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大涼益州大都督法正上疏奏請伐吳,其疏中曰:“孫紹荒淫兇逆,宜速征伐。若一旦孫紹死,更立賢主,則強敵也;臣造船七年,日有朽敗;臣年七十有六,死亡無日:三者一乖,則難圖矣。願陛下無失事機。”
涼帝韓煒覽完表疏,就和群臣商議:“益州法孝直所說與巨平郡王生前所言暗合,朕意已決,興師伐吳。”
丞相諸葛亮如今也年近六十,出班奏報道:“臣聽說江東孫綝想要興兵北上,軍兵已都整備,聲勢正盛,兵鋒正利!可推遲一年等吳兵疲憊,方可進兵。”
韓煒自知諸葛亮一向謹慎,便批準其奏報,於是降詔信王韓照按兵不動,雖散朝退入後宮,和兵部尚書郭奕下象棋消遣。
在將死郭奕之後,韓煒撫須而笑道:“伯益呐!你之棋藝可不及乃父啊!”韓煒看著郭奕不由得想起了郭嘉。
郭奕躬身施禮道:“陛下技高一籌,臣佩服!”
韓煒搖了搖頭道:“老嘍!一盤下來,隻覺得頭昏腦漲。當年尊父讓子,朕也不能勝他。越是如此,朕越是不服氣,連戰數合方能罷手呐!”
郭奕急忙言道:“陛下何故言老,正值壯年!”
“嘿嘿,你啊你,可比郭奉孝的嘴甜多矣!”韓煒老懷大慰的說道。
說話間,近臣奏邊關有表章來到,韓煒拆開觀看,正是信王韓照表章。
表中略曰:“往者,巨平郡王羊祜不博謀於朝臣,而密與父皇計,故令朝臣多異同之議。
兒臣以為,凡事當以利害相校,度此舉之利,十有八九,而其害止於無功耳。
自秋以來,討賊之形頗露;今若中止,孫紹恐怖,徙都武昌,完修江南諸城,遷其居民,城不可攻,野無所掠,則明年之計亦無及矣。望父皇三思而後行!”
韓煒剛剛覽完表章,郭奕突然起身,把棋盤推到一邊,叩頭奏報:“陛下聖武,國富民強,吳主**,民憂國敝。現今若前去征討,必可不勞而定,願陛下不要遲疑。”
韓煒示意郭奕平身,而後說道:“伯益所言其中利害關係,已然十分明朗,朕並無疑慮。也罷,就駁孔明一迴麵子,你速迴兵部安置,伐吳!”
韓煒立即升殿,命令鎮南大元帥信王韓照,領兵十萬出江陵;
鎮東大將軍甘述(甘寧次子)出塗中;
安東大將軍太史享出橫江;
建威將軍薑維出武昌;
平南將軍鄧艾出夏口;
各部領兵五萬,皆聽信王韓照調用。
又派益州大都督法正、建武將軍法邈父子二人浮江東下,水陸軍兵共計二十多萬,戰船數萬艘。又命令中軍大將軍典滿屯兵襄陽,節製各路人馬。
早有消息報到東吳,吳主孫紹本就年邁,聽聞涼國大軍壓境,嚇得魂不附體,急忙召來丞相張悌、司徒何植、司空膝循商議退兵之策。
張悌奏道:“可令上大將軍孫綝為帥進兵江陵,迎敵韓照;車騎將軍將軍孫歆進兵拒住夏口等處軍馬。臣自任軍師,領左將軍沈瑩、右將軍伍延,領兵十萬出擊牛渚,接應各路軍馬。”
孫紹連連聽從,命令張悌領兵去了。
孫紹退入後宮後惶恐不安,寵臣中常侍岑昏詢問其中原因。
孫紹言道:“涼軍大舉殺來,各路已有軍兵迎擊。怎奈法正老奸巨猾,詭計多端率兵數萬,戰船齊備,順流而下,很難抵擋,朕萬分擔憂。”
岑昏說:“臣有一計,可讓法正戰船都化為齏粉。”
孫紹也是病急亂投醫,忙問其計。
岑昏奏報道:“江南多鐵,可打造連環索百餘條,長達數百丈,每環重二三十斤,在沿江緊要處橫截。再打造鐵錐數萬,長丈餘,放置在水中。如果涼國戰船乘風而來,碰到鐵錐會漏,怎麽能夠再渡江?”
孫紹大喜,傳令撥付工匠在江邊連夜打造鐵索、鐵錐,擺設完畢。
卻說鎮南大元帥、信王韓照兵出江陵,命令橫江將軍徐楷(徐盛之子)領八百名水手,乘小舟暗渡長江,夜襲樂鄉,豎立很多旌旗在山林中,白天放炮擂鼓,夜間在各處舉火。
徐楷領命後領水軍渡江,埋伏在巴山之中。
次日,韓照領大軍水陸並進。前軍探馬迴報:“吳主派遣伍延出陸路,沈瑩出水路,孫歆為先鋒,三路前來迎擊。”
韓照領兵前進,孫歆戰船早到。兩兵初次交鋒,韓照馬上退走。孫歆領兵上岸,隨後追擊。不到二十裏,一通鼓響,四麵涼軍殺出。吳軍急忙退迴,韓照乘勢掩殺,吳軍死傷不計其數。
孫歆奔到城邊,徐楷領著八百水軍混雜在其中,就在城頭上放起火來。
孫歆大驚失色,對眾將說道:“涼國眾軍兵難道能飛渡長江不成?”想要退兵時,卻被徐楷大喝一聲,斬於馬下。
沈瑩在船上看到南岸上一片火起,巴山上風頭飄出一麵大旗,上書:“涼鎮南大大元帥韓照”。
沈瑩大驚,想要上岸逃命,卻被年紀輕輕的大涼皇太孫韓圼韓伯陽(韓涼長子)催馬趕到一戟挑殺。
伍延看到各軍都敗退,隻好棄城逃走,被伏兵捉住,綁縛去見韓照。
韓照最恨此等逃兵,便說道:“此子留之無用,推出立斬!”遂喝令武士斬殺。
韓照初戰大捷,即刻犒賞三軍。
吳國沅、湘一帶,直到廣州各郡,守城軍兵全都望風送印來投降。韓照派人持節安撫州郡,秋毫無犯。
隨後韓圼請命進兵攻武昌,武昌也立即投降。
韓照軍威大振,於是大會眾將,商議攻取建業之策。
韓圼此時出列說道:“皇叔,小侄以為百年之寇不能盡服。現在春水泛漲,難以久住。需等到來年春天,方可再行大舉進兵。”
韓照卻不以為然說道:“當年樂毅濟西一戰而兼並強齊,現各營各部軍威大振,正是勢如竹破,數節之後都會迎刃而解,根本不用再從其他地方下手。”
於是馳檄約會眾將一起進兵,攻取建業。
涼帝韓煒覽完表疏,就和群臣商議:“益州法孝直所說與巨平郡王生前所言暗合,朕意已決,興師伐吳。”
丞相諸葛亮如今也年近六十,出班奏報道:“臣聽說江東孫綝想要興兵北上,軍兵已都整備,聲勢正盛,兵鋒正利!可推遲一年等吳兵疲憊,方可進兵。”
韓煒自知諸葛亮一向謹慎,便批準其奏報,於是降詔信王韓照按兵不動,雖散朝退入後宮,和兵部尚書郭奕下象棋消遣。
在將死郭奕之後,韓煒撫須而笑道:“伯益呐!你之棋藝可不及乃父啊!”韓煒看著郭奕不由得想起了郭嘉。
郭奕躬身施禮道:“陛下技高一籌,臣佩服!”
韓煒搖了搖頭道:“老嘍!一盤下來,隻覺得頭昏腦漲。當年尊父讓子,朕也不能勝他。越是如此,朕越是不服氣,連戰數合方能罷手呐!”
郭奕急忙言道:“陛下何故言老,正值壯年!”
“嘿嘿,你啊你,可比郭奉孝的嘴甜多矣!”韓煒老懷大慰的說道。
說話間,近臣奏邊關有表章來到,韓煒拆開觀看,正是信王韓照表章。
表中略曰:“往者,巨平郡王羊祜不博謀於朝臣,而密與父皇計,故令朝臣多異同之議。
兒臣以為,凡事當以利害相校,度此舉之利,十有八九,而其害止於無功耳。
自秋以來,討賊之形頗露;今若中止,孫紹恐怖,徙都武昌,完修江南諸城,遷其居民,城不可攻,野無所掠,則明年之計亦無及矣。望父皇三思而後行!”
韓煒剛剛覽完表章,郭奕突然起身,把棋盤推到一邊,叩頭奏報:“陛下聖武,國富民強,吳主**,民憂國敝。現今若前去征討,必可不勞而定,願陛下不要遲疑。”
韓煒示意郭奕平身,而後說道:“伯益所言其中利害關係,已然十分明朗,朕並無疑慮。也罷,就駁孔明一迴麵子,你速迴兵部安置,伐吳!”
韓煒立即升殿,命令鎮南大元帥信王韓照,領兵十萬出江陵;
鎮東大將軍甘述(甘寧次子)出塗中;
安東大將軍太史享出橫江;
建威將軍薑維出武昌;
平南將軍鄧艾出夏口;
各部領兵五萬,皆聽信王韓照調用。
又派益州大都督法正、建武將軍法邈父子二人浮江東下,水陸軍兵共計二十多萬,戰船數萬艘。又命令中軍大將軍典滿屯兵襄陽,節製各路人馬。
早有消息報到東吳,吳主孫紹本就年邁,聽聞涼國大軍壓境,嚇得魂不附體,急忙召來丞相張悌、司徒何植、司空膝循商議退兵之策。
張悌奏道:“可令上大將軍孫綝為帥進兵江陵,迎敵韓照;車騎將軍將軍孫歆進兵拒住夏口等處軍馬。臣自任軍師,領左將軍沈瑩、右將軍伍延,領兵十萬出擊牛渚,接應各路軍馬。”
孫紹連連聽從,命令張悌領兵去了。
孫紹退入後宮後惶恐不安,寵臣中常侍岑昏詢問其中原因。
孫紹言道:“涼軍大舉殺來,各路已有軍兵迎擊。怎奈法正老奸巨猾,詭計多端率兵數萬,戰船齊備,順流而下,很難抵擋,朕萬分擔憂。”
岑昏說:“臣有一計,可讓法正戰船都化為齏粉。”
孫紹也是病急亂投醫,忙問其計。
岑昏奏報道:“江南多鐵,可打造連環索百餘條,長達數百丈,每環重二三十斤,在沿江緊要處橫截。再打造鐵錐數萬,長丈餘,放置在水中。如果涼國戰船乘風而來,碰到鐵錐會漏,怎麽能夠再渡江?”
孫紹大喜,傳令撥付工匠在江邊連夜打造鐵索、鐵錐,擺設完畢。
卻說鎮南大元帥、信王韓照兵出江陵,命令橫江將軍徐楷(徐盛之子)領八百名水手,乘小舟暗渡長江,夜襲樂鄉,豎立很多旌旗在山林中,白天放炮擂鼓,夜間在各處舉火。
徐楷領命後領水軍渡江,埋伏在巴山之中。
次日,韓照領大軍水陸並進。前軍探馬迴報:“吳主派遣伍延出陸路,沈瑩出水路,孫歆為先鋒,三路前來迎擊。”
韓照領兵前進,孫歆戰船早到。兩兵初次交鋒,韓照馬上退走。孫歆領兵上岸,隨後追擊。不到二十裏,一通鼓響,四麵涼軍殺出。吳軍急忙退迴,韓照乘勢掩殺,吳軍死傷不計其數。
孫歆奔到城邊,徐楷領著八百水軍混雜在其中,就在城頭上放起火來。
孫歆大驚失色,對眾將說道:“涼國眾軍兵難道能飛渡長江不成?”想要退兵時,卻被徐楷大喝一聲,斬於馬下。
沈瑩在船上看到南岸上一片火起,巴山上風頭飄出一麵大旗,上書:“涼鎮南大大元帥韓照”。
沈瑩大驚,想要上岸逃命,卻被年紀輕輕的大涼皇太孫韓圼韓伯陽(韓涼長子)催馬趕到一戟挑殺。
伍延看到各軍都敗退,隻好棄城逃走,被伏兵捉住,綁縛去見韓照。
韓照最恨此等逃兵,便說道:“此子留之無用,推出立斬!”遂喝令武士斬殺。
韓照初戰大捷,即刻犒賞三軍。
吳國沅、湘一帶,直到廣州各郡,守城軍兵全都望風送印來投降。韓照派人持節安撫州郡,秋毫無犯。
隨後韓圼請命進兵攻武昌,武昌也立即投降。
韓照軍威大振,於是大會眾將,商議攻取建業之策。
韓圼此時出列說道:“皇叔,小侄以為百年之寇不能盡服。現在春水泛漲,難以久住。需等到來年春天,方可再行大舉進兵。”
韓照卻不以為然說道:“當年樂毅濟西一戰而兼並強齊,現各營各部軍威大振,正是勢如竹破,數節之後都會迎刃而解,根本不用再從其他地方下手。”
於是馳檄約會眾將一起進兵,攻取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