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李從珂自-焚是真是假無從知曉,但是,這其中的貓膩,後世人卻所知一二。


    因為,李從珂雖死,可李家血脈並沒有因此斷絕。


    但是,這玉璽就不能讓他繼續存在,正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李家這種身份,更是不可安身幕後。


    隻有隱退,重歸當年李淵建立政權的大興,避開遼宋,自此不再出世爭奪天下。


    甚至於,到了後來,自李建成試圖重新奪迴李唐江山失敗之後,李家更是不再對天下有任何的非分多想。


    廣個告,我最近在用的小說,【\咪\咪\\\.kanquanben\】安卓蘋果手機都支持!


    因為,稍有不慎,就會招來滅門之災。


    直到建國之後,他們才將玉璽一分為二,將其中三分之二塊,交給國家掌控。


    剩餘的三分之一塊,依舊留在李家,世代供奉。


    而現在,李琴這麽一說,眾人哪有不驚的。


    就連方易都大吃一驚。


    他驚的不是這塊玉,隻是,他驚訝的是想起了今天李琴說過的話。


    這塊玉,本來是李玉的生日禮物!


    用和氏璧作為生日禮物,這李家,當時是多麽寵溺珍視李玉啊!


    不過,他知道,李琴手裏的這塊玉,並非和氏璧。


    因為,和氏璧玉璽,是帝王之物,必定擁有一定的天子之氣。


    他曾見過所謂的天子之氣運,楊天問就是擁有天子之氣運的人物。


    可是,這塊玉,並沒有天子之氣運。


    “據傳,東周春秋時,楚人卞和在荊山見鳳凰棲落青石之上,於是他將此璞石獻給楚厲王,經玉工辨識認為是石塊。卞和以欺君罪被刖左足。楚武王即位,卞和又去獻寶,仍以前罪斷去右足。至楚文王時,卞和抱玉痛哭於荊山下,哭至眼淚幹涸,流出血淚。文王甚奇,便命人剖開璞石,果得寶玉,經良工雕琢成璧,人稱“和氏璧”。”


    這是和氏璧的由來,李琴緩緩說著,眾人也都清楚這個故事。


    不過,現在聽了,還是十分期待。


    方易眉頭輕皺,對於這個傳說,他半信半疑,正所謂“鳳凰不落無寶地”,若是當時真的有“鳳凰落地”,那麽這和氏璧,應該就是確有其事。


    “可當時人並不知道,卞和當時得到的,並非一塊璞石,而是兩塊!


    世人皆傳的傳國玉璽的用料,實際上也是卞和私自藏匿的那塊和氏璧,並非楚厲王得到的和氏璧。


    而真正的和氏璧,正是我現在手中這一塊!”


    李琴有聲有色地說道。


    眾人轟然大驚,這是多麽令人震撼的消息。


    “這就是和氏璧。”李琴最後堅定的說著,慢慢地打開盒子。


    打開的瞬間,方易天眼一開,立馬望向寶玉。


    寶玉通體白淨,透著些許三清之氣。


    “卞和采玉三清山,所以會有三清之氣。”


    方易心下大定,這塊玉,十有八九就是和氏璧。


    這種氣息,非常獨特,造不得假。


    特別對於方易來說,三清之氣再熟悉不過,從小到大就每天陪著三清嘮嗑,還是不是騎著三清頭頂上拉屎撒尿,後來得到了長生觀係統,對三清更是多加修繕,現今更能通過任務,直接接觸三清之氣。


    這之中特有的氣息,假不了。


    這塊玉,就是和氏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級道觀養成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蘇清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蘇清河並收藏神級道觀養成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