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也不能這麽說。”


    “雖然新政增加了百姓負擔,但因為豪族大戶也不敢加租加的太過分,真把自己的佃戶逼成流民,而自己無任何收成,所以隻是略微加一加。”


    “總之,其實是共同承擔朝廷催繳的逋賦與加征的田賦。”


    “且因租佃者多為族人鄉民,也就跟我一樣,為顧及鄉誼,富者要多承擔一些,所以佃戶損失也不算大,且因為新政使得吏治清明,官吏不敢過於盤剝,所以百姓敢從事更多副業。”


    “如像鄙人這樣的開小作坊,或者去市鎮做工,收成倒比以前還高些!”


    “隻是要比往年要累些而已,連農閑也不得閑。”


    劉確賢這時反駁起來。


    “這倒是。”


    “吾本是薊州軍戶出身,現在還有親戚在薊州一帶,往年他們日子可不好過。”


    “俺答、土蠻這些時不時的入關寇掠幾次,別說過日子,命都不知道何時能保得住。”


    “現在新政一推行,朝廷富足了,軍餉發得足,撫恤銀給得高,邊軍也就敢死敢去報仇,韃子也就不敢南下了,大家日子也都好過了不少。”


    “雖然日子過得還是緊緊巴巴的,但至少不用擔驚受怕,還能靠替朝廷砌邊牆、造關城什麽的多增些錢過年。”


    “有家底的還能走西口,去大同做生意,而能大富呢。”


    看管他們的錦衣衛百戶陳宜征這時忍不住說了起來。


    這時,翟如敬放下了話本,然後過來給了陳宜征一腳:“忘記規矩了嗎?待會下去自領三十家法!”


    陳宜征隻得閉了嘴,然後稱了一聲是。


    “看來張江陵的新政的確還是不能說是惡政的,無非是南方百姓辛苦些,但也增加了收入,而北方軍民則因為國家強盛而無性命之憂,也能安心過日子。”


    曇陽子這時則說了一句。


    “曇陽子說的沒錯!”


    王長庚這時附和起來。


    曇陽子不由得迴頭一看,展顏一笑。


    而這時,焦竑則嗬嗬冷笑起來:“佃農小民是可通過更加辛苦的方式繼續增收,那大戶士紳呢,他們就可以白白因為新政而損利嗎?”


    “大戶士紳就不能也辛苦些?”


    “非要隻做寄食於民脂國帑上的碩鼠?”


    李贄這時反問了起來。


    “沒錯,大戶士紳就不能辛苦些嗎?”


    劉確賢跟著附和著問了一句。


    “李卓吾!”


    焦竑則有些臉色掛不住,不由得嚷了一聲,但隨即也不知道該如何反駁,隻得看向何心隱,向何心隱求援:


    “夫山先生,不是您說,士在商賈之上,而商賈在農工之上嗎?”


    “您難道也覺得,士紳就該也為朝廷多受些苦,而不該被朝廷優待?而有違太祖曾定國朝養士之祖製?”


    何心隱想了想道:“我的道學又出了問題!”


    接著,何心隱就繼續說道:“我才發現,如今新政之所以沒有變成惡政,還讓天下更加繁盛,就是因為他不僅僅奪利於庶民也奪利於縉紳大戶,而若隻是奪利庶民才會變成惡政,所以可見江陵如果照著我的道學來執政,隻怕現在已民變四起。”


    何心隱說著就認真紡起紗來:“這詔獄是真來對了!”


    ……


    “何心隱的道學既然又出了問題,那就讓他們繼續在詔獄待著!”


    “不過,該準備科舉的,也給他們準備科舉的時間。”


    “另外,對被本不是大儒名士而被何心隱騙進來的,可以先放出去,免得令其家人擔心。”


    “但可以多安排些像劉確賢這些庶民出身的生員或普通軍官與他們接觸,比如可以把那些犯了輕罪的寒門子弟與邊軍武弁派去與他們一起接受徒刑,讓他們多知道知道士林之外的世界是什麽樣,免得治學越治越成了門戶私見。”


    “對於大儒名士,也準他們給家人寫信報平安,讓其對親友說明,朝廷隻是對其徒刑,且沒有嚴刑拷打,更沒有生命之憂,且會根據表現定期予以釋放一批。”


    朱翊鈞則在了解到何心隱等在詔獄的情況後,就對張鯨繼續吩咐了起來。


    張鯨拱手稱是。


    於是,劉確賢和王長庚這倆被何心隱坑進來的人沒多久就被放出了詔獄。


    而王錫爵等,因這些大儒名士被抓而大為焦急的官紳,也在收到從詔獄裏傳來的家書後安心不少,也沒再鬧騰,求朝中官員上疏請朝廷寬恩放人。


    至於被關在詔獄的大儒名士們,也還是繼續一邊治學,一邊紡紗織布乃至種菜耕地。


    對內安排好大明思想界的各路新思潮引流者後,朱翊鈞就隻關注起對外戰爭的事來。


    盡管張居正已經向他這個皇帝坦誠要繼續替他改製,而申時行這樣的文官也有了即便張居正不肯他也願為陛下驅使的態度。


    但因為時下大明清丈田畝雖已進入尾聲但還沒徹底完成,所以整個官僚集團還沒有精力繼續新的改製。


    畢竟土地丈量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動用的官吏不少。


    所以,朱翊鈞也就在完成相應典禮之餘,把精力放在了對外戰爭關注的事上。


    畢竟對外戰爭打得好,是很長他這個帝王威信的。


    因為普通軍士思想很簡單,就是皇帝銀子給的足,也讓他們不停打勝仗立軍功,進而加官進爵,他們就覺得這個皇帝值得效忠。


    隻是朱翊鈞從禮部尚書潘晟這裏得到的匯報是,朝鮮拒絕了大明駐兵!


    “啟奏陛下,朝鮮來使說,如今托皇明武德充沛,遠播於四海之外,倭奴已因畏中華之威,而連作為藩屬的朝鮮已不敢再犯,故認為駐兵除擾民,而有損陛下愛護藩屬子民之德外,毫無益處,而也就拒絕了我大明的駐兵要求。”


    為此,朱翊鈞特地召見了首輔張居正、樞密使方逢時、禮部尚書潘晟到禦前坐論此事,潘晟這時就起身拱手對朱翊鈞稟報起來。


    朱翊鈞不由得把章奏往案上一摔:“連藩邦也敢拒絕朕了!難道朕即位這些年,從先生之請,花那麽多國帑讓戚繼光、李成梁練兵強邊,是白花白練了不成?”


    “國朝豈能無威?!”


    張居正、方逢時、潘晟見此皆站起身來,肅然而立。


    朱翊鈞則在這時言道:“既如此,不如讓李成梁聚兵跨江,且讓禮部派官員一起去,替朕去問罪李氏,問李氏到底是真敢抗旨,還是為其國內奸佞蒙蔽!”


    “且讓他李成梁告訴李氏,他李氏何時斬了奸佞,且以空府庫之財而賠罪於朕,息朕之怒,就何時報請朕準問罪大軍撤迴遼東!”


    朱翊鈞說後就看向張居正等:“諸卿以為如何?”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曆佑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楓渡清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楓渡清江並收藏萬曆佑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