著你一路來到了京城;奴奴已經不惜自己的臉麵,央求著伯父讓他為你說話;可是,可是,你就沒有考慮過奴奴這邊麽?”
“小娘,我知道你為我付出了很多,我也很重視我們的感情,可是……”
“不要多說了,在你的選擇裏,到底是我?還是你的恩師?官人,你作個選擇吧?”
郭小娘的此話一出,秦剛竟然驚住了!
郭小娘臉上的決絕神情,顯然是秦剛所從來沒有見過的。在萬般驚訝之下,秦剛顯然還試圖挽救:“小娘,這根本就不是可以放在一起進行選擇的問題。”
郭小娘冷冷地說道:“怎麽不是?你的選擇可以讓我看清,你是不是一個值得托付終身之人。”
“可是,你願意把終身托付給一個不論是非、隻圖權貴的勢利小人麽?”
“奴奴更不想嫁給一個不識時務、愚蠢透頂的迂腐男子!”
同樣的話,如果是換了其他人說出來,秦剛可能會不屑一顧,但是卻從眼前這個他已經動情動心、又曾幻想過共同未來的女子口中說出,秦剛突然感受到了內心一陣陣地紮痛。
“小娘,你……”
“願官人迴頭是岸。”郭小娘仍步步緊逼。
“小娘,此院如何出府?”秦剛很艱難地吐出這句問話。
“左邊院門可去往伯父書房,右邊院門過去則通向大門!”
秦剛聽後,後退一步,極其鄭重地對郭小娘行了一個長揖之禮,起身之後,便毫不猶豫地向著右手轉身離去。
這個方向,便是他最後所做出的迴答。
在院子的一個角落,卻傳來了一聲不易聽到的歎息,原來這一切都被郭知章看在眼裏,聽於耳中。
其實,郭知章在試探秦剛時的心裏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麵,他當然希望看到秦剛的低頭投靠,哪怕不是那麽情願,這樣既能遂了皇上與章相之意,又能玉成侄女的終身大事;但另一方麵,他又希望看到一個不甘低頭、有血性、有原則的熱血男子。
他從廳堂佯裝惱怒而去後,於門口遇見了在偷聽的郭小娘,小娘央求給她一次再去勸說的機會。他便同意了,是想再次確認這個秦剛的品行。
“好個秦徐之!我這侄女,配不上你啊!”郭知章自語道。
即使是有早有晚,但在一甲的幾乎所有人都已經收到官書,就連二甲與三甲的人也都差不多也收到了官書後,而秦剛這裏,卻依然沒有任何的消息。
每天都會過來跑一趟的秦湛有點坐不住了,他說:“十八叔,要不我去找一下禠哥,讓他去找人問問看?他家大人可是這次科舉的主考官啊!”
“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不能去問他!”秦剛搖了搖頭,“這件事的原因其實很明了了。”
秦湛默然,其實他也十分清楚是自己的父親連累了秦剛。
“我倒是要說說你,科舉之路你不走,可以說是人各有誌。但是你想與我學經商,這個學刊,你是必須要多多研究的。”秦剛揚了揚手裏剛收到的最新一期《菱川格致學刊》。
在喬襄文的主持下,學刊保持了每月一期的出刊速度,更重要的是,上麵的內容越來越精彩且實在了,至少也反映出書院在格致學研究的快速發展。
其實宋時的江淮地區,人文教育一直十分繁盛,而發達的工商活動以及書籍出版也給了各種創新思想以極大的發展空間。隻是一直缺乏像是官府以及書院這樣相對正統的渠道給它們以發展的空間。
而菱川書院挾帶著秦剛個人在當地影響,以及之後蘇頌、沈括等大家的推薦關注,對於格物致之學問的鑽研風氣不斷高漲,其影響也在不斷地提升。學刊上開始出現了許多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精巧發明,甚至開始在一些具體的生意上有所體現。
秦湛一時還不能理解為何要研究這個,秦剛便說:“你前幾天剛從倉王村迴來,現在天氣已經轉暖,上個月的銀霜炭生產已經減半,我估計再燒一到兩次窯就可以停了。接下來,窯場那邊該怎麽辦?你可以什麽主見?”
這麽一說,秦湛倒覺得是個問題,雖然在這一個冬天,不管是秦剛與羅掌櫃這邊賺得的錢,還是錢老六一家拿到的工錢,都已經完全超過了往年的數倍收入。但說要是到了天熱後就躺下不幹活,畢竟是不符合此時人們的想法。
經商,首要考慮的就是利益價值的最大化。
“那你就好好看看這些學刊。”秦剛將手中的最新一期與桌上之前的幾本放在一起,“看看有沒有什麽有用的發明,是適合在倉王村讓錢老六他們在夏天裏經營的。我去一趟履常師叔家。”
秦湛確實覺得此事有點重要,便在書房裏留下來。
秦剛一個人去了陳師道家,去之前也不忘給他的兩個兒子各帶了一點禮物。
自從前一段時間趙挺之開始公開彈劾蘇軾,並導致其從定州被南貶至嶺南的英州,這可惹惱了整個蘇門的所有弟子。
尤其是陳師道,他以有這個連襟為人生最大的恥辱。
麵對著一直與他同甘共苦的妻子,他痛心疾首地說道:“師門受辱,老師蒙難。不能多說什麽了,從今往後,他趙家之人,不得進我陳家之門半步。”
而在得知秦剛在高中一甲進士之後,竟是遲遲得不到授官,在痛斥朝中當道的奸佞小人同時,也擔心年輕的秦剛難以經受這等挫折,便下帖邀請他來家裏作客吃飯。
鑒於此時朝中的風氣,陳師道隻叫來了鄰居李格非作陪,而李清照聽說是秦剛要過來,也帶著李迒樂顛顛地跟了過來。
秦剛過來後看到他們兩人,驚訝了一聲道:“沒想到你們倆會過來,我這次隻給履常叔家的兩位哥兒帶了禮物。”
李清照撇撇嘴說:“我們就住在隔壁呀,這就是你不誠心,承認一下有什麽呢?”
李格非自是斥責自家的姑娘過於刁鑽蠻橫,而陳師道卻是對秦剛在此吃癟而哈哈大笑。
秦剛對陳師道說:“學生不才,科舉一事諸多不順,卻令兩位師叔擔憂,又要破費招待,實屬過意不去。”
陳師道卻緊盯秦剛的雙眼看了一會,才喟然歎說:“果真是少遊兄收的好徒弟啊。你此次科舉授官遇障,原因是何,我們都很清楚。而你說的這些話,若不是我當麵聽得,隻當你有怨言的氣話,隻有看著你,才知你至誠之心,不可妄揣啊!”
秦剛卻搖搖頭道:“學生雖隻是微末之輩,但也懂得,這朝廷取士,可因學術偏好,或取詩賦佳才,或取經義好手;也可因施政方向,或取激進闖將,或取穩重守臣,此皆可為之。但若隻是因士子之出身師承,而黨同伐異,排斥異已,此為亂政之朝,秦剛縱不仕官亦無憾矣!”
李格非聽之,大為讚賞,又見自己家一雙兒女在旁,不由地指點說:“做人當得如徐之,坦蕩無私不倚權勢!你們既是喜歡跟著徐之身後,就要學習他的一身正骨。”
陳師道是在家裏置以酒菜,郭氏便請了李格非的夫人王氏與傭人一起在廚房忙碌。
因為是家宴,沒有太多的規矩,三人坐上首,李清照與李迒以及陳師道的兩個兒子也坐在下邊一起沾光。
秦剛來時,也特意帶了兩瓶如今京城甚為稀罕的“一品天醇”。
如此佳釀入喉,陳師道感慨萬分地拍拍秦剛的肩頭說:“徐之不僅文采得到少遊的真傳,這經商之道更是令我等大開眼界。所以,你就算是不去做官,也不會窮到哪裏去的。”
“誒!履常你則說錯了。”李格非卻糾正道,“徐之之才,如錐處囊中,哪會安為商賈!”
“錐處……囊……中,大人,這是什麽意思啊?”頗受寵溺的李迒插嘴問道。
“你家大人的意思就是在誇十八叔我呀,是金子,遲早都會發光的!是錐子,早晚都會從袋子裏鑽出來的。”秦剛隨口給他解釋道。
“自吹自擂。”李清照可不像她弟弟那麽傻,悄悄地嘀咕著。
可李迒卻糾正他姐姐道:“阿姊,他不是自吹,是咱家大人在吹他。”
上首三位聽得有趣,俱是大笑,再度相互敬酒。
李格非沉吟了一下道:“說來慚愧,就在兩日前,這章子厚初登相位,就遣人尋我,說朝廷將會新立一局,專編元佑諸臣之章疏,意欲提舉我為檢討。此前我還略有猶豫,想著要不要答應?剛才見徐之的坦蕩氣度,令我汗顏。現我意已決,明日便去迴了這等醃臢的差事。”
陳師道與秦剛聽了,也是肅然起敬。他們都知道,李格非雖然也因身為蘇門子弟受到牽連,但是他畢竟還有兩層強大的背景關係:
一是他本人在入京遇到蘇軾之前,與其父親均是出自大宋名臣韓琦門下,也能算得上是韓氏門生;再者其夫人為前任宰相王珪之長女,朝中仍有不少王珪的門生後人。所以,李格非如今的官位不僅在蘇門弟子中甚高,新黨之人對其,也多以拉攏為主,此事之由便是如此。
隻是,拉攏不成之後,必然會是雷霆打擊,這種行徑,很符合章扒皮的風格,那是後話了。
而在當下,喝喝美酒,順便再罵罵趙挺之這個卑鄙小人。
“履常叔,德甫也說他家大人是不對的,而且他是非常敬重蘇大學士,也非常喜歡蘇大學士的字畫,你就讓德甫過來玩吧?”李清照冷不防地開口對陳師道說,用的卻是她非常極少的懇求語氣,關鍵是她口中所提的德甫,正是趙挺之的三兒子趙明誠。
其實,陳師道之前因趙挺之的卑劣行為而對妻子說過禁止趙家人上門後,還是對這個外甥略有歉意的。之前他曾專門給黃庭堅寫信推薦過趙明誠,說他“頗好文義,每遇蘇、黃文詩,雖半簡數字必錄藏,以此失好於父。”
隻是此時,他也隻能板著臉道:“我隻禁止他來我家,至於去別的地方,自是他的自由。”
秦剛聞此便遞眼色給之前隻顧吃東西的李迒,示意他不要忘了自己的任務,李迒看到後,便使勁地眨眨眼,以示沒有忘記,可惜過於做作,被李清照看到後,有了點疑惑。
正在此時,突然聽見黃小個在外麵叫門,讓人帶進來便說,工部的郭侍郎家派來家丁,說有要緊事想請秦剛過府一敘。正好秦湛知道他來了這裏,於是黃小個就趕緊過來。
“郭侍郎找我?還這麽急?”秦剛皺了皺眉,一抬眼,卻看見李清照似笑非似的眼神,趕緊避開,沒去理她。
還是李格非先開口:“郭侍郎有請,徐之還是先去為好,我等隨時都可再聚。”
陳師道也是這個意思。秦剛隻得再三抱歉後,隨黃小個而出。
黃小個為秦剛叫好了一輛馬車,說讓他乘馬車過去,而自己走迴家就行了。
有了馬車,去途變得極為方便,隻是秦剛卻在車裏狐疑:上次的見麵效果並不算太理想,今天卻突然有請,還如此地鄭重與客氣,到底是為了何事?
很快來到了郭府,迎來的還是上次的管家,帶去的還是上次的後院廳堂,隻是這次坐在那裏的沒有了王夫人,卻是身著官服的郭知章一人。
“秦剛見過郭侍郎。”
“看座,上茶。”郭知章的臉色雖然還如上次那樣的刻板,但語氣卻多了幾分客氣。
秦剛謝過後端正地在座位上坐下,靜候郭侍郎開口。
“先要恭喜賢侄此次進士及第,並且是高中一甲之榜。”郭知章說了此話後,語氣又是緩和了不少。畢竟,這第二十名的的好成績,也是令他對其高看了不少。
“秦剛也是僥幸,全賴天子垂青。”秦剛由於不知道郭知章的意思,還是依照此時的慣例一板一眼地謙虛道。
“賢侄既是明白天子垂青的道理,想必應該知道當今天子的誌向,是要效仿先帝之聖明,恢複熙寧新政,自然,不希望有人反其道而行之。”
“秦剛明白。”
“你明白?你明白還會主動卷入《神宗實錄》一案之中?你明白還會整日混跡於一眾蜀黨人群裏?”
秦剛這下大約是聽出來了,這次郭知章要麽是代表了皇帝、要麽是代表了章惇,來勸說自己的。於是,他便挺直了腰,一拱手道:“秦剛不太明白郭侍郎的意思。請問秦剛在《神宗實錄》一書的編纂工作中負責哪一塊?又或有何言行牽連至此?再請問秦剛結交的諸位師友,又有哪一位是朝廷定罪待罰的案犯之人?”
秦剛突然鏗鏘起來的話語,卻讓郭知章有些意外。
看來這個年輕人之前表現出來的謙虛恭順不過隻是一些假象,眼前的這股桀驁不馴的神態與語氣,才是他應有的模樣。
隻是他為官居位多年,哪會被這兩句反問難住,隻是簡單的哼了一聲,便重新找迴主動道:“老夫若非看重於你,又有夫人與小娘的再三拜請,哪會管你這等不清不楚的事情。”
郭知章把話轉迴到感情這份上,秦剛自然不能再次硬頂,隻是簡單地再次迴謝。
氣氛緩和迴來後,郭知章也就耐下性來,告訴秦剛:此次科舉,並不同於以往的哪次開考取士,而是全麵啟動“紹聖紹述”行動的號角,不僅僅取士的排名是根據考生對於新法的理解來參考,而且在正式授官前,一定要確認其對於新法的實際執行態度而定。否則,即使是能夠保留已得的進士之名,但若沒有其它的機會,就隻能留在無望的待選之列。
秦剛聽完一挑眉,對郭知章問道:“學生對新法的理解,想必陛下與主考官已經在考卷上給出了評價。而至於執行態度,難道不是需要觀之以看後效麽?”
郭知章見其油鹽不進,索性把話挑明了,說章惇相公已經明確傳言過來,隻要他能當下表態,斷絕與秦觀、黃庭堅等一眾人等的師承關係,便會兌現之前的諾言,授其門下五房之職。
秦剛聽完,反而哈哈一笑,起身側對於郭知章,朗聲而道:“學生之前曾聽聞郭侍郎奏章中有兩句響當當的話說:‘忠於陛下者必見忌於大臣,黨於大臣者必上負於陛下’。不知今天在郭侍郎的眼中,在下的恩師秦少遊、師伯黃魯直,以及已被貶往嶺南的蘇學士,他們到底是忠於陛下之人,還是黨於大臣之人?學生愚頓,也謝過郭侍郎之好意,若是不問是非曲直,就算是進入中書門下擔任要職,恐怕也能成為一個曲意奉迎的朝堂小人!”
秦剛的這幾句話顯然令郭知章極為震動。
正如其話中所提的那樣,郭知章本人是極其反對結黨營私,隻是他的政治觀點更加傾向於新法,所以才能在趙煦親政之後被召迴京城,而他與章惇、蔡卞等人的關係也頗為微妙。
此次章惇讓他來勸說秦剛,原本他的內心是拒絕的,但是一則因為秦剛的仕途是否順利,也關係到侄女郭小娘的未來,二則他也想借機看看秦剛的本性如何。
隻是不想今天的試探過頭,被秦剛反嗆得自己麵子都下不來!
他堂堂工部侍郎、一生清明廉潔的朝堂重臣,居然被一個乳臭未幹的待選進士給當麵駁下來了。一時之間,竟是無言以對,氣得一拂衣袖,轉身離堂而去。
秦剛一時間也稍有點後悔,想想剛才也不必話說得那麽直率,隻是一時之氣,未能停得下來。
他在堂中又呆了一會兒,卻一直不見郭知章迴來,也沒有其他人招唿。想了想,索性就先走出去,想著看到府裏哪個人時,就打個招唿迴去算了!
出了廳堂,天色有點昏暗。因為之前都是管家帶進來的,秦剛靠著記憶走過兩個園門,竟發現似乎繞錯方向了。
正在此時,忽然聽到有人輕聲叫他:“官人請留步。”
抬眼一看,竟然是郭小娘,他一喜,趕緊走過去想要告訴她今天過來的事情,卻聽郭小娘說道:“剛才我在堂後,已經聽得官人與我伯父所說的話了。”
秦剛一時語頓,剛才那番話,從他的角度出發,是自己對於朝堂正義、世間公道的堅持。但是如果從郭小娘這頭聽去,多少會有點覺得他是明顯不把倆人的事情放在心上了。
“官人十年寒窗,今朝得中金榜,便說鯤鵬之誌也好、又說榮華富貴也罷,如今的這些得失就在這一念之間。奴奴隻是不明白,為了那幾個朝廷欽點的待罪之臣,你就甘願丟棄這本該屬於你的一切嗎?這又是因為什麽呢?”
“因為,因為他們是秦剛的師長,因為他們都不該是有罪之人。”
“可是,官人你,你,就算是為了奴奴也不願意改變主意麽?”郭小娘抬起了她已噙滿淚水的大眼睛看著秦剛。
秦剛頓時心頭一軟,但隨即便柔聲勸道:“小娘,你要相信我,在旁人看起來,我是個很傻的人,為了那些看似不相幹的別人,寧願放棄了自己的大好前程。但是,這個世上,總是有正義與公理的,恩師那邊不能沒有我,我必須和他在一起……”
“可是,你就沒有想過,我也不能沒有你嗎?”郭小娘有點憤怒地打斷了他的話。
“你,你不是答應過願意再等等我麽?”秦剛一時有點愕然。
“奴奴是說過願意等的話,可是到現在已經等過了整整半年多的時光;奴奴已經不顧女兒家的聲譽,追趕著你一路來到了京城;奴奴已經不惜自己的臉麵,央求著伯父讓他為你說話;可是,可是,你就沒有考慮過奴奴這邊麽?”
“小娘,我知道你為我付出了很多,我也很重視我們的感情,可是……”
“不要多說了,在你的選擇裏,到底是我?還是你的恩師?官人,你作個選擇吧?”
郭小娘的此話一出,秦剛竟然驚住了!
郭小娘臉上的決絕神情,顯然是秦剛所從來沒有見過的。在萬般驚訝之下,秦剛顯然還試圖挽救:“小娘,這根本就不是可以放在一起進行選擇的問題。”
郭小娘冷冷地說道:“怎麽不是?你的選擇可以讓我看清,你是不是一個值得托付終身之人。”
“可是,你願意把終身托付給一個不論是非、隻圖權貴的勢利小人麽?”
“奴奴更不想嫁給一個不識時務、愚蠢透頂的迂腐男子!”
同樣的話,如果是換了其他人說出來,秦剛可能會不屑一顧,但是卻從眼前這個他已經動情動心、又曾幻想過共同未來的女子口中說出,秦剛突然感受到了內心一陣陣地紮痛。
“小娘,你……”
“願官人迴頭是岸。”郭小娘仍步步緊逼。
“小娘,此院如何出府?”秦剛很艱難地吐出這句問話。
“左邊院門可去往伯父書房,右邊院門過去則通向大門!”
秦剛聽後,後退一步,極其鄭重地對郭小娘行了一個長揖之禮,起身之後,便毫不猶豫地向著右手轉身離去。
這個方向,便是他最後所做出的迴答。
在院子的一個角落,卻傳來了一聲不易聽到的歎息,原來這一切都被郭知章看在眼裏,聽於耳中。
其實,郭知章在試探秦剛時的心裏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麵,他當然希望看到秦剛的低頭投靠,哪怕不是那麽情願,這樣既能遂了皇上與章相之意,又能玉成侄女的終身大事;但另一方麵,他又希望看到一個不甘低頭、有血性、有原則的熱血男子。
他從廳堂佯裝惱怒而去後,於門口遇見了在偷聽的郭小娘,小娘央求給她一次再去勸說的機會。他便同意了,是想再次確認這個秦剛的品行。
“好個秦徐之!我這侄女,配不上你啊!”郭知章自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