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複林將佩劍拔出鞘,仔仔細細的將劍擦拭幹淨。劍身明亮如鏡,映出來他的麵容。
劍刃上幹幹淨淨的,一點也看不出來白日裏剛剛飽飲鮮血。
不知為什麽李複林想起自己第一次殺人的時候了。
那是他還不到二十歲,頭一次跟師叔一起下山的時候。嗯,說起來也就比曉冬現在大個一兩歲的時候。
當時是為了什麽而殺人,他已經記不清楚了。但是他記得自己當時手很穩,劍拔出來時,血珠沿著劍刃飛快的滴下,劍刃上依舊是幹幹淨淨的,一點痕跡都沒有。
可是之後很多天他都忍不住一遍又一遍的擦拭劍刃,總覺得那股血腥味兒還留在劍上,時時都能聞到。
那種氣味兒很怪,既鹹腥,又透著一股甜膩,讓人總是沒來由的一陣惡心。
今天他又殺了好幾個魔道中人,下手一點都不手軟。
紀真人推開門進來,李複林將手裏的劍放下,站起身來。
紀真人很了解他的習慣,一看他在那裏擦劍,就知道他今天是又殺人了。
“明天有時間沒有?我正想和你切磋一下。”紀真人說:“這陣子都沒和人動過手,骨頭都要鏽住了。”
李複林笑著說:“我敢不奉陪嗎?隻是,還請紀真人手下多多留情。”
紀真人瞅著他,忽然笑了。
很多年前,他們才剛認識的時候,也有過這麽一番一模一樣的對話。可那時候紀真人特別不耐煩聽這種所謂的客套場麵話,當麵直斥他“虛偽”。
可是現在再聽到同樣的話,心情卻完全不一樣了。
“你劍法很好,我未必能勝你。”
李複林也笑了。
這句話當年她也說過。
紀真人坐了下來:“你們今天事情可還順利?”
“還算順利。”李複林把今天的事大概同她說了一遍:“魔道中人這些年來一直蟄伏,現在看來元氣漸複。這天下又要不太平了。”
紀真人皺著眉頭看他:“你這人總是這樣,那句話怎麽說的?對,憂國憂民你犯得上嗎?難道這天下是你家的?你做什麽爭著搶著操這個心?誰給你好處了不成?”
李複林早就習慣她說話不留情麵。
“你瞧你說的,你也看過不少書了吧?有句話叫做覆巢之下無完卵……”
“我倒是記得另一句話,叫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李複林被說得啞口無言,有點後悔自己當年為什麽非得給她書看。
那話怎麽說來著?女子無才便是德……
算了,說出這句話來,自己準要挨打。
他的桌上還有一封沒寫完的信,紀真人毫不避諱,拿起來掃了一眼:“你在打聽天見城的事啊?”
“是。”李複林這封信是寫給胡真人的,想多打聽一些關於天見城的消息。以前他沒有多關心過,畢竟天見城的人關起門來過自己的日子,雖然出來的時候顯得驕橫不通情理,但畢竟同大家打交道的時候少,他們城中也頗有幾位厲害人物坐鎮,旁人一般不會去跟他們為難。話又說迴來,即使想為難,進天見城就是一個難題。
“說起天見城……”紀真人想了想:“我好象也聽師父說過一件事。”
李複林沒想到她會知道。
紀真人是在西域長大的,以前沒有來過中原,對中原的人情風物之類的全不了解。李複林想打聽這件事的時候,把自己認識的人在心裏都篩了一遍,覺得還是天機山對這些雜七雜八的消息最為了解,所以才要給胡真人去信,怎麽也沒想到紀真人會知道。
“令師是怎麽說的呢?”
紀真人想了想:“那時候我還小呢,我師父也隻是偶然提起一句。當時我們是路過一個小宗門看到他們在祭祀,用豬羊的見得多,那裏用的是人,不知道是他們從哪裏捉來的,直接拖到石台上砍掉腦袋。我師父當時就說起,他們這麽幹其實也不是因為一味的好殺,而是因為許多地方留下來的陣法、基石之類的東西,都是要隔三岔五的澆灌熱血,豬羊之類的牲畜血沒有靈性,人才是萬物之靈,所以最好是用人血。年輕人的,孩童的,年紀大的人血濁了還不好……”
李複聽得直皺眉。
如此行徑與魔道中人也沒有兩樣了。
紀箏看到他的神色,嘴角露出了一絲冷笑:“你又開始替旁人操心了。”
兩人在這件事情上說不攏。
紀箏從小在那裏長大,聽到的看到的,自己經曆的,全都是是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那裏的人是不講什麽仁、什麽善的,你不咬死別人,別人就一定會咬死你。
不過兩人也不會為這事爭吵,紀箏接著說:“別以為中原就沒有這樣的事了,一樣有的,隻不過你們做的更隱蔽。我可聽說過,你們丹陽仙門的祖師就曾經誅龍,還將龍首鎮於山門之下,借此引來源源不絕的地脈靈力。那龍招你們惹你們了?再說,殺人的也有。”
“天見城難道殺人?”
“師父隻提了一句,說他們過幾十上百年也要舉行什麽見鬼的儀式,也跟祭祀差不多吧。雖然不知道他們用什麽來祭,可是我覺得應該比單單殺幾個人要複雜得多。”
李複林覺得胸口窒悶。
他當然知道,其實哪個名門大派背後也都有不為人知的陰暗的一麵。天見城如此神秘,又如此封閉,一座城能憑空懸浮於海上,靈氣還如此充裕,他們不為人知的秘密隻會更大,更驚人。
曉冬的身世,是不是與天見城有關呢?
當時雲冽托孤的時候語焉不詳,沒把曉冬的真實身世說出來,有可能他也不知道?
不……李複林本能的感覺到,雲冽應該知道。
他帶著曉冬居無定所的生活,這本身就是一件怪異的事情。孩童不比大人,即使是大人,如果有條件,誰願意過這種漂泊不定的生活?
他帶著曉冬,應該不是為了躲避什麽雲家的仇人。
可能……是為了掩蓋曉冬的身世?
他把曉冬交托給迴流山,當時也隻說,不求他將來有什麽大出息,隻要平平安安的活著,長大就行了。
李複林站了起來在屋裏踱步。
如果他猜的沒錯,那麽雲冽其實是想讓曉冬遠離天見城的。
這安排本來很妥當,迴流山地方偏僻,沒有名聲,且與外頭人往來很少,以曉冬的性子,他很懂事,不會主動去惹麻煩,與天見城那樣的地方可能一輩子也沒交集。
但人算不如天算,沒人想到會出陳敬之這麽一檔子事。
紀真人看著李複林,突然問:“你想同天見城作對嗎?”
李複林有些詫異的問:“怎麽這樣說?”
“看你的樣子,好象這事兒是大麻煩。”紀真人問:“如果真要和天見城對上,你會不會退讓?”
李複林連猶豫都不用:“不會。”
他一定會親手懲治叛門的弟子,也一定會保護曉冬,不讓他受到傷害。
紀真人就笑了。
她不怎麽愛笑,但是笑起來的時候,臉上的那種冷若冰霜之色一下就化了,那笑容格外令人驚豔動容。
“其實你這人性子一點兒也不好,又臭又硬,也不知道那些誇你好脾性的人是不是都瞎了眼了。”
她說著話,忽然停了下來,屋裏靜靜的,過了片刻才說:“你徒弟剛才過來了,不過院門都沒進就又走了。”
這個李複林當然也覺察到了。
剛才莫辰來過。
肯定是知道紀真人在這裏了他才沒進來。
李複林倒是問心無愧。
雖然說是深更半夜,孤男寡女的,可是他和紀真人絕沒有什麽……咳, 不可告人之事。
但是莫辰這麽一走,倒讓李複林有點兒不自在了。
徒弟們私下的猜測、議論,李複林不是不知道。
他們現在都不拿紀真人當外人待了,十分恭敬,有什麽事情也不會瞞著,避著她。
這種情形下,剛才徒弟過門不入,這份體貼識趣讓李複林越發有些尷尬。
“那個……”
“嗯?”
李複林本想說“夜深了你迴去歇息”,話到嘴邊又變了卦:“我上次煉了一批藥,雖然用料並不多,但是前後幾爐品質差許多,也不知道是什麽緣故。”
紀真人伸出手來:“拿來我瞧瞧。”
李複林就把一堆藥瓶取出來了。
雖然兩人曾經多年未見,可是紀真人容顏仍然一如往昔,冷豔如同大漠裏初見那一晚的月色。
“用料都一樣 ?水呢?是同樣時辰取的水嗎?火呢?用的什麽火?”
李複林收拾心神,開始認真的和她討論起煉藥時的詳情來。
莫辰從師父院門外經過而沒有進去,當然是知道紀真人在裏麵。
他倒不會朝歪處想,師父的人品德行莫辰當然了解,也信得過。
可是……師父就打算這麽一直和紀真人含糊下去嗎?兩人之間就差一層窗戶紙,什麽時候才能打破這個悶葫蘆?他們究竟還在等什麽?
他們挑明了,莫辰他們這些做徒弟的也自在得多了,起碼不用象現在一樣總得講究避諱。
本來是想來和師父說些要緊的事,看來這時機又沒選對。
劍刃上幹幹淨淨的,一點也看不出來白日裏剛剛飽飲鮮血。
不知為什麽李複林想起自己第一次殺人的時候了。
那是他還不到二十歲,頭一次跟師叔一起下山的時候。嗯,說起來也就比曉冬現在大個一兩歲的時候。
當時是為了什麽而殺人,他已經記不清楚了。但是他記得自己當時手很穩,劍拔出來時,血珠沿著劍刃飛快的滴下,劍刃上依舊是幹幹淨淨的,一點痕跡都沒有。
可是之後很多天他都忍不住一遍又一遍的擦拭劍刃,總覺得那股血腥味兒還留在劍上,時時都能聞到。
那種氣味兒很怪,既鹹腥,又透著一股甜膩,讓人總是沒來由的一陣惡心。
今天他又殺了好幾個魔道中人,下手一點都不手軟。
紀真人推開門進來,李複林將手裏的劍放下,站起身來。
紀真人很了解他的習慣,一看他在那裏擦劍,就知道他今天是又殺人了。
“明天有時間沒有?我正想和你切磋一下。”紀真人說:“這陣子都沒和人動過手,骨頭都要鏽住了。”
李複林笑著說:“我敢不奉陪嗎?隻是,還請紀真人手下多多留情。”
紀真人瞅著他,忽然笑了。
很多年前,他們才剛認識的時候,也有過這麽一番一模一樣的對話。可那時候紀真人特別不耐煩聽這種所謂的客套場麵話,當麵直斥他“虛偽”。
可是現在再聽到同樣的話,心情卻完全不一樣了。
“你劍法很好,我未必能勝你。”
李複林也笑了。
這句話當年她也說過。
紀真人坐了下來:“你們今天事情可還順利?”
“還算順利。”李複林把今天的事大概同她說了一遍:“魔道中人這些年來一直蟄伏,現在看來元氣漸複。這天下又要不太平了。”
紀真人皺著眉頭看他:“你這人總是這樣,那句話怎麽說的?對,憂國憂民你犯得上嗎?難道這天下是你家的?你做什麽爭著搶著操這個心?誰給你好處了不成?”
李複林早就習慣她說話不留情麵。
“你瞧你說的,你也看過不少書了吧?有句話叫做覆巢之下無完卵……”
“我倒是記得另一句話,叫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李複林被說得啞口無言,有點後悔自己當年為什麽非得給她書看。
那話怎麽說來著?女子無才便是德……
算了,說出這句話來,自己準要挨打。
他的桌上還有一封沒寫完的信,紀真人毫不避諱,拿起來掃了一眼:“你在打聽天見城的事啊?”
“是。”李複林這封信是寫給胡真人的,想多打聽一些關於天見城的消息。以前他沒有多關心過,畢竟天見城的人關起門來過自己的日子,雖然出來的時候顯得驕橫不通情理,但畢竟同大家打交道的時候少,他們城中也頗有幾位厲害人物坐鎮,旁人一般不會去跟他們為難。話又說迴來,即使想為難,進天見城就是一個難題。
“說起天見城……”紀真人想了想:“我好象也聽師父說過一件事。”
李複林沒想到她會知道。
紀真人是在西域長大的,以前沒有來過中原,對中原的人情風物之類的全不了解。李複林想打聽這件事的時候,把自己認識的人在心裏都篩了一遍,覺得還是天機山對這些雜七雜八的消息最為了解,所以才要給胡真人去信,怎麽也沒想到紀真人會知道。
“令師是怎麽說的呢?”
紀真人想了想:“那時候我還小呢,我師父也隻是偶然提起一句。當時我們是路過一個小宗門看到他們在祭祀,用豬羊的見得多,那裏用的是人,不知道是他們從哪裏捉來的,直接拖到石台上砍掉腦袋。我師父當時就說起,他們這麽幹其實也不是因為一味的好殺,而是因為許多地方留下來的陣法、基石之類的東西,都是要隔三岔五的澆灌熱血,豬羊之類的牲畜血沒有靈性,人才是萬物之靈,所以最好是用人血。年輕人的,孩童的,年紀大的人血濁了還不好……”
李複聽得直皺眉。
如此行徑與魔道中人也沒有兩樣了。
紀箏看到他的神色,嘴角露出了一絲冷笑:“你又開始替旁人操心了。”
兩人在這件事情上說不攏。
紀箏從小在那裏長大,聽到的看到的,自己經曆的,全都是是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那裏的人是不講什麽仁、什麽善的,你不咬死別人,別人就一定會咬死你。
不過兩人也不會為這事爭吵,紀箏接著說:“別以為中原就沒有這樣的事了,一樣有的,隻不過你們做的更隱蔽。我可聽說過,你們丹陽仙門的祖師就曾經誅龍,還將龍首鎮於山門之下,借此引來源源不絕的地脈靈力。那龍招你們惹你們了?再說,殺人的也有。”
“天見城難道殺人?”
“師父隻提了一句,說他們過幾十上百年也要舉行什麽見鬼的儀式,也跟祭祀差不多吧。雖然不知道他們用什麽來祭,可是我覺得應該比單單殺幾個人要複雜得多。”
李複林覺得胸口窒悶。
他當然知道,其實哪個名門大派背後也都有不為人知的陰暗的一麵。天見城如此神秘,又如此封閉,一座城能憑空懸浮於海上,靈氣還如此充裕,他們不為人知的秘密隻會更大,更驚人。
曉冬的身世,是不是與天見城有關呢?
當時雲冽托孤的時候語焉不詳,沒把曉冬的真實身世說出來,有可能他也不知道?
不……李複林本能的感覺到,雲冽應該知道。
他帶著曉冬居無定所的生活,這本身就是一件怪異的事情。孩童不比大人,即使是大人,如果有條件,誰願意過這種漂泊不定的生活?
他帶著曉冬,應該不是為了躲避什麽雲家的仇人。
可能……是為了掩蓋曉冬的身世?
他把曉冬交托給迴流山,當時也隻說,不求他將來有什麽大出息,隻要平平安安的活著,長大就行了。
李複林站了起來在屋裏踱步。
如果他猜的沒錯,那麽雲冽其實是想讓曉冬遠離天見城的。
這安排本來很妥當,迴流山地方偏僻,沒有名聲,且與外頭人往來很少,以曉冬的性子,他很懂事,不會主動去惹麻煩,與天見城那樣的地方可能一輩子也沒交集。
但人算不如天算,沒人想到會出陳敬之這麽一檔子事。
紀真人看著李複林,突然問:“你想同天見城作對嗎?”
李複林有些詫異的問:“怎麽這樣說?”
“看你的樣子,好象這事兒是大麻煩。”紀真人問:“如果真要和天見城對上,你會不會退讓?”
李複林連猶豫都不用:“不會。”
他一定會親手懲治叛門的弟子,也一定會保護曉冬,不讓他受到傷害。
紀真人就笑了。
她不怎麽愛笑,但是笑起來的時候,臉上的那種冷若冰霜之色一下就化了,那笑容格外令人驚豔動容。
“其實你這人性子一點兒也不好,又臭又硬,也不知道那些誇你好脾性的人是不是都瞎了眼了。”
她說著話,忽然停了下來,屋裏靜靜的,過了片刻才說:“你徒弟剛才過來了,不過院門都沒進就又走了。”
這個李複林當然也覺察到了。
剛才莫辰來過。
肯定是知道紀真人在這裏了他才沒進來。
李複林倒是問心無愧。
雖然說是深更半夜,孤男寡女的,可是他和紀真人絕沒有什麽……咳, 不可告人之事。
但是莫辰這麽一走,倒讓李複林有點兒不自在了。
徒弟們私下的猜測、議論,李複林不是不知道。
他們現在都不拿紀真人當外人待了,十分恭敬,有什麽事情也不會瞞著,避著她。
這種情形下,剛才徒弟過門不入,這份體貼識趣讓李複林越發有些尷尬。
“那個……”
“嗯?”
李複林本想說“夜深了你迴去歇息”,話到嘴邊又變了卦:“我上次煉了一批藥,雖然用料並不多,但是前後幾爐品質差許多,也不知道是什麽緣故。”
紀真人伸出手來:“拿來我瞧瞧。”
李複林就把一堆藥瓶取出來了。
雖然兩人曾經多年未見,可是紀真人容顏仍然一如往昔,冷豔如同大漠裏初見那一晚的月色。
“用料都一樣 ?水呢?是同樣時辰取的水嗎?火呢?用的什麽火?”
李複林收拾心神,開始認真的和她討論起煉藥時的詳情來。
莫辰從師父院門外經過而沒有進去,當然是知道紀真人在裏麵。
他倒不會朝歪處想,師父的人品德行莫辰當然了解,也信得過。
可是……師父就打算這麽一直和紀真人含糊下去嗎?兩人之間就差一層窗戶紙,什麽時候才能打破這個悶葫蘆?他們究竟還在等什麽?
他們挑明了,莫辰他們這些做徒弟的也自在得多了,起碼不用象現在一樣總得講究避諱。
本來是想來和師父說些要緊的事,看來這時機又沒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