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馬車前,秦剛便想讓蘇攜留步。但後者堅稱父親有囑,仍是堅持送至客棧。
蘇攜在告別之時也堅持說好,明天一早執馬車前來,接他直接去市舶司。
市舶司是宋朝開始在涉及有海貿生意的海港城市而專門設立的管理機構,其職能類似於後世的海關。自唐以來,官府便將除漢商以外的少數民族及外國的商人統稱為蕃商,而各地的蕃商自然便由市舶司來管理。
揚州港在唐時距離入海口更近,蕃商聚集尤其繁盛。到宋時,揚州港的地位雖然已經被明州港【注:即後世的寧波】所替代,更不能與泉州港、廣州港的規模相比,但畢竟還是江淮一帶蕃商最多的地方。
神宗改革後期,新黨曾以精簡機構的目的裁撤了除廣州以外的各地市舶司,其中也包括揚州的市舶司。但不想,最後卻發現,海貿方麵的稅收就因此卻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還未等到新黨自己的糾正,便就到了元佑年間,舊黨翻身執政了。由於舊黨的原則是“凡新黨反對的就會被重新支持”。所以,舊黨便做出了經濟政策上難得正確的一件事:在所有能開展海貿的城市,統統地都成立了市舶司。隻是這次將它的管理職能從地方州府中剝離出來,而交由路轉運使直接負責。
所以現在揚州市舶司的最高主官提舉市舶使一職,便是由淮南東路轉運副使兼任,日常事務則是由市舶都監來負責。
不過,前麵說過,蘇頌這個知州的身份可是前宰相,其巨大的影響力猶存,即使淮南東路的監司部門,也得要多給幾分麵子。
所以此次在知州之子蘇攜的陪同下,秦剛在市舶司得到了最高的禮遇。
雖然所有的外國商人都會被稱為蕃商,但此時的揚州與泉州、廣州一樣,做海生意的,都是以阿拉伯蕃商為主。
這些阿拉伯蕃商在揚州,自唐代開始,就逐漸在東關城外聚集居住,眼下在他們當中,生意做得最大的一人,中文名叫辛第迦,也是揚州當地蕃人中的蕃長。
在大多數的蕃商都開始轉向泉州與廣州之時,他卻反其道而北上,在日漸衰落的揚州城中站穩了腳跟,並幾乎壟斷了海貿往江淮地區以及北方轉運的絕大部分生意。
“哦,我尊敬的朋友。是真主安拉的指引,才讓你我在這裏相識。”既是市舶司都監推薦的客人,辛第迦自然是不敢怠慢,操著一口流利但特殊語調的漢語向秦剛致意,“我會是你最忠實的朋友辛第迦,如果有什麽能讓我效勞的地方,這將會是我最大的榮幸。”
跟著秦剛一起過來的黃小個被眼前這些藍眼珠大胡子的蕃商給嚇住了,緊緊躲在秦剛的身後不敢動。
“願萬能的真主保佑你!我親愛的辛第迦。”一向有點嚴肅且開始有點官架子的秦剛,此時卻像變了一個人似的,熱情地對辛第迦開口道:“我想真正的朋友,一定是可以相互給予對方最需要的幫助。你說是嗎?”
“啊,雖然我們是第一次見麵,但以真主的名義發誓,你一定會是我在大宋認識的最有趣的朋友。”辛第迦顯然對秦剛的第一印象相當好,“我可以為你提供來自於海外的無數珍奇異寶,而我最尊敬的朋友,你能給我提供什麽幫助呢?”
“偉大的先哲告訴過我們,凡善功者皆是施濟,我最突出的東西必然是對朋友最有用的。”秦剛可不願順著對方的話而講,而是習慣於換個方式來掌握主動,“我們總是在這裏空談著話是不會有收獲的。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來同福客棧來找我,相信一定不會讓你空手而歸的。”
一旁的蘇攜饒有興趣地看著他倆的對話。之前他曾見過這位辛第迦與本地商人的言語交鋒,在他那種看似恭敬熱情的話語下麵,往往都藏著無數的心機與狡黠。
許多商人要麽是掉以輕心、要麽是被假象所迷惑,有的人甚至一開局時便會落入下風。而此次秦剛與他的對話,則至少是一個旗鼓相當的結果。
三人出門之後,黃小個則著急地問秦剛:“大爺說了這些話,那蕃佬會自己來我們住的客棧嗎?”
“不許說人家蕃佬,人家聽得懂。”秦剛先是糾正了一下,再微笑著說,“他們肯定會來。像他們這樣在外跑生意的,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足夠的好奇心。”
蘇攜則說:“那要是最後合作談成,可不要忘了請我這個中間人來慶祝一下。”
“一定一定。”
果然,當天下午,辛第迦就親自上門來了。
因為之前就已經通過蘇攜打聽過辛第迦的底細,秦剛也就不多繞彎子,先是拿出了紅心鹹鴨蛋與鬆花蛋。
“紅心鹹鴨蛋今年出來後就非常搶手,而這個琥珀玉子前幾天開始在市場上出現發賣,也是緊俏之物,沒想到竟然都是出自秦官人之手。”辛第迦的眼睛露出了一絲狡黠,繼續說道:“隻是我的朋友,僅僅隻是這兩件商品,揚州城的任何一個蕃商都可以合作,哪裏需要煩動市舶司的人找我呢?”
“辛第迦,你是我見過的最聰明的人之一。”秦剛對他讚許道,“接下來我要給你展示的東西,你可要對你的真主發誓,如果你沒有興趣經營的話,可千萬不能告訴第二個人。”
“萬能的真主教導我們:不講信用者無正信,不守盟約者無正教。我尊敬的朋友,請盡可能地相信我吧!”聽到秦剛果然還有保留東西,辛第迦的眼角都翹到眉梢了,“這揚州城,不會有我辛第迦做不了的生意。”
秦剛拍了拍手,黃小個便端上來一隻托盤,上麵放了一隻酒壺,兩隻小巧的酒杯。宋人喝酒多用碗,這樣的小酒杯,也是秦剛在高郵臨時找人定製而成的。
辛第迦看了酒壺後略略有點失望,隻是對於酒杯的小巧造型尚還有點興趣。
秦剛對他的表情看在眼裏,對黃小個示意了一下。
黃小個立即端起酒壺,給辛第迦斟出了一小杯酒,隻見壺嘴激出一條細細的酒線之後,頓時滿室生香。
辛第迦的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他抽動著鼻翼,睜大了眼睛指著酒杯問道:“這,這,這是何酒?”
“嚐嚐。”秦剛沒有直接迴答,隻是示意他品嚐一下。
辛第迦端起小酒杯,先在鼻下深深地長聞了一下,再湊到嘴邊慢慢飲下,其臉上的胡須雖多,但依舊掩飾不住那種陶醉、享受與迴味的感覺。
“一品天醇。”秦剛此時才敲敲桌子,說出了酒的名字,再問道:“我的朋友,這可是全大宋最香醇的美酒,同樣隻此一家,別無分號,這個可是適合與您的合作。”
“沒有問題!”辛第迦斷然肯定之後,轉睛一想已經想通了其中的關節,“這世上沒有白送的牛羊,也沒有天降的奶酪。秦官人手握此等佳品,可是在官府的酒禁政令上遇到了難題?”
秦剛哈哈大笑道:“你果然是我最聰明的朋友。明人不說暗話,這‘一品天醇’的銷售,我的確是想借用你的力量,但絕不是官府的酒禁。你覺得就憑我與蘇衙內的關係,還解決不了酒禁的小問題麽?”
秦剛吃準了辛第迦並不清楚他實際上與蘇攜這邊的關係。
辛第迦果然相信了,他又陶醉地啜了一口酒杯裏的酒後問道:“我們阿拉伯人對於朋友的信任一定是付出全部的身心與誠信,說吧,你需要我做什麽,才能得到這款美酒的專營權,請注意,我需要的是專營權。”
“很簡單。”秦剛說出了自己的需求,“我需要給這款酒包裝以足夠的神秘色彩,不能讓人知道它出自於哪裏。因為隻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將它賦予一個足夠高的價錢,也才有可能讓它為我們賺取最大可能的財富。”
“智慧的朋友啊,與您的合作是我最愉快的事情。”辛第迦立刻就明白了秦剛的意思,“你要知道,我做的就是南北航線的商品轉運生意。所以這件事情對於我來說,是最合適不過的了。對於揚州與北方的客戶來說,這一品天醇就是來自於嶺南的天賜甘露。而對於泉州與廣州的客戶而言,它們則是北方的天降瓊漿。隻是不知秦官人給它的定價會是幾許?”
“一品天醇的售價以兩為單位,每兩定價三百文。”看到辛第迦聽到這個報價後神情立刻有了一點不自然後,秦剛繼續自信地說道:“但是我給朋友的價格則是每兩一百文錢。”
後世的哲學偉人曾說過:隻要能夠給資本家以百分之三百的利潤,他就敢犯任何的罪行!甚至冒著絞首的危險!
所以,當這個成本價說出來之後,辛第迦臉上的每一根胡須都洋溢著歡樂與友善的氣氛,他對黃小個說:“你們有一位大詩人說過:‘酒逢知己千杯少’,快給那隻杯子滿上,我要與你家主人對飲兩杯,慶賀我們能夠成為最親密的合作夥伴。”
接下來,秦剛又拿出了之前設計的酒瓶圖紙,向辛第迦介紹了一品天醇的銷售策略:每瓶隻有五兩與八兩這兩種較少量的包裝,再加上初期在每個城市都要限製每人購買的數量,還有絕對對外保密的產地來源,這些都可以保證這款目前市麵上最昂貴的白酒,能夠在它獨一無二的醇香之中,迅速成為大宋最暢銷的商品。
辛第迦則拍胸脯保證,這些看似精致的瓷質酒瓶,他至少能找到一百家商人可以足量地、廉價地供應。
當然,辛第迦更是十分地清楚,作為一品天醇的合作經營者,除了上麵的這些義務之外,如果不能提供一些足夠的額外迴報的話,這樣的合作基礎將會變得十分地脆弱。
經過艱難而又反複的拉鋸式談判,辛第迦終於皺著痛苦而無奈地表情,與秦剛簽下了最終的合作協議:
除了上述的所有內容之外,秦剛則需要辛第迦為他提供來自於海外的镔鐵與蕃布,以及他從遙遠的西方所能搞到的各種稀奇古怪的機械設備,隻是秦剛對於搞到這些設備的時間給非常地寬容,哪怕要在半年甚至一年以上的時間也可以接受。
對此,秦剛的解釋是,他在高郵的臨澤鎮,有一座專門傳授格物學的菱川學院,那裏的學生們非常需要這些物品與機械設備來進行他們的學業研究。
“我睿智的、深奧的、狡詐的朋友啊!”辛第迦充滿不解地在協議上簽下了他的名字,“我實在是不明白在這張協議的背後,到底是你打開了向我的錢包,還是我打開了向你的錢包。不過看在真主的份上,我把你視為了我的兄弟,我們還是盡快地開始美酒的上市吧!我實在是太想知道整個國家將為這種天上瓊漿而瘋狂後的情景。”
秦剛也笑著在兩份協議的另一端簽上了他的名字,又印上他左手戒指上的印章。
這個時代的阿拉伯人對於協議條款的遵守是出了名的誠信——畢竟,作為航行在茫茫大海上的他們而言,任何國家的法律規範、社會道德的約束,都比不上一份契約上的條款遵守。
失去了誠信的他們,將會失去了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的唯一價值。
“我慷慨的、精明的、清醒的朋友啊!”秦剛調侃著迴敬他,“我以一個最基層大宋官員的名義向你保證,我們的合作將會是一場天降財富的開始。而且,我還可以告訴你,差不多一個月後,還會有一件神奇的商品會再一次驚動你的五官,並同樣會帶給我們新的合作機會。”
而辛第迦則改用了自己的阿拉伯語咕囔著:“以我在大宋的經曆來看,最不可靠的就是官員的承諾!”
“您在說什麽呢?”
“哦,我隻是想預祝我們的合作有個美好的開始。”
一邊的黃小個則是無言地欽佩於自家的秦大爺——竟連這種藍眼珠、大胡子的蕃佬也能在他的一番吹噓中乖乖地在那份他根本看不懂的協議上簽押。
而這份協議到底能夠讓誰真正地獲益這個問題也根本用不著懷疑,既然是出自於秦剛親自撰寫的協議,如果有被賣掉的人,那隻有可能是辛第迦而不是會是自家的主人了。
實際上,秦剛尋找辛第迦合作售酒的最核心需求點,恰恰就是對方忽視了的酒水專售權。
宋朝由於朝廷開支的日漸龐大,對於茶、鹽與酒都采取了十分嚴格的官府專營機製。之前秦剛忽悠辛第迦說他可以通過蘇攜的關係找蘇頌解決這個問題,純粹就是吹牛。
且不說清廉公正的蘇頌不可能會給秦剛開這個以權謀私的口子,就算是有心出力,絕大多數的官員也不可能去冒著丟失烏紗帽的風險,挑戰朝廷當前最核心的利益點。
但是辛第迦的身份卻不同,他是蕃商,他的核心價值就是賺錢,無論是他為了賺取更多的錢而去行賄官員,還是說負責酒監的官員為了各種目的而對蕃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所犯下的錯誤,這在大宋的官場裏,便成了最不起眼的小毛小病。
平時的環境下,不會有誰去較真。而萬一真的倒黴,被舉報、被查出後,也不過會被沒收所得、罰些銀兩,最高也就是減一減磨勘,令自己未來的官職升遷多一些障礙而已。
而最有意思的事情也在這裏產生了:大宋朝地方茶酒監的官員,往往都是在其他地方因為過錯而被貶放過來的。
所以說,這類官員,要麽是政治風向變了之後,直接翻身複官。要麽就是因貶受過,就在此一坐到底,哪有人會把增減磨勘這等事情,看成是什麽大不了的獎勵懲罰呢!
辛第迦自以為他在大宋生活了這麽多年,也看穿並熟悉於大宋官場裏的方方麵麵,卻依舊有著他作為一個蕃商無法避免的短處,仍然不是看得清其中是非得失之間的關鍵。
不過有一點,他已經看得很清楚:秦剛這樣的人,很值得與其合作。
蘇攜在告別之時也堅持說好,明天一早執馬車前來,接他直接去市舶司。
市舶司是宋朝開始在涉及有海貿生意的海港城市而專門設立的管理機構,其職能類似於後世的海關。自唐以來,官府便將除漢商以外的少數民族及外國的商人統稱為蕃商,而各地的蕃商自然便由市舶司來管理。
揚州港在唐時距離入海口更近,蕃商聚集尤其繁盛。到宋時,揚州港的地位雖然已經被明州港【注:即後世的寧波】所替代,更不能與泉州港、廣州港的規模相比,但畢竟還是江淮一帶蕃商最多的地方。
神宗改革後期,新黨曾以精簡機構的目的裁撤了除廣州以外的各地市舶司,其中也包括揚州的市舶司。但不想,最後卻發現,海貿方麵的稅收就因此卻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還未等到新黨自己的糾正,便就到了元佑年間,舊黨翻身執政了。由於舊黨的原則是“凡新黨反對的就會被重新支持”。所以,舊黨便做出了經濟政策上難得正確的一件事:在所有能開展海貿的城市,統統地都成立了市舶司。隻是這次將它的管理職能從地方州府中剝離出來,而交由路轉運使直接負責。
所以現在揚州市舶司的最高主官提舉市舶使一職,便是由淮南東路轉運副使兼任,日常事務則是由市舶都監來負責。
不過,前麵說過,蘇頌這個知州的身份可是前宰相,其巨大的影響力猶存,即使淮南東路的監司部門,也得要多給幾分麵子。
所以此次在知州之子蘇攜的陪同下,秦剛在市舶司得到了最高的禮遇。
雖然所有的外國商人都會被稱為蕃商,但此時的揚州與泉州、廣州一樣,做海生意的,都是以阿拉伯蕃商為主。
這些阿拉伯蕃商在揚州,自唐代開始,就逐漸在東關城外聚集居住,眼下在他們當中,生意做得最大的一人,中文名叫辛第迦,也是揚州當地蕃人中的蕃長。
在大多數的蕃商都開始轉向泉州與廣州之時,他卻反其道而北上,在日漸衰落的揚州城中站穩了腳跟,並幾乎壟斷了海貿往江淮地區以及北方轉運的絕大部分生意。
“哦,我尊敬的朋友。是真主安拉的指引,才讓你我在這裏相識。”既是市舶司都監推薦的客人,辛第迦自然是不敢怠慢,操著一口流利但特殊語調的漢語向秦剛致意,“我會是你最忠實的朋友辛第迦,如果有什麽能讓我效勞的地方,這將會是我最大的榮幸。”
跟著秦剛一起過來的黃小個被眼前這些藍眼珠大胡子的蕃商給嚇住了,緊緊躲在秦剛的身後不敢動。
“願萬能的真主保佑你!我親愛的辛第迦。”一向有點嚴肅且開始有點官架子的秦剛,此時卻像變了一個人似的,熱情地對辛第迦開口道:“我想真正的朋友,一定是可以相互給予對方最需要的幫助。你說是嗎?”
“啊,雖然我們是第一次見麵,但以真主的名義發誓,你一定會是我在大宋認識的最有趣的朋友。”辛第迦顯然對秦剛的第一印象相當好,“我可以為你提供來自於海外的無數珍奇異寶,而我最尊敬的朋友,你能給我提供什麽幫助呢?”
“偉大的先哲告訴過我們,凡善功者皆是施濟,我最突出的東西必然是對朋友最有用的。”秦剛可不願順著對方的話而講,而是習慣於換個方式來掌握主動,“我們總是在這裏空談著話是不會有收獲的。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來同福客棧來找我,相信一定不會讓你空手而歸的。”
一旁的蘇攜饒有興趣地看著他倆的對話。之前他曾見過這位辛第迦與本地商人的言語交鋒,在他那種看似恭敬熱情的話語下麵,往往都藏著無數的心機與狡黠。
許多商人要麽是掉以輕心、要麽是被假象所迷惑,有的人甚至一開局時便會落入下風。而此次秦剛與他的對話,則至少是一個旗鼓相當的結果。
三人出門之後,黃小個則著急地問秦剛:“大爺說了這些話,那蕃佬會自己來我們住的客棧嗎?”
“不許說人家蕃佬,人家聽得懂。”秦剛先是糾正了一下,再微笑著說,“他們肯定會來。像他們這樣在外跑生意的,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足夠的好奇心。”
蘇攜則說:“那要是最後合作談成,可不要忘了請我這個中間人來慶祝一下。”
“一定一定。”
果然,當天下午,辛第迦就親自上門來了。
因為之前就已經通過蘇攜打聽過辛第迦的底細,秦剛也就不多繞彎子,先是拿出了紅心鹹鴨蛋與鬆花蛋。
“紅心鹹鴨蛋今年出來後就非常搶手,而這個琥珀玉子前幾天開始在市場上出現發賣,也是緊俏之物,沒想到竟然都是出自秦官人之手。”辛第迦的眼睛露出了一絲狡黠,繼續說道:“隻是我的朋友,僅僅隻是這兩件商品,揚州城的任何一個蕃商都可以合作,哪裏需要煩動市舶司的人找我呢?”
“辛第迦,你是我見過的最聰明的人之一。”秦剛對他讚許道,“接下來我要給你展示的東西,你可要對你的真主發誓,如果你沒有興趣經營的話,可千萬不能告訴第二個人。”
“萬能的真主教導我們:不講信用者無正信,不守盟約者無正教。我尊敬的朋友,請盡可能地相信我吧!”聽到秦剛果然還有保留東西,辛第迦的眼角都翹到眉梢了,“這揚州城,不會有我辛第迦做不了的生意。”
秦剛拍了拍手,黃小個便端上來一隻托盤,上麵放了一隻酒壺,兩隻小巧的酒杯。宋人喝酒多用碗,這樣的小酒杯,也是秦剛在高郵臨時找人定製而成的。
辛第迦看了酒壺後略略有點失望,隻是對於酒杯的小巧造型尚還有點興趣。
秦剛對他的表情看在眼裏,對黃小個示意了一下。
黃小個立即端起酒壺,給辛第迦斟出了一小杯酒,隻見壺嘴激出一條細細的酒線之後,頓時滿室生香。
辛第迦的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他抽動著鼻翼,睜大了眼睛指著酒杯問道:“這,這,這是何酒?”
“嚐嚐。”秦剛沒有直接迴答,隻是示意他品嚐一下。
辛第迦端起小酒杯,先在鼻下深深地長聞了一下,再湊到嘴邊慢慢飲下,其臉上的胡須雖多,但依舊掩飾不住那種陶醉、享受與迴味的感覺。
“一品天醇。”秦剛此時才敲敲桌子,說出了酒的名字,再問道:“我的朋友,這可是全大宋最香醇的美酒,同樣隻此一家,別無分號,這個可是適合與您的合作。”
“沒有問題!”辛第迦斷然肯定之後,轉睛一想已經想通了其中的關節,“這世上沒有白送的牛羊,也沒有天降的奶酪。秦官人手握此等佳品,可是在官府的酒禁政令上遇到了難題?”
秦剛哈哈大笑道:“你果然是我最聰明的朋友。明人不說暗話,這‘一品天醇’的銷售,我的確是想借用你的力量,但絕不是官府的酒禁。你覺得就憑我與蘇衙內的關係,還解決不了酒禁的小問題麽?”
秦剛吃準了辛第迦並不清楚他實際上與蘇攜這邊的關係。
辛第迦果然相信了,他又陶醉地啜了一口酒杯裏的酒後問道:“我們阿拉伯人對於朋友的信任一定是付出全部的身心與誠信,說吧,你需要我做什麽,才能得到這款美酒的專營權,請注意,我需要的是專營權。”
“很簡單。”秦剛說出了自己的需求,“我需要給這款酒包裝以足夠的神秘色彩,不能讓人知道它出自於哪裏。因為隻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將它賦予一個足夠高的價錢,也才有可能讓它為我們賺取最大可能的財富。”
“智慧的朋友啊,與您的合作是我最愉快的事情。”辛第迦立刻就明白了秦剛的意思,“你要知道,我做的就是南北航線的商品轉運生意。所以這件事情對於我來說,是最合適不過的了。對於揚州與北方的客戶來說,這一品天醇就是來自於嶺南的天賜甘露。而對於泉州與廣州的客戶而言,它們則是北方的天降瓊漿。隻是不知秦官人給它的定價會是幾許?”
“一品天醇的售價以兩為單位,每兩定價三百文。”看到辛第迦聽到這個報價後神情立刻有了一點不自然後,秦剛繼續自信地說道:“但是我給朋友的價格則是每兩一百文錢。”
後世的哲學偉人曾說過:隻要能夠給資本家以百分之三百的利潤,他就敢犯任何的罪行!甚至冒著絞首的危險!
所以,當這個成本價說出來之後,辛第迦臉上的每一根胡須都洋溢著歡樂與友善的氣氛,他對黃小個說:“你們有一位大詩人說過:‘酒逢知己千杯少’,快給那隻杯子滿上,我要與你家主人對飲兩杯,慶賀我們能夠成為最親密的合作夥伴。”
接下來,秦剛又拿出了之前設計的酒瓶圖紙,向辛第迦介紹了一品天醇的銷售策略:每瓶隻有五兩與八兩這兩種較少量的包裝,再加上初期在每個城市都要限製每人購買的數量,還有絕對對外保密的產地來源,這些都可以保證這款目前市麵上最昂貴的白酒,能夠在它獨一無二的醇香之中,迅速成為大宋最暢銷的商品。
辛第迦則拍胸脯保證,這些看似精致的瓷質酒瓶,他至少能找到一百家商人可以足量地、廉價地供應。
當然,辛第迦更是十分地清楚,作為一品天醇的合作經營者,除了上麵的這些義務之外,如果不能提供一些足夠的額外迴報的話,這樣的合作基礎將會變得十分地脆弱。
經過艱難而又反複的拉鋸式談判,辛第迦終於皺著痛苦而無奈地表情,與秦剛簽下了最終的合作協議:
除了上述的所有內容之外,秦剛則需要辛第迦為他提供來自於海外的镔鐵與蕃布,以及他從遙遠的西方所能搞到的各種稀奇古怪的機械設備,隻是秦剛對於搞到這些設備的時間給非常地寬容,哪怕要在半年甚至一年以上的時間也可以接受。
對此,秦剛的解釋是,他在高郵的臨澤鎮,有一座專門傳授格物學的菱川學院,那裏的學生們非常需要這些物品與機械設備來進行他們的學業研究。
“我睿智的、深奧的、狡詐的朋友啊!”辛第迦充滿不解地在協議上簽下了他的名字,“我實在是不明白在這張協議的背後,到底是你打開了向我的錢包,還是我打開了向你的錢包。不過看在真主的份上,我把你視為了我的兄弟,我們還是盡快地開始美酒的上市吧!我實在是太想知道整個國家將為這種天上瓊漿而瘋狂後的情景。”
秦剛也笑著在兩份協議的另一端簽上了他的名字,又印上他左手戒指上的印章。
這個時代的阿拉伯人對於協議條款的遵守是出了名的誠信——畢竟,作為航行在茫茫大海上的他們而言,任何國家的法律規範、社會道德的約束,都比不上一份契約上的條款遵守。
失去了誠信的他們,將會失去了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的唯一價值。
“我慷慨的、精明的、清醒的朋友啊!”秦剛調侃著迴敬他,“我以一個最基層大宋官員的名義向你保證,我們的合作將會是一場天降財富的開始。而且,我還可以告訴你,差不多一個月後,還會有一件神奇的商品會再一次驚動你的五官,並同樣會帶給我們新的合作機會。”
而辛第迦則改用了自己的阿拉伯語咕囔著:“以我在大宋的經曆來看,最不可靠的就是官員的承諾!”
“您在說什麽呢?”
“哦,我隻是想預祝我們的合作有個美好的開始。”
一邊的黃小個則是無言地欽佩於自家的秦大爺——竟連這種藍眼珠、大胡子的蕃佬也能在他的一番吹噓中乖乖地在那份他根本看不懂的協議上簽押。
而這份協議到底能夠讓誰真正地獲益這個問題也根本用不著懷疑,既然是出自於秦剛親自撰寫的協議,如果有被賣掉的人,那隻有可能是辛第迦而不是會是自家的主人了。
實際上,秦剛尋找辛第迦合作售酒的最核心需求點,恰恰就是對方忽視了的酒水專售權。
宋朝由於朝廷開支的日漸龐大,對於茶、鹽與酒都采取了十分嚴格的官府專營機製。之前秦剛忽悠辛第迦說他可以通過蘇攜的關係找蘇頌解決這個問題,純粹就是吹牛。
且不說清廉公正的蘇頌不可能會給秦剛開這個以權謀私的口子,就算是有心出力,絕大多數的官員也不可能去冒著丟失烏紗帽的風險,挑戰朝廷當前最核心的利益點。
但是辛第迦的身份卻不同,他是蕃商,他的核心價值就是賺錢,無論是他為了賺取更多的錢而去行賄官員,還是說負責酒監的官員為了各種目的而對蕃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所犯下的錯誤,這在大宋的官場裏,便成了最不起眼的小毛小病。
平時的環境下,不會有誰去較真。而萬一真的倒黴,被舉報、被查出後,也不過會被沒收所得、罰些銀兩,最高也就是減一減磨勘,令自己未來的官職升遷多一些障礙而已。
而最有意思的事情也在這裏產生了:大宋朝地方茶酒監的官員,往往都是在其他地方因為過錯而被貶放過來的。
所以說,這類官員,要麽是政治風向變了之後,直接翻身複官。要麽就是因貶受過,就在此一坐到底,哪有人會把增減磨勘這等事情,看成是什麽大不了的獎勵懲罰呢!
辛第迦自以為他在大宋生活了這麽多年,也看穿並熟悉於大宋官場裏的方方麵麵,卻依舊有著他作為一個蕃商無法避免的短處,仍然不是看得清其中是非得失之間的關鍵。
不過有一點,他已經看得很清楚:秦剛這樣的人,很值得與其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