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主將廝殺沒了蹤影,可軍卒們也不敢弱勢,相互呐喊,一聲高過一聲,一陣強過一陣,那一方也不願意墮了士氣。
正在此時,但見張遼躍馬而來,漸漸映入眼簾,眾人看得真切,那赤驊騮被栓在了張遼坐騎後麵,再看張遼馬鞍之上掛著的首級,正是白狼王塌頓。
這一下可喜壞了大漢軍卒們,軍陣之中喝彩呐喊之聲直衝鬥牛,響徹雲霄:“漢軍威武!漢軍威武!”
相比之下,這些白狼騎兵一個個耷拉著腦袋,滿臉的不甘心,可不甘心又如何,現在主將都被人家梟首,還跟人家叫個什麽勁?
不等張遼迴歸本陣,自有親兵稟報田疇,田疇仰天大笑,讚道:“將軍言道,文遠乃古之召虎,果然名不虛傳!鮮於輔將軍何在?”
鮮於輔也是滿臉喜悅,出列應命:“末將在,請先生吩咐。”
“文遠將軍不通烏桓語言,速速去陣前收攏白狼突騎。”田疇下令道。
鮮於輔恭聲應諾,轉身出了大營。按下田疇如何繼續籌謀不表,卻說陣前的張遼。
張遼調兵遣將把白狼突騎一一俘虜,找了一個統領模樣的人詢問,可那人不通漢語,把張遼弄的哭笑不得。
還好鮮於輔及時趕到,說服了這五百白狼騎兵。
田疇見張遼大勝而歸,即刻擺下慶功宴為張遼所部接風洗塵。
又讓鮮於輔辛苦一趟,去徐無山中見韓煒,那塌頓的大營就在徐無山中,唯有鮮於輔前去遊說降卒,方能成事。
韓煒率麹義已經襲擊了塌頓在徐無山中的大營,這裏的烏桓兵雖然驍勇,但豈是先登猛士的對手?再麹義殺了一個又一個的將領之後,他們最終服軟。又有鮮於輔從中調停,最終徐無山一役,才算大獲全勝。
此戰繳獲輜重馬匹無數,降卒三萬,田疇見大局已定,也準備返迴無終縣了。
塌頓陣亡的消息不脛而走,傳遍了整個烏桓部族,作為烏桓第一勇士的塌頓竟然死了,這讓所有烏桓人意料之外。烏桓至此群龍無首,猶如一盤散沙。
烏桓新王樓班獲得消息悲痛欲絕,不光因為塌頓是他的兄長,更重要的是支撐烏桓人的精神支柱就此坍塌。
峭王蘇仆延的舊部依舊是臣服於樓班的,而汗魯王烏延已然自立為單於,勢要將這些人趕盡殺絕。
樓班雖然年幼,但自幼受到漢家文化的熏陶,深知若想活命隻能向漢庭投降,可眼下被軟禁在柳城自是無法脫身。
烏延不殺樓班的原因,正是樓班沒有說出丘力居埋藏寶藏的下落,這批寶藏就是丘力居多年劫掠所得。
樓班聰明,他明白隻要說出來,自己必死無疑。
韓煒攜大捷之士氣,由田疇帶領穿越各處險要絕境再次兵臨城下,此次出征幾乎幽州精銳盡出。就連呂布也帶著曹性、臧霸趕來助戰。而張遼、高順、麹義等將也全都在列,幽州各營共計八萬餘人馬,隻留鮮於輔在平岡督辦輜重糧草。
柳城之下,安營紮寨百十餘裏,聲勢浩大。韓煒但願烏桓人能被此震懾,不戰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的拿下柳城。
城內烏延心如死灰,一個勁的搖頭歎氣,諸將皆是麵帶懼色,將頭深深埋在胸前,生怕汗魯王點將,點到自己。
公孫越、公孫範幾次要點兵出陣,都被烏延攔下,生怕自己手下唯一有點能耐的兩員大將出什麽意外。
正在這時,但聽門外一聲嬌喝:“滿座大丈夫,卻皆在此處唉聲歎氣,做小女子姿態。奴家不才,願為大王出戰漢蠻。”
烏延聽罷,抬頭觀瞧,下麵站著的正是自己的夫人,汗魯王妃依爾倫。
依爾倫本為匈奴貴族,當年嫁與烏桓和親。烏延深知自己這個夫人弓馬嫻熟,善使雙槍,在座諸將無人能比,但畢竟是自己的結發妻子,心中多少有些不忍:“愛妃何必如此,如今大勢已去,就算投降也不能讓你去送死。”
“大王何出此言?就是奴家沙場死戰,也絕不投降!”依爾倫美目圓睜,堅定說道。
烏延畢竟懼內,見欒提鳳如此絕決,也攔她不住,隻好聽之任之。
依爾倫冷眼斜視廳中諸將,冷哼一聲,披風一甩便出城而去了。
漢軍陣中韓煒端坐墨獅子之上,手搭涼棚眺望柳城城關,隻見得城門打開,殺出一名女將,身後跟著的皆是清一色的女卒,鶯鶯燕燕各自口中也是唿號呐喊,來至陣前。
依爾倫躍馬來至陣前,須臾間張弓搭箭,“嗖”的一聲,羽箭流星趕月一般離弦,直射韓煒而來,還好麹義眼疾手快,抓過身旁先登士的盾牌就擋在了韓煒身前,羽箭赫然射入盾牌數寸之深。
麹義看看盾牌,將羽箭拔出,笑道:“哈哈,好一個蠻族小娘子,箭法不凡呀!”
韓煒也是長舒一口氣,說道:“巾幗不讓須眉,不想蠻荒之地竟有如此女子!”
“嘿嘿,管她什麽巾幗須眉的,讓老子抓來樂嗬樂嗬。”說話的是臧霸,依舊是流氓習氣。
呂布聽罷,言道:“如此,宣高可出戰。”
臧霸得了將令,好似打了雞血一般,嗷嗷怪叫之後,喝到:“泰嶽健兒,隨老子出陣,對麵的蠻娘們兒,誰搶到歸誰!”
張遼聽罷,不住搖頭,對韓煒跟呂布說道:“將軍、溫侯且看看宣高那廝,如今都是一方校尉了,還是一身當年馬賊脾性。”
呂布笑了笑,沒理張遼,打馬出了陣,要為臧霸掠陣。說是掠陣,其實就是為了看熱鬧。
“文遠,你們這麽多年老兄弟,你還不知道他?你家溫侯曾對我言講,宣高看似玩世不恭,實乃孝烈氣節之士也。”韓煒麵帶笑意,絲毫不介意臧霸的言行舉止。
張遼思索片刻,點點頭,複言道:“嗯,宣高少年時便有孝名,聽聞其父含冤入獄,遂率門客十餘人,往費縣西山將父親救出,後殺太守,時押送役卒百餘人懼宣高健勇,皆避而竄逃,經此事之後宣高的孝烈勇名遍聞鄉野。後攜老父出逃,才至並州投軍,深得溫侯器重。”
眾將聽完張遼訴說臧霸往事,紛紛由衷稱讚臧霸之孝烈。
正在此時,但見張遼躍馬而來,漸漸映入眼簾,眾人看得真切,那赤驊騮被栓在了張遼坐騎後麵,再看張遼馬鞍之上掛著的首級,正是白狼王塌頓。
這一下可喜壞了大漢軍卒們,軍陣之中喝彩呐喊之聲直衝鬥牛,響徹雲霄:“漢軍威武!漢軍威武!”
相比之下,這些白狼騎兵一個個耷拉著腦袋,滿臉的不甘心,可不甘心又如何,現在主將都被人家梟首,還跟人家叫個什麽勁?
不等張遼迴歸本陣,自有親兵稟報田疇,田疇仰天大笑,讚道:“將軍言道,文遠乃古之召虎,果然名不虛傳!鮮於輔將軍何在?”
鮮於輔也是滿臉喜悅,出列應命:“末將在,請先生吩咐。”
“文遠將軍不通烏桓語言,速速去陣前收攏白狼突騎。”田疇下令道。
鮮於輔恭聲應諾,轉身出了大營。按下田疇如何繼續籌謀不表,卻說陣前的張遼。
張遼調兵遣將把白狼突騎一一俘虜,找了一個統領模樣的人詢問,可那人不通漢語,把張遼弄的哭笑不得。
還好鮮於輔及時趕到,說服了這五百白狼騎兵。
田疇見張遼大勝而歸,即刻擺下慶功宴為張遼所部接風洗塵。
又讓鮮於輔辛苦一趟,去徐無山中見韓煒,那塌頓的大營就在徐無山中,唯有鮮於輔前去遊說降卒,方能成事。
韓煒率麹義已經襲擊了塌頓在徐無山中的大營,這裏的烏桓兵雖然驍勇,但豈是先登猛士的對手?再麹義殺了一個又一個的將領之後,他們最終服軟。又有鮮於輔從中調停,最終徐無山一役,才算大獲全勝。
此戰繳獲輜重馬匹無數,降卒三萬,田疇見大局已定,也準備返迴無終縣了。
塌頓陣亡的消息不脛而走,傳遍了整個烏桓部族,作為烏桓第一勇士的塌頓竟然死了,這讓所有烏桓人意料之外。烏桓至此群龍無首,猶如一盤散沙。
烏桓新王樓班獲得消息悲痛欲絕,不光因為塌頓是他的兄長,更重要的是支撐烏桓人的精神支柱就此坍塌。
峭王蘇仆延的舊部依舊是臣服於樓班的,而汗魯王烏延已然自立為單於,勢要將這些人趕盡殺絕。
樓班雖然年幼,但自幼受到漢家文化的熏陶,深知若想活命隻能向漢庭投降,可眼下被軟禁在柳城自是無法脫身。
烏延不殺樓班的原因,正是樓班沒有說出丘力居埋藏寶藏的下落,這批寶藏就是丘力居多年劫掠所得。
樓班聰明,他明白隻要說出來,自己必死無疑。
韓煒攜大捷之士氣,由田疇帶領穿越各處險要絕境再次兵臨城下,此次出征幾乎幽州精銳盡出。就連呂布也帶著曹性、臧霸趕來助戰。而張遼、高順、麹義等將也全都在列,幽州各營共計八萬餘人馬,隻留鮮於輔在平岡督辦輜重糧草。
柳城之下,安營紮寨百十餘裏,聲勢浩大。韓煒但願烏桓人能被此震懾,不戰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的拿下柳城。
城內烏延心如死灰,一個勁的搖頭歎氣,諸將皆是麵帶懼色,將頭深深埋在胸前,生怕汗魯王點將,點到自己。
公孫越、公孫範幾次要點兵出陣,都被烏延攔下,生怕自己手下唯一有點能耐的兩員大將出什麽意外。
正在這時,但聽門外一聲嬌喝:“滿座大丈夫,卻皆在此處唉聲歎氣,做小女子姿態。奴家不才,願為大王出戰漢蠻。”
烏延聽罷,抬頭觀瞧,下麵站著的正是自己的夫人,汗魯王妃依爾倫。
依爾倫本為匈奴貴族,當年嫁與烏桓和親。烏延深知自己這個夫人弓馬嫻熟,善使雙槍,在座諸將無人能比,但畢竟是自己的結發妻子,心中多少有些不忍:“愛妃何必如此,如今大勢已去,就算投降也不能讓你去送死。”
“大王何出此言?就是奴家沙場死戰,也絕不投降!”依爾倫美目圓睜,堅定說道。
烏延畢竟懼內,見欒提鳳如此絕決,也攔她不住,隻好聽之任之。
依爾倫冷眼斜視廳中諸將,冷哼一聲,披風一甩便出城而去了。
漢軍陣中韓煒端坐墨獅子之上,手搭涼棚眺望柳城城關,隻見得城門打開,殺出一名女將,身後跟著的皆是清一色的女卒,鶯鶯燕燕各自口中也是唿號呐喊,來至陣前。
依爾倫躍馬來至陣前,須臾間張弓搭箭,“嗖”的一聲,羽箭流星趕月一般離弦,直射韓煒而來,還好麹義眼疾手快,抓過身旁先登士的盾牌就擋在了韓煒身前,羽箭赫然射入盾牌數寸之深。
麹義看看盾牌,將羽箭拔出,笑道:“哈哈,好一個蠻族小娘子,箭法不凡呀!”
韓煒也是長舒一口氣,說道:“巾幗不讓須眉,不想蠻荒之地竟有如此女子!”
“嘿嘿,管她什麽巾幗須眉的,讓老子抓來樂嗬樂嗬。”說話的是臧霸,依舊是流氓習氣。
呂布聽罷,言道:“如此,宣高可出戰。”
臧霸得了將令,好似打了雞血一般,嗷嗷怪叫之後,喝到:“泰嶽健兒,隨老子出陣,對麵的蠻娘們兒,誰搶到歸誰!”
張遼聽罷,不住搖頭,對韓煒跟呂布說道:“將軍、溫侯且看看宣高那廝,如今都是一方校尉了,還是一身當年馬賊脾性。”
呂布笑了笑,沒理張遼,打馬出了陣,要為臧霸掠陣。說是掠陣,其實就是為了看熱鬧。
“文遠,你們這麽多年老兄弟,你還不知道他?你家溫侯曾對我言講,宣高看似玩世不恭,實乃孝烈氣節之士也。”韓煒麵帶笑意,絲毫不介意臧霸的言行舉止。
張遼思索片刻,點點頭,複言道:“嗯,宣高少年時便有孝名,聽聞其父含冤入獄,遂率門客十餘人,往費縣西山將父親救出,後殺太守,時押送役卒百餘人懼宣高健勇,皆避而竄逃,經此事之後宣高的孝烈勇名遍聞鄉野。後攜老父出逃,才至並州投軍,深得溫侯器重。”
眾將聽完張遼訴說臧霸往事,紛紛由衷稱讚臧霸之孝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