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我和鋼琴的3650個日子 作者:格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他結束演奏之後,廣播適時開啟:“接下來上台的選手是,簡一鳴,演奏曲目,貝多芬,《c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剛剛迴落的現場氣氛因為這個名字又上升了一點,聽眾對他的名字還有印象。
當高大的男生走上舞台,皮鞋和木質的舞台碰撞,發出低沉悅耳的聲音時,大家自然而然地安靜了下來,目光集中在台上唯一一個移動的人身上。他站在舞台中央那台黑色的斯坦威麵前,麵對聽眾和評委,深深地鞠了一躬。
很難說這個動作和之前的選手有什麽不一樣,但半決賽那個暈暈乎乎上台的年輕選手好像迅速從他們的腦海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現在這個還略帶青澀,卻已經有不同氣質的年輕人。
今年他才十七歲,眉目間是年輕的朝氣,微笑麵對聽眾的時候,所有人都放鬆了下來。
路加從後台跑到了前台,摸黑坐到了聽眾席角落的空位上,望著台上的人,心底莫名其妙湧現出一股心動,仿佛命運指引他踏上花國的目的並不是衛叢,而是為了現在這一刻。
貝多芬《第一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在燦爛的快板節奏中拉開序幕,傳統嚴謹的奏鳴曲結構,布局緊湊,開頭兩分多鍾的樂團演奏,像個穿著傳統正式的紳士站在台上麵對聽眾,和過去海頓時期、莫紮特時期的作品並無不同。
簡一鳴安靜地坐在鋼琴麵前,側耳聆聽樂團的聲音。
過近的距離讓簡一鳴聽到更具體的聲音,小到樂手偶爾動彈時皮鞋與木地板磕碰發出的輕微響聲,大到他們演奏時引起樂器內部震動發聲,這些聲音共同組成一個龐大的生態圈,一個叫做貝多芬《第一鋼琴協奏曲》的生態圈。
以往簡一鳴不會聽得那麽細致,但是今天不一樣。
有什麽不一樣……?
不是演奏的問題,也不是比賽的問題,甚至和聽眾也關係不大。
常年遊走在合格線的簡一鳴知道怎麽做才能“合格”,他當然也知道怎麽做能達到“優秀”,卻很少有現在這種心情他想要超越優秀,觸碰天花板,迴應路加。
這是很罕見又很新奇的心情。
他不是那麽爭強好勝的人,但這一刻那種好勝的、興奮的心情又是那麽的真實。
要冷靜一點。
在沸騰的情緒當中,簡一鳴克製地保持著一絲清明,開頭著第一呈示部漫長的樂團演奏給了他冷靜的時機,簡一鳴這時候想起來他現在要演奏的是協奏曲,除了他自己之外還有人數眾多的樂手坐在台上,圍繞在他身邊,他們將要共同進行演奏。
在貝多芬的協奏曲裏,樂隊不再隻是鋼琴的陪襯,鋼琴也不是單純的主角,它們相互襯托,共同前進,像相伴相生的植物,相互纏繞,它們合作、競爭、相伴,讓聲音變得豐富而多樣。
第一呈示部的主部主題和副部主題都由樂團完成了演奏,宏偉的第一呈示部,像一眾舞蹈演員濃妝盛抹地跳完了華麗優雅的宮廷舞之後換幕,轉入第二呈示部,主部主題將由簡一鳴和他的鋼琴開始演奏,副部主題由樂隊完成。
這裏鋼琴有將近二十秒的獨奏時間,四小節,是第一樂章第一個起承轉合點。看似短短的二十秒時間,卻是全場注目的二十秒,如同河流走向,接得好,這裏是無比順滑的彎道,接得不好,這裏就是落差巨大的瀑布,極其顯眼和突兀。
之前在這個轉接點簡一鳴的表現隻能說一般,跟接力賽交接棒似的,他就是能接住棒的那檔,不丟也不是最順暢的那個。
但是今天
簡一鳴手裏下的音符和他本人現在熱情澎湃的情緒形成兩個極端,延續之前的c大調,恬靜自然的樂段,穩穩地托住了第一呈示部的展開,四小節的獨奏,八小節構成補充,樂隊再次自然進入。
不太妙。
指揮聽見簡一鳴的鋼琴聲,忍住自己扭頭去看的衝動。
上台之前指揮也有了解過選手的資料,十個比賽選手,七首協奏曲作品,這麽大的工作量,樂團不可能每一首都用盡全力去演奏,所以他們在這之前就了解過誰是“鼓勵名額”,誰是真正的決賽選手。熱門選手像路加,就是樂團要用一點力認真配合的類型,特別是今天路加的狀態火熱,樂團要是還狀態鬆弛,被年輕的比賽選手比了過去,國家樂團的臉還要不要了?
第七位上台的選手就屬於“鼓勵名額”,樂團稍微放一點水,無傷大雅。
而簡一鳴,則是這兩者之間,不太好把握的那一類。
指揮了解過他的比賽情況,覺得簡一鳴的現場發揮不太穩定,不能說是鼓勵,畢竟他有明顯超出其他選手的實力,但說他能競爭領獎台,似乎有點玄。
花賽的官方明顯有捧他的苗頭,賽委會也和指揮接觸暗示過,但之前的合奏來看,指揮覺得簡一鳴還沒有到需要樂團全力支持的程度那會完全蓋過獨奏樂器的風頭,不僅打擊獨奏選手,也會顯得他們樂團很不專業。
在指揮的心中,就算比賽選手連番車禍,讓協奏曲聽起來“還過得去”,就是他們樂團的專業。
所以他開頭放水了,但是簡一鳴沒有像之前那樣劃水。
怎麽聲音突然完全變了?
指揮甚至有種感覺,如果簡一鳴選的是普三,演奏的效果未必會比路加劉差。
他現在隻慶幸演奏的是貝一。
更偏向古典主義音樂的貝一,整體更加柔和有節製,所以簡一鳴的鋼琴不能像普三那樣奔放熱情,盡情地炫技,盡情地歌唱,不至於讓樂團的鬆懈暴露無遺。
指揮趕緊遞了眼神給各個聲部的主席。
第一個接收到信號的是第二小提琴主席,她演奏時候的弓有了變化之後,第二小提琴的人就知道意思了。
比他們更早反應過來的卻是第一小提琴主席,也是整個樂團的首席,他就坐在簡一鳴的後麵,完整看到簡一鳴的演奏過程,從他第一音出來的時候就發現不太妙,從第二呈示部開始,他比指揮還要先一步做出調整。
中提琴部、大提琴部、吹奏部。
樂團各個聲部的改變不太顯眼,聲音卻是煥然一新。
事實證明他們是對的。
第二呈示部當中,作曲家有意突出鋼琴的演奏,純粹而富有色彩感的音色,像船舵之於船,輕巧精致的裝飾音,清晰充滿顆粒感的音色,線條清楚的主題演奏,柔美而抒情,流暢而動聽,指引著這艘大船的航行。
簡一鳴是那個舵手,而樂團既是他的船,又是承載著船的水。舵手如此優秀的時候,船和水不給力,那場麵可太滑稽了。
--------------------
作者有話要說:
指揮:說好大家一起當水君呢?
+
端午快樂!
抱歉各位寶貝,這章卡了很久,早上沒來得及,下午一直在修。
波格萊裏奇的聽後感下一章再聊。
今天揪50個寶發紅包=333=
第70章
《第一鋼琴協奏曲》作為貝多芬早期的作品,在內容表達和創作手法上固然比不上他後期的作品,但它也有自己的閃光點華彩段落。
華彩是是協奏曲中具有代表性的結構部分,是集中表現鋼琴的獨奏段落,肩負著鋼琴對主題素材的總結,甚至還有進一步展開的功能。
貝多芬在這部作品當中對鋼琴炫技的華彩樂段有著嚴格的規定,好像限製了鋼琴發揮,又強調了鋼琴一定要炫技的執著,簡一鳴現在迴想起來的時候,感覺貝多芬這個可愛的強迫症,又怕鋼琴炫起來沒邊,又怕鋼琴炫不起來。
哪有炫不起來的華彩呢?
第一樂章再現部之後,就進入了第一次的華彩樂段。
第一次的華彩,開頭就將主部主題的核心音型和持續十六分音符組成的分解和弦音型結合,快速跑動的十六分音符展現出流動的顆粒性,像水珠連結成水流,將音符的流動性完美展現出來,右手的柱式和弦堅定飽滿,將情緒層層遞進呈現。
靠近舞台的聽眾仰頭看見簡一鳴的手指翻飛,在黑白的琴鍵上來迴跑動,手指靈巧得不可思議,出來的聲音幹淨連貫,呈現的主題旋律優美。
約翰坐在音效最佳的評委席上,唇角勾起,閉眼聆聽簡一鳴的演奏。
多靈活的手指,多柔軟的手腕!
旋律音勾勒清晰動人,聲音柔美圓潤,在高速的跑動中依舊節奏準確,旋律線條從未斷絕。
約翰從這裏發現,簡一鳴竟然以一己之力,壓住了整個樂團的氣勢。
這才用了多長的時間?
十分鍾?十五分鍾?
盡管在貝多芬的安排中,樂隊和鋼琴是處於同等的重要位置上,但在實際的現場演奏中,簡一鳴已經把所有人的心思都收攏到了鋼琴上,以至於進入最後一段華彩的時候,就連指揮都迴過頭來看他。
第三段的華彩是最長的華彩,也是最精彩的一段華彩,織體更豐富多彩,技術艱澀深奧,先後出現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固定動機組合、八分音符的音階下行、八分音符分解和弦音型、十六分音符快速跑動的固定音程連續音型、十六分音符的快速跑動分解和弦音型、柱式和弦等高難度技術。
在聽眾的眼裏,演奏者的手在鍵盤上快速舞動,一連串的音符使人目不暇接,像飛舞的火焰精靈將現場包圍,它們靈動活潑,熱情滿溢。他們不一定能聽得懂其中的技術難度,但一定感受到了那種年輕朝氣的熱情。
路加劉坐在台下,先是認同地點頭,然後是若有所思,最後竟然捂住了自己的嘴巴才沒有笑出聲來引起別人的注意。
這家夥!這家夥!
居然把節奏和強度改了!
簡一鳴的演奏依舊遵循古典主義的精確和理性,但節奏的處理卻更加自由,速度有了波折,配合觸鍵和力度的變化,讓情緒的變化層次豐富了起來,張力和戲劇性更加明顯,古典主義的氣息少見,更見浪漫。
更可怕的是,他的變化不是盲改的,華彩段落之後居然還能穩穩地接住和樂隊的合奏,沒有讓交接棒掉落。聽著好像不可思議,但仔細思考,又是順理成章的。
瘋子!
真的是瘋子!
在決賽,在這麽重要的舞台上!
但是路加卻覺得很高興,這才是衛叢的弟子。
他向往不已,卻又難以做到的獨特美學。
演奏一首作品,最低的層次是能把上麵的音符彈出來,中級則是能基本按照樂譜意思表達,高級是準確、完美地詮釋作品,更高一層,則是在尊重原作的基礎上,融入演奏者個人創造性的美學思想,力求獨特、有記憶點的個性演繹。
千篇一律的演奏是難以吸引聽眾的,隻有個性新鮮的表達才能帶來聽覺上的震撼。
同樣坐在台下的王曦聽得比路加更細,他甚至能聽出來簡一鳴故意將一些音符處理成了斷奏,然後巧妙運用了踏板,讓斷奏的兩個音聽起來又不像斷開的,這種處理方法增加了貝一的浪漫氣息,緊湊的音符也因此變得鬆散了些許,還有了一點輕鬆愜意的意思。
不能說構成音樂風格演繹上的錯誤,因為貝一本來就是處於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之間的作品,大眾理解是把它劃分到了古典主義音樂的內容中,也不是說它一點浪漫氣息都沒有了,但這樣的處理,非常挑戰比賽的包容,和評委的評審標準。
真是狗膽包天!
尤其是之前的練習中王曦從來沒有聽過簡一鳴這樣的處理,現在卻直接用到了舞台上!
王曦對學生拿不拿獎也沒什麽執念,他更在意簡一鳴把這樣不成熟的想法直接運用到了舞台上,雖然現在聽起來效果是不錯,可誰知道下次這種心血來潮是什麽效果?
王曦分出神來觀察了五秒衛叢,確定不是衛叢這家夥慫恿的之後,心裏開始預設待會訓狗的一百零八中方法。
天涼了,吃狗肉煲吧!
幸好簡一鳴的“自由發揮”僅限於華彩,之後和樂團的合奏當中還是腳踏實地、老老實實地彈下來,沒搞什麽幺蛾子,不然下台之後,王曦就要去揪狗耳朵了。
第二樂章廣板,降a大調,柔軟優美的樂章,自帶“如歌”的表情,音色純淨,氣質高雅,像教堂裏孩子組成的唱詩班。
其中鋼琴和管弦樂隊和諧演奏,像兩個親密的朋友,鋼琴的聲音剛落,樂隊的伴奏就響起,又或靈動地合奏,上一句你說完我就默契接下一句的聊天,平緩抒情的音色,心有靈犀的對話,給一切都蒙上了一層柔光濾鏡,顯得那麽美好寧靜。
從這個樂章聽起來,一點都想象不出來剛才簡一鳴的狗膽是怎麽包天的。
他像個調皮搗蛋之後迴家的孩子,收斂起了他所有的異想天開,變成了個抿唇微笑的男孩子,給把小弓就能模仿壁畫中的小天使。
第三樂章,詼諧的快板。c大調,迴旋曲式的樂章,在簡一鳴的手下獨具幽默性,錯落的節奏像步履輕快的孩子,不跳脫,流暢自然。
這時候樂團和簡一鳴通過了前麵兩個樂章的磨合已經有了一定的默契,他們不像是上台前隻有過兩個小時短暫合奏的比賽,倒有了一點正式演出的氛圍。
到了樂曲的末尾,簡一鳴最後的華彩之後,樂團的雙簧管承接住他的演奏,吹出了寧靜悠揚的音符,部分不了解貝一的聽眾以為馬上結束,都準備好鼓掌時,樂團忽然齊奏,有種海頓《驚愕交響曲》的出其不意,貝一最後在熱情活潑的合奏才是真正的結束了。
剛剛那部分準備鼓掌的人被小小地嚇了一跳,隨即又笑了起來,用力地為這跳躍、幽默的結束演奏鼓掌,有人甚至忘了這是比賽現場,在台下喊出了一聲“bravo”,把台上準備鞠躬感謝的簡一鳴都嚇了一跳。
他抬頭掃向聽眾席,就看到一個胖胖的中年大叔雙手舉過頭為他鼓掌,簡一鳴哭笑不得,朝著他再次致謝。
剛剛迴落的現場氣氛因為這個名字又上升了一點,聽眾對他的名字還有印象。
當高大的男生走上舞台,皮鞋和木質的舞台碰撞,發出低沉悅耳的聲音時,大家自然而然地安靜了下來,目光集中在台上唯一一個移動的人身上。他站在舞台中央那台黑色的斯坦威麵前,麵對聽眾和評委,深深地鞠了一躬。
很難說這個動作和之前的選手有什麽不一樣,但半決賽那個暈暈乎乎上台的年輕選手好像迅速從他們的腦海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現在這個還略帶青澀,卻已經有不同氣質的年輕人。
今年他才十七歲,眉目間是年輕的朝氣,微笑麵對聽眾的時候,所有人都放鬆了下來。
路加從後台跑到了前台,摸黑坐到了聽眾席角落的空位上,望著台上的人,心底莫名其妙湧現出一股心動,仿佛命運指引他踏上花國的目的並不是衛叢,而是為了現在這一刻。
貝多芬《第一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在燦爛的快板節奏中拉開序幕,傳統嚴謹的奏鳴曲結構,布局緊湊,開頭兩分多鍾的樂團演奏,像個穿著傳統正式的紳士站在台上麵對聽眾,和過去海頓時期、莫紮特時期的作品並無不同。
簡一鳴安靜地坐在鋼琴麵前,側耳聆聽樂團的聲音。
過近的距離讓簡一鳴聽到更具體的聲音,小到樂手偶爾動彈時皮鞋與木地板磕碰發出的輕微響聲,大到他們演奏時引起樂器內部震動發聲,這些聲音共同組成一個龐大的生態圈,一個叫做貝多芬《第一鋼琴協奏曲》的生態圈。
以往簡一鳴不會聽得那麽細致,但是今天不一樣。
有什麽不一樣……?
不是演奏的問題,也不是比賽的問題,甚至和聽眾也關係不大。
常年遊走在合格線的簡一鳴知道怎麽做才能“合格”,他當然也知道怎麽做能達到“優秀”,卻很少有現在這種心情他想要超越優秀,觸碰天花板,迴應路加。
這是很罕見又很新奇的心情。
他不是那麽爭強好勝的人,但這一刻那種好勝的、興奮的心情又是那麽的真實。
要冷靜一點。
在沸騰的情緒當中,簡一鳴克製地保持著一絲清明,開頭著第一呈示部漫長的樂團演奏給了他冷靜的時機,簡一鳴這時候想起來他現在要演奏的是協奏曲,除了他自己之外還有人數眾多的樂手坐在台上,圍繞在他身邊,他們將要共同進行演奏。
在貝多芬的協奏曲裏,樂隊不再隻是鋼琴的陪襯,鋼琴也不是單純的主角,它們相互襯托,共同前進,像相伴相生的植物,相互纏繞,它們合作、競爭、相伴,讓聲音變得豐富而多樣。
第一呈示部的主部主題和副部主題都由樂團完成了演奏,宏偉的第一呈示部,像一眾舞蹈演員濃妝盛抹地跳完了華麗優雅的宮廷舞之後換幕,轉入第二呈示部,主部主題將由簡一鳴和他的鋼琴開始演奏,副部主題由樂隊完成。
這裏鋼琴有將近二十秒的獨奏時間,四小節,是第一樂章第一個起承轉合點。看似短短的二十秒時間,卻是全場注目的二十秒,如同河流走向,接得好,這裏是無比順滑的彎道,接得不好,這裏就是落差巨大的瀑布,極其顯眼和突兀。
之前在這個轉接點簡一鳴的表現隻能說一般,跟接力賽交接棒似的,他就是能接住棒的那檔,不丟也不是最順暢的那個。
但是今天
簡一鳴手裏下的音符和他本人現在熱情澎湃的情緒形成兩個極端,延續之前的c大調,恬靜自然的樂段,穩穩地托住了第一呈示部的展開,四小節的獨奏,八小節構成補充,樂隊再次自然進入。
不太妙。
指揮聽見簡一鳴的鋼琴聲,忍住自己扭頭去看的衝動。
上台之前指揮也有了解過選手的資料,十個比賽選手,七首協奏曲作品,這麽大的工作量,樂團不可能每一首都用盡全力去演奏,所以他們在這之前就了解過誰是“鼓勵名額”,誰是真正的決賽選手。熱門選手像路加,就是樂團要用一點力認真配合的類型,特別是今天路加的狀態火熱,樂團要是還狀態鬆弛,被年輕的比賽選手比了過去,國家樂團的臉還要不要了?
第七位上台的選手就屬於“鼓勵名額”,樂團稍微放一點水,無傷大雅。
而簡一鳴,則是這兩者之間,不太好把握的那一類。
指揮了解過他的比賽情況,覺得簡一鳴的現場發揮不太穩定,不能說是鼓勵,畢竟他有明顯超出其他選手的實力,但說他能競爭領獎台,似乎有點玄。
花賽的官方明顯有捧他的苗頭,賽委會也和指揮接觸暗示過,但之前的合奏來看,指揮覺得簡一鳴還沒有到需要樂團全力支持的程度那會完全蓋過獨奏樂器的風頭,不僅打擊獨奏選手,也會顯得他們樂團很不專業。
在指揮的心中,就算比賽選手連番車禍,讓協奏曲聽起來“還過得去”,就是他們樂團的專業。
所以他開頭放水了,但是簡一鳴沒有像之前那樣劃水。
怎麽聲音突然完全變了?
指揮甚至有種感覺,如果簡一鳴選的是普三,演奏的效果未必會比路加劉差。
他現在隻慶幸演奏的是貝一。
更偏向古典主義音樂的貝一,整體更加柔和有節製,所以簡一鳴的鋼琴不能像普三那樣奔放熱情,盡情地炫技,盡情地歌唱,不至於讓樂團的鬆懈暴露無遺。
指揮趕緊遞了眼神給各個聲部的主席。
第一個接收到信號的是第二小提琴主席,她演奏時候的弓有了變化之後,第二小提琴的人就知道意思了。
比他們更早反應過來的卻是第一小提琴主席,也是整個樂團的首席,他就坐在簡一鳴的後麵,完整看到簡一鳴的演奏過程,從他第一音出來的時候就發現不太妙,從第二呈示部開始,他比指揮還要先一步做出調整。
中提琴部、大提琴部、吹奏部。
樂團各個聲部的改變不太顯眼,聲音卻是煥然一新。
事實證明他們是對的。
第二呈示部當中,作曲家有意突出鋼琴的演奏,純粹而富有色彩感的音色,像船舵之於船,輕巧精致的裝飾音,清晰充滿顆粒感的音色,線條清楚的主題演奏,柔美而抒情,流暢而動聽,指引著這艘大船的航行。
簡一鳴是那個舵手,而樂團既是他的船,又是承載著船的水。舵手如此優秀的時候,船和水不給力,那場麵可太滑稽了。
--------------------
作者有話要說:
指揮:說好大家一起當水君呢?
+
端午快樂!
抱歉各位寶貝,這章卡了很久,早上沒來得及,下午一直在修。
波格萊裏奇的聽後感下一章再聊。
今天揪50個寶發紅包=333=
第70章
《第一鋼琴協奏曲》作為貝多芬早期的作品,在內容表達和創作手法上固然比不上他後期的作品,但它也有自己的閃光點華彩段落。
華彩是是協奏曲中具有代表性的結構部分,是集中表現鋼琴的獨奏段落,肩負著鋼琴對主題素材的總結,甚至還有進一步展開的功能。
貝多芬在這部作品當中對鋼琴炫技的華彩樂段有著嚴格的規定,好像限製了鋼琴發揮,又強調了鋼琴一定要炫技的執著,簡一鳴現在迴想起來的時候,感覺貝多芬這個可愛的強迫症,又怕鋼琴炫起來沒邊,又怕鋼琴炫不起來。
哪有炫不起來的華彩呢?
第一樂章再現部之後,就進入了第一次的華彩樂段。
第一次的華彩,開頭就將主部主題的核心音型和持續十六分音符組成的分解和弦音型結合,快速跑動的十六分音符展現出流動的顆粒性,像水珠連結成水流,將音符的流動性完美展現出來,右手的柱式和弦堅定飽滿,將情緒層層遞進呈現。
靠近舞台的聽眾仰頭看見簡一鳴的手指翻飛,在黑白的琴鍵上來迴跑動,手指靈巧得不可思議,出來的聲音幹淨連貫,呈現的主題旋律優美。
約翰坐在音效最佳的評委席上,唇角勾起,閉眼聆聽簡一鳴的演奏。
多靈活的手指,多柔軟的手腕!
旋律音勾勒清晰動人,聲音柔美圓潤,在高速的跑動中依舊節奏準確,旋律線條從未斷絕。
約翰從這裏發現,簡一鳴竟然以一己之力,壓住了整個樂團的氣勢。
這才用了多長的時間?
十分鍾?十五分鍾?
盡管在貝多芬的安排中,樂隊和鋼琴是處於同等的重要位置上,但在實際的現場演奏中,簡一鳴已經把所有人的心思都收攏到了鋼琴上,以至於進入最後一段華彩的時候,就連指揮都迴過頭來看他。
第三段的華彩是最長的華彩,也是最精彩的一段華彩,織體更豐富多彩,技術艱澀深奧,先後出現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固定動機組合、八分音符的音階下行、八分音符分解和弦音型、十六分音符快速跑動的固定音程連續音型、十六分音符的快速跑動分解和弦音型、柱式和弦等高難度技術。
在聽眾的眼裏,演奏者的手在鍵盤上快速舞動,一連串的音符使人目不暇接,像飛舞的火焰精靈將現場包圍,它們靈動活潑,熱情滿溢。他們不一定能聽得懂其中的技術難度,但一定感受到了那種年輕朝氣的熱情。
路加劉坐在台下,先是認同地點頭,然後是若有所思,最後竟然捂住了自己的嘴巴才沒有笑出聲來引起別人的注意。
這家夥!這家夥!
居然把節奏和強度改了!
簡一鳴的演奏依舊遵循古典主義的精確和理性,但節奏的處理卻更加自由,速度有了波折,配合觸鍵和力度的變化,讓情緒的變化層次豐富了起來,張力和戲劇性更加明顯,古典主義的氣息少見,更見浪漫。
更可怕的是,他的變化不是盲改的,華彩段落之後居然還能穩穩地接住和樂隊的合奏,沒有讓交接棒掉落。聽著好像不可思議,但仔細思考,又是順理成章的。
瘋子!
真的是瘋子!
在決賽,在這麽重要的舞台上!
但是路加卻覺得很高興,這才是衛叢的弟子。
他向往不已,卻又難以做到的獨特美學。
演奏一首作品,最低的層次是能把上麵的音符彈出來,中級則是能基本按照樂譜意思表達,高級是準確、完美地詮釋作品,更高一層,則是在尊重原作的基礎上,融入演奏者個人創造性的美學思想,力求獨特、有記憶點的個性演繹。
千篇一律的演奏是難以吸引聽眾的,隻有個性新鮮的表達才能帶來聽覺上的震撼。
同樣坐在台下的王曦聽得比路加更細,他甚至能聽出來簡一鳴故意將一些音符處理成了斷奏,然後巧妙運用了踏板,讓斷奏的兩個音聽起來又不像斷開的,這種處理方法增加了貝一的浪漫氣息,緊湊的音符也因此變得鬆散了些許,還有了一點輕鬆愜意的意思。
不能說構成音樂風格演繹上的錯誤,因為貝一本來就是處於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之間的作品,大眾理解是把它劃分到了古典主義音樂的內容中,也不是說它一點浪漫氣息都沒有了,但這樣的處理,非常挑戰比賽的包容,和評委的評審標準。
真是狗膽包天!
尤其是之前的練習中王曦從來沒有聽過簡一鳴這樣的處理,現在卻直接用到了舞台上!
王曦對學生拿不拿獎也沒什麽執念,他更在意簡一鳴把這樣不成熟的想法直接運用到了舞台上,雖然現在聽起來效果是不錯,可誰知道下次這種心血來潮是什麽效果?
王曦分出神來觀察了五秒衛叢,確定不是衛叢這家夥慫恿的之後,心裏開始預設待會訓狗的一百零八中方法。
天涼了,吃狗肉煲吧!
幸好簡一鳴的“自由發揮”僅限於華彩,之後和樂團的合奏當中還是腳踏實地、老老實實地彈下來,沒搞什麽幺蛾子,不然下台之後,王曦就要去揪狗耳朵了。
第二樂章廣板,降a大調,柔軟優美的樂章,自帶“如歌”的表情,音色純淨,氣質高雅,像教堂裏孩子組成的唱詩班。
其中鋼琴和管弦樂隊和諧演奏,像兩個親密的朋友,鋼琴的聲音剛落,樂隊的伴奏就響起,又或靈動地合奏,上一句你說完我就默契接下一句的聊天,平緩抒情的音色,心有靈犀的對話,給一切都蒙上了一層柔光濾鏡,顯得那麽美好寧靜。
從這個樂章聽起來,一點都想象不出來剛才簡一鳴的狗膽是怎麽包天的。
他像個調皮搗蛋之後迴家的孩子,收斂起了他所有的異想天開,變成了個抿唇微笑的男孩子,給把小弓就能模仿壁畫中的小天使。
第三樂章,詼諧的快板。c大調,迴旋曲式的樂章,在簡一鳴的手下獨具幽默性,錯落的節奏像步履輕快的孩子,不跳脫,流暢自然。
這時候樂團和簡一鳴通過了前麵兩個樂章的磨合已經有了一定的默契,他們不像是上台前隻有過兩個小時短暫合奏的比賽,倒有了一點正式演出的氛圍。
到了樂曲的末尾,簡一鳴最後的華彩之後,樂團的雙簧管承接住他的演奏,吹出了寧靜悠揚的音符,部分不了解貝一的聽眾以為馬上結束,都準備好鼓掌時,樂團忽然齊奏,有種海頓《驚愕交響曲》的出其不意,貝一最後在熱情活潑的合奏才是真正的結束了。
剛剛那部分準備鼓掌的人被小小地嚇了一跳,隨即又笑了起來,用力地為這跳躍、幽默的結束演奏鼓掌,有人甚至忘了這是比賽現場,在台下喊出了一聲“bravo”,把台上準備鞠躬感謝的簡一鳴都嚇了一跳。
他抬頭掃向聽眾席,就看到一個胖胖的中年大叔雙手舉過頭為他鼓掌,簡一鳴哭笑不得,朝著他再次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