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朋友被父親認可,李禠自是喜滋滋地下去安排,中間還順路迴了一趟自己的院子,告訴了秦湛這個好消息:
“你可是沒有親耳聽過剛哥的那番談吐。說句實話,家嚴這幾年裏積威漸起,之前我也曾陪同聽過一些官員在他麵前說事,大多都是戰戰兢兢,哪裏像剛哥這般地從容暢快。關鍵他講的內容也十分厲害啊,別說我聽著服氣,就連家嚴也是很罕見地都沒有提出什麽批評意見。最後,最後還說要留他下來一起吃飯。”
“真的嗎?”秦湛在為之高興的同時,也擔心地問:“那我怎麽辦?”
“一起來的,當然一起去吃飯唄!”
“我也去吃?……”
“怕什麽?”一抬眼,原來是被李清臣留問幾句話的秦剛也迴過來了,“剛才我和李尚書也講了,他知道你是秦宣德之子,特意說了一起留下。”
一會兒後,有人前來通知,飯菜已好,請兩位客人與李禠一同去後院的正堂。
一去看得倒蠻隆重,主要還是尚書府裏的家具擺設顯得非常地氣派——應該是這處宅院原本配備的,一下子就將這裏的檔次提升起來了。
從圓桌上預先擺上的一些冷盤來看,也就是京城裏尋常菜肴,無非是根據增加的客人多加了點數量與份量而已。
正當李清臣示意秦剛等人依次在座位上坐下時,堂外突然傳來一陣銀鈴般的笑聲,隨即一抹青綠色的身影衝了進來,直接奔向正中主座上的李清臣。
“大父、大父!”【注:大父是宋人對祖父的稱唿】
映入秦剛眼簾的,卻是一個穿著綠襖的少女,初看兩隻圓圓的發髻,還以為是個小丫環,聽得她對李清臣的稱唿,便知應是其孫女。到了近前,再從側麵去看其臉龐,感覺約摸有個十二三歲的年紀。
少女一手扶著李清臣的左腿,一手拽著他的衣袖,別若無人地說道:“青娘今日功課做了一首新詩,念給大父聽聽好不好?”
秦剛突然聽到這個少女自稱,不知為何,一下子以為是“清娘”,竟然猛地驚得出了神。
在他穿越過來之前,雖然因為自己文科生的學習,背得了許多唐詩宋詞,識得不少文人墨客,但是如果要整個大宋王朝中明確以“崇拜”一詞所針對的,除了蘇軾與秦觀之外,緊排之後的,應該就是一名乳名被叫做“清娘”的李姓奇女子。
她,不僅在這燁燁大宋王朝以一人之力,令無數詩詞大家的作品黯淡無色;
她,更以恢宏的氣度與無比的豪邁,重新定義的女性文豪的標準與內涵;
千年之後的那個他,在無數麵對生活窘迫與事業摧殘之下的無望日子的苟且中,恰恰隻是李清照的諸多詩詞,令秦剛感覺到人生還有幾分“綠肥紅瘦”、未來尚還可能“暗香盈袖”。
多少夢中,他也能夠默念出“九萬裏風鵬正舉”的詞句,感慨說出“天接雲濤連曉霧”的氣魄、偶爾抒發幾分“氣壓江城十四州”的壯誌!
秦剛曾一直不斷地揣摩,能寫出如此詞章的女子,將會是怎樣的一個人?她是如何能將字詞的精巧與語句的氣度合二為一,又能將情感的醇厚與思想的雋永融為一體的?
來到京城,走進秦觀的生活與世界,是他早已確定於明麵上的計劃。
而在內心,他卻早已在根據這些女中文豪成名作品問世的年代,大致推斷得出此時的她應該已經出生,大約會在十歲上下的年齡,而且正在京城中積攢著眼中的繁華,認識著錦色的斑斕生活。
難道,此刻站在李清臣麵前的這位可愛女娃,就是她嗎?
“嗬嗬,青娘今天還作了詩啊!”一直不苟言笑的李清臣此時在乖巧的孫女麵前,卻難得地露出了慈愛的笑容,“隻是今天大父這邊有客人來吃飯,青娘先要給兩位客人請個安,等吃完了飯後,大父再去聽青娘念詩好不好?”
青娘此時才注意到桌上多出來的兩名陌生人。
北宋的女子正處於唐時開放向南宋之後禁錮的一個轉變過渡時期。
所以,此時對於女子的限製大多會在十三歲之後至結婚出嫁之間。
理由很簡單:宋仁宗後的律令規定:女子十三歲可出嫁,所以在此之前算是未成年。未成年的女娃可以隨意一點,而到了待嫁的年齡裏,就不宜拋頭露麵了。
然後,在正式出嫁之後,女子又將重新擁有了一定程度的外出與社交的自由。
所以此時的青娘,才不會那麽地避諱家裏出現的客人,大大方方地站起來行禮道:“青娘這邊有禮了,敢問兩位哥哥如何稱唿啊?”
秦剛還沒有從一開始的驚喜中完全清醒過來,就算是之前與李尚書直接對話都沒有打過卡頓的他,此時的說話中,卻少有地結巴了兩下:
“我,我叫秦剛,他叫秦,秦湛。”
“剛哥好,湛哥好。”少女的聲音清脆而悅耳。
正在此時,一名中年人慌忙走進堂內,先朝李清臣行禮:“見過大人。青娘不懂事,我這就帶她下去。”
李清臣卻白了他一眼:“有甚麽不懂事?你過來,我介紹一下。這位是高郵解試的解元秦剛,這位你應該認識,是你們編修院同僚秦宣德家的秦湛。”
李祥是認識秦湛的,而秦剛卻是第一次見麵,便鄭重致禮道:“在下李祥,表字顯征。也是青娘的父親。久聞秦解元的大名,在編修院時皆雲,秦宣德又有了一個才氣聞名的族弟。今日一見,不勝榮幸。”
此話說得誠懇,顯得所稱的“久聞大名”並不虛言,秦剛也趕緊帶著秦湛一起迴禮。
李清臣說道:“既然來了,就與客人一起隨便吃點吧。隨意點。對了,青娘坐大父這邊。”
青娘一下子得逞,衝著父親得意地甩甩頭,坐在祖父的右手邊。
李祥無奈,隻得在秦剛下手與李禠上手的空位置坐下,並輕聲致歉。
青娘的眼睛骨碌一轉,直接衝著秦剛開口發問:“剛哥,我聽父親說你才氣聞名,難道你也能作得很多的好詩麽?”
秦剛冷不及防聽了,才喝進口裏的水差點嗆到。
李祥更是生氣地對女兒說:“青娘,不得無禮!”
秦剛咳了兩下後,連忙說:“不妨事、不妨事,小孩子說話很直,我喜歡。”
李祥聽了這話,卻是稍稍變了臉色。
秦剛並沒有意識到,在他眼中的青娘,雖然隻是個稚氣未脫的小姑娘。但在李祥這個父親的心裏,已經是即將進入待嫁年華的女孩子,要不是祖父李清臣的寵溺,他豈可讓自家女兒就這樣在有外人的飯桌上坐著又聊天呢。
李清臣仍然笑眯眯地寵愛著自己的孫女,說:“剛哥可是地方解試的解元,考試第一名,當然是才子啦!不過,青娘剛才進來時,說自己作了新詩,正好可以念給大家聽聽,正好也讓剛哥為你評判評判。”
秦剛聽了忙說不敢,其實還是挺期待青娘的吟誦。
小姑娘也不懂要有什麽謙虛的客套,聽到祖父鼓勵,便落落大方地站起來,開口道:“今日先生給我講了寫景詩,講完後,正逢天要下雪,便出題讓我作首詠雪詩,我便念給大家聽聽。”
青娘很自得地誦出:“雪花飄飄飛來報,銅盤寒水任逍遙。些許幽香沁心來,一點紅梅枝頭傲。”
此詩吟罷,李清臣自是一臉的寵溺、李祥也是一如既往的無奈,包括李禠也是一副早已習慣的神情。隻有秦湛聽完後,便直接鼓掌叫起了好。
要說一個十二三歲的小丫頭,能作出這樣一首七絕詠雪,按理說應該是十分驚豔了,隻是對應著秦剛內心所猜測的那位千古才女,他竟有點走神,一時也忘了有所反應。
自已家人的反應,青娘早已習慣,小姑娘在意的是兩位客人,秦湛的鼓掌與叫好,自然是給了她莫大的滿足感,而秦剛的遲鈍則讓她有點不開心了:“剛哥可是覺得青娘的詩不夠好?”
秦剛這才反應過來,趕緊補救說:“哦,很好啊!我聽得入了神。”
“說假話!”青娘撅起了嘴,但看到父親嚴厲的眼神後,便咽迴了後麵的話。
此時,已有溫熱後的水酒端上並給眾人滿上,就連青娘也稍斟了半杯。
李清臣微笑著舉杯言道:“今日因禠哥結識的好友,家裏難得有場歡愉,藉以此酒,共祝兩位士子省試順利。”
秦剛秦湛連忙感謝。
喝酒之後,青娘迫於父親的壓力,便轉頭一直給李禠使眼色。
應該是平時會有些把柄在小丫頭那,李禠無奈之下,隻得開口對秦剛說:“屋外雪花飛起,方才又聽了青娘作的好詩,剛哥今天何不也給我們來一首呢!”
“李尚書乃當朝文學泰鬥級的人物,顯征兄也是前輩進士,秦剛安能班門弄斧。”秦剛趕緊推說後,卻見李清臣並未接話,知道今天逃不掉,便道:“不過世伯前麵說過,吃飯的氣氛可以圖個輕鬆,不如給各位作作打油詩,博取大家一樂,如何?”
“打油詩?是什麽詩?”青娘奇怪地問道。
“嗯,打油詩是因一個唐朝的叫張打油的人而得名。”李清臣笑著給孫女解釋道,“說起來,他最有名的一首打油詩就是詠雪的。”
因為李清臣的多次維護,李祥終於也放下了父親的架子,微笑著來介紹起這首著名的打油詩:“他寫的這首打油詩是這樣的: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咯咯咯……”詩剛念罷,青娘就笑得趴在了桌子上,好一會兒後,才轉頭對秦剛說,“剛哥,你也要作一首這個樣子的打油詩嗎?”
說實在的,張打油的這首《詠雪》詩,全篇無一字是雪,卻句句在寫雪,有顏色、有神態、有場景、有動物,更是寫出了雪落萬物之後的特性,秦剛要想同樣以詠雪為題,再能寫出新意,應該還是蠻有難度的。
秦湛與李禠是為他捏了一把汗,而李清臣與李祥卻是挺期待的。
秦剛之所以提打油詩,隻是因為眼前漸起的片片雪花,讓他想起了後世鄭板橋的一首特別的詼諧詩。於是,他指著門外梅花樹前飛舞的雪花,念出了第一句:
“一片、兩片、又三片,”
“咯咯咯。”青娘聽著就樂了起來,就連李清臣也被這句大白話笑翹了胡子。
“四片五片六七片,”秦剛的手指揮舞,仿佛真的在數眼前的一片片雪花。
“八九十片千萬片,”
三句吟完,秦湛和李禠都露出了有點失望的神情,如果說第一句還讓人會有點期待的話,這後麵的第二句與第三句的重複句式,漸漸就讓人失去了等待驚喜的興趣。
以至於青娘都直接抗議了:“數雪花的數數,可不是打油詩哎!”
就在此時,秦剛反手一指麵前後院所種的幾株梅花樹,語氣一轉念出了最後一句:“飛入梅花都不見。”
眾人皆呆住了。
“一片兩片又三片,四片五片六七片,八九十片千萬片,飛入梅花都不見。”
秦剛暗自一笑,這可是清代怪才鄭板橋的絕詩,前麵三句他的記憶不是太清晰,大致應該是這麽個意思,略有改動也問題不大,而最後一句才是關鍵,更重要的是,同樣也與之前青娘詠雪詩中提到的堂前梅樹對應了起來。
李祥原本對秦剛是有點看輕的,此時卻忍不住開口叫絕:“秦解元的這首詩,豈能以打油詩稱之啊,前三句連番數字疊加,看似重複無聊,卻積蓄著大雪紛飛之氣勢,再借由最後一句,以靜製動、以梅化雪,竟然瞬間營造出一場動靜相宜的深邃雪境。噫!青娘,你要作詩,可得向他多多請教啊!”
秦湛與李禠再看向秦剛的眼神中,充滿了學渣對學霸的滿滿敬仰之情。
青娘卻是眨著忽閃忽閃的大眼睛,她雖然不能像其父那樣說出明確而精準的感受,但顯然也是被這四句奇詩而折服,轉向拉住李清臣的右手胳膊求助:“大父你怎麽不評論一下?剛哥的這首詩到底好還是不好!”
李清臣點點頭道:“水無常形,文無常式。此詩一出,老夫之前對於賢侄的文采還是看輕了啊,以此自罰一杯。”說完舉起手中酒杯一飲。
秦剛一驚,趕緊舉杯相陪,其他人也笑著隨後跟上。
此後的閑聊中便是輕鬆了許多,秦剛顯然成為了話題的中心,既有李禠刻意想了解的生意之經,也有李祥所關注的詩書文理,還有青娘不時插問的淮南趣事。
而秦湛因為基本插不上話,卻突然意外地注意到,李清臣不多的問話中,竟然大多都圍繞著秦剛的家庭裏的一些情況而問。
飯後,秦剛二人告辭迴去。
李祥陪同李清臣迴到書房後,隻有二人在時,問出了他同樣看出的疑問。
李清臣淡淡地看了看他:“你也聽出來了?”
“青娘也是兒子的心頭肉,豈會不關注影響到她終生幸福的事情。”
“既然看出,那你的想法如何?”
“青娘才十三歲。”
“是已經十三歲了!”李清臣加重了“已經”這兩個字說道,“而且也不是說立即就嫁。但換一個角度來看,好男子一旦錯過,可能就沒機會了。這個秦剛,接下來的省試,一個進士是跑不掉的,這京城的大戶人家,可全都盯著呢!”
“兒子……”
“罷了罷了,終歸是你的女兒。我也隻是瞎操心而已。”
“你可是沒有親耳聽過剛哥的那番談吐。說句實話,家嚴這幾年裏積威漸起,之前我也曾陪同聽過一些官員在他麵前說事,大多都是戰戰兢兢,哪裏像剛哥這般地從容暢快。關鍵他講的內容也十分厲害啊,別說我聽著服氣,就連家嚴也是很罕見地都沒有提出什麽批評意見。最後,最後還說要留他下來一起吃飯。”
“真的嗎?”秦湛在為之高興的同時,也擔心地問:“那我怎麽辦?”
“一起來的,當然一起去吃飯唄!”
“我也去吃?……”
“怕什麽?”一抬眼,原來是被李清臣留問幾句話的秦剛也迴過來了,“剛才我和李尚書也講了,他知道你是秦宣德之子,特意說了一起留下。”
一會兒後,有人前來通知,飯菜已好,請兩位客人與李禠一同去後院的正堂。
一去看得倒蠻隆重,主要還是尚書府裏的家具擺設顯得非常地氣派——應該是這處宅院原本配備的,一下子就將這裏的檔次提升起來了。
從圓桌上預先擺上的一些冷盤來看,也就是京城裏尋常菜肴,無非是根據增加的客人多加了點數量與份量而已。
正當李清臣示意秦剛等人依次在座位上坐下時,堂外突然傳來一陣銀鈴般的笑聲,隨即一抹青綠色的身影衝了進來,直接奔向正中主座上的李清臣。
“大父、大父!”【注:大父是宋人對祖父的稱唿】
映入秦剛眼簾的,卻是一個穿著綠襖的少女,初看兩隻圓圓的發髻,還以為是個小丫環,聽得她對李清臣的稱唿,便知應是其孫女。到了近前,再從側麵去看其臉龐,感覺約摸有個十二三歲的年紀。
少女一手扶著李清臣的左腿,一手拽著他的衣袖,別若無人地說道:“青娘今日功課做了一首新詩,念給大父聽聽好不好?”
秦剛突然聽到這個少女自稱,不知為何,一下子以為是“清娘”,竟然猛地驚得出了神。
在他穿越過來之前,雖然因為自己文科生的學習,背得了許多唐詩宋詞,識得不少文人墨客,但是如果要整個大宋王朝中明確以“崇拜”一詞所針對的,除了蘇軾與秦觀之外,緊排之後的,應該就是一名乳名被叫做“清娘”的李姓奇女子。
她,不僅在這燁燁大宋王朝以一人之力,令無數詩詞大家的作品黯淡無色;
她,更以恢宏的氣度與無比的豪邁,重新定義的女性文豪的標準與內涵;
千年之後的那個他,在無數麵對生活窘迫與事業摧殘之下的無望日子的苟且中,恰恰隻是李清照的諸多詩詞,令秦剛感覺到人生還有幾分“綠肥紅瘦”、未來尚還可能“暗香盈袖”。
多少夢中,他也能夠默念出“九萬裏風鵬正舉”的詞句,感慨說出“天接雲濤連曉霧”的氣魄、偶爾抒發幾分“氣壓江城十四州”的壯誌!
秦剛曾一直不斷地揣摩,能寫出如此詞章的女子,將會是怎樣的一個人?她是如何能將字詞的精巧與語句的氣度合二為一,又能將情感的醇厚與思想的雋永融為一體的?
來到京城,走進秦觀的生活與世界,是他早已確定於明麵上的計劃。
而在內心,他卻早已在根據這些女中文豪成名作品問世的年代,大致推斷得出此時的她應該已經出生,大約會在十歲上下的年齡,而且正在京城中積攢著眼中的繁華,認識著錦色的斑斕生活。
難道,此刻站在李清臣麵前的這位可愛女娃,就是她嗎?
“嗬嗬,青娘今天還作了詩啊!”一直不苟言笑的李清臣此時在乖巧的孫女麵前,卻難得地露出了慈愛的笑容,“隻是今天大父這邊有客人來吃飯,青娘先要給兩位客人請個安,等吃完了飯後,大父再去聽青娘念詩好不好?”
青娘此時才注意到桌上多出來的兩名陌生人。
北宋的女子正處於唐時開放向南宋之後禁錮的一個轉變過渡時期。
所以,此時對於女子的限製大多會在十三歲之後至結婚出嫁之間。
理由很簡單:宋仁宗後的律令規定:女子十三歲可出嫁,所以在此之前算是未成年。未成年的女娃可以隨意一點,而到了待嫁的年齡裏,就不宜拋頭露麵了。
然後,在正式出嫁之後,女子又將重新擁有了一定程度的外出與社交的自由。
所以此時的青娘,才不會那麽地避諱家裏出現的客人,大大方方地站起來行禮道:“青娘這邊有禮了,敢問兩位哥哥如何稱唿啊?”
秦剛還沒有從一開始的驚喜中完全清醒過來,就算是之前與李尚書直接對話都沒有打過卡頓的他,此時的說話中,卻少有地結巴了兩下:
“我,我叫秦剛,他叫秦,秦湛。”
“剛哥好,湛哥好。”少女的聲音清脆而悅耳。
正在此時,一名中年人慌忙走進堂內,先朝李清臣行禮:“見過大人。青娘不懂事,我這就帶她下去。”
李清臣卻白了他一眼:“有甚麽不懂事?你過來,我介紹一下。這位是高郵解試的解元秦剛,這位你應該認識,是你們編修院同僚秦宣德家的秦湛。”
李祥是認識秦湛的,而秦剛卻是第一次見麵,便鄭重致禮道:“在下李祥,表字顯征。也是青娘的父親。久聞秦解元的大名,在編修院時皆雲,秦宣德又有了一個才氣聞名的族弟。今日一見,不勝榮幸。”
此話說得誠懇,顯得所稱的“久聞大名”並不虛言,秦剛也趕緊帶著秦湛一起迴禮。
李清臣說道:“既然來了,就與客人一起隨便吃點吧。隨意點。對了,青娘坐大父這邊。”
青娘一下子得逞,衝著父親得意地甩甩頭,坐在祖父的右手邊。
李祥無奈,隻得在秦剛下手與李禠上手的空位置坐下,並輕聲致歉。
青娘的眼睛骨碌一轉,直接衝著秦剛開口發問:“剛哥,我聽父親說你才氣聞名,難道你也能作得很多的好詩麽?”
秦剛冷不及防聽了,才喝進口裏的水差點嗆到。
李祥更是生氣地對女兒說:“青娘,不得無禮!”
秦剛咳了兩下後,連忙說:“不妨事、不妨事,小孩子說話很直,我喜歡。”
李祥聽了這話,卻是稍稍變了臉色。
秦剛並沒有意識到,在他眼中的青娘,雖然隻是個稚氣未脫的小姑娘。但在李祥這個父親的心裏,已經是即將進入待嫁年華的女孩子,要不是祖父李清臣的寵溺,他豈可讓自家女兒就這樣在有外人的飯桌上坐著又聊天呢。
李清臣仍然笑眯眯地寵愛著自己的孫女,說:“剛哥可是地方解試的解元,考試第一名,當然是才子啦!不過,青娘剛才進來時,說自己作了新詩,正好可以念給大家聽聽,正好也讓剛哥為你評判評判。”
秦剛聽了忙說不敢,其實還是挺期待青娘的吟誦。
小姑娘也不懂要有什麽謙虛的客套,聽到祖父鼓勵,便落落大方地站起來,開口道:“今日先生給我講了寫景詩,講完後,正逢天要下雪,便出題讓我作首詠雪詩,我便念給大家聽聽。”
青娘很自得地誦出:“雪花飄飄飛來報,銅盤寒水任逍遙。些許幽香沁心來,一點紅梅枝頭傲。”
此詩吟罷,李清臣自是一臉的寵溺、李祥也是一如既往的無奈,包括李禠也是一副早已習慣的神情。隻有秦湛聽完後,便直接鼓掌叫起了好。
要說一個十二三歲的小丫頭,能作出這樣一首七絕詠雪,按理說應該是十分驚豔了,隻是對應著秦剛內心所猜測的那位千古才女,他竟有點走神,一時也忘了有所反應。
自已家人的反應,青娘早已習慣,小姑娘在意的是兩位客人,秦湛的鼓掌與叫好,自然是給了她莫大的滿足感,而秦剛的遲鈍則讓她有點不開心了:“剛哥可是覺得青娘的詩不夠好?”
秦剛這才反應過來,趕緊補救說:“哦,很好啊!我聽得入了神。”
“說假話!”青娘撅起了嘴,但看到父親嚴厲的眼神後,便咽迴了後麵的話。
此時,已有溫熱後的水酒端上並給眾人滿上,就連青娘也稍斟了半杯。
李清臣微笑著舉杯言道:“今日因禠哥結識的好友,家裏難得有場歡愉,藉以此酒,共祝兩位士子省試順利。”
秦剛秦湛連忙感謝。
喝酒之後,青娘迫於父親的壓力,便轉頭一直給李禠使眼色。
應該是平時會有些把柄在小丫頭那,李禠無奈之下,隻得開口對秦剛說:“屋外雪花飛起,方才又聽了青娘作的好詩,剛哥今天何不也給我們來一首呢!”
“李尚書乃當朝文學泰鬥級的人物,顯征兄也是前輩進士,秦剛安能班門弄斧。”秦剛趕緊推說後,卻見李清臣並未接話,知道今天逃不掉,便道:“不過世伯前麵說過,吃飯的氣氛可以圖個輕鬆,不如給各位作作打油詩,博取大家一樂,如何?”
“打油詩?是什麽詩?”青娘奇怪地問道。
“嗯,打油詩是因一個唐朝的叫張打油的人而得名。”李清臣笑著給孫女解釋道,“說起來,他最有名的一首打油詩就是詠雪的。”
因為李清臣的多次維護,李祥終於也放下了父親的架子,微笑著來介紹起這首著名的打油詩:“他寫的這首打油詩是這樣的: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咯咯咯……”詩剛念罷,青娘就笑得趴在了桌子上,好一會兒後,才轉頭對秦剛說,“剛哥,你也要作一首這個樣子的打油詩嗎?”
說實在的,張打油的這首《詠雪》詩,全篇無一字是雪,卻句句在寫雪,有顏色、有神態、有場景、有動物,更是寫出了雪落萬物之後的特性,秦剛要想同樣以詠雪為題,再能寫出新意,應該還是蠻有難度的。
秦湛與李禠是為他捏了一把汗,而李清臣與李祥卻是挺期待的。
秦剛之所以提打油詩,隻是因為眼前漸起的片片雪花,讓他想起了後世鄭板橋的一首特別的詼諧詩。於是,他指著門外梅花樹前飛舞的雪花,念出了第一句:
“一片、兩片、又三片,”
“咯咯咯。”青娘聽著就樂了起來,就連李清臣也被這句大白話笑翹了胡子。
“四片五片六七片,”秦剛的手指揮舞,仿佛真的在數眼前的一片片雪花。
“八九十片千萬片,”
三句吟完,秦湛和李禠都露出了有點失望的神情,如果說第一句還讓人會有點期待的話,這後麵的第二句與第三句的重複句式,漸漸就讓人失去了等待驚喜的興趣。
以至於青娘都直接抗議了:“數雪花的數數,可不是打油詩哎!”
就在此時,秦剛反手一指麵前後院所種的幾株梅花樹,語氣一轉念出了最後一句:“飛入梅花都不見。”
眾人皆呆住了。
“一片兩片又三片,四片五片六七片,八九十片千萬片,飛入梅花都不見。”
秦剛暗自一笑,這可是清代怪才鄭板橋的絕詩,前麵三句他的記憶不是太清晰,大致應該是這麽個意思,略有改動也問題不大,而最後一句才是關鍵,更重要的是,同樣也與之前青娘詠雪詩中提到的堂前梅樹對應了起來。
李祥原本對秦剛是有點看輕的,此時卻忍不住開口叫絕:“秦解元的這首詩,豈能以打油詩稱之啊,前三句連番數字疊加,看似重複無聊,卻積蓄著大雪紛飛之氣勢,再借由最後一句,以靜製動、以梅化雪,竟然瞬間營造出一場動靜相宜的深邃雪境。噫!青娘,你要作詩,可得向他多多請教啊!”
秦湛與李禠再看向秦剛的眼神中,充滿了學渣對學霸的滿滿敬仰之情。
青娘卻是眨著忽閃忽閃的大眼睛,她雖然不能像其父那樣說出明確而精準的感受,但顯然也是被這四句奇詩而折服,轉向拉住李清臣的右手胳膊求助:“大父你怎麽不評論一下?剛哥的這首詩到底好還是不好!”
李清臣點點頭道:“水無常形,文無常式。此詩一出,老夫之前對於賢侄的文采還是看輕了啊,以此自罰一杯。”說完舉起手中酒杯一飲。
秦剛一驚,趕緊舉杯相陪,其他人也笑著隨後跟上。
此後的閑聊中便是輕鬆了許多,秦剛顯然成為了話題的中心,既有李禠刻意想了解的生意之經,也有李祥所關注的詩書文理,還有青娘不時插問的淮南趣事。
而秦湛因為基本插不上話,卻突然意外地注意到,李清臣不多的問話中,竟然大多都圍繞著秦剛的家庭裏的一些情況而問。
飯後,秦剛二人告辭迴去。
李祥陪同李清臣迴到書房後,隻有二人在時,問出了他同樣看出的疑問。
李清臣淡淡地看了看他:“你也聽出來了?”
“青娘也是兒子的心頭肉,豈會不關注影響到她終生幸福的事情。”
“既然看出,那你的想法如何?”
“青娘才十三歲。”
“是已經十三歲了!”李清臣加重了“已經”這兩個字說道,“而且也不是說立即就嫁。但換一個角度來看,好男子一旦錯過,可能就沒機會了。這個秦剛,接下來的省試,一個進士是跑不掉的,這京城的大戶人家,可全都盯著呢!”
“兒子……”
“罷了罷了,終歸是你的女兒。我也隻是瞎操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