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許久的揚州之行終於被提上了日程,胡衍與談建早就知道有這個計劃,都爭著要去。
秦剛想來此行也是為生意布局,索性也就帶上兩人一起出發。
高郵去揚州自然是水路最為方便,秦家莊原本就與揚州西山蜀崗的同族分支有來往,今年莊上產出鹹鴨蛋後,揚州這邊的銷路多是從蜀崗這邊代銷。
在秦剛的建議下,莊上專門購置了貨船,走南北運河的水路,去時送出莊上特產,迴程也帶迴揚州城的外地貨物,這條線路,談建已經管理得甚為順暢。
此時去揚州城,自然還是坐的自家的貨船。
高郵至揚州的運河,古稱邗溝。春秋吳王夫差開鑿,後世又不斷拓寬疏浚,河道上下來往的船隻已經是非常熱鬧了。
這運河裏跑船,好處就是水情穩,風險小。但缺點也明顯:
一是收稅重,像秦家莊這樣的高郵跑揚州還算好,路程如果再長一些,每個關卡都要收一道,販貨的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
二是此時的運河河道並不寬,要是再過一個月,江南一帶的秋賦綱糧都要開始北運,官船一開,各種民間的商船隻能停邊讓道,在繁忙時節也用不上。
所以,許多民間的商船就利用淮南一帶湖泊密布、水網縱橫的特點,更多地跑高郵湖的線路。可以很好地避開官府的收稅,湖麵寬闊也不易擁堵,往北往西可以把貨物運往淮陽、泗州、宿州等地。
“湖裏跑船收益大,但是風險也更大。”胡衍在水泥會社管事,負責運輸的是馬家船隊,他也從中了解了不少的內情,“湖裏跑船有兩大危險。一個是風浪多,尤其七八月間特別厲害。就算是特別有經驗的船工,也會盡可能避開這兩個月。另一個就是湖匪。馬家可是按時繳納了不少的平安錢後,這掛了馬字旗幌的貨船才能確保行船平安。”
秦剛聽得胡衍講來,便問:“那你覺得,我們秦家莊也拉一支跑湖的船隊可行不?”
胡衍說:“我之前問過馬員外的口風,別人家的不好說,要是大哥你想做的話,他是沒有意見的。反正那條水路寬得很,他們自家的生意也穩得很。我們就隻需要考慮好船隊養起來,能不能把生意跑得足。”
談建一聽便接上說:“生意這事不用擔心。咱們往南的貨有,是通過蜀崗那邊幫著走,算是自家人賺錢就不多說了。但是往西往北的貨,都讓中間運貨的人把錢給賺了,我想說要是自己的船隊建起來,多的不敢,七八條船的生意一定撐得滿。”
秦剛點點頭道:“那這次我們從揚州迴去的話,胡衍你就把這事操持起來。馬員外既然給了我們人情,我們就大大方方地用,買船、雇船工、包括找人買湖匪的‘孝敬錢’的路子,索性你就拿了我的名頭去找他幫忙好了。”
上迴因為野渡口遇險一事,胡衍總覺得自己幹砸了事,一直也不太敢往秦剛這裏多跑。這次聽得把組建船隊的事交給自己,頓時也覺得開心了起來,連忙保證一定把事辦好。
此行正好向南順水,未到中午之前就過了揚州城的水門。這次他們走的水路是可以一直行到城裏的水碼頭,可以節省相當多的腳力。
船靠東關碼頭,談建事先就聯係過蜀崗秦莊,那邊也安排了人在碼頭上等著,知道來的是高郵秦家莊的秦剛,不僅官身在傍,而且也是近期越做越好的鹹蛋生意的主事人,當然不敢怠慢。不僅提前和碼頭的稅吏都登記好了,上了岸,就在碼頭不遠處的同福客棧安排好了住處。
安排的人也說了,知道秦剛此次主要是到揚州城裏看,莊上其他人也就不過來打擾了,希望下次有空,可以專程去蜀崗莊上坐坐。
秦剛便謝過這邊的安排。
三人在客棧裏安置好行李和少許貨物,於是就決定趁著天氣尚早,去城裏轉轉。
揚州自隋煬帝開鑿大運河以來,便成為了新一代江南都會。
而且,此時的長江入海口,要比後世更靠近揚州,上海常熟等地,尚還在海中。海船西上入江,不須多遠,即可在揚州靠港。尤其是唐朝以來,無論是自北的倭國、高麗,還是由南而來的大食行商,大多都會選擇自長江口進入內河,並以揚州為主要靠岸之港。
另一邊,內陸長江航線的穩定發展,逐漸開發的荊南荊北之地,以及皖贛各地的地產稻米等物,也會順江而下,至揚州這裏交易。於是“煙花三月下揚州”的風氣隨詩句競相流傳,同時也造就了揚州城千年以來最鼎盛的繁華歲月。
北宋的揚州,曾經作為太祖南征的橋頭堡。之後江南和平收複,揚州更是免去了戰火侵擾,繼而延續了盛唐以來的繁華。
秦剛三人問過店夥計,很快便來到了揚州最為熱鬧的東關街上。其間商家林立、招旗疊映,來往的行人如織,其繁盛之景,讓這來自於高郵小城的三兄弟一時之間都看呆了。
所以說小縣城就是小縣城啊!就算是過年廟會也沒見過這麽多的人,更不要說寬闊的大街、平坦的青石板路,以及一眼望不到邊的店鋪。
秦剛轉頭看看另兩人,努努嘴問:“說幾句,想到了什麽?”
胡衍說:“我在想,高郵這十幾年算是白活了。我得跟著大哥努力掙錢,以後要到揚州城買房子,在這裏來生活。”
談建則眯著眼睛,看著鱗次節比的店招說道:“我沒衍哥想得那麽遠,我就想,隻要把生意做到揚州城裏來,還擔心什麽賺錢的事啊!”
秦剛哈哈一笑:“你們想的都是一件事,不過三弟想是方法,二弟想的是結果。”
來之前大家就商量過,這次來不一定非要有什麽明確要辦的珈情,就是要在揚州城內各處看看行情,也都找找有沒有什麽新的商機。於是,便興頭十足地逛了起來。
轉眼看著便是過了晌午時分,三人覺得有點饑餓,便由秦剛作主,沿著街麵便進了一間看起來還挺不錯的酒樓。
店小二熱情地給三人帶了座,又連珠式地介紹了本店的特色菜肴,其價格雖然聽著便讓胡衍談建覺得有點咋舌,但看著這座酒樓的氣派其實也是值得的。
秦剛便對二人說:“沒關係,我們難得來一趟,想吃什麽就點,吃不窮你大哥。”
店小二也是見過各種客人的,便開口道:“三位莫嫌我們店的菜肴價格高,我們這裏的大廚可是曾經被請去東京汴梁掌過禦宴大勺的。我還可以給幾位再推薦幾個價廉物美的小菜,也是本店的招牌特色。”
一席話,說得三人也甚為滿意,不多不少地也點了半桌多的菜,又叫了店裏的招牌酒水,說是叫做“潤揚醇”。
不多時,酒菜上桌,三人品嚐之下,頓覺不虛此行。這段時間賺到了錢之後,也曾在高郵城裏的酒樓吃過酒席,但哪裏有這裏廚師的手藝,尤以胡談二人,更是吃得是眉毛色舞。
秦剛唯一隻是覺得,這店裏推薦的所謂“潤揚醇”還是寡淡了點。入口之後,雖有酒香,但還是類似了後世的米酒或水酒,度數很低,色澤也有點渾濁,看來此時的酒水就是直接釀造出來,還沒有掌握蒸餾提純的方法。
北宋對於釀酒一直采用了官釀官賣的方法,所有的酒水都隻能在官府的酒坊裏統一釀製,再由官府給市場上的酒樓飯店核發銷售許可證。
也就是說,不僅僅是釀造、就連販賣、銷售,都被官府一條龍管起來了。所以,在這種體製之下,各種所謂的“名酒”,不過是每家店裏拿出來忽悠客人的噱頭。
宋代鹽酒茶三者都實行嚴格的官管,尤其是鹽和酒,對於私自釀販的處罰極其嚴厲,這也是秦剛之前在了解了之後,最終覺得隻憑自己眼下的能力,還是暫時不去觸碰這一行當為好。
三人酒足飯飽之後,秦剛正待要結賬,抬眼看到店小二正在鄰座說話,突然間就提了音量說道:“這可不行!本店概不賒欠!”
“你喊什麽?我可不是賒欠,我是今日出來匆忙,錢忘帶了!”說話的是鄰桌的一位相貌忠厚的年輕人,臉色有點漲得發紅。他那一桌就兩個人,在他對麵是一個大約十二三歲的小姑娘。
店小二卻是毫不留情:“這位客官,我們開店的有我們開店的規矩。您要是沒帶錢,那也成,您讓對麵這位小娘子留下,然後你抓緊迴去取錢迴來可成?”
“荒唐!你這小二,豈能把我看成是那種逃賬之人,我又怎能讓舍妹一人留在這裏。我住的地方不遠,就在不遠處的同福客棧,要不你與我們一同過去取錢,你看行不行?”
同福客棧,秦剛等三人聽到後,不禁相互看了一眼,是和他們住的同一個地方啊。
店小二卻搖頭說:“你看我們這酒店也離不開人啊,哪有功夫去和你跑這一趟。就按我說的,要不你妹妹留下,你去取錢。要不你留下,你妹妹去取錢。”
卻見那桌的小女孩十分害怕地靠向那男子,帶著哭腔小聲地說:“阿哥不要丟下我。”
忠厚男子隻能四處看看,正好看見秦剛三人,便拱手招唿道:“這邊小官人有禮了,在下今日出門匆忙,將錢袋落在了客棧。大家同是讀書人,不知可否相信在下,借我些錢付了這裏的飯錢,我可帶幾位一同迴客棧取錢。”
秦剛還沒開口,談建就先開口了:“大哥,咱們不也是住那客棧嗎?要不就幫幫他吧。”
胡衍直接便問了店小二:“他那桌多少錢啊!”
“哎喲,你這幾位好心,一共是八百三十文錢。”
其實算來還不及秦剛他們這桌的一半。秦剛看自己這邊的兩個人都開了口,便順口說道:“小二,他那桌的錢就算在我這兒,和我一並結算吧!”
店小二趕緊過來結賬收了錢,態度也變得十分友好,說:“幾位爺還可以多坐會,我去給您幾位泡壺茶來。”
隔壁那桌的男子趕緊帶了他妹妹過來見禮謝過,道:“在下董平,這是舍妹。今天出門著實不巧,幸得小官人援手。還不曾問過尊姓大名。”
秦剛還禮道:“免貴姓秦,單名一剛。區區小事,不必放在心上。”
董平道:“我剛才聽這位小兄弟講,你們也是住在同福客棧。那是趕巧了,待會兒就可以一同迴去,我便取了銀錢還上。”
店小二上了一壺茶,幾人也就多說了幾句。這董平講他兄妹倆是明州人氏,這次是去往高郵投親,經過揚州時,想著這揚州城的繁華,便想在此多住幾日看看。
一聽兩人是去高郵投親的,幾人便多了幾分親切感。雖然對方說的親戚地址他們三人都不太熟悉,但論起來也能算得上是半個同鄉人。
離開飯店之後,五人便同行前往客棧。談建走在後麵,悄悄地拉了拉秦剛的衣袖,小聲地說:“大哥,我瞧那董家的妹子,可是一直盯著你看呢!嘿嘿。”
秦剛瞥了談建一眼:“那我怎麽看你是一直盯著人家的妹子看呢?”
談建尷尬地抓抓頭,繼續小聲說:“我開始是多看了,但是看到她是盯著看大哥後,我就沒啥想法了。”
“嘁!”秦剛沒理他。一轉頭,眼光似乎看到了剛才的酒樓窗口,那個店小二正在盯著他們。可再仔細看去,窗口又好像沒有人了。
同福客棧並不遠,幾人很快就到了。
因為秦剛三人還想繼續去逛街,董平便帶了妹妹上樓。
不一會他便一個人下來,將剛才的錢如數交給了秦剛,然後又問了秦剛他們三人住的房號,便再次感謝後迴去了。
三人繼續出門,胡衍說了一句:“這位董小哥倒還是個爽快人。”
秦剛笑笑道:“是不是爽快人,還得看晚上咱們迴來。”
談建倒是奇怪了:“聽大哥的意思,難不成這董家兄妹不像是好人?”
秦剛卻說:“也不太敢肯定。所以我說等我們晚上迴來,沒有新情況發生,就是我多想了。”
“會有什麽新情況嘛?大哥你也太小心了。”
“但願沒有,走,逛街去。”
下午的逛街,三人收獲不少。
談建展示了他天生的生意人氣質,直接攀識了三家南北貨商店的掌櫃,在談得很熱絡之後,拉著店裏的夥計迴客棧取來了這次帶的鹹鴨蛋與鬆花蛋的樣品,對方一看就非常滿意,當場就簽好了代售的契約,算是首戰告捷,成功打進了東關街。
秦剛則帶著胡衍看中了一些專門經營泉州、廣州貨的商店,選中了能夠在高郵賣得出的一些貨品,談好了進貨的具體價格和以後來訂購的條件。
天色未晚,三人滿意地迴到同福客棧,卻被客棧夥計叫住,說是住二樓乙六房的董官人留下一張字條。
秦剛接過字條,眼神向談建一挑,意思是:你看,來情況了是不?
秦剛想來此行也是為生意布局,索性也就帶上兩人一起出發。
高郵去揚州自然是水路最為方便,秦家莊原本就與揚州西山蜀崗的同族分支有來往,今年莊上產出鹹鴨蛋後,揚州這邊的銷路多是從蜀崗這邊代銷。
在秦剛的建議下,莊上專門購置了貨船,走南北運河的水路,去時送出莊上特產,迴程也帶迴揚州城的外地貨物,這條線路,談建已經管理得甚為順暢。
此時去揚州城,自然還是坐的自家的貨船。
高郵至揚州的運河,古稱邗溝。春秋吳王夫差開鑿,後世又不斷拓寬疏浚,河道上下來往的船隻已經是非常熱鬧了。
這運河裏跑船,好處就是水情穩,風險小。但缺點也明顯:
一是收稅重,像秦家莊這樣的高郵跑揚州還算好,路程如果再長一些,每個關卡都要收一道,販貨的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
二是此時的運河河道並不寬,要是再過一個月,江南一帶的秋賦綱糧都要開始北運,官船一開,各種民間的商船隻能停邊讓道,在繁忙時節也用不上。
所以,許多民間的商船就利用淮南一帶湖泊密布、水網縱橫的特點,更多地跑高郵湖的線路。可以很好地避開官府的收稅,湖麵寬闊也不易擁堵,往北往西可以把貨物運往淮陽、泗州、宿州等地。
“湖裏跑船收益大,但是風險也更大。”胡衍在水泥會社管事,負責運輸的是馬家船隊,他也從中了解了不少的內情,“湖裏跑船有兩大危險。一個是風浪多,尤其七八月間特別厲害。就算是特別有經驗的船工,也會盡可能避開這兩個月。另一個就是湖匪。馬家可是按時繳納了不少的平安錢後,這掛了馬字旗幌的貨船才能確保行船平安。”
秦剛聽得胡衍講來,便問:“那你覺得,我們秦家莊也拉一支跑湖的船隊可行不?”
胡衍說:“我之前問過馬員外的口風,別人家的不好說,要是大哥你想做的話,他是沒有意見的。反正那條水路寬得很,他們自家的生意也穩得很。我們就隻需要考慮好船隊養起來,能不能把生意跑得足。”
談建一聽便接上說:“生意這事不用擔心。咱們往南的貨有,是通過蜀崗那邊幫著走,算是自家人賺錢就不多說了。但是往西往北的貨,都讓中間運貨的人把錢給賺了,我想說要是自己的船隊建起來,多的不敢,七八條船的生意一定撐得滿。”
秦剛點點頭道:“那這次我們從揚州迴去的話,胡衍你就把這事操持起來。馬員外既然給了我們人情,我們就大大方方地用,買船、雇船工、包括找人買湖匪的‘孝敬錢’的路子,索性你就拿了我的名頭去找他幫忙好了。”
上迴因為野渡口遇險一事,胡衍總覺得自己幹砸了事,一直也不太敢往秦剛這裏多跑。這次聽得把組建船隊的事交給自己,頓時也覺得開心了起來,連忙保證一定把事辦好。
此行正好向南順水,未到中午之前就過了揚州城的水門。這次他們走的水路是可以一直行到城裏的水碼頭,可以節省相當多的腳力。
船靠東關碼頭,談建事先就聯係過蜀崗秦莊,那邊也安排了人在碼頭上等著,知道來的是高郵秦家莊的秦剛,不僅官身在傍,而且也是近期越做越好的鹹蛋生意的主事人,當然不敢怠慢。不僅提前和碼頭的稅吏都登記好了,上了岸,就在碼頭不遠處的同福客棧安排好了住處。
安排的人也說了,知道秦剛此次主要是到揚州城裏看,莊上其他人也就不過來打擾了,希望下次有空,可以專程去蜀崗莊上坐坐。
秦剛便謝過這邊的安排。
三人在客棧裏安置好行李和少許貨物,於是就決定趁著天氣尚早,去城裏轉轉。
揚州自隋煬帝開鑿大運河以來,便成為了新一代江南都會。
而且,此時的長江入海口,要比後世更靠近揚州,上海常熟等地,尚還在海中。海船西上入江,不須多遠,即可在揚州靠港。尤其是唐朝以來,無論是自北的倭國、高麗,還是由南而來的大食行商,大多都會選擇自長江口進入內河,並以揚州為主要靠岸之港。
另一邊,內陸長江航線的穩定發展,逐漸開發的荊南荊北之地,以及皖贛各地的地產稻米等物,也會順江而下,至揚州這裏交易。於是“煙花三月下揚州”的風氣隨詩句競相流傳,同時也造就了揚州城千年以來最鼎盛的繁華歲月。
北宋的揚州,曾經作為太祖南征的橋頭堡。之後江南和平收複,揚州更是免去了戰火侵擾,繼而延續了盛唐以來的繁華。
秦剛三人問過店夥計,很快便來到了揚州最為熱鬧的東關街上。其間商家林立、招旗疊映,來往的行人如織,其繁盛之景,讓這來自於高郵小城的三兄弟一時之間都看呆了。
所以說小縣城就是小縣城啊!就算是過年廟會也沒見過這麽多的人,更不要說寬闊的大街、平坦的青石板路,以及一眼望不到邊的店鋪。
秦剛轉頭看看另兩人,努努嘴問:“說幾句,想到了什麽?”
胡衍說:“我在想,高郵這十幾年算是白活了。我得跟著大哥努力掙錢,以後要到揚州城買房子,在這裏來生活。”
談建則眯著眼睛,看著鱗次節比的店招說道:“我沒衍哥想得那麽遠,我就想,隻要把生意做到揚州城裏來,還擔心什麽賺錢的事啊!”
秦剛哈哈一笑:“你們想的都是一件事,不過三弟想是方法,二弟想的是結果。”
來之前大家就商量過,這次來不一定非要有什麽明確要辦的珈情,就是要在揚州城內各處看看行情,也都找找有沒有什麽新的商機。於是,便興頭十足地逛了起來。
轉眼看著便是過了晌午時分,三人覺得有點饑餓,便由秦剛作主,沿著街麵便進了一間看起來還挺不錯的酒樓。
店小二熱情地給三人帶了座,又連珠式地介紹了本店的特色菜肴,其價格雖然聽著便讓胡衍談建覺得有點咋舌,但看著這座酒樓的氣派其實也是值得的。
秦剛便對二人說:“沒關係,我們難得來一趟,想吃什麽就點,吃不窮你大哥。”
店小二也是見過各種客人的,便開口道:“三位莫嫌我們店的菜肴價格高,我們這裏的大廚可是曾經被請去東京汴梁掌過禦宴大勺的。我還可以給幾位再推薦幾個價廉物美的小菜,也是本店的招牌特色。”
一席話,說得三人也甚為滿意,不多不少地也點了半桌多的菜,又叫了店裏的招牌酒水,說是叫做“潤揚醇”。
不多時,酒菜上桌,三人品嚐之下,頓覺不虛此行。這段時間賺到了錢之後,也曾在高郵城裏的酒樓吃過酒席,但哪裏有這裏廚師的手藝,尤以胡談二人,更是吃得是眉毛色舞。
秦剛唯一隻是覺得,這店裏推薦的所謂“潤揚醇”還是寡淡了點。入口之後,雖有酒香,但還是類似了後世的米酒或水酒,度數很低,色澤也有點渾濁,看來此時的酒水就是直接釀造出來,還沒有掌握蒸餾提純的方法。
北宋對於釀酒一直采用了官釀官賣的方法,所有的酒水都隻能在官府的酒坊裏統一釀製,再由官府給市場上的酒樓飯店核發銷售許可證。
也就是說,不僅僅是釀造、就連販賣、銷售,都被官府一條龍管起來了。所以,在這種體製之下,各種所謂的“名酒”,不過是每家店裏拿出來忽悠客人的噱頭。
宋代鹽酒茶三者都實行嚴格的官管,尤其是鹽和酒,對於私自釀販的處罰極其嚴厲,這也是秦剛之前在了解了之後,最終覺得隻憑自己眼下的能力,還是暫時不去觸碰這一行當為好。
三人酒足飯飽之後,秦剛正待要結賬,抬眼看到店小二正在鄰座說話,突然間就提了音量說道:“這可不行!本店概不賒欠!”
“你喊什麽?我可不是賒欠,我是今日出來匆忙,錢忘帶了!”說話的是鄰桌的一位相貌忠厚的年輕人,臉色有點漲得發紅。他那一桌就兩個人,在他對麵是一個大約十二三歲的小姑娘。
店小二卻是毫不留情:“這位客官,我們開店的有我們開店的規矩。您要是沒帶錢,那也成,您讓對麵這位小娘子留下,然後你抓緊迴去取錢迴來可成?”
“荒唐!你這小二,豈能把我看成是那種逃賬之人,我又怎能讓舍妹一人留在這裏。我住的地方不遠,就在不遠處的同福客棧,要不你與我們一同過去取錢,你看行不行?”
同福客棧,秦剛等三人聽到後,不禁相互看了一眼,是和他們住的同一個地方啊。
店小二卻搖頭說:“你看我們這酒店也離不開人啊,哪有功夫去和你跑這一趟。就按我說的,要不你妹妹留下,你去取錢。要不你留下,你妹妹去取錢。”
卻見那桌的小女孩十分害怕地靠向那男子,帶著哭腔小聲地說:“阿哥不要丟下我。”
忠厚男子隻能四處看看,正好看見秦剛三人,便拱手招唿道:“這邊小官人有禮了,在下今日出門匆忙,將錢袋落在了客棧。大家同是讀書人,不知可否相信在下,借我些錢付了這裏的飯錢,我可帶幾位一同迴客棧取錢。”
秦剛還沒開口,談建就先開口了:“大哥,咱們不也是住那客棧嗎?要不就幫幫他吧。”
胡衍直接便問了店小二:“他那桌多少錢啊!”
“哎喲,你這幾位好心,一共是八百三十文錢。”
其實算來還不及秦剛他們這桌的一半。秦剛看自己這邊的兩個人都開了口,便順口說道:“小二,他那桌的錢就算在我這兒,和我一並結算吧!”
店小二趕緊過來結賬收了錢,態度也變得十分友好,說:“幾位爺還可以多坐會,我去給您幾位泡壺茶來。”
隔壁那桌的男子趕緊帶了他妹妹過來見禮謝過,道:“在下董平,這是舍妹。今天出門著實不巧,幸得小官人援手。還不曾問過尊姓大名。”
秦剛還禮道:“免貴姓秦,單名一剛。區區小事,不必放在心上。”
董平道:“我剛才聽這位小兄弟講,你們也是住在同福客棧。那是趕巧了,待會兒就可以一同迴去,我便取了銀錢還上。”
店小二上了一壺茶,幾人也就多說了幾句。這董平講他兄妹倆是明州人氏,這次是去往高郵投親,經過揚州時,想著這揚州城的繁華,便想在此多住幾日看看。
一聽兩人是去高郵投親的,幾人便多了幾分親切感。雖然對方說的親戚地址他們三人都不太熟悉,但論起來也能算得上是半個同鄉人。
離開飯店之後,五人便同行前往客棧。談建走在後麵,悄悄地拉了拉秦剛的衣袖,小聲地說:“大哥,我瞧那董家的妹子,可是一直盯著你看呢!嘿嘿。”
秦剛瞥了談建一眼:“那我怎麽看你是一直盯著人家的妹子看呢?”
談建尷尬地抓抓頭,繼續小聲說:“我開始是多看了,但是看到她是盯著看大哥後,我就沒啥想法了。”
“嘁!”秦剛沒理他。一轉頭,眼光似乎看到了剛才的酒樓窗口,那個店小二正在盯著他們。可再仔細看去,窗口又好像沒有人了。
同福客棧並不遠,幾人很快就到了。
因為秦剛三人還想繼續去逛街,董平便帶了妹妹上樓。
不一會他便一個人下來,將剛才的錢如數交給了秦剛,然後又問了秦剛他們三人住的房號,便再次感謝後迴去了。
三人繼續出門,胡衍說了一句:“這位董小哥倒還是個爽快人。”
秦剛笑笑道:“是不是爽快人,還得看晚上咱們迴來。”
談建倒是奇怪了:“聽大哥的意思,難不成這董家兄妹不像是好人?”
秦剛卻說:“也不太敢肯定。所以我說等我們晚上迴來,沒有新情況發生,就是我多想了。”
“會有什麽新情況嘛?大哥你也太小心了。”
“但願沒有,走,逛街去。”
下午的逛街,三人收獲不少。
談建展示了他天生的生意人氣質,直接攀識了三家南北貨商店的掌櫃,在談得很熱絡之後,拉著店裏的夥計迴客棧取來了這次帶的鹹鴨蛋與鬆花蛋的樣品,對方一看就非常滿意,當場就簽好了代售的契約,算是首戰告捷,成功打進了東關街。
秦剛則帶著胡衍看中了一些專門經營泉州、廣州貨的商店,選中了能夠在高郵賣得出的一些貨品,談好了進貨的具體價格和以後來訂購的條件。
天色未晚,三人滿意地迴到同福客棧,卻被客棧夥計叫住,說是住二樓乙六房的董官人留下一張字條。
秦剛接過字條,眼神向談建一挑,意思是:你看,來情況了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