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初定,韓煒坐鎮彭城,以安人心。闔州各文武官吏紛紛前來拜謁,以求官運亨通。
山河殿前諸官齊至,韓煒照常處理公務,批閱各郡公文。一切照舊,直到最後。
韓煒起身說道:“諸公辛苦,且早些散罷。”
“臣等告退。”眾文武紛紛退卻。
文武群臣三五成群結伴而行,時任東海太守糜竺與東海校尉糜芳議論著。
糜芳先開口道:“兄長,你說這武成公會不會讓陳元龍接任州牧之職?今日你看他在殿上逞威的樣子,得意的緊呐!”
糜竺笑了笑,輕聲說道:“賢弟有所不知!這陳元龍派人把太史子義的老母從青州接了出來,子義將軍為人至孝,感其大恩,視陳登為兄長一般。而這件事卻是武成公一直憂慮之事,故而使武成公另眼相待了。”
兄弟二人說著,來至殿外,翻身上馬。
糜芳接著說道:“那如此說,太史慈定然支持陳登了?唉,武成公推行這個‘選舉’製,確實不凡呐!可暗中看出何人結黨。”
糜竺點點頭:“嗯?賢弟有長進呀!竟然看出內中隱情。不過,這選舉的支持程度唯有武成公一人所知,所以說……”
“哦,哦,哦。所以說誰出任徐州牧還是武成公定奪了?”糜芳很開竅,恍然說道。
糜竺依舊自信,說道:“再過幾日,小妹嫁過去,徐州諸級官吏享受安寧年深日久,定會為自己日後前程打算,他們見風使舵慣了,恐怕有半數要倒向為兄了。凡上位者,必有猜忌之心。那時,武成公不得不考慮一番了,是妻兄可靠,還是外人?”
“嗯,兄長言之有理。我等隻需靜觀其變咯?”
“不錯,正式如此。哦,對了,陪為兄看看咱們在彭城的新宅邸。”
兄弟二人可謂春風得意馬蹄疾,前往新宅而去。
山河殿內隻剩下韓煒、韓治、荀攸、董昭四人。
荀攸率先言道:“明公,這陳登與糜竺二人如今勢如水火,臣以為此乃政亂先兆,望明公早日處置。”
韓煒淡然一笑,說道:“哈,不妨事。這二人皆具真才實學,誰繼承州牧一職都尚可,剩下的孤帶在身邊,在府中任職便可。”
董昭聽後,一皺眉。韓煒看在眼裏,遂問道:“公仁,你說說?”
董昭施禮說道:“臣以為此兩家乃徐州本土豪族,且家大業大,根基深重。陳氏家主陳珪,年長德高,老謀深算,其舉薦孝廉、茂才不計其數,徐州士人皆視其為師長;而糜家世代經商,鹽鐵營生盡在掌握,又經營多年,可謂富商巨賈。二者任誰也不想離開徐州,豈會輕易跟隨明公前往長安?”
韓煒頻頻點頭,言道:“嗯,若非公仁,孤倒是忘了此一輒。”
董昭恭敬施禮,退迴原處。
韓煒又看看韓涼,說道:“吾兒可有話說?”
韓涼出列,拱手施禮:“兒以為,可另選一人。”
“哦?另選一人?”
“然,陳登、糜竺皆不從也。故此兩家不從,徐州之人亦不可也。”
荀攸跟董昭相視皺眉,他們認為這是韓涼在推翻韓煒的政策。罷黜“徐州事,徐人治”的方針,這必然會引起徐州群臣不滿,韓煒也會遭受非議,言而無信。
荀攸沒忍住還是說道:“大公子此言欠妥,若不用徐州人治政,可知其後果?”
董昭無奈,也隻好附和道:“不錯,大公子此舉弊大於利。”
他們若是不起來反對韓涼,那就是反對韓煒。這可不是為臣之道,側麵展現的是對韓煒不忠。
韓煒不但沒氣,反倒很慶幸。慶幸自己兒子敢於革新。所謂:知父莫若子。韓煒也考慮著這個問題,不想韓涼竟主動提出。
即刻言道:“兩位先生,孤常言: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涼兒有此覺悟,並沒有不妥之處。你且說說吧!”
韓涼接著說道:“為防徐州政亂之兆,陳、糜二人皆不可用。二人任其一,定然相互掣肘,不利於徐州發展。若用‘徐人治徐’又不可行,這二人或拉攏收買,或威逼利誘,久而久之亦會被其二人架空,重蹈陶恭祖老兒覆轍。”
韓煒越聽越靠譜,見兒子有些緊張,指了指桌案上的茶水,和藹的說道:“喝口水,接著說。”
韓涼躬身說道:“此乃父親之茶,兒不敢僭越。”
韓煒一皺眉,撇著嘴說道:“嘖嘖,你們看看吧。這小子還跟孤繁文縟節起來啦!讓你喝,你就喝。哪裏這般絮叨?”
韓涼依舊正色說道:“兒,遵命。”
喝了茶水,接著說道:“兒有上中下三策,可說與父親。”
韓煒麵露喜色,看了看荀攸董昭二人,二人頻頻點頭。
韓涼這才又說道:“上策可不破父親‘徐人治徐’之策略,繼續任用徐州人;中策任用父親近臣,以治徐州,萬無一失;下策便是父親親自坐鎮徐州以瓦解陳、糜兩家之勢力。”
韓煒點點頭,接著說道:“上策,還是上策的好。中策過於強硬,下策太緩。我兒且說說這上策中,以何人出任徐州牧?”
韓涼遂言道:“琅琊諸葛玄,頗有賢名,袁術曾以豫章太守征辟,諸葛玄以輔其為齒,以為兄長諸葛珪守孝為名,故而辭官。哦,父親可記得當年舌戰潁川名士的諸葛孔明?那便是諸葛玄之侄。”
“哦?諸葛玄嗎?”韓煒頗有些心動,畢竟諸葛亮更近了些。
韓涼急忙說道:“然此人選,父親自可度之。兒以為諸葛氏今時今日已成沒落寒門,而諸葛玄又心懷秉正,可為父親所用。”
韓煒思索著,用諸葛玄確實不錯。韓涼隻知其表,不知其裏,用諸葛玄的話,不光是穩定治理徐州一方麵的便利。
更重要的是諸葛亮啊!
縱然諸葛亮心係漢室,不能為韓煒所用,可若是能將其軟禁起來,也不讓其為他人所用,那便是天大的好處。
韓煒最終決定,說道:“明日,傳諸葛玄山河殿覲見!”
山河殿前諸官齊至,韓煒照常處理公務,批閱各郡公文。一切照舊,直到最後。
韓煒起身說道:“諸公辛苦,且早些散罷。”
“臣等告退。”眾文武紛紛退卻。
文武群臣三五成群結伴而行,時任東海太守糜竺與東海校尉糜芳議論著。
糜芳先開口道:“兄長,你說這武成公會不會讓陳元龍接任州牧之職?今日你看他在殿上逞威的樣子,得意的緊呐!”
糜竺笑了笑,輕聲說道:“賢弟有所不知!這陳元龍派人把太史子義的老母從青州接了出來,子義將軍為人至孝,感其大恩,視陳登為兄長一般。而這件事卻是武成公一直憂慮之事,故而使武成公另眼相待了。”
兄弟二人說著,來至殿外,翻身上馬。
糜芳接著說道:“那如此說,太史慈定然支持陳登了?唉,武成公推行這個‘選舉’製,確實不凡呐!可暗中看出何人結黨。”
糜竺點點頭:“嗯?賢弟有長進呀!竟然看出內中隱情。不過,這選舉的支持程度唯有武成公一人所知,所以說……”
“哦,哦,哦。所以說誰出任徐州牧還是武成公定奪了?”糜芳很開竅,恍然說道。
糜竺依舊自信,說道:“再過幾日,小妹嫁過去,徐州諸級官吏享受安寧年深日久,定會為自己日後前程打算,他們見風使舵慣了,恐怕有半數要倒向為兄了。凡上位者,必有猜忌之心。那時,武成公不得不考慮一番了,是妻兄可靠,還是外人?”
“嗯,兄長言之有理。我等隻需靜觀其變咯?”
“不錯,正式如此。哦,對了,陪為兄看看咱們在彭城的新宅邸。”
兄弟二人可謂春風得意馬蹄疾,前往新宅而去。
山河殿內隻剩下韓煒、韓治、荀攸、董昭四人。
荀攸率先言道:“明公,這陳登與糜竺二人如今勢如水火,臣以為此乃政亂先兆,望明公早日處置。”
韓煒淡然一笑,說道:“哈,不妨事。這二人皆具真才實學,誰繼承州牧一職都尚可,剩下的孤帶在身邊,在府中任職便可。”
董昭聽後,一皺眉。韓煒看在眼裏,遂問道:“公仁,你說說?”
董昭施禮說道:“臣以為此兩家乃徐州本土豪族,且家大業大,根基深重。陳氏家主陳珪,年長德高,老謀深算,其舉薦孝廉、茂才不計其數,徐州士人皆視其為師長;而糜家世代經商,鹽鐵營生盡在掌握,又經營多年,可謂富商巨賈。二者任誰也不想離開徐州,豈會輕易跟隨明公前往長安?”
韓煒頻頻點頭,言道:“嗯,若非公仁,孤倒是忘了此一輒。”
董昭恭敬施禮,退迴原處。
韓煒又看看韓涼,說道:“吾兒可有話說?”
韓涼出列,拱手施禮:“兒以為,可另選一人。”
“哦?另選一人?”
“然,陳登、糜竺皆不從也。故此兩家不從,徐州之人亦不可也。”
荀攸跟董昭相視皺眉,他們認為這是韓涼在推翻韓煒的政策。罷黜“徐州事,徐人治”的方針,這必然會引起徐州群臣不滿,韓煒也會遭受非議,言而無信。
荀攸沒忍住還是說道:“大公子此言欠妥,若不用徐州人治政,可知其後果?”
董昭無奈,也隻好附和道:“不錯,大公子此舉弊大於利。”
他們若是不起來反對韓涼,那就是反對韓煒。這可不是為臣之道,側麵展現的是對韓煒不忠。
韓煒不但沒氣,反倒很慶幸。慶幸自己兒子敢於革新。所謂:知父莫若子。韓煒也考慮著這個問題,不想韓涼竟主動提出。
即刻言道:“兩位先生,孤常言: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涼兒有此覺悟,並沒有不妥之處。你且說說吧!”
韓涼接著說道:“為防徐州政亂之兆,陳、糜二人皆不可用。二人任其一,定然相互掣肘,不利於徐州發展。若用‘徐人治徐’又不可行,這二人或拉攏收買,或威逼利誘,久而久之亦會被其二人架空,重蹈陶恭祖老兒覆轍。”
韓煒越聽越靠譜,見兒子有些緊張,指了指桌案上的茶水,和藹的說道:“喝口水,接著說。”
韓涼躬身說道:“此乃父親之茶,兒不敢僭越。”
韓煒一皺眉,撇著嘴說道:“嘖嘖,你們看看吧。這小子還跟孤繁文縟節起來啦!讓你喝,你就喝。哪裏這般絮叨?”
韓涼依舊正色說道:“兒,遵命。”
喝了茶水,接著說道:“兒有上中下三策,可說與父親。”
韓煒麵露喜色,看了看荀攸董昭二人,二人頻頻點頭。
韓涼這才又說道:“上策可不破父親‘徐人治徐’之策略,繼續任用徐州人;中策任用父親近臣,以治徐州,萬無一失;下策便是父親親自坐鎮徐州以瓦解陳、糜兩家之勢力。”
韓煒點點頭,接著說道:“上策,還是上策的好。中策過於強硬,下策太緩。我兒且說說這上策中,以何人出任徐州牧?”
韓涼遂言道:“琅琊諸葛玄,頗有賢名,袁術曾以豫章太守征辟,諸葛玄以輔其為齒,以為兄長諸葛珪守孝為名,故而辭官。哦,父親可記得當年舌戰潁川名士的諸葛孔明?那便是諸葛玄之侄。”
“哦?諸葛玄嗎?”韓煒頗有些心動,畢竟諸葛亮更近了些。
韓涼急忙說道:“然此人選,父親自可度之。兒以為諸葛氏今時今日已成沒落寒門,而諸葛玄又心懷秉正,可為父親所用。”
韓煒思索著,用諸葛玄確實不錯。韓涼隻知其表,不知其裏,用諸葛玄的話,不光是穩定治理徐州一方麵的便利。
更重要的是諸葛亮啊!
縱然諸葛亮心係漢室,不能為韓煒所用,可若是能將其軟禁起來,也不讓其為他人所用,那便是天大的好處。
韓煒最終決定,說道:“明日,傳諸葛玄山河殿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