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薰門外的百官郊迎儀式,最終卻成了一場說不清楚的荒唐鬧劇。
在等待城門重新開放的時間裏,人群中自然不會缺少那種善於發表觀點的“百事通”。
“章相公敢於不把這百官放在眼裏,那是有了官家給他撐的腰!”
“據說啊,真正歡迎章相公迴來的人啊,都在皇上欽賜的宰相府裏等著呢!這來城門口的官員,都是之前得罪過章相公的人,沒有當麵甩他們臉子就是客氣的了!”
“我倒覺得章相公這迴有點過頭了,朝堂上總是不缺刺頭官。這‘郊迎失禮、藐視百官’的帽子總是逃不脫的。”
“……”
等南薰門重新開放之後,秦剛才與黃小個等,趕著騾車進了城。
東京城裏街道整齊劃一,拿著當初劉惟簡給的宅子地址,再由車夫問了幾個人,很快就找到了麥秸巷。這條巷子雖然是在外城,但是出去便是保康門街,過了蔡河橋,就是通向內城的保康門了。此處交通也甚是便利,尤其好的優點就是非常清靜。
黃小個上前敲了敲門,裏麵出來了一個老奴模樣的人,再一看門外的馬車,與車前的秦剛,立刻問道:“這位可是秦官人?”
秦剛點頭道:“正是。”
老奴喜道:“見過秦官人,小老兒是看守這個院子的,官人喚我劉三即可。劉大官【注:指劉惟簡,大官是對宦官統一的尊稱】說官人就在這幾天會進京來,已命我和一粗使婆子將宅院打掃幹淨。這不已經盼了幾天了嘛!”
說完,趕緊打開大門,對內喊道:“李嬸,趕緊來見過秦官人。”
院裏又走出一位四十多歲的婆子,一同見過秦剛。
劉三趕緊與黃小個一起,將車上的行李盡數搬了進去。
秦剛結清了車費,就讓車夫趕著時間迴程了。他在李嬸的帶領下,便進了這所宅院。
宅院的確不大,隻有兩進,像極了後世的北京小四合院。大大小小的房間倒也有個七八間,隻是麵積都不大,但是要考慮這在寸土寸金的京城,就知道這樣的宅子也是不得了了。
進了廳堂,劉三又交給秦剛一封書信,說是劉大官留的。
秦剛拆開來一看,信中所述無非是宮裏出來不是太方便,改天尋找機會再來給秦剛接風。這裏的劉三與李嬸的身契都是綁在這家宅院的地契上的,也是一直照看這裏的老人,熟悉京城裏的人情事務,讓秦剛放心使用就行了。
待得所有東西都安置好了後,秦剛便將劉三和李嬸喚來,問清了他們本人的意願與之前的待遇等等之後,便勉勵兩人說,安心在這做事,月錢等一切事宜,如無囑咐,一切照舊。兩人俱是叩頭感謝,算是正式拜見了新主子。
本來還發愁黃小個並不熟悉京城的地理會費點事,現在好了,趕緊讓劉三拿了自己的名帖,按之前秦家莊給的秦觀在東京的住址先送去,約好明日上門拜訪。
當晚,秦剛仔細整理了一下明天拜見秦觀的禮物,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其實,秦觀雖然算是他的族兄,也是族中較早在京任職的人,但要說到官品,他目前的寄祿官為左宣德郞,差遣有三,為太學博士、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館編修,都是從八品,與秦剛現在右宣義郎的官品一樣。當然這個宣德郞要多一級官階,並以左示為進士出身,更為尊貴。
秦觀的後麵三個官職雖然都是正式差遣,隻是對秦剛而言,之前在揚州與從二品的前宰相蘇頌論道,前兩天在宿州碼頭與正三品的新任首相章惇言語交鋒,根本不算得什麽大場麵。
但秦剛就是對明天即將的這場見麵,心裏有著說不出的緊張外加激動的感覺。
在他為整理後世的知識體係的記憶過程中,幾乎已經肯定了在穿越之前即將要去拜謁的那座宋人之墓就是在惠山上的秦觀之墓——秦觀去世幾年後被其子秦湛將其墓地從揚州遷至那裏。
所以他深信,這就是他橫穿近千年時光,來到了北宋末年高郵的最重要原因,這同時也是他自從來到這個世界後,就與整個秦家莊結下了深厚且緊密關係的內在緣由。
更重要的是,在莊上的睡足軒,留下了秦觀在刻苦攻讀中寫下的大量詩文作品。正是讀過這些作品,秦剛才看到了一個與後世簡單以“婉約派代表詞人”冠名而絕對不一樣的風流文士:
秦觀實際創作的詩作要比詞多得多,他的詩少有應景之作,往往感情深厚,意境悠遠。難怪在蘇軾給他的一封信中提出,王安石看了他的詩作後,直接稱讚是“風格清新,有南朝詩人鮑照和謝朓的氣度”。
秦觀的風流,絕非淺薄地以其詞作華美、情感綺麗而讀出的那種俗鄙風流,而是以其遠大之抱負、持久之毅力、絕世之才華、寬厚之為人鑄就的國士風流。
世人皆知秦觀知文,卻少知他本出自武將世家。其曾祖、祖父都是大宋武將。家中藏書中兵書甚多。
秦觀少年時遊曆天下,猶喜交豪傑,又因北宋時期的西夏之患甚烈,懷抱有治國平亂大誌的青年秦觀,就曾創作了大量與軍事兵法相關的進策與進論。
秦剛曾嚐試讀過此時出版的《孫子兵法》,正如他對《九章算術》的看法一樣,雖同樣是古人智慧的結晶,但其原文晦澀難懂,其義深奧。但卻在深入研討了曆代兵書的秦觀的文章中,漸漸讀懂了兵家關於將帥與奇兵、辯士與謀主等等之間的細致定位,又從他關於安都、盜賊及邊防的策論中,讀出了他心懷天下、壯誌報國的拳拳激情。
所以,這位未曾謀麵的族兄,不僅是他來到這個世界後一年坎坷走來的精神支撐,更如他在高郵對徐夫人所言:早已形同非在身邊的老師一般。
所以,這次給秦觀的見麵禮單,秦剛自是斟酌了很久,既不宜鋪張顯擺,但又要考慮對秦觀當前在京城的生活窘境能有所幫助。
所以秦剛特意從辛第迦那裏選了一套精美的象牙雕刻的筆筒、筆架、墨床、鎮紙,算得上是一套奢侈版的文房四寶,既文雅又珍貴;
然後給秦觀的母親戚老夫人與妾室朝華各備了一對琢玉手鐲、兩隻大食寶石戒指。
這些禮物的特點,一是符合秦觀及家人的身份使用,二都是蕃商商品,價值不會過於顯露,三是在京城一旦有需要都不愁將它們變現急用。
一夜無事,第二天一早,秦剛便讓劉三帶路,他和黃小個帶了禮品前往秦觀所住之處。
秦觀租住的地方倒是在內城東華門附近的堆垛場,交通便利,周圍甚是熱鬧。
門口的傭人通報了後,便聽得裏麵傳來腳步之聲,先行迎出的是一位二十多歲的青年,來之前曾得徐夫人關照,這是他們的長子秦湛,元佑五年,也就是上一次的科舉應試未中之後,便一直跟隨在秦觀身邊侍奉並準備下一次的考試,這次應該也會與秦剛同科參試。
秦湛一見門外的數人,一眼鎖定中間最有氣度的秦剛,恭恭敬敬地行禮道:“聽聞十八叔來京,大人甚是歡喜,今天一早便在家裏候著,特遣小侄前來迎候。”
說起來秦湛還大了秦剛數歲,不過自從入了秦族,大家也都習慣了各自按輩份的稱唿。當然,秦剛也不可能托大,仍然非常謙遜地迴禮道:“有勞處度【注:秦湛的表字為處度】相迎,還煩請前麵引路。”
在外麵就已看出,這處宅子不大,狹小的門廳進去,一圈兩層樓的小院圍著極小的一處天井。整個空間甚至隻是秦剛那處宅子的一半左右,隻是勝在有兩層樓,多了些住的房間。
不過就算是如此,在蘇門四學士中,也就是秦觀當年撿漏,在內城租到了這樣好的房子。就算是比他早到京城的黃庭堅、張耒等人,也隻能在外城、甚至是城郊租住著不如這樣的房子。
此時,天井中正站著一中年儒士,身形甚偉,長須飄頦,雖然沒戴冠,但其眼神氣質,卻是一下子讓秦剛認準了這位便是後世人所稱的“一流才子、無雙國士”的秦觀秦少遊了。
而且秦剛注意到,秦觀是站到了客廳往天井的兩級台階之下,這便是古人所說的“降階相迎”之禮了。
他慌忙快走兩步,越過秦湛之後,先對秦觀施以弟子之大禮,道:“學生秦剛,今日有幸能夠再度拜見,蒙秦宣德出迎,不甚惶恐。”
秦剛的叫法也很有講究,前麵提過,秦觀的幾個官職都是從八品,但唯有左宣德郎的官階會更高一階,於是必須要以宣德而稱方為禮貌。
“哈哈!”秦觀開口便是大笑,“拙荊與澤民來信都說,十八郎你生性灑脫,又是膽大率性之人。今日見我怎麽如此客套,快快進屋,我們坐下再敘。”
一起進屋坐下,在傭人奉茶之際,秦觀道:“你我現已是同族兄弟,而且那個什麽‘宣德’之類的官名叫著便顯得生分了。家裏人麵前,你還是叫為兄七哥便好,更得我們兄弟親熱。若在外人麵前,叫我的表字少遊更佳。”
秦剛隻能說:“七哥有命,莫敢不從。”說罷便呈上禮單,而黃小個自然與劉三將禮物放到客廳的側桌上,便都下去了。
秦觀隨意看了一眼禮單,卻是嚇了一跳,道:“十八郎你這又是要如何?我們雖然少於見麵,但畢竟現在都是一家人了,為何卻要置上如此隆重之禮?”
秦剛趕緊解釋:“七哥有所不知,小弟與家父在高郵的生意做得特別順利,在揚州城裏也接上了蕃商的商路。這些東西都是我們從蕃商那裏收來代銷的貨品。這次上京拜見,還少不了要麻煩七哥的地方。再說這裏真正能值幾個錢的東西主要還是孝敬戚老夫人的。”
其實這裏最值錢的應該是那套象牙文具,當然,文人隻看其風雅,自是可以略過。
秦觀隻能將此事暫時放下,對著秦湛說:“湛哥,你這次可是見過了十八叔,莫看他年紀小,這次可是我們高郵軍的解元,他的《風雨端陽》以及《九州風雷》之作,就算是為父也甚是歎服。這番你們同科應試,你真是要多多向他請教。”
這便是大多家庭裏在教育子女的常見口吻,秦湛在父親麵前,不敢有任何意見,立即站起恭敬地說:“大人教訓得是,秦湛讀過十八叔的《少年華夏說》,著實是我等少年的楷模!”
秦剛趕緊謙虛道,說在莊上睡足軒內讀書時,多受秦觀所留的詩文作品的引導啟發。
說起詩文,便是秦觀最喜之事,正好他也有心要親自考量一下秦剛的實際才學,便由此開始細細交談起來。
“打擾了各位談興。”這裏正是議得熱鬧,便聽得一聲清脆之音,從外堂走入一位身著襜衣的秀麗女子,正是秦觀年初新納的妾室邊朝華,看樣子是從廚房忙活而來。
朝華先對秦剛道個聲萬福,又說道:“奴奴這廂有禮了,早就聽官人盼得十八叔來京,今日來到家裏,奴奴親手做了幾道小菜,還望十八叔不要嫌得家中菜肴的粗陋。”
秦剛趕緊迴道:“哪裏的話,隻是要辛苦小嫂了。”
朝華在秦剛來京之前,已經知曉其受徐夫人的看重,本來心下忐忑是否會看輕自己,此刻聽了他的一聲“小嫂”,頓時放下了一大半,便歡喜地走到一邊準備起來。
秦觀對秦剛笑道:“正好家慈也想見見你。湛哥,你去請老夫人過來吧。”
秦觀母親戚氏,自其在蔡州做官開始,便被接去盡孝。正是在蔡州買了邊家閨女為婢女伺候。之後秦觀仿蘇軾的一個妾室朝雲之名,為其起名朝華。時間一長,戚老夫人見朝華與秦觀情意相投,便在今年年初讓兒子納了她為妾室。
秦湛去扶了戚老夫人來得廳堂時,朝華已經與傭人收拾好了吃飯的桌椅。
戚老夫人滿頭白發,卻是一臉的慈眉善目,在來之前,已看了秦湛帶去的玉鐲、寶石戒指。老人對於這等禮物自是喜歡得很,又知道是族內子弟,此時見了秦剛本人,一看是一表人才,開口便是高郵地方的口頭語:
“乖乖,這個寶寶【高郵方言,同樣第一字三聲,第二字輕聲,為老年人對年幼的孩子的愛昵之稱】可真是讓人歡喜的很啊!”
秦觀笑道:“老娘您真是,十八弟可是有著官身的人,他還是和兒子一樣的從八品官啊!”
戚老夫人卻一瞪眼:“再大的官又怎樣?你就算是做到二品官一品官,還是娘的寶寶。”
“是是是!”秦剛趕緊給老夫人請安,並說:“家母走得早,此刻聽到了老夫人能叫秦剛一聲‘寶寶’,秦剛心裏可是暖得不得了啊!”
秦觀也說:“二品一品的官,兒子是沒指望了,這十八弟倒是可以的。”
朝華安排著四人一齊坐下,又去廚房裏忙著上菜了。至於與秦剛過來的兩人,自有這邊的傭人另行置桌招唿。
午飯雖是家常之菜,但卻見得朝華的心靈手巧。
秦剛每吃一菜便會誇讚一兩句,不僅朝華心慰,更也得秦觀以及老夫人兩人的歡心。
飯後,老夫人便去休息了,秦觀又拉得秦剛坐下再談學問。
因為談及菱川書院,秦剛送上了之前所出兩期《菱川格致學刊》。
不想這兩期學刊,卻讓秦觀看得是兩眼放光。尤其是對於首期選登的蘇軾那篇《石鍾山記》一文,秦觀不禁拍案讚道:
“當年我們幾個弟子議論恩師這篇文章時,就對其文體各有說法,有言為遊記,有言為雜文,又有言為諸論,今天看十八弟這裏的‘論文’一詞甚妙。”
又說:“格致之說,實質上接經義大道,下銜民生百工。當年吾在鄉苦讀備考。休息之餘,曾看內饋【注:宋人對自己妻子的自稱,類似於“內人”一詞】教人養蠶繅絲,其中所含知識尤豐,嚐試作一《蠶書》,寫之過程,遍查典籍、廣問蠶農,曆時一二年,才能成篇。今日看來,卻也算是半個格致學人罷。哈哈!”
秦觀聽了幾聲後,看了一眼傻傻陪笑的秦湛,便正色道:“湛哥兒,你要是今春應試再不中的話,倒可以迴鄉去菱川書院修習一下這格致學。”
“我還沒考呢,就說我不中……”秦湛有點不滿地小聲嘀咕著,卻也不敢說出聲。
秦剛趕緊說:“處度有七哥教導,今春定有斬獲。”
注:《蠶書》主要總結宋代以前兗州地區的養蠶和繅絲的經驗,尤其對繅絲工藝技術和繅車的結構型製進行了論述。全書分種變、時食、製居、化治、錢眼、鎖星、添梯、繅車、禱神和戎治等10個部分。秦觀所撰的《蠶書》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現存最早的一本養蠶、繅絲專書。
在等待城門重新開放的時間裏,人群中自然不會缺少那種善於發表觀點的“百事通”。
“章相公敢於不把這百官放在眼裏,那是有了官家給他撐的腰!”
“據說啊,真正歡迎章相公迴來的人啊,都在皇上欽賜的宰相府裏等著呢!這來城門口的官員,都是之前得罪過章相公的人,沒有當麵甩他們臉子就是客氣的了!”
“我倒覺得章相公這迴有點過頭了,朝堂上總是不缺刺頭官。這‘郊迎失禮、藐視百官’的帽子總是逃不脫的。”
“……”
等南薰門重新開放之後,秦剛才與黃小個等,趕著騾車進了城。
東京城裏街道整齊劃一,拿著當初劉惟簡給的宅子地址,再由車夫問了幾個人,很快就找到了麥秸巷。這條巷子雖然是在外城,但是出去便是保康門街,過了蔡河橋,就是通向內城的保康門了。此處交通也甚是便利,尤其好的優點就是非常清靜。
黃小個上前敲了敲門,裏麵出來了一個老奴模樣的人,再一看門外的馬車,與車前的秦剛,立刻問道:“這位可是秦官人?”
秦剛點頭道:“正是。”
老奴喜道:“見過秦官人,小老兒是看守這個院子的,官人喚我劉三即可。劉大官【注:指劉惟簡,大官是對宦官統一的尊稱】說官人就在這幾天會進京來,已命我和一粗使婆子將宅院打掃幹淨。這不已經盼了幾天了嘛!”
說完,趕緊打開大門,對內喊道:“李嬸,趕緊來見過秦官人。”
院裏又走出一位四十多歲的婆子,一同見過秦剛。
劉三趕緊與黃小個一起,將車上的行李盡數搬了進去。
秦剛結清了車費,就讓車夫趕著時間迴程了。他在李嬸的帶領下,便進了這所宅院。
宅院的確不大,隻有兩進,像極了後世的北京小四合院。大大小小的房間倒也有個七八間,隻是麵積都不大,但是要考慮這在寸土寸金的京城,就知道這樣的宅子也是不得了了。
進了廳堂,劉三又交給秦剛一封書信,說是劉大官留的。
秦剛拆開來一看,信中所述無非是宮裏出來不是太方便,改天尋找機會再來給秦剛接風。這裏的劉三與李嬸的身契都是綁在這家宅院的地契上的,也是一直照看這裏的老人,熟悉京城裏的人情事務,讓秦剛放心使用就行了。
待得所有東西都安置好了後,秦剛便將劉三和李嬸喚來,問清了他們本人的意願與之前的待遇等等之後,便勉勵兩人說,安心在這做事,月錢等一切事宜,如無囑咐,一切照舊。兩人俱是叩頭感謝,算是正式拜見了新主子。
本來還發愁黃小個並不熟悉京城的地理會費點事,現在好了,趕緊讓劉三拿了自己的名帖,按之前秦家莊給的秦觀在東京的住址先送去,約好明日上門拜訪。
當晚,秦剛仔細整理了一下明天拜見秦觀的禮物,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其實,秦觀雖然算是他的族兄,也是族中較早在京任職的人,但要說到官品,他目前的寄祿官為左宣德郞,差遣有三,為太學博士、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館編修,都是從八品,與秦剛現在右宣義郎的官品一樣。當然這個宣德郞要多一級官階,並以左示為進士出身,更為尊貴。
秦觀的後麵三個官職雖然都是正式差遣,隻是對秦剛而言,之前在揚州與從二品的前宰相蘇頌論道,前兩天在宿州碼頭與正三品的新任首相章惇言語交鋒,根本不算得什麽大場麵。
但秦剛就是對明天即將的這場見麵,心裏有著說不出的緊張外加激動的感覺。
在他為整理後世的知識體係的記憶過程中,幾乎已經肯定了在穿越之前即將要去拜謁的那座宋人之墓就是在惠山上的秦觀之墓——秦觀去世幾年後被其子秦湛將其墓地從揚州遷至那裏。
所以他深信,這就是他橫穿近千年時光,來到了北宋末年高郵的最重要原因,這同時也是他自從來到這個世界後,就與整個秦家莊結下了深厚且緊密關係的內在緣由。
更重要的是,在莊上的睡足軒,留下了秦觀在刻苦攻讀中寫下的大量詩文作品。正是讀過這些作品,秦剛才看到了一個與後世簡單以“婉約派代表詞人”冠名而絕對不一樣的風流文士:
秦觀實際創作的詩作要比詞多得多,他的詩少有應景之作,往往感情深厚,意境悠遠。難怪在蘇軾給他的一封信中提出,王安石看了他的詩作後,直接稱讚是“風格清新,有南朝詩人鮑照和謝朓的氣度”。
秦觀的風流,絕非淺薄地以其詞作華美、情感綺麗而讀出的那種俗鄙風流,而是以其遠大之抱負、持久之毅力、絕世之才華、寬厚之為人鑄就的國士風流。
世人皆知秦觀知文,卻少知他本出自武將世家。其曾祖、祖父都是大宋武將。家中藏書中兵書甚多。
秦觀少年時遊曆天下,猶喜交豪傑,又因北宋時期的西夏之患甚烈,懷抱有治國平亂大誌的青年秦觀,就曾創作了大量與軍事兵法相關的進策與進論。
秦剛曾嚐試讀過此時出版的《孫子兵法》,正如他對《九章算術》的看法一樣,雖同樣是古人智慧的結晶,但其原文晦澀難懂,其義深奧。但卻在深入研討了曆代兵書的秦觀的文章中,漸漸讀懂了兵家關於將帥與奇兵、辯士與謀主等等之間的細致定位,又從他關於安都、盜賊及邊防的策論中,讀出了他心懷天下、壯誌報國的拳拳激情。
所以,這位未曾謀麵的族兄,不僅是他來到這個世界後一年坎坷走來的精神支撐,更如他在高郵對徐夫人所言:早已形同非在身邊的老師一般。
所以,這次給秦觀的見麵禮單,秦剛自是斟酌了很久,既不宜鋪張顯擺,但又要考慮對秦觀當前在京城的生活窘境能有所幫助。
所以秦剛特意從辛第迦那裏選了一套精美的象牙雕刻的筆筒、筆架、墨床、鎮紙,算得上是一套奢侈版的文房四寶,既文雅又珍貴;
然後給秦觀的母親戚老夫人與妾室朝華各備了一對琢玉手鐲、兩隻大食寶石戒指。
這些禮物的特點,一是符合秦觀及家人的身份使用,二都是蕃商商品,價值不會過於顯露,三是在京城一旦有需要都不愁將它們變現急用。
一夜無事,第二天一早,秦剛便讓劉三帶路,他和黃小個帶了禮品前往秦觀所住之處。
秦觀租住的地方倒是在內城東華門附近的堆垛場,交通便利,周圍甚是熱鬧。
門口的傭人通報了後,便聽得裏麵傳來腳步之聲,先行迎出的是一位二十多歲的青年,來之前曾得徐夫人關照,這是他們的長子秦湛,元佑五年,也就是上一次的科舉應試未中之後,便一直跟隨在秦觀身邊侍奉並準備下一次的考試,這次應該也會與秦剛同科參試。
秦湛一見門外的數人,一眼鎖定中間最有氣度的秦剛,恭恭敬敬地行禮道:“聽聞十八叔來京,大人甚是歡喜,今天一早便在家裏候著,特遣小侄前來迎候。”
說起來秦湛還大了秦剛數歲,不過自從入了秦族,大家也都習慣了各自按輩份的稱唿。當然,秦剛也不可能托大,仍然非常謙遜地迴禮道:“有勞處度【注:秦湛的表字為處度】相迎,還煩請前麵引路。”
在外麵就已看出,這處宅子不大,狹小的門廳進去,一圈兩層樓的小院圍著極小的一處天井。整個空間甚至隻是秦剛那處宅子的一半左右,隻是勝在有兩層樓,多了些住的房間。
不過就算是如此,在蘇門四學士中,也就是秦觀當年撿漏,在內城租到了這樣好的房子。就算是比他早到京城的黃庭堅、張耒等人,也隻能在外城、甚至是城郊租住著不如這樣的房子。
此時,天井中正站著一中年儒士,身形甚偉,長須飄頦,雖然沒戴冠,但其眼神氣質,卻是一下子讓秦剛認準了這位便是後世人所稱的“一流才子、無雙國士”的秦觀秦少遊了。
而且秦剛注意到,秦觀是站到了客廳往天井的兩級台階之下,這便是古人所說的“降階相迎”之禮了。
他慌忙快走兩步,越過秦湛之後,先對秦觀施以弟子之大禮,道:“學生秦剛,今日有幸能夠再度拜見,蒙秦宣德出迎,不甚惶恐。”
秦剛的叫法也很有講究,前麵提過,秦觀的幾個官職都是從八品,但唯有左宣德郎的官階會更高一階,於是必須要以宣德而稱方為禮貌。
“哈哈!”秦觀開口便是大笑,“拙荊與澤民來信都說,十八郎你生性灑脫,又是膽大率性之人。今日見我怎麽如此客套,快快進屋,我們坐下再敘。”
一起進屋坐下,在傭人奉茶之際,秦觀道:“你我現已是同族兄弟,而且那個什麽‘宣德’之類的官名叫著便顯得生分了。家裏人麵前,你還是叫為兄七哥便好,更得我們兄弟親熱。若在外人麵前,叫我的表字少遊更佳。”
秦剛隻能說:“七哥有命,莫敢不從。”說罷便呈上禮單,而黃小個自然與劉三將禮物放到客廳的側桌上,便都下去了。
秦觀隨意看了一眼禮單,卻是嚇了一跳,道:“十八郎你這又是要如何?我們雖然少於見麵,但畢竟現在都是一家人了,為何卻要置上如此隆重之禮?”
秦剛趕緊解釋:“七哥有所不知,小弟與家父在高郵的生意做得特別順利,在揚州城裏也接上了蕃商的商路。這些東西都是我們從蕃商那裏收來代銷的貨品。這次上京拜見,還少不了要麻煩七哥的地方。再說這裏真正能值幾個錢的東西主要還是孝敬戚老夫人的。”
其實這裏最值錢的應該是那套象牙文具,當然,文人隻看其風雅,自是可以略過。
秦觀隻能將此事暫時放下,對著秦湛說:“湛哥,你這次可是見過了十八叔,莫看他年紀小,這次可是我們高郵軍的解元,他的《風雨端陽》以及《九州風雷》之作,就算是為父也甚是歎服。這番你們同科應試,你真是要多多向他請教。”
這便是大多家庭裏在教育子女的常見口吻,秦湛在父親麵前,不敢有任何意見,立即站起恭敬地說:“大人教訓得是,秦湛讀過十八叔的《少年華夏說》,著實是我等少年的楷模!”
秦剛趕緊謙虛道,說在莊上睡足軒內讀書時,多受秦觀所留的詩文作品的引導啟發。
說起詩文,便是秦觀最喜之事,正好他也有心要親自考量一下秦剛的實際才學,便由此開始細細交談起來。
“打擾了各位談興。”這裏正是議得熱鬧,便聽得一聲清脆之音,從外堂走入一位身著襜衣的秀麗女子,正是秦觀年初新納的妾室邊朝華,看樣子是從廚房忙活而來。
朝華先對秦剛道個聲萬福,又說道:“奴奴這廂有禮了,早就聽官人盼得十八叔來京,今日來到家裏,奴奴親手做了幾道小菜,還望十八叔不要嫌得家中菜肴的粗陋。”
秦剛趕緊迴道:“哪裏的話,隻是要辛苦小嫂了。”
朝華在秦剛來京之前,已經知曉其受徐夫人的看重,本來心下忐忑是否會看輕自己,此刻聽了他的一聲“小嫂”,頓時放下了一大半,便歡喜地走到一邊準備起來。
秦觀對秦剛笑道:“正好家慈也想見見你。湛哥,你去請老夫人過來吧。”
秦觀母親戚氏,自其在蔡州做官開始,便被接去盡孝。正是在蔡州買了邊家閨女為婢女伺候。之後秦觀仿蘇軾的一個妾室朝雲之名,為其起名朝華。時間一長,戚老夫人見朝華與秦觀情意相投,便在今年年初讓兒子納了她為妾室。
秦湛去扶了戚老夫人來得廳堂時,朝華已經與傭人收拾好了吃飯的桌椅。
戚老夫人滿頭白發,卻是一臉的慈眉善目,在來之前,已看了秦湛帶去的玉鐲、寶石戒指。老人對於這等禮物自是喜歡得很,又知道是族內子弟,此時見了秦剛本人,一看是一表人才,開口便是高郵地方的口頭語:
“乖乖,這個寶寶【高郵方言,同樣第一字三聲,第二字輕聲,為老年人對年幼的孩子的愛昵之稱】可真是讓人歡喜的很啊!”
秦觀笑道:“老娘您真是,十八弟可是有著官身的人,他還是和兒子一樣的從八品官啊!”
戚老夫人卻一瞪眼:“再大的官又怎樣?你就算是做到二品官一品官,還是娘的寶寶。”
“是是是!”秦剛趕緊給老夫人請安,並說:“家母走得早,此刻聽到了老夫人能叫秦剛一聲‘寶寶’,秦剛心裏可是暖得不得了啊!”
秦觀也說:“二品一品的官,兒子是沒指望了,這十八弟倒是可以的。”
朝華安排著四人一齊坐下,又去廚房裏忙著上菜了。至於與秦剛過來的兩人,自有這邊的傭人另行置桌招唿。
午飯雖是家常之菜,但卻見得朝華的心靈手巧。
秦剛每吃一菜便會誇讚一兩句,不僅朝華心慰,更也得秦觀以及老夫人兩人的歡心。
飯後,老夫人便去休息了,秦觀又拉得秦剛坐下再談學問。
因為談及菱川書院,秦剛送上了之前所出兩期《菱川格致學刊》。
不想這兩期學刊,卻讓秦觀看得是兩眼放光。尤其是對於首期選登的蘇軾那篇《石鍾山記》一文,秦觀不禁拍案讚道:
“當年我們幾個弟子議論恩師這篇文章時,就對其文體各有說法,有言為遊記,有言為雜文,又有言為諸論,今天看十八弟這裏的‘論文’一詞甚妙。”
又說:“格致之說,實質上接經義大道,下銜民生百工。當年吾在鄉苦讀備考。休息之餘,曾看內饋【注:宋人對自己妻子的自稱,類似於“內人”一詞】教人養蠶繅絲,其中所含知識尤豐,嚐試作一《蠶書》,寫之過程,遍查典籍、廣問蠶農,曆時一二年,才能成篇。今日看來,卻也算是半個格致學人罷。哈哈!”
秦觀聽了幾聲後,看了一眼傻傻陪笑的秦湛,便正色道:“湛哥兒,你要是今春應試再不中的話,倒可以迴鄉去菱川書院修習一下這格致學。”
“我還沒考呢,就說我不中……”秦湛有點不滿地小聲嘀咕著,卻也不敢說出聲。
秦剛趕緊說:“處度有七哥教導,今春定有斬獲。”
注:《蠶書》主要總結宋代以前兗州地區的養蠶和繅絲的經驗,尤其對繅絲工藝技術和繅車的結構型製進行了論述。全書分種變、時食、製居、化治、錢眼、鎖星、添梯、繅車、禱神和戎治等10個部分。秦觀所撰的《蠶書》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現存最早的一本養蠶、繅絲專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