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素來聽兄長的話,兄長也素來護著他,父親若責備於他,兄長定然會為他說話,雖然他也不知自己做了什麽錯事,竟惹得父親要讓楚誌請他到外書房去。
但,不怕,有兄長在。
孟知年當下自己給自己鼓著勁兒,前往前院外書房。
與揣測府裏不知又發生何等與李壽相關之事的孟知度不同,也與不解心慌自我檢討的孟知年不同,孟仁平一見到楚誌,聽到楚誌說祖父請他到外書房去,深知所為何事兒的他,是三人之中最為沉著的那一個。
到了外書房,他被通知得最晚,自然也到得最晚。
楚誌守在屋下,恭恭敬敬:“大公子請。”
孟知度與孟知年早進外書房坐下,聽到這一聲,二人齊齊看向門口。
孟仁平踏進門檻,習慣性往右邊書案的方向看,果然看到祖父與往常一般,安坐於案後埋頭處理事務。
“祖父,父親,二叔。”他一一行禮。
孟天官示意他坐,他隨即在孟知度對麵的扶手椅裏坐下,與父親、二叔麵對麵。
“說說,今日簪刺之事是如何發生的,又是怎樣的結果。”孟天官把手邊之事暫且停下,抬頭問道。
聽到簪刺二字,孟知度擰起眉頭,想著此二字的字麵意思,孟知年卻是心裏一咯噔,越發縮頭縮頸。
孟仁平沒有意外,當下平鋪直述地把孟十三與孟美景打架之事,前因後果詳詳細細地說了。
在場父子三人聽罷,反應不一。
孟知年是孟十三與孟美景的父親,姐妹倆打架,不管誰先的手,誰下的狠手,都是他的閨女,作為父親,首先第一條,便是父不教之過。
他這會兒也清明得很,絲毫沒了氣咻咻前往長春院想要教訓長女的那個膽量,在父親與兄長麵前,他自來低一頭,此時理虧,更是氣短。
故而從孟仁平細說簪刺事件的過程開始,他便一直低著頭,聽到最後,他整個腦袋都快要埋進胸膛裏去了。
孟知度則隻是側臉看了一眼孟知年,對於二弟如此沒氣性的人,居然能生出大侄女那樣強橫悍然的閨女,他心裏有說不出的複雜感受。
大侄女有氣性是件好事兒,可太過有氣性便過猶不及了。
然而,他也不能說簪刺之事是夭夭的錯,甚至以他在官場多年的看待人事物的目光,以及處理朝政之時難免明爭暗湧的手段,他甚至覺得大侄女沒錯。
對待敵人,就該狠絕。
然則,二侄女並非敵人。
孟知度與孟知年兩兄弟在心裏想得多,卻都沒有開口,一人是想先聽父親怎麽說,一人是隻想苟著不想挨罵。
孟天官想的也不少,但他想的比兩個兒子想的要簡單得多,他隻關心一點兒:“對於你祖母對夭夭的懲罰,殿下可有說些什麽?”
太子,東宮,才是他作為吏部首官,浸泡官場近三十年,最擅長的直抓重點。
“孫兒聽祖母說,殿下是想為夭夭說情,然祖母說,家有家規,眼下的懲罰,已然是對夭夭的從輕發落。”孟仁平也關心李壽對孟十三受罰的態度,自然早早問過孟老太太。
孟天官微微頷首:“你祖母說得對,也做得對,孟家的姑娘,不管對錯,終不得相殘。按你說的,殿下親眼目睹夭夭行兇,卻還想為夭夭說情,如此恰好說明,殿下待夭夭確實不同。這份不同,若有機會,你可從側麵探探殿下之意。”
“是。”孟仁平領命,孟家就他總伴在李壽左右,試探殿下對夭夭是否真有意,此事兒非他莫屬。
孟天官繼而轉向次子,是叮囑也是命令:“簪刺之事,到此為止,不許再擾你母親的清靜,待夭夭受完罰,也不許再舊事重提。”
次子欲找長孫女狠訓一頓,被老妻擋出長春院,他也從楚誌去請人後,楚管家特意來前院外書房,親口報與他知曉了。
孟知年一個激靈,即時起身彎腰叉手:“兒子全聽父親的!”
若說母親偏向長女,尚有幾分托詞,父親這會兒偏向長女,已然是明明白白地知會他,長女之不同,事關孟家門庭,他雖為人父,長女之事,卻已非他所能參與的了。
簡單明了地說,從這裏踏出去,他便自此失去管束長女的資格。
不,不止是他,還有吳氏,至整個二房,已然無此資格。
孟天官滿意了,目光略過長子,又落在長孫身上:“你見過夭夭了?”
“見過。”孟仁平心知祖父此問何意,也不必孟天官再開口,遂又將孟十三同他說的,盡數倒出。
孟知度聽著在心中倒抽一口氣兒:“夭夭這是在怨怪我們?!”
“大約也不是怨怪,而是對我們不抱希望了。”這才是孟十三讓孟仁平心情沉重的根本原因。
“不必深究,她一個小姑娘,剛剛及笄,哪裏懂得家族的重要性。”孟天官站得高看得遠,在他眼裏,長孫女尚且稚嫩,做的想的不過是一隅之見,“若她真能攏住殿下的心,讓我們孟家再出一位太子妃,屆時她便會明白,大樹之所以能繁榮昌盛,其根須之鞏固,方是真正立足之本。”
“父親說的是。”
“祖父說的是。”
孟知度和孟仁平父子齊齊起身,異口同齊地叉手道。?????
孟十三抄寫經書抄至人定時分,便停了手,起身到佛堂一側的羅漢榻坐下。
除了起身時摔了一下,坐下後雙膝又疼痛得令她淚顯於睫,她倒也沒其他不適,就是累,極累,越發覺得這具人身需食補藥調之外,更得勤加鍛煉方可。
上房南麵有座抱廈,抱廈麵闊三間。
此,便是佛堂。
正中供奉著佛祖,左邊設有一案一軟墊,孟老太太平日裏便於此處念念佛經,撚撚佛珠,撿撿佛豆,右邊設有一榻一屏風,供孟老太太日常累了倦了,就近小憩之用。
孟十三被禁足於此,膳食是在左邊案桌上用,夜裏安歇就在羅漢榻上睡,原來孟老太太用慣之物,皆已被替換。
她躺下去,被褥、軟席、玉枕等物,尚能聞到剛剛晾洗幹淨所用的皂角味兒,與淡淡的桃花薰香。
但,不怕,有兄長在。
孟知年當下自己給自己鼓著勁兒,前往前院外書房。
與揣測府裏不知又發生何等與李壽相關之事的孟知度不同,也與不解心慌自我檢討的孟知年不同,孟仁平一見到楚誌,聽到楚誌說祖父請他到外書房去,深知所為何事兒的他,是三人之中最為沉著的那一個。
到了外書房,他被通知得最晚,自然也到得最晚。
楚誌守在屋下,恭恭敬敬:“大公子請。”
孟知度與孟知年早進外書房坐下,聽到這一聲,二人齊齊看向門口。
孟仁平踏進門檻,習慣性往右邊書案的方向看,果然看到祖父與往常一般,安坐於案後埋頭處理事務。
“祖父,父親,二叔。”他一一行禮。
孟天官示意他坐,他隨即在孟知度對麵的扶手椅裏坐下,與父親、二叔麵對麵。
“說說,今日簪刺之事是如何發生的,又是怎樣的結果。”孟天官把手邊之事暫且停下,抬頭問道。
聽到簪刺二字,孟知度擰起眉頭,想著此二字的字麵意思,孟知年卻是心裏一咯噔,越發縮頭縮頸。
孟仁平沒有意外,當下平鋪直述地把孟十三與孟美景打架之事,前因後果詳詳細細地說了。
在場父子三人聽罷,反應不一。
孟知年是孟十三與孟美景的父親,姐妹倆打架,不管誰先的手,誰下的狠手,都是他的閨女,作為父親,首先第一條,便是父不教之過。
他這會兒也清明得很,絲毫沒了氣咻咻前往長春院想要教訓長女的那個膽量,在父親與兄長麵前,他自來低一頭,此時理虧,更是氣短。
故而從孟仁平細說簪刺事件的過程開始,他便一直低著頭,聽到最後,他整個腦袋都快要埋進胸膛裏去了。
孟知度則隻是側臉看了一眼孟知年,對於二弟如此沒氣性的人,居然能生出大侄女那樣強橫悍然的閨女,他心裏有說不出的複雜感受。
大侄女有氣性是件好事兒,可太過有氣性便過猶不及了。
然而,他也不能說簪刺之事是夭夭的錯,甚至以他在官場多年的看待人事物的目光,以及處理朝政之時難免明爭暗湧的手段,他甚至覺得大侄女沒錯。
對待敵人,就該狠絕。
然則,二侄女並非敵人。
孟知度與孟知年兩兄弟在心裏想得多,卻都沒有開口,一人是想先聽父親怎麽說,一人是隻想苟著不想挨罵。
孟天官想的也不少,但他想的比兩個兒子想的要簡單得多,他隻關心一點兒:“對於你祖母對夭夭的懲罰,殿下可有說些什麽?”
太子,東宮,才是他作為吏部首官,浸泡官場近三十年,最擅長的直抓重點。
“孫兒聽祖母說,殿下是想為夭夭說情,然祖母說,家有家規,眼下的懲罰,已然是對夭夭的從輕發落。”孟仁平也關心李壽對孟十三受罰的態度,自然早早問過孟老太太。
孟天官微微頷首:“你祖母說得對,也做得對,孟家的姑娘,不管對錯,終不得相殘。按你說的,殿下親眼目睹夭夭行兇,卻還想為夭夭說情,如此恰好說明,殿下待夭夭確實不同。這份不同,若有機會,你可從側麵探探殿下之意。”
“是。”孟仁平領命,孟家就他總伴在李壽左右,試探殿下對夭夭是否真有意,此事兒非他莫屬。
孟天官繼而轉向次子,是叮囑也是命令:“簪刺之事,到此為止,不許再擾你母親的清靜,待夭夭受完罰,也不許再舊事重提。”
次子欲找長孫女狠訓一頓,被老妻擋出長春院,他也從楚誌去請人後,楚管家特意來前院外書房,親口報與他知曉了。
孟知年一個激靈,即時起身彎腰叉手:“兒子全聽父親的!”
若說母親偏向長女,尚有幾分托詞,父親這會兒偏向長女,已然是明明白白地知會他,長女之不同,事關孟家門庭,他雖為人父,長女之事,卻已非他所能參與的了。
簡單明了地說,從這裏踏出去,他便自此失去管束長女的資格。
不,不止是他,還有吳氏,至整個二房,已然無此資格。
孟天官滿意了,目光略過長子,又落在長孫身上:“你見過夭夭了?”
“見過。”孟仁平心知祖父此問何意,也不必孟天官再開口,遂又將孟十三同他說的,盡數倒出。
孟知度聽著在心中倒抽一口氣兒:“夭夭這是在怨怪我們?!”
“大約也不是怨怪,而是對我們不抱希望了。”這才是孟十三讓孟仁平心情沉重的根本原因。
“不必深究,她一個小姑娘,剛剛及笄,哪裏懂得家族的重要性。”孟天官站得高看得遠,在他眼裏,長孫女尚且稚嫩,做的想的不過是一隅之見,“若她真能攏住殿下的心,讓我們孟家再出一位太子妃,屆時她便會明白,大樹之所以能繁榮昌盛,其根須之鞏固,方是真正立足之本。”
“父親說的是。”
“祖父說的是。”
孟知度和孟仁平父子齊齊起身,異口同齊地叉手道。?????
孟十三抄寫經書抄至人定時分,便停了手,起身到佛堂一側的羅漢榻坐下。
除了起身時摔了一下,坐下後雙膝又疼痛得令她淚顯於睫,她倒也沒其他不適,就是累,極累,越發覺得這具人身需食補藥調之外,更得勤加鍛煉方可。
上房南麵有座抱廈,抱廈麵闊三間。
此,便是佛堂。
正中供奉著佛祖,左邊設有一案一軟墊,孟老太太平日裏便於此處念念佛經,撚撚佛珠,撿撿佛豆,右邊設有一榻一屏風,供孟老太太日常累了倦了,就近小憩之用。
孟十三被禁足於此,膳食是在左邊案桌上用,夜裏安歇就在羅漢榻上睡,原來孟老太太用慣之物,皆已被替換。
她躺下去,被褥、軟席、玉枕等物,尚能聞到剛剛晾洗幹淨所用的皂角味兒,與淡淡的桃花薰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