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一個月裏,李家的每個人都忙得焦頭爛額,即使是這樣,也不夠人手用,因此還在不斷的招收人手。
李家的宅子已經不夠用了,光是蒸酒就要占用極大的地盤,好在李大誌早就在城外的渾水河邊上早就買下了大片的土地,因此李家的蒸酒坊就建在了那裏,同時工坊也建在旁邊。在張墨的建議下,李大誌又把周圍的上千畝荒地荒山買了下來,留作將來蒸酒坊擴建成釀酒坊的時候用。
現在李家沒有釀酒的基礎,隻是收購別人家的酒迴來進行二次蒸餾。但是要想有個持續穩定的供應量,李家肯定要建造自己的釀酒坊才行,隻是釀酒坊是一個係統的工程,光是建造房舍,就要大把的時間。
為了建造釀酒坊和工坊的房舍,張墨又在七八裏外的下遊建了一個磚窯,準備燒製青磚。這個工藝並不難,張墨在前一世的時候瀏覽網頁的時候看到了,覺著有意思,就記下來了,他相信隻要磚窯建好了,自己找人試驗一番就可以掌握住技巧。
唐代時,磚瓦的建築很少,大都是木製的建築,冬冷夏熱,住著極不舒服,而且也耐不得久,養護不好的話,幾十年就要大修一次。特別像釀酒坊這樣的地方,水汽蒸騰,若是用木製的房舍,用不了幾年就會爛得不成樣子。而工坊更是,總是用火的地方更要防火,木製的就更不安全了。
張墨的計劃在李大誌那裏幾乎就沒有什麽阻力產生,因為張墨的快速升遷以及造出弓弩和蒸酒等諸事,讓李大誌完全的相信張墨已經得到了黃石公的真傳,而且比之當年的那個張良學到的東西還多。
用胡飛的話說,張墨是老神仙黃石公真正的嫡傳弟子,而張良不過就是外門弟子而已,隨便給了兩本書,讓他自己去混日子罷了。
張墨給李大誌規劃了一個很大的藍圖,讓李大誌和胡飛二人看到李家未來將來會變成一個什麽樣的富豪之家。
整整一麵牆大小的“大誌工業開發區規劃圖”就掛在李大誌的書房裏,這是張墨的惡趣味之一。張墨把整個工業開發區規劃成了六個區域,現在已經有了器械製作工坊區和釀酒工坊區,以及建築材料工坊區,餘下的三個區域還沒有想到用作做什麽,不過張墨相信用不了多久,餘下的三個區域就會被全部用上。
大唐這個時代大都是手工作坊式的生產,還沒有大規模的集中生產模式,張墨想把這種模式帶到大唐來,看看這樣的運作會對這個時代產生什麽影響。他相信,自己會打造出一個大唐這個時代獨有的大托拉斯。
商州城裏很多閑散的勞力都被李家招募到了城外的工業區,開始平整土地,開鑿溝渠,按照張墨的意思,先建造起一個龐大的排水係統。
李大誌現在幾乎就是長在了工地上,而胡飛也更忙了,家裏家外的大小事情都要他去忙活,他已經開始叫苦了,很希望李大誌能夠多找一些得力的人幫自己一下。
剛開始的時候,張墨每天下午都會抽時間到工地上看看,或是跟李大誌聊天,或是指導一下工地裏的建造。
當一個月以後,李家的磚窯燒出第一窯合格的青磚以後,“大誌工業開發區”的建設就開始轟轟烈烈的建設起來。
張墨對所有的建築就兩個要求,一是夠大,二是夠結實,至於外觀什麽的,他卻沒有什麽要求。什麽雕梁畫棟以及各種裝飾統統不要,就是一排排的高大的青磚瓦房沿著主路一棟棟的排過去,要求就是整齊簡潔,他就是想看到一個有點後世的風格的工業區出現在自己眼前,讓他在沒事的時候能夠在這裏體會一下後世的氣息。
許召派駐過來的城衛軍是在張墨就任禦侮校尉之後的兩個月後到來的,來了兩千五百人,其中兩千人是從別的城池一點點抽調出來的,勉強湊給了張墨。另外五百人是許召的親兵中抽調出來的,派在張墨這裏,為的就是張墨在半年內,將他們訓練成特種兵。
商州城城衛軍為了接待這些新派駐過來的士卒,還特意翻新了西城大營,同時城外的訓練基地也早就建好新的房舍。
如今已經進入到冬天,張墨為了這些剛剛調防過來的人也是做了不少的準備,士卒過冬的禦寒衣物就讓張墨頭痛的要死。
大唐之時棉花雖然有了,但是卻沒有傳到內陸,在現在的新疆一帶倒是有種植,但那個時候都是當做花卉來欣賞,沒有人認識到棉花的價值,直到宋代,棉花才逐漸進入到內陸。在宋代之前,隻有絲字邊的“綿”字,到了宋代才有了木字邊的“棉”字。
因此張墨根本就沒有棉衣給軍士穿,隻有綿羊毛的皮衣皮褲。
張墨對這些皮衣皮褲是深惡痛絕,穿上這個東西根本就無法訓練了,而且他自己也要穿這些,走路都嫌笨重。
這次許召給張墨調防過來的這些士卒,也是讓張墨頭疼不已。
這些士卒年紀倒是都不大,歲數大的不過是三十餘歲,小的隻有十六七歲,但是這些士卒都是那些城衛軍不願意要的兵油子,打仗不行,吃飯不少,能偷懶就偷懶,因此各處的城衛軍趁著許召要求各軍抽調士卒補充商州城,他們就把軍中最令人頭疼的兵油子塞了過來,幸虧許召在軍令中做了年齡的限製,否則那些城衛軍會把老弱病殘一起都給送過來。
而許召送來的那些親兵,一個個的又是鼻孔朝天,一副天老大他們老二的氣勢,剛剛到了商州城的西城大營,就開始拿著許召親兵的身份作威作福,把那些兵油子和原來的城衛軍指使得雞飛狗跳,好東西他們先拿,好吃的他們先吃,一個個像是大爺一樣,一有空閑就成群結隊的到街麵上惹是生非,即使是在大營中也是時常的打架鬥毆。
張墨也不管,就這麽每天冷眼看著,他要看看這些東西到底能夠鬧出什麽花樣來。
【作者題外話】:第一更來了,各位,有銀票的砸過來啊。
李家的宅子已經不夠用了,光是蒸酒就要占用極大的地盤,好在李大誌早就在城外的渾水河邊上早就買下了大片的土地,因此李家的蒸酒坊就建在了那裏,同時工坊也建在旁邊。在張墨的建議下,李大誌又把周圍的上千畝荒地荒山買了下來,留作將來蒸酒坊擴建成釀酒坊的時候用。
現在李家沒有釀酒的基礎,隻是收購別人家的酒迴來進行二次蒸餾。但是要想有個持續穩定的供應量,李家肯定要建造自己的釀酒坊才行,隻是釀酒坊是一個係統的工程,光是建造房舍,就要大把的時間。
為了建造釀酒坊和工坊的房舍,張墨又在七八裏外的下遊建了一個磚窯,準備燒製青磚。這個工藝並不難,張墨在前一世的時候瀏覽網頁的時候看到了,覺著有意思,就記下來了,他相信隻要磚窯建好了,自己找人試驗一番就可以掌握住技巧。
唐代時,磚瓦的建築很少,大都是木製的建築,冬冷夏熱,住著極不舒服,而且也耐不得久,養護不好的話,幾十年就要大修一次。特別像釀酒坊這樣的地方,水汽蒸騰,若是用木製的房舍,用不了幾年就會爛得不成樣子。而工坊更是,總是用火的地方更要防火,木製的就更不安全了。
張墨的計劃在李大誌那裏幾乎就沒有什麽阻力產生,因為張墨的快速升遷以及造出弓弩和蒸酒等諸事,讓李大誌完全的相信張墨已經得到了黃石公的真傳,而且比之當年的那個張良學到的東西還多。
用胡飛的話說,張墨是老神仙黃石公真正的嫡傳弟子,而張良不過就是外門弟子而已,隨便給了兩本書,讓他自己去混日子罷了。
張墨給李大誌規劃了一個很大的藍圖,讓李大誌和胡飛二人看到李家未來將來會變成一個什麽樣的富豪之家。
整整一麵牆大小的“大誌工業開發區規劃圖”就掛在李大誌的書房裏,這是張墨的惡趣味之一。張墨把整個工業開發區規劃成了六個區域,現在已經有了器械製作工坊區和釀酒工坊區,以及建築材料工坊區,餘下的三個區域還沒有想到用作做什麽,不過張墨相信用不了多久,餘下的三個區域就會被全部用上。
大唐這個時代大都是手工作坊式的生產,還沒有大規模的集中生產模式,張墨想把這種模式帶到大唐來,看看這樣的運作會對這個時代產生什麽影響。他相信,自己會打造出一個大唐這個時代獨有的大托拉斯。
商州城裏很多閑散的勞力都被李家招募到了城外的工業區,開始平整土地,開鑿溝渠,按照張墨的意思,先建造起一個龐大的排水係統。
李大誌現在幾乎就是長在了工地上,而胡飛也更忙了,家裏家外的大小事情都要他去忙活,他已經開始叫苦了,很希望李大誌能夠多找一些得力的人幫自己一下。
剛開始的時候,張墨每天下午都會抽時間到工地上看看,或是跟李大誌聊天,或是指導一下工地裏的建造。
當一個月以後,李家的磚窯燒出第一窯合格的青磚以後,“大誌工業開發區”的建設就開始轟轟烈烈的建設起來。
張墨對所有的建築就兩個要求,一是夠大,二是夠結實,至於外觀什麽的,他卻沒有什麽要求。什麽雕梁畫棟以及各種裝飾統統不要,就是一排排的高大的青磚瓦房沿著主路一棟棟的排過去,要求就是整齊簡潔,他就是想看到一個有點後世的風格的工業區出現在自己眼前,讓他在沒事的時候能夠在這裏體會一下後世的氣息。
許召派駐過來的城衛軍是在張墨就任禦侮校尉之後的兩個月後到來的,來了兩千五百人,其中兩千人是從別的城池一點點抽調出來的,勉強湊給了張墨。另外五百人是許召的親兵中抽調出來的,派在張墨這裏,為的就是張墨在半年內,將他們訓練成特種兵。
商州城城衛軍為了接待這些新派駐過來的士卒,還特意翻新了西城大營,同時城外的訓練基地也早就建好新的房舍。
如今已經進入到冬天,張墨為了這些剛剛調防過來的人也是做了不少的準備,士卒過冬的禦寒衣物就讓張墨頭痛的要死。
大唐之時棉花雖然有了,但是卻沒有傳到內陸,在現在的新疆一帶倒是有種植,但那個時候都是當做花卉來欣賞,沒有人認識到棉花的價值,直到宋代,棉花才逐漸進入到內陸。在宋代之前,隻有絲字邊的“綿”字,到了宋代才有了木字邊的“棉”字。
因此張墨根本就沒有棉衣給軍士穿,隻有綿羊毛的皮衣皮褲。
張墨對這些皮衣皮褲是深惡痛絕,穿上這個東西根本就無法訓練了,而且他自己也要穿這些,走路都嫌笨重。
這次許召給張墨調防過來的這些士卒,也是讓張墨頭疼不已。
這些士卒年紀倒是都不大,歲數大的不過是三十餘歲,小的隻有十六七歲,但是這些士卒都是那些城衛軍不願意要的兵油子,打仗不行,吃飯不少,能偷懶就偷懶,因此各處的城衛軍趁著許召要求各軍抽調士卒補充商州城,他們就把軍中最令人頭疼的兵油子塞了過來,幸虧許召在軍令中做了年齡的限製,否則那些城衛軍會把老弱病殘一起都給送過來。
而許召送來的那些親兵,一個個的又是鼻孔朝天,一副天老大他們老二的氣勢,剛剛到了商州城的西城大營,就開始拿著許召親兵的身份作威作福,把那些兵油子和原來的城衛軍指使得雞飛狗跳,好東西他們先拿,好吃的他們先吃,一個個像是大爺一樣,一有空閑就成群結隊的到街麵上惹是生非,即使是在大營中也是時常的打架鬥毆。
張墨也不管,就這麽每天冷眼看著,他要看看這些東西到底能夠鬧出什麽花樣來。
【作者題外話】:第一更來了,各位,有銀票的砸過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