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風棠沉吟了一番,道:“這事暫且先不說了,這會子也說不出個啥名堂來,還是大年夜呢。”
“這幾天多留意下大媽的病情,要是真的惡化了,不要等初七,初三咱就送去縣城醫館。”
楊若晴點頭,“也隻能這樣了。”
這個年,過得多少有點壓抑。但楊若晴和駱風棠都極力掩藏著,不讓情緒外露而影響到其他人。
因為,對於楊華忠家那邊,是很激動開心的,大安中了狀元嘛。
對於孫家,也是開心的,因為進了新宅子過大年,然後正月的時候新媳婦還要進門,雙喜臨門啊。
除夕就這麽過去了,大年初一,照著老規矩,楊若晴和駱風棠陪著駱鐵匠他們一塊兒吃了新年的第一頓飯之後,上晝的時候,小兩口帶著倆孩子一起去了隔壁的楊華忠家拜年。
夜裏的時候,大家夥兒一塊兒去了孫家吃夜飯,楊永進和曹八妹兩口子也帶著倆閨女過來了。
大家夥兒熱熱鬧鬧的,在一塊兒涮火鍋。
大孫氏做的是鴛鴦鍋底,各種葷素食材擺了滿滿當當一大桌,眾人循著自己的喜好去選擇自己喜歡的吃食。
大孫氏拿出糯米酒,大家痛痛快快的吃著,喝著,酒足飯飽,大家夥兒湊在嶄新的八仙桌邊上,談論著大傑和黃毛的婚事。
大孫氏道:“年前找李神婆掐算的日子,當時是說正月初六是良辰吉日。”
“我打算過兩日再去給李神婆那拜個年,順便再敲定下是不是正月初六最好。”
“大舅媽,你啥時候去給李神婆拜年?我跟你一塊兒去啊!”楊若晴道。
經過了上迴王栓子那事後,楊若晴是當真見識到了李神婆的本事。
想去問問大媽的事。
大孫氏想了下,道:“明日我和你大舅要陪著大傑去黃毛家拜年呢,後日得空。”
楊若晴算了下,道:“明日周家村姑姑和表哥他們應該要過來給我大伯拜年,我要留在家裏燒飯,也走不開,後天我應該也有空,那就後天一起去吧!”
……
李家村,李神婆的家。
楊若晴有時候真的有些搞不懂耶,這個李神婆,是十裏八村有名的神婆,聽說前來占卜問卦算命掐日子的人,就從沒斷過。
清水鎮上也有很多大戶人家聽說了李神婆的名氣,有啥事兒也喜歡來李神婆這裏問詢。
還聽說有一迴鎮上一個員外家家宅不寧,還專門派馬車來把李神婆給接去,在宅子裏住了三天。
而且逢年過節,還有很多善男信女過來給李神婆拜年啥的。
照著這個節奏來算,李神婆手裏頭應該攢下了一些家底才對啊。
可是,眼前這李神婆住的屋子,卻是三間低矮的泥土坯屋子,屋頂上搭著的還是茅草。
人站在屋門口,抬起手來,都能扳到那門楣。
門口的小院子也是用石頭堆的,豎起一扇簡陋的木製小院子門,一棵桃樹兩棵柳樹像三角形一樣長在院子裏。
前幾迴楊若晴過來的時候,也看到了這三棵樹,但隻是掃一眼就過去了。
這迴,她特意留意了一下,發現了這些樹的品種後,忍不住暗暗驚訝。
最近在看一本大齊的野史劄記,是一本類似於山海經之類的書。
上麵就有提到柳樹,說柳樹是鬼樹,夜晚漂泊的靈魂,白天日頭出現的時候無所遁形,被日光照曬會魂飛魄散。
柳樹屬陰,鬼魂躲進柳樹裏,就能保護自己。
還有就是,用桃樹枝和柳樹枝做成的鞭子,聽說可以抽打鬼魂。
而用別的東西,是抽打不到靈體的,額……用遊戲的術語來說,其他武器攻擊無命中吧!
好吧,扯遠了。
楊若晴跟在大孫氏和孫氏的身後來到李神婆家的院子門口的的時候,李神婆正在院子裏喂雞。
“咕咕,咕咕,咕咕咯……”
像無數莊戶人家的小腳老太太一樣,李神婆穿著青藍色的對襟褂子,黑色的褲子,褲腳綁在襪子裏,幹淨利落的站在那裏。
一手拿著一隻葫蘆瓢,另一手抓著一把稻穀撒到地上。
腳邊,幾隻蘆花雞圍著她搶食。
雞被她喂養得倒是很肥,可這錢就不能把這屋子給整整嗎?
當然了,這些疑惑楊若晴也隻是放在心裏麵,人各有誌,李神婆是跟常人不一樣的人,所以在對錢財這塊的支配上,應該也異於常人吧!
大孫氏和孫氏在那跟李神婆打招唿,並稟明了來意。
李神婆看了眼這姐妹二人帶來的禮品,臉上露出一絲笑容。
“都是鄉裏鄉親的,能幫的我盡量幫,用不著這麽客氣。”
她嘴裏說著這些話,手下卻絲毫不留情,直接接過了禮品拎進了屋子。
大孫氏她們三人都跟著進來了,屋子裏,依舊是光線晦暗,跟普通的農家無異,唯一不同的是,八仙桌上方擺著一副泥菩薩的像,前麵擺著供品,插著焚燒的香。
讓屋子裏多了一些繚繞的煙霧,多了一絲神秘感。
“喝茶。”李神婆給她們三個各倒了一碗茶,然後坐了下來。
“說吧,啥事兒。”她開門見山道。
大孫氏便放下茶碗道:“李神婆,我主要還是想為了我兒子的婚事過來問問您老人家……”
大孫氏在那跟李神婆一問一答,孫氏和楊若晴在邊上聽著。
很快,日期就最後得到了核對,“就是正月初六吧,正月初六日子好,諸事大吉。”
大孫氏放心了,猶豫了一下,又問:“我還想問問,他們正月成親,那大概啥時候咱家能再添一口啊?”
李神婆看了大孫氏一眼,伸出雙手掐了一番後,目光有點複雜的看了大孫氏一眼,隨即恢複了平靜。
“這一年裏,除非生出一些其他的變數,不然,從運勢來看,你們家人口數是不會有變動的。”李神婆道。
大孫氏怔了下,隨即笑了笑,“沒啥,他們都還年輕,那就明年再生唄,不急不急……”
大孫氏退到了一旁喝茶,這邊,李神婆的視線落在孫氏的身上。
/72//.html
“這幾天多留意下大媽的病情,要是真的惡化了,不要等初七,初三咱就送去縣城醫館。”
楊若晴點頭,“也隻能這樣了。”
這個年,過得多少有點壓抑。但楊若晴和駱風棠都極力掩藏著,不讓情緒外露而影響到其他人。
因為,對於楊華忠家那邊,是很激動開心的,大安中了狀元嘛。
對於孫家,也是開心的,因為進了新宅子過大年,然後正月的時候新媳婦還要進門,雙喜臨門啊。
除夕就這麽過去了,大年初一,照著老規矩,楊若晴和駱風棠陪著駱鐵匠他們一塊兒吃了新年的第一頓飯之後,上晝的時候,小兩口帶著倆孩子一起去了隔壁的楊華忠家拜年。
夜裏的時候,大家夥兒一塊兒去了孫家吃夜飯,楊永進和曹八妹兩口子也帶著倆閨女過來了。
大家夥兒熱熱鬧鬧的,在一塊兒涮火鍋。
大孫氏做的是鴛鴦鍋底,各種葷素食材擺了滿滿當當一大桌,眾人循著自己的喜好去選擇自己喜歡的吃食。
大孫氏拿出糯米酒,大家痛痛快快的吃著,喝著,酒足飯飽,大家夥兒湊在嶄新的八仙桌邊上,談論著大傑和黃毛的婚事。
大孫氏道:“年前找李神婆掐算的日子,當時是說正月初六是良辰吉日。”
“我打算過兩日再去給李神婆那拜個年,順便再敲定下是不是正月初六最好。”
“大舅媽,你啥時候去給李神婆拜年?我跟你一塊兒去啊!”楊若晴道。
經過了上迴王栓子那事後,楊若晴是當真見識到了李神婆的本事。
想去問問大媽的事。
大孫氏想了下,道:“明日我和你大舅要陪著大傑去黃毛家拜年呢,後日得空。”
楊若晴算了下,道:“明日周家村姑姑和表哥他們應該要過來給我大伯拜年,我要留在家裏燒飯,也走不開,後天我應該也有空,那就後天一起去吧!”
……
李家村,李神婆的家。
楊若晴有時候真的有些搞不懂耶,這個李神婆,是十裏八村有名的神婆,聽說前來占卜問卦算命掐日子的人,就從沒斷過。
清水鎮上也有很多大戶人家聽說了李神婆的名氣,有啥事兒也喜歡來李神婆這裏問詢。
還聽說有一迴鎮上一個員外家家宅不寧,還專門派馬車來把李神婆給接去,在宅子裏住了三天。
而且逢年過節,還有很多善男信女過來給李神婆拜年啥的。
照著這個節奏來算,李神婆手裏頭應該攢下了一些家底才對啊。
可是,眼前這李神婆住的屋子,卻是三間低矮的泥土坯屋子,屋頂上搭著的還是茅草。
人站在屋門口,抬起手來,都能扳到那門楣。
門口的小院子也是用石頭堆的,豎起一扇簡陋的木製小院子門,一棵桃樹兩棵柳樹像三角形一樣長在院子裏。
前幾迴楊若晴過來的時候,也看到了這三棵樹,但隻是掃一眼就過去了。
這迴,她特意留意了一下,發現了這些樹的品種後,忍不住暗暗驚訝。
最近在看一本大齊的野史劄記,是一本類似於山海經之類的書。
上麵就有提到柳樹,說柳樹是鬼樹,夜晚漂泊的靈魂,白天日頭出現的時候無所遁形,被日光照曬會魂飛魄散。
柳樹屬陰,鬼魂躲進柳樹裏,就能保護自己。
還有就是,用桃樹枝和柳樹枝做成的鞭子,聽說可以抽打鬼魂。
而用別的東西,是抽打不到靈體的,額……用遊戲的術語來說,其他武器攻擊無命中吧!
好吧,扯遠了。
楊若晴跟在大孫氏和孫氏的身後來到李神婆家的院子門口的的時候,李神婆正在院子裏喂雞。
“咕咕,咕咕,咕咕咯……”
像無數莊戶人家的小腳老太太一樣,李神婆穿著青藍色的對襟褂子,黑色的褲子,褲腳綁在襪子裏,幹淨利落的站在那裏。
一手拿著一隻葫蘆瓢,另一手抓著一把稻穀撒到地上。
腳邊,幾隻蘆花雞圍著她搶食。
雞被她喂養得倒是很肥,可這錢就不能把這屋子給整整嗎?
當然了,這些疑惑楊若晴也隻是放在心裏麵,人各有誌,李神婆是跟常人不一樣的人,所以在對錢財這塊的支配上,應該也異於常人吧!
大孫氏和孫氏在那跟李神婆打招唿,並稟明了來意。
李神婆看了眼這姐妹二人帶來的禮品,臉上露出一絲笑容。
“都是鄉裏鄉親的,能幫的我盡量幫,用不著這麽客氣。”
她嘴裏說著這些話,手下卻絲毫不留情,直接接過了禮品拎進了屋子。
大孫氏她們三人都跟著進來了,屋子裏,依舊是光線晦暗,跟普通的農家無異,唯一不同的是,八仙桌上方擺著一副泥菩薩的像,前麵擺著供品,插著焚燒的香。
讓屋子裏多了一些繚繞的煙霧,多了一絲神秘感。
“喝茶。”李神婆給她們三個各倒了一碗茶,然後坐了下來。
“說吧,啥事兒。”她開門見山道。
大孫氏便放下茶碗道:“李神婆,我主要還是想為了我兒子的婚事過來問問您老人家……”
大孫氏在那跟李神婆一問一答,孫氏和楊若晴在邊上聽著。
很快,日期就最後得到了核對,“就是正月初六吧,正月初六日子好,諸事大吉。”
大孫氏放心了,猶豫了一下,又問:“我還想問問,他們正月成親,那大概啥時候咱家能再添一口啊?”
李神婆看了大孫氏一眼,伸出雙手掐了一番後,目光有點複雜的看了大孫氏一眼,隨即恢複了平靜。
“這一年裏,除非生出一些其他的變數,不然,從運勢來看,你們家人口數是不會有變動的。”李神婆道。
大孫氏怔了下,隨即笑了笑,“沒啥,他們都還年輕,那就明年再生唄,不急不急……”
大孫氏退到了一旁喝茶,這邊,李神婆的視線落在孫氏的身上。
/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