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敗陣,士氣低迷,唯有操練軍士將養軍心。
是日,賀齊入帳啟稟孫權道:“末將手下有一人,姓戈名定,與韓治小兒手下後槽官(馬夫)是結義弟兄,這後槽官被韓治責備而心懷怨恨,於是來信投誠,言今晚舉火為號,一起誅殺韓治。末將請命,帶領兵馬以為外應。”
孫權心中不安,認為此計不妥,便問道:“戈定此人,現在何處?”
賀齊答道:“他如今已經混到合肥城中去了,末將願領五千軍兵前去。”
張紘亦是以為不妥,便言道:“這合肥城中,太史慈勇武,又徐庶足智多謀,況且韓治武藝亦是不俗,還望賀齊將軍莫要輕舉妄動呐。”
可賀齊立功心切,堅決要去。
張紘再勸無果。孫權本就也因為折損了宋謙,急於報仇雪恨,於是便令賀齊領兵五千,去作為外應。
卻說這戈定,本就乃涼州人氏,整天混在涼軍之中,還真無人懷疑,他尋找到為韓治養馬的後槽官一起商議。
戈定言道:“我已派人報告賀齊將軍去了,今夜他必定前來接應。我等該如何行事?”
這後槽官說道:“此處離中軍大校場甚遠遠,夜裏宵禁,三步一崗,五步一哨,防備森嚴。可潛伏於輜重營內放起一把火,你且去傳言輜重大營通敵造反,如此城中軍兵必亂,韓治向來不好驕奢,軍中之事向來親力親為。若知此事,定來輜重營。如此在亂軍之中,可刺韓治,韓治若死,合肥涼軍群龍無首,大事可期!”
這種想當然的計謀在戈定此輩眼中,彷佛神計鬼謀一般。
戈定即刻說道:“此真乃妙計也!”
是夜,太史慈得勝迴城,韓治下令賞勞三軍,但傳令道:不可卸甲,須枕戈待旦。
樂進不解問道:“啟稟二殿下,我軍大勝,吳兵遠逃,怎地殿下卻不叫兒郎們卸甲安息?”
不少將領亦是不解,皆都望向韓治。
韓治笑而不語,看看徐庶。
徐庶撫須言道:“諸位將軍,非是殿下不準各營安歇。乃是為將之道也,不因勝為喜,亦不因敗而憂。倘若吳兵趁我軍不備,乘虛而攻,如之奈何?故而,今夜之防備要比他日更為謹慎才是!”
這邊廂話還沒有說完,但有小校急報:“啟稟二殿下,輜重營中火起,一片喊叫造反之聲!”
韓治急令徐庶坐鎮大營,自己出帳上馬,喚太史慈、李典、樂進等十餘將領出營,當道立馬。
又有小校來報:“二殿下,喊聲十分急促,還請殿下移駕,親自探視。”
韓治看了看輜重營火光,又朝李典、樂進使了個眼色,二將策馬而走。
而後韓治又說道:“輜重營皆西涼老營舊卒,盡數忠肝義膽,豈會造反?這定是有敵軍細作入城,故意擾亂軍心!傳我將令,各營不可躁動,再有亂者,先斬之!”
果不其然,李典、樂進各自擒拿戈定與那後槽官前來。
韓治親自審問後,獲悉情況,立即下令將二人斬首示眾。
此刻,隻聽得城門外鳴鑼擊鼓,喊聲大震。賀齊五千兵馬已然來到。
太史慈靈機一動,對韓治建議道:“二殿下,此乃吳兵在外麵接應,我等可將計就計破敵!”
韓治深以為然,便命人在城門內放起一把火,眾人都喊叫造反,大開城門後放下吊橋。
賀齊見到城門大開,欣喜若狂,隻認為是城裏接應的,挺槍縱馬先入。
可來至甕城,城上鼓角齊鳴,太史慈率領丹陽兵已然聳立城頭,遂下令亂箭射下。
賀齊急忙後退,卻已經身中數箭。背後李典、樂進殺出,吳兵折損大半。
涼兵乘勢追趕到寨前,程普、韓當兩位老將率兵殺出,來救賀齊,李典、樂進見吳軍勢大,遂返迴合肥城中。
孫權見賀齊身帶重傷,更加傷悲,軍心渙散,已然不能再戰。
魯肅立刻請示孫權罷兵,孫權準許,於是收兵上船,大軍返迴濡須口。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又是一年光景,大涼太初六年間,又到了各州兵馬大都督換離調任之際。
而荊州、兗州、揚州三地皆為涼國三位皇子掌攝,此三地的大都督操辦軍務皆要上報。涼帝韓煒意欲分封諸子為王,也好調度軍事。
即刻下旨分封,敕封大皇子韓涼為親王爵,賜字為:英;二皇子韓治為親王爵,賜字為:勇;四皇子韓灃為親王爵,賜字為:慧。
四位皇子封王之後,留洛陽任用,參朝議政。
除了溫王呂布、荊州侯郭嘉以外,涼帝韓煒再行封爵大典。
敕封上將軍趙雲為冀州侯;撫軍大將軍馬超為涼州侯;中軍大將軍典韋為豫州侯。太初三將終得歸宿,也是順天應命。
又調幽州大都督張遼赴任揚州,幽州都督由高順繼任;徐州大都督太史慈赴任荊州,荊州大都督甘寧赴任徐州。
涼州牧閻忠告老,並州牧、駙馬閻行調任涼州,兼領大都督一職。
青州牧諸葛亮兼領大都督。兗州牧徐庶,兵馬大都督為願冀州顏良。
豫州牧許定兼領大都督。益州牧荀攸調任洛陽,由彭羕為州牧,法正領大都督一職。司隸校尉成公英調任冀州牧,冀州牧沮授調任洛陽,兵馬大都督由張郃接任。
司隸校尉則由丞相賈詡之子賈穆出任,胡車為司隸將軍。司隸校尉府歸司空郭嘉統轄。
而闇月司主則由王異接任,趙昂為副司。同時,在洛陽皇宮一側開府,闇月司正式來到了台前。
獲悉大涼國一係列的官員任命,讓東吳黃龍大帝孫權感到不安,即刻設朝議政。
大都督魯肅奏道:“現今韓煒命新任典農中郎將鄧艾屯兵於皖,大肆種田,為合肥囤積軍糧。我軍可先攻皖,再取合肥。”
孫權聽後,深以為然:“都督此計,正合朕意。”
於是孫權命陳武、淩統為先鋒,魯肅為後援,孫權親領黃蓋、程普、韓當三老將為中軍。又起精兵十萬,意欲再圖合肥。
是日,賀齊入帳啟稟孫權道:“末將手下有一人,姓戈名定,與韓治小兒手下後槽官(馬夫)是結義弟兄,這後槽官被韓治責備而心懷怨恨,於是來信投誠,言今晚舉火為號,一起誅殺韓治。末將請命,帶領兵馬以為外應。”
孫權心中不安,認為此計不妥,便問道:“戈定此人,現在何處?”
賀齊答道:“他如今已經混到合肥城中去了,末將願領五千軍兵前去。”
張紘亦是以為不妥,便言道:“這合肥城中,太史慈勇武,又徐庶足智多謀,況且韓治武藝亦是不俗,還望賀齊將軍莫要輕舉妄動呐。”
可賀齊立功心切,堅決要去。
張紘再勸無果。孫權本就也因為折損了宋謙,急於報仇雪恨,於是便令賀齊領兵五千,去作為外應。
卻說這戈定,本就乃涼州人氏,整天混在涼軍之中,還真無人懷疑,他尋找到為韓治養馬的後槽官一起商議。
戈定言道:“我已派人報告賀齊將軍去了,今夜他必定前來接應。我等該如何行事?”
這後槽官說道:“此處離中軍大校場甚遠遠,夜裏宵禁,三步一崗,五步一哨,防備森嚴。可潛伏於輜重營內放起一把火,你且去傳言輜重大營通敵造反,如此城中軍兵必亂,韓治向來不好驕奢,軍中之事向來親力親為。若知此事,定來輜重營。如此在亂軍之中,可刺韓治,韓治若死,合肥涼軍群龍無首,大事可期!”
這種想當然的計謀在戈定此輩眼中,彷佛神計鬼謀一般。
戈定即刻說道:“此真乃妙計也!”
是夜,太史慈得勝迴城,韓治下令賞勞三軍,但傳令道:不可卸甲,須枕戈待旦。
樂進不解問道:“啟稟二殿下,我軍大勝,吳兵遠逃,怎地殿下卻不叫兒郎們卸甲安息?”
不少將領亦是不解,皆都望向韓治。
韓治笑而不語,看看徐庶。
徐庶撫須言道:“諸位將軍,非是殿下不準各營安歇。乃是為將之道也,不因勝為喜,亦不因敗而憂。倘若吳兵趁我軍不備,乘虛而攻,如之奈何?故而,今夜之防備要比他日更為謹慎才是!”
這邊廂話還沒有說完,但有小校急報:“啟稟二殿下,輜重營中火起,一片喊叫造反之聲!”
韓治急令徐庶坐鎮大營,自己出帳上馬,喚太史慈、李典、樂進等十餘將領出營,當道立馬。
又有小校來報:“二殿下,喊聲十分急促,還請殿下移駕,親自探視。”
韓治看了看輜重營火光,又朝李典、樂進使了個眼色,二將策馬而走。
而後韓治又說道:“輜重營皆西涼老營舊卒,盡數忠肝義膽,豈會造反?這定是有敵軍細作入城,故意擾亂軍心!傳我將令,各營不可躁動,再有亂者,先斬之!”
果不其然,李典、樂進各自擒拿戈定與那後槽官前來。
韓治親自審問後,獲悉情況,立即下令將二人斬首示眾。
此刻,隻聽得城門外鳴鑼擊鼓,喊聲大震。賀齊五千兵馬已然來到。
太史慈靈機一動,對韓治建議道:“二殿下,此乃吳兵在外麵接應,我等可將計就計破敵!”
韓治深以為然,便命人在城門內放起一把火,眾人都喊叫造反,大開城門後放下吊橋。
賀齊見到城門大開,欣喜若狂,隻認為是城裏接應的,挺槍縱馬先入。
可來至甕城,城上鼓角齊鳴,太史慈率領丹陽兵已然聳立城頭,遂下令亂箭射下。
賀齊急忙後退,卻已經身中數箭。背後李典、樂進殺出,吳兵折損大半。
涼兵乘勢追趕到寨前,程普、韓當兩位老將率兵殺出,來救賀齊,李典、樂進見吳軍勢大,遂返迴合肥城中。
孫權見賀齊身帶重傷,更加傷悲,軍心渙散,已然不能再戰。
魯肅立刻請示孫權罷兵,孫權準許,於是收兵上船,大軍返迴濡須口。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又是一年光景,大涼太初六年間,又到了各州兵馬大都督換離調任之際。
而荊州、兗州、揚州三地皆為涼國三位皇子掌攝,此三地的大都督操辦軍務皆要上報。涼帝韓煒意欲分封諸子為王,也好調度軍事。
即刻下旨分封,敕封大皇子韓涼為親王爵,賜字為:英;二皇子韓治為親王爵,賜字為:勇;四皇子韓灃為親王爵,賜字為:慧。
四位皇子封王之後,留洛陽任用,參朝議政。
除了溫王呂布、荊州侯郭嘉以外,涼帝韓煒再行封爵大典。
敕封上將軍趙雲為冀州侯;撫軍大將軍馬超為涼州侯;中軍大將軍典韋為豫州侯。太初三將終得歸宿,也是順天應命。
又調幽州大都督張遼赴任揚州,幽州都督由高順繼任;徐州大都督太史慈赴任荊州,荊州大都督甘寧赴任徐州。
涼州牧閻忠告老,並州牧、駙馬閻行調任涼州,兼領大都督一職。
青州牧諸葛亮兼領大都督。兗州牧徐庶,兵馬大都督為願冀州顏良。
豫州牧許定兼領大都督。益州牧荀攸調任洛陽,由彭羕為州牧,法正領大都督一職。司隸校尉成公英調任冀州牧,冀州牧沮授調任洛陽,兵馬大都督由張郃接任。
司隸校尉則由丞相賈詡之子賈穆出任,胡車為司隸將軍。司隸校尉府歸司空郭嘉統轄。
而闇月司主則由王異接任,趙昂為副司。同時,在洛陽皇宮一側開府,闇月司正式來到了台前。
獲悉大涼國一係列的官員任命,讓東吳黃龍大帝孫權感到不安,即刻設朝議政。
大都督魯肅奏道:“現今韓煒命新任典農中郎將鄧艾屯兵於皖,大肆種田,為合肥囤積軍糧。我軍可先攻皖,再取合肥。”
孫權聽後,深以為然:“都督此計,正合朕意。”
於是孫權命陳武、淩統為先鋒,魯肅為後援,孫權親領黃蓋、程普、韓當三老將為中軍。又起精兵十萬,意欲再圖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