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兩位大人知道不知道,但明達公心裏很清楚這家藏寶頗豐的“鄙店”底細。


    便是那日夜守護弘文館的皇城衛驍勇都都衛張青的“私店”。


    曾見過幾次麵的他對張都衛這般魏國俊彥很是欣賞,談吐風雅且謙遜有禮,不似楚國郢都那些二世祖飛揚跋扈,性情桀驁。


    僅僅與之見過幾次麵便心生歡喜,可見麻子是位很好相處的人。


    白花花的銀子連帶奢華絕倫的精美珍玩敲門探路,明達公探到關於這位皇城衛驍勇都都衛的一二底子。


    雖年紀輕輕卻是舉子身份,得朝堂貴人欣賞推薦到皇城衛當都衛卻因此得罪京城一些勳貴。皇城衛中不得三位指揮使鍾意,反而獨自領一都軍卒成孤軍。


    作為楚國的外使,明達公有無上的權力。


    作為外邦的政壇老鳥,他很欣賞這位不畏權貴的年輕俊彥,更別提這位年輕俊彥身上還有個令他垂涎的好寶貝。


    魏國朝堂最不喜的反而是自己最喜歡的,兩國雖同文同種,但分治幾百年來發展迥異。


    楚國是一個蓄奴成規的海權商國,技藝精湛的偃術巧妙地運用到造船上,船運業的發達給楚國帶來豐厚的商貿迴報。


    精美的器具奢物,琳琅的飾品,奢華的華服甚至隨處可見的香料海產坐船遠航來到魏國,被喜奢好美的魏國權貴直唿全要。


    太搶手了。


    素來壕奢的楚國貴人很同情魏國這幫沒見過世麵的同道中人。


    而魏國呢,精美的瓷器,素雅的文房器具,名家字畫,名人用過的器物,甚至千機堂鑄造的“君子劍”在楚國那些土豪看來,是附庸風雅擺宴請客時裝比的利器,藏之寶庫的珍寶。


    因楚國情特殊,上層權貴極為推崇魏國文人,愛屋及烏,連帶著沾惹文氣的器具文具字畫等等。


    一位魏國的小秀才若是到了楚國享受的一切待遇是魏國給不了。


    上行下效,上層人物喜歡魏國文人,喜歡魏風的詩詞歌賦,尊崇文士品格,進而帶動楚國上下包括市井中身份賤鄙的夜香工船奴都對來自魏國的文人乃至文士所用一切用物都頂禮膜拜到不可思議。


    在這裏不得不說個秘密。


    魏國有完善的科舉遴選製度,諸郡各地書院文壇名宿頻出,離不開學風濃鬱通古鑒今的好書院好夫子,離不開萬萬千千埋首苦讀聖賢書的莘莘學子。


    出現些許奇異的文寶很正常,不足為怪。


    文寶大多是由文壇大儒珍愛的凡物突變成的寶物。


    文氣磅礴的大儒願以文氣日夜不息地洗煉,哪怕是支青竹毫筆,一方頑石粗製的硯台,一塊凡鐵製作的鎮紙,在經文氣不斷洗煉浸染後大可能出現嬗變。


    這種幾率這要比那些器師鼓搗一些普通煉材就能煉製出一件法器來要“靠譜”得多。


    然而被文氣浸染得以奇效的文寶卻是頻頻被某些人走私到愛慕文物的楚國。


    而堂堂文風燦爛的魏國諸郡隻敢在每次科考時請出一尊文寶測文氣。


    一測完急忙重兵押護再送迴原主或是郡庫。


    這麽些沾惹文氣因而奇異的物件兒不僅不能“招搖過市”還需日夜堅守以防被盜,可謂是千日防盜啊。


    哎,魏國的文寶被楚國那些財大氣粗的公侯巨賈們惦記多年了。


    每逢文寶失竊案,用腳拇指都能想到又是楚國哪位不缺錢的大財主下暗紅了。


    既然文寶這般燙手,為嘛那些文壇名宿還要孜孜不倦地溫養呢,以求在那靈光一瞬間“養”出個大麻煩呢?


    是否為文壇大儒不是自己個叫的,是別人稱唿的,是能否溫養出一件文寶來證明的。


    對一件文寶的真偽辨別,沒有比身懷文氣的文士更能辨識得了。


    身負真才學的大儒手中溫養的文寶往往帶有驅穢清正、蕩邪消煞、耳清目明、清腦醒智的奇效。


    文寶是魏國那些大族珍之藏之的寶物,萬幸得一件便是鎮族興家的族寶。


    與魏國文脈傳承有序且璀璨如星的文壇比起來,楚國的文壇簡直就是大漠,不能說是寸草不生,隻能一句自娛自樂來形容。


    這麽多年來,注重文事的公侯巨賈們利用從不能說的渠道得來的文寶“催生”一批批可造之材。


    雖與文風鼎盛的魏國比起來是難登大雅之堂,但在荒漠裏這些好苗子已經稱得上是人中龍鳳了。


    但文寶一說從來沒有得到魏國官家的承認。


    在官家嘴中,文寶永遠是大儒的心愛之物,不得明碼標價,不得交易,否則以罪論處。


    但若是有人將文寶獻給官家,一個禦賜文獻郎的賜舉子出身功名跑不了。


    但話又說迴來,傻子才獻寶呢。


    藏在家裏自用不香嘛?


    萬一家中子弟在文寶的熏陶下開智聰慧,才思敏捷,文采飛揚,再到平京考個進士迴家,那還不“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啊。


    放心,但凡是個魏人都有這份改命的覺悟。


    這種惡劣的環境下,楚國人想要一件文寶,就隻能走一條路:搶盜。


    。。。


    閑話少說,迴歸正文。


    話說那楚國外使明達公為嘛暗戳戳地盯上弘文館的“門神”頭頭張都衛,那是因為張都衛手上有件半文寶。


    說起這半文寶,還得說說被春祭大典當祭品的安喜伯。


    沒錯,這件半文寶是黑冰台的幾位抄家小能手從安喜伯府秘藏的地庫裏尋到的好寶物。


    幾位武威將軍得到此寶後,經商議一致同意要知恩圖報地贈送給“挖井人”張都衛。


    沒有他大方的甩手不聞不問,哪來臥虎丘的喜獲帝心。


    一件半文寶而已,送得出手。


    再者,我等都是武夫,要這勞什子文寶有何用?


    魏人很是奇怪。


    文人鄙看武夫,武夫同樣很是鄙夷酸臭的腐儒。


    從安喜伯府抄家抄到的文寶是一掛玉佩,鯉魚吐珠,上等的玉州墨玉,青黑透亮。


    一百年前有位隴西來的文壇名宿到平京學宮講學,連講兩月,溫故知新,文氣上浮結作祥雲,彌久不散,一時聲名遠播。


    可惜剛為大儒半年便夜發急病身故。


    有小道傳言,那一夜該大儒宿睡時被一貴人送來兩名美婢侍奉。


    八成是老頭子不服老,嗑藥奮戰了。


    哎。


    可惜了。


    那掛鯉魚吐珠的懸玉便是該大儒的心愛之物。


    嗯,那位貴人便是落個抄家滿門的安喜伯他爺爺。


    。。。


    既然是大儒的心愛之物,且大儒隻嗨半年就嗝了,那玉佩隻能算半個文寶咯。


    反正,大多魏人就是這麽認為的,想來其中有一定的道理吧。


    反正,此鯉魚吐珠佩落到麻子手中時無甚奇異的,清腦提神的物件太多,對此無感。


    隻是將其置放在書房的格間上再無搭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玄幻:劍酒一江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沙拍雲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沙拍雲崖並收藏玄幻:劍酒一江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