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風起雲湧,四國中聲名顯赫的夏國此時一樣暗潮洶湧。
十國時期,夏國在十國之中還屬於一個岌岌無名的小國,後十國之亂爆發,夏國依靠大將軍李敢,軍師季無雙,生生在十國之亂中逆天崛起,靠一步步吞並周圍小國,逐漸壯大成了可以與現如今三大霸主,魏、黔、吳三國抗衡的大國。
後季無雙因為衍國火燒良城數十萬軍民,被李敢趕迴了夏國廟王山,而夏國的另一名大才謀士,曉天機諸葛侯,由此展露在世人麵前。
談起諸葛侯,就不得不說他那驚世駭俗的眼光和謀略,在諸葛侯剛出山之時,天下人大多還不知道這位智者的可怕,可夏國人卻是心知肚明,論起才華,諸葛侯與季無雙可謂是旗鼓相當,甚至於,吳國那位青衣兵仙曾言,論起運籌帷幄,諸葛侯甚至更勝季無雙一籌。
原本其餘諸國都在等待季無雙被貶之後對夏國痛下殺手,隻可惜他們低估了李敢、低估了李敢的李家軍、同樣也低估了那位風燭殘年的老者。
在李敢和新任軍師諸葛侯的帶領下,夏國幾乎是摧枯拉朽一般橫掃天下,一舉滅掉了其餘數個小國。
至此之後,天下四分,鼎立四方。
也是在此時,世人這才發現,那位在天下間名不見經傳的老人曉天機,居然如此可怕。
夏國大勝之後,李敢被夏皇張亦雲召迴京都,封天武上將。這四個字的封號,哪怕是遍數整個夏國的曆史,也是頭一遭。
一時間,李敢的威勢,在夏國瞬間達到巔峰。
甚至有許多閑人感慨,夏國許多百姓在某種程度上,隻知李敢,而不知夏皇張亦雲。
可即便如此,張亦雲對待李敢依舊沒有半點嫌隙,隻可惜好景不長,一代赫赫名將李敢,那個創造了曆史性奇跡的男人,既然意外的死在了黔、夏交接的邊城東風。
雖然李敢是死於同為天下六大名將之一的黔國孫一笑手中,可世人仍舊覺得李敢的死太過蹊蹺,那位將整個天下都嚇了一跳的男人,死得太過簡單了。
甚至有人傳聞,乃是夏皇張亦雲忌憚李敢的威勢,特此聯合黔國一同除掉了李敢。
不過這個說法,終歸是沒有什麽依據。
倒是後續夏國內發生的種種事情,讓世人開始深思起來。
李敢死後,李敢獨子李洛封忠勇侯,世襲罔替。後夏皇張亦雲因為削藩一事,觸及了原淮南王趙戰,削藩之令下達後,趙戰第一個領兵造反。
那一次,身為隨軍參議的李洛初現鋒芒,率軍迂迴千裏,在淮南後方,占據淮南屬地南境三州之地,後又攻克趙戰大本營淮南,一戰定乾坤,至此將其逼至吳國。
可沒過多久,趙戰便在吳國的支持下卷土重來,大軍進犯之下,夏國士兵節節敗退。
張亦雲在群臣進諫之下,大膽啟用李洛為大元帥,也是這一次,獨守廟王山十數年的季無雙重新出山,與李洛聯手,開波瀾大河之水,水淹南境三州,一戰殺盡了趙戰的銳氣。
夏國大勝,可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原本該得勝還朝,按功領賞的李洛,居然“賴”在了淮南,並向夏皇張亦雲要了一道封王的旨意。
大概的意思就是,他李洛要做淮南的王爺,要淮南以及南境三州的地方。
這一舉動,從某些角度解讀,說是造反或者威脅,也絲毫不為過。
就在世人揣摩李洛到底是何用意的時候,張亦雲破天荒的答應了下來,這對君臣,的確是讓人捉摸不透。
但偽裝的和睦終歸維持不了多久,就在李洛宣布奔赴黔國的時候,現夏國大將軍周如春居然意外的出現在了李洛的必經之地雷霆城,並率領重兵圍剿李洛。
周如春的出現,終於讓世人明白了過來,李洛和張亦雲的關係,早已是勢同水火。
李洛不愧是將門虎子,哪怕周如春率數萬兵馬圍剿李洛,依舊讓李洛大搖大擺的從雷霆城離開了去,而且臨走之時,李洛還在周如春的軍營放了一把大火,這一把火,周如春損失慘重,不得不狼狽班師。
根據夏國京都傳來的消息,在得知周如春失手之後,夏皇張亦雲頭疾忽發,臥床不起。
整個夏國都被這道消息給震了個七暈八素,原本人聲鼎沸的泱泱大國,仿佛都在這一霎那安靜了下來。隻是任誰都知道,在這片安靜和平和背後,卻是隱藏著一場狂風暴雨。
不同於魏國的外憂內患表現在明處,夏國的這場風暴,就如同隱藏在體內的惡疾膿瘡一般,正在不斷發膿擴散……
夏國京都,養心殿。
整個皇宮一片寂靜和安寧,人人行色匆匆,神情緊張。
養心殿外,無數大臣正焦急的站在殿門口,等待著殿內禦醫的迴複。
張亦雲的頭疾已經是老.毛病了,隻是這一次發作得最為嚴重,足足昏迷了三天三夜,這也難怪大臣們會惶恐不安,黔國那位女皇的目的已經是昭然若揭,正在用一場所謂的招親宴會試圖打破四國鼎立的格局。
若是在這個節骨眼上張亦雲出了什麽事情,再加上邊境李洛曖昧的態度,夏國恐怕瞬間就會變得岌岌可危。
“咯吱!”
房門推開,一個留著山羊胡的,身穿太醫服飾的老者從殿內走了出來。
一群大臣瞬間圍了上去,七嘴八舌的問著張亦雲的情況。
這裏麵,有人的確是在乎張亦雲的生死,為夏國謀劃,可也有一部分人是為了各自擁護的皇子,若是張亦雲真是有個三長兩短,那皇位之爭,恐怕就在所難免了。
這些暗藏的心思和較量,甚至不比現如今夏國的局勢複雜。
太醫擺擺手,打斷眾人的問話,而後朗聲道:“陛下已經蘇醒,不過還需要靜養,諸位大人,還是先行迴去吧。”
聽到這話,有人歡喜有人愁,有些人的確是為張亦雲蘇醒而長鬆了一口氣,可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就難免有些失落了。
張亦雲還不到半百年紀,正常情況下至少也有一二十年的活頭,這種情況下,想扶自己的主子上位,那無疑又有些日子要熬了。
有了太醫的話,眾臣緩緩離去。
而就在此時,太醫卻是看著人群中一個身材清瘦,頭戴進賢冠的老人道:“丞相,請留步。”
丞相薛青思站住腳步,迴頭看著太醫道:“大人,您這是?”
太醫將薛青思拉到一旁,壓低聲音,道:“陛下其實昨日就醒了,這一整天都在修養而已,今個兒我來,其實就是奉陛下旨意,請丞相大人入內一敘。”
深深的看了太醫一眼,薛青思重重的點了點頭。
哪怕是大白天,關上殿門的養心殿依舊伸手不見五指,唯一的光源,全部來自於碩大支柱上的桐油燈盞。
走過金碧輝煌的大殿,薛青思終於來到了殿後,看到了躺在龍塌上閉目養神的張亦雲。
張亦雲歲數並不大,現如今不過四十有六,看起來也是個英武不凡的男子,可經過此事之後,之前神武的張亦雲仿佛在一夜間變得滄桑了許多,頭上也多了許多白發。
感覺到薛青思的到來,張亦雲緩緩睜開了眼睛,哪怕精神不振,但那一雙犀利的眼睛,依舊有讓人不寒而栗的感覺。
薛青思微微行禮:“參見陛下。”
擺擺手,張亦雲略顯疲憊地道:“丞相就不用多禮了。”
頓了頓,張亦雲又問道:“對了,這幾天,張程和張良那兩個兔崽子在做什麽?”
仰起頭,薛青思有些詫異的看了張亦雲一眼。
原本他以為張亦雲此次召見自己,勢必是要問李洛如今的狀況,可他萬萬沒想到,張亦雲頭一句問的,卻是太子和二皇子的情況,多年服飾皇帝的薛青思知道,張亦雲這一問,意味深長。
微微躬了躬身,薛青思緩緩道:“陛下病倒之後,太子和二皇子曾多次來探望陛下,而且他們轄內的事物,也是處理得僅僅有條,陛下大可放心。”
薛青思說完,整個房間頓時陷入了久久的寂靜。
張亦雲重新閉上了眼睛,一句話也沒說,薛青思也就不說話,躬身侯在一旁。
“放心?”片刻之後,張亦雲忽然嗤笑起來道:“我的丞相啊,你可知道,你這是欺君之罪?”
薛青思頓時麵露恐慌,跪倒在地道:“微臣有罪,可微臣實在不知道錯在了哪兒。”
費力的扭過頭,張亦雲深深看了地上看似慌張,眼神卻平靜如水的薛青思一眼,道:“也罷,你不願意說,那朕就替你說。”
薛青思再度低了低頭,沒有說話。
張亦雲長歎了一口氣,喃喃道:“你應該知道,我的那兩個好兒子,張良和張程,那都不是省油的燈啊。”
“先說張良,其實朕一直就知道他不服他皇兄張程,有覬覦皇位的心思,否則,他也不會在南山的山坳裏養上一隻親兵。”
“丞相啊,咱夏國的地圖都在你腦子裏裝著呢,我且問你,南山離京都有多遠,他一個皇子,養那一隻接近上萬的親兵,又意欲何為?”
麵對張亦雲的質問,薛青思長歎了一口氣,沒有說話。
張亦雲繼續道:“至於太子張程嘛,那就更不用說了,他和執掌宮內禁軍的衛尉蒙常,那可是一直走得很近,朕也一直在敲打他,隻可惜啊,帝王人家,哪有情親?”
“我的兩個兒子,怕都巴不得朕早點死呢……”
/110/110733/29323321.html
十國時期,夏國在十國之中還屬於一個岌岌無名的小國,後十國之亂爆發,夏國依靠大將軍李敢,軍師季無雙,生生在十國之亂中逆天崛起,靠一步步吞並周圍小國,逐漸壯大成了可以與現如今三大霸主,魏、黔、吳三國抗衡的大國。
後季無雙因為衍國火燒良城數十萬軍民,被李敢趕迴了夏國廟王山,而夏國的另一名大才謀士,曉天機諸葛侯,由此展露在世人麵前。
談起諸葛侯,就不得不說他那驚世駭俗的眼光和謀略,在諸葛侯剛出山之時,天下人大多還不知道這位智者的可怕,可夏國人卻是心知肚明,論起才華,諸葛侯與季無雙可謂是旗鼓相當,甚至於,吳國那位青衣兵仙曾言,論起運籌帷幄,諸葛侯甚至更勝季無雙一籌。
原本其餘諸國都在等待季無雙被貶之後對夏國痛下殺手,隻可惜他們低估了李敢、低估了李敢的李家軍、同樣也低估了那位風燭殘年的老者。
在李敢和新任軍師諸葛侯的帶領下,夏國幾乎是摧枯拉朽一般橫掃天下,一舉滅掉了其餘數個小國。
至此之後,天下四分,鼎立四方。
也是在此時,世人這才發現,那位在天下間名不見經傳的老人曉天機,居然如此可怕。
夏國大勝之後,李敢被夏皇張亦雲召迴京都,封天武上將。這四個字的封號,哪怕是遍數整個夏國的曆史,也是頭一遭。
一時間,李敢的威勢,在夏國瞬間達到巔峰。
甚至有許多閑人感慨,夏國許多百姓在某種程度上,隻知李敢,而不知夏皇張亦雲。
可即便如此,張亦雲對待李敢依舊沒有半點嫌隙,隻可惜好景不長,一代赫赫名將李敢,那個創造了曆史性奇跡的男人,既然意外的死在了黔、夏交接的邊城東風。
雖然李敢是死於同為天下六大名將之一的黔國孫一笑手中,可世人仍舊覺得李敢的死太過蹊蹺,那位將整個天下都嚇了一跳的男人,死得太過簡單了。
甚至有人傳聞,乃是夏皇張亦雲忌憚李敢的威勢,特此聯合黔國一同除掉了李敢。
不過這個說法,終歸是沒有什麽依據。
倒是後續夏國內發生的種種事情,讓世人開始深思起來。
李敢死後,李敢獨子李洛封忠勇侯,世襲罔替。後夏皇張亦雲因為削藩一事,觸及了原淮南王趙戰,削藩之令下達後,趙戰第一個領兵造反。
那一次,身為隨軍參議的李洛初現鋒芒,率軍迂迴千裏,在淮南後方,占據淮南屬地南境三州之地,後又攻克趙戰大本營淮南,一戰定乾坤,至此將其逼至吳國。
可沒過多久,趙戰便在吳國的支持下卷土重來,大軍進犯之下,夏國士兵節節敗退。
張亦雲在群臣進諫之下,大膽啟用李洛為大元帥,也是這一次,獨守廟王山十數年的季無雙重新出山,與李洛聯手,開波瀾大河之水,水淹南境三州,一戰殺盡了趙戰的銳氣。
夏國大勝,可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原本該得勝還朝,按功領賞的李洛,居然“賴”在了淮南,並向夏皇張亦雲要了一道封王的旨意。
大概的意思就是,他李洛要做淮南的王爺,要淮南以及南境三州的地方。
這一舉動,從某些角度解讀,說是造反或者威脅,也絲毫不為過。
就在世人揣摩李洛到底是何用意的時候,張亦雲破天荒的答應了下來,這對君臣,的確是讓人捉摸不透。
但偽裝的和睦終歸維持不了多久,就在李洛宣布奔赴黔國的時候,現夏國大將軍周如春居然意外的出現在了李洛的必經之地雷霆城,並率領重兵圍剿李洛。
周如春的出現,終於讓世人明白了過來,李洛和張亦雲的關係,早已是勢同水火。
李洛不愧是將門虎子,哪怕周如春率數萬兵馬圍剿李洛,依舊讓李洛大搖大擺的從雷霆城離開了去,而且臨走之時,李洛還在周如春的軍營放了一把大火,這一把火,周如春損失慘重,不得不狼狽班師。
根據夏國京都傳來的消息,在得知周如春失手之後,夏皇張亦雲頭疾忽發,臥床不起。
整個夏國都被這道消息給震了個七暈八素,原本人聲鼎沸的泱泱大國,仿佛都在這一霎那安靜了下來。隻是任誰都知道,在這片安靜和平和背後,卻是隱藏著一場狂風暴雨。
不同於魏國的外憂內患表現在明處,夏國的這場風暴,就如同隱藏在體內的惡疾膿瘡一般,正在不斷發膿擴散……
夏國京都,養心殿。
整個皇宮一片寂靜和安寧,人人行色匆匆,神情緊張。
養心殿外,無數大臣正焦急的站在殿門口,等待著殿內禦醫的迴複。
張亦雲的頭疾已經是老.毛病了,隻是這一次發作得最為嚴重,足足昏迷了三天三夜,這也難怪大臣們會惶恐不安,黔國那位女皇的目的已經是昭然若揭,正在用一場所謂的招親宴會試圖打破四國鼎立的格局。
若是在這個節骨眼上張亦雲出了什麽事情,再加上邊境李洛曖昧的態度,夏國恐怕瞬間就會變得岌岌可危。
“咯吱!”
房門推開,一個留著山羊胡的,身穿太醫服飾的老者從殿內走了出來。
一群大臣瞬間圍了上去,七嘴八舌的問著張亦雲的情況。
這裏麵,有人的確是在乎張亦雲的生死,為夏國謀劃,可也有一部分人是為了各自擁護的皇子,若是張亦雲真是有個三長兩短,那皇位之爭,恐怕就在所難免了。
這些暗藏的心思和較量,甚至不比現如今夏國的局勢複雜。
太醫擺擺手,打斷眾人的問話,而後朗聲道:“陛下已經蘇醒,不過還需要靜養,諸位大人,還是先行迴去吧。”
聽到這話,有人歡喜有人愁,有些人的確是為張亦雲蘇醒而長鬆了一口氣,可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就難免有些失落了。
張亦雲還不到半百年紀,正常情況下至少也有一二十年的活頭,這種情況下,想扶自己的主子上位,那無疑又有些日子要熬了。
有了太醫的話,眾臣緩緩離去。
而就在此時,太醫卻是看著人群中一個身材清瘦,頭戴進賢冠的老人道:“丞相,請留步。”
丞相薛青思站住腳步,迴頭看著太醫道:“大人,您這是?”
太醫將薛青思拉到一旁,壓低聲音,道:“陛下其實昨日就醒了,這一整天都在修養而已,今個兒我來,其實就是奉陛下旨意,請丞相大人入內一敘。”
深深的看了太醫一眼,薛青思重重的點了點頭。
哪怕是大白天,關上殿門的養心殿依舊伸手不見五指,唯一的光源,全部來自於碩大支柱上的桐油燈盞。
走過金碧輝煌的大殿,薛青思終於來到了殿後,看到了躺在龍塌上閉目養神的張亦雲。
張亦雲歲數並不大,現如今不過四十有六,看起來也是個英武不凡的男子,可經過此事之後,之前神武的張亦雲仿佛在一夜間變得滄桑了許多,頭上也多了許多白發。
感覺到薛青思的到來,張亦雲緩緩睜開了眼睛,哪怕精神不振,但那一雙犀利的眼睛,依舊有讓人不寒而栗的感覺。
薛青思微微行禮:“參見陛下。”
擺擺手,張亦雲略顯疲憊地道:“丞相就不用多禮了。”
頓了頓,張亦雲又問道:“對了,這幾天,張程和張良那兩個兔崽子在做什麽?”
仰起頭,薛青思有些詫異的看了張亦雲一眼。
原本他以為張亦雲此次召見自己,勢必是要問李洛如今的狀況,可他萬萬沒想到,張亦雲頭一句問的,卻是太子和二皇子的情況,多年服飾皇帝的薛青思知道,張亦雲這一問,意味深長。
微微躬了躬身,薛青思緩緩道:“陛下病倒之後,太子和二皇子曾多次來探望陛下,而且他們轄內的事物,也是處理得僅僅有條,陛下大可放心。”
薛青思說完,整個房間頓時陷入了久久的寂靜。
張亦雲重新閉上了眼睛,一句話也沒說,薛青思也就不說話,躬身侯在一旁。
“放心?”片刻之後,張亦雲忽然嗤笑起來道:“我的丞相啊,你可知道,你這是欺君之罪?”
薛青思頓時麵露恐慌,跪倒在地道:“微臣有罪,可微臣實在不知道錯在了哪兒。”
費力的扭過頭,張亦雲深深看了地上看似慌張,眼神卻平靜如水的薛青思一眼,道:“也罷,你不願意說,那朕就替你說。”
薛青思再度低了低頭,沒有說話。
張亦雲長歎了一口氣,喃喃道:“你應該知道,我的那兩個好兒子,張良和張程,那都不是省油的燈啊。”
“先說張良,其實朕一直就知道他不服他皇兄張程,有覬覦皇位的心思,否則,他也不會在南山的山坳裏養上一隻親兵。”
“丞相啊,咱夏國的地圖都在你腦子裏裝著呢,我且問你,南山離京都有多遠,他一個皇子,養那一隻接近上萬的親兵,又意欲何為?”
麵對張亦雲的質問,薛青思長歎了一口氣,沒有說話。
張亦雲繼續道:“至於太子張程嘛,那就更不用說了,他和執掌宮內禁軍的衛尉蒙常,那可是一直走得很近,朕也一直在敲打他,隻可惜啊,帝王人家,哪有情親?”
“我的兩個兒子,怕都巴不得朕早點死呢……”
/110/110733/29323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