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三叔啊,自打知道地瓜案子結出來的果兒,能當糧食吃,就整日惦記著”,柳正良老伴端了碗水,遞給陳氏。
陳氏捧著水碗,笑道:“快了,聽依依算計的時間,約摸就在咱們秋種前後。”
柳正良這就高興起來,“要收成的時候可記得提前告訴我,我帶上幾個壯勞力,幫著一道忙活!”
“那敢情好,我就不跟三叔推辭了,隻備好飯菜就是!”,陳氏說笑著,把話頭拉了迴來,“要是沒別的岔子,三叔,你就把那塊地批給我吧,不知道現在是個什麽價兒?”
“用不了多少,咱村坡地多,地皮值不上價兒,哪怕村北稍微平坦點的,畝計也才三兩多,更不用說草屋那塊的了”,柳正良說著下了炕。
打開抽屜拿出一本小冊子,翻開看了看,抬頭道:“有二兩緊著使喚。”
陳氏一愣,當初她從老宅搬出去的時候,一塊地皮畝計十到十五兩,前後十幾年的光景,竟然差了這麽多!
看來,荒地多了,地皮也都不值錢了。
“說完了地皮的事兒,我倒還有另一樁,得問過三叔和三娘才行”,陳氏笑道。
裏正老伴一聽陳氏說這話,便知道此事跟孫女二妮有關,忙正色去聽。
陳氏將買下地皮之後,建房是否同院而住的疑問說了出來,不等她開口請裏正老伴過問二妮意思,就聽二妮從外麵迴來了。
一進門,看見未來婆婆在炕邊坐著,二妮麵色有些嬌羞,弱聲喊了句嬸娘。
陳氏笑著應下,拉著二妮進到身前,“二妮,原想著讓你阿奶問問你的意思,但既然你迴來了,我就直接問你吧。”
二妮點了點頭,“嬸娘且說吧。”
陳氏又把買地皮建房子的事情說了一遍,而後笑道:“如今你跟文成的親事快了,我免不了要問問你的意見,隻是你也不需為難,嬸娘也是從你這個歲數過來的,若你覺得同院住著不太方便,咱就中間隔開。”
二妮聞言卻是高興起來,“嬸娘,不用隔院,我覺得同院住著就挺好。”
陳氏擔心她是礙著情麵不好意思,又道:“你可別是不好意思才這樣說的,也不用擔心嬸娘會多想啥的,咱們娘倆別為這種小事隔心。”
“我說的實心話,嬸娘,我覺得住一起熱鬧,而且......”,二妮抿嘴笑了笑,“另有別的好處。”
她雖然沒有阿娘,但阿爹,阿爺和阿奶從小將她寵到大,重活不用她幹,且一日三餐,大多都是阿奶動手調理,也用不著她。
因此,她想到剛成親就要分家出去獨立過日子,一日三餐都要自己動腦筋琢磨,就覺得頭疼。
如今,倒是好了。
陳氏見她麵色歡喜,不似作假,心裏頓覺輕快起來,語氣親熱道:“你放心二妮,即便同院住著,嬸娘也斷不是那種多事的婆婆,有了好吃好喝的,嬸娘保準先給你,若你跟文成鬧了別扭,我也偏心著你......”
“她嬸子可別這麽說!”,裏正老伴打斷,笑道:“這丫頭在家嬌慣的不成樣子,單指著出了門子以後,有個婆婆調教一下,你若這樣說,更要捧的她不知天高地厚了!”
二妮聞言噘起嘴,“阿奶,難道你還盼著嬸娘拿我不好嗎?”
陳氏道:“哪會?你阿奶是故意這樣說,其實心裏隻盼著我將你捧上天才好呢!”
幾人又說笑了一陣,陳氏才從裏正家離開,迴到老宅。
當她將自己買了西山那塊地皮的事兒說出之後,老宅裏的幾口子人並不驚訝,反應非常平淡。
自從陳氏單獨買牛,他們就知道米酒生意是極賺錢的,想來早晚也會翻蓋房屋,搬出去住的。
隻是沒想到這麽快罷了。
這也驗證了他們的猜想,米酒生意,果真利潤奇高。
接下來的兩天,柳依依又漲了新見識。
原來古代買地,也有不少講究。
首先是要確認,這塊地是有主還是無主。
像西山那塊地皮,早些年曾是私人土地,後來那家人遷出之後,便成了無主土地,歸在村賬上,稱之為公家地。
想買公家地,則要先經過周遭住戶的同意才行,好在那裏冷僻,周遭沒有住戶,倒省了這一步。
剩下的,就隻需要將買地皮的錢上交裏正,再由裏正撰寫一份購買公家地的申請材料,呈交給當地鎮令。
鎮令大人核準這塊地皮確為公家地之後,便會簽批,呈報給縣令。
等到了這一步,這塊地皮基本就是買成了,隻等著縣令大人蓋戳,就能得到一份蓋了官府大印的田單。
田單等同於現代的土地證,有了它,才能合法使用所購買的地皮,十分重要。
柳老爺子在陳氏拿到田單之後,便找人幫忙‘蓋房子’了。
說是蓋房子,但草屋本就有四間明間,院子的進深又四四方方的極為寬大,所以,地基框架不需要大動,隻將院落起高,再把其餘的修繕翻新即可。
前來修建房子的工匠們,聽說柳文成好日子將近,生怕給耽擱了,一個個都急趕著時間忙活。
一撥人去築土牆,一撥人打泥坯,另有一撥人不斷往草屋運送黃泥。
柳依依和柳文成則從鎮上捎迴一車又一車的菜肉等吃食。
大房和二房跟著柳依依賺錢,每日清閑功夫居多,一閑下來就過來幫著陳氏一起做飯,摘菜的摘菜,燒火的燒火,好不熱鬧。
當飯菜出鍋的時候,幹活的工匠們就會停工,圍在一起邊吃邊誇口,說是三裏五村幹了這麽多家,就她們家供的飯食最好。
倒不是頓頓有肉,但起碼熱菜熱飯不斷,且米飯和饃饃管飽了吃,偶爾哪一日的,還能撈著喝點米酒。
這米酒清香甘甜,卻不醉人,工匠們吃的舒暢,便更有力氣幹活。
終於,九月中,新屋修好了。
陳氏捧著水碗,笑道:“快了,聽依依算計的時間,約摸就在咱們秋種前後。”
柳正良這就高興起來,“要收成的時候可記得提前告訴我,我帶上幾個壯勞力,幫著一道忙活!”
“那敢情好,我就不跟三叔推辭了,隻備好飯菜就是!”,陳氏說笑著,把話頭拉了迴來,“要是沒別的岔子,三叔,你就把那塊地批給我吧,不知道現在是個什麽價兒?”
“用不了多少,咱村坡地多,地皮值不上價兒,哪怕村北稍微平坦點的,畝計也才三兩多,更不用說草屋那塊的了”,柳正良說著下了炕。
打開抽屜拿出一本小冊子,翻開看了看,抬頭道:“有二兩緊著使喚。”
陳氏一愣,當初她從老宅搬出去的時候,一塊地皮畝計十到十五兩,前後十幾年的光景,竟然差了這麽多!
看來,荒地多了,地皮也都不值錢了。
“說完了地皮的事兒,我倒還有另一樁,得問過三叔和三娘才行”,陳氏笑道。
裏正老伴一聽陳氏說這話,便知道此事跟孫女二妮有關,忙正色去聽。
陳氏將買下地皮之後,建房是否同院而住的疑問說了出來,不等她開口請裏正老伴過問二妮意思,就聽二妮從外麵迴來了。
一進門,看見未來婆婆在炕邊坐著,二妮麵色有些嬌羞,弱聲喊了句嬸娘。
陳氏笑著應下,拉著二妮進到身前,“二妮,原想著讓你阿奶問問你的意思,但既然你迴來了,我就直接問你吧。”
二妮點了點頭,“嬸娘且說吧。”
陳氏又把買地皮建房子的事情說了一遍,而後笑道:“如今你跟文成的親事快了,我免不了要問問你的意見,隻是你也不需為難,嬸娘也是從你這個歲數過來的,若你覺得同院住著不太方便,咱就中間隔開。”
二妮聞言卻是高興起來,“嬸娘,不用隔院,我覺得同院住著就挺好。”
陳氏擔心她是礙著情麵不好意思,又道:“你可別是不好意思才這樣說的,也不用擔心嬸娘會多想啥的,咱們娘倆別為這種小事隔心。”
“我說的實心話,嬸娘,我覺得住一起熱鬧,而且......”,二妮抿嘴笑了笑,“另有別的好處。”
她雖然沒有阿娘,但阿爹,阿爺和阿奶從小將她寵到大,重活不用她幹,且一日三餐,大多都是阿奶動手調理,也用不著她。
因此,她想到剛成親就要分家出去獨立過日子,一日三餐都要自己動腦筋琢磨,就覺得頭疼。
如今,倒是好了。
陳氏見她麵色歡喜,不似作假,心裏頓覺輕快起來,語氣親熱道:“你放心二妮,即便同院住著,嬸娘也斷不是那種多事的婆婆,有了好吃好喝的,嬸娘保準先給你,若你跟文成鬧了別扭,我也偏心著你......”
“她嬸子可別這麽說!”,裏正老伴打斷,笑道:“這丫頭在家嬌慣的不成樣子,單指著出了門子以後,有個婆婆調教一下,你若這樣說,更要捧的她不知天高地厚了!”
二妮聞言噘起嘴,“阿奶,難道你還盼著嬸娘拿我不好嗎?”
陳氏道:“哪會?你阿奶是故意這樣說,其實心裏隻盼著我將你捧上天才好呢!”
幾人又說笑了一陣,陳氏才從裏正家離開,迴到老宅。
當她將自己買了西山那塊地皮的事兒說出之後,老宅裏的幾口子人並不驚訝,反應非常平淡。
自從陳氏單獨買牛,他們就知道米酒生意是極賺錢的,想來早晚也會翻蓋房屋,搬出去住的。
隻是沒想到這麽快罷了。
這也驗證了他們的猜想,米酒生意,果真利潤奇高。
接下來的兩天,柳依依又漲了新見識。
原來古代買地,也有不少講究。
首先是要確認,這塊地是有主還是無主。
像西山那塊地皮,早些年曾是私人土地,後來那家人遷出之後,便成了無主土地,歸在村賬上,稱之為公家地。
想買公家地,則要先經過周遭住戶的同意才行,好在那裏冷僻,周遭沒有住戶,倒省了這一步。
剩下的,就隻需要將買地皮的錢上交裏正,再由裏正撰寫一份購買公家地的申請材料,呈交給當地鎮令。
鎮令大人核準這塊地皮確為公家地之後,便會簽批,呈報給縣令。
等到了這一步,這塊地皮基本就是買成了,隻等著縣令大人蓋戳,就能得到一份蓋了官府大印的田單。
田單等同於現代的土地證,有了它,才能合法使用所購買的地皮,十分重要。
柳老爺子在陳氏拿到田單之後,便找人幫忙‘蓋房子’了。
說是蓋房子,但草屋本就有四間明間,院子的進深又四四方方的極為寬大,所以,地基框架不需要大動,隻將院落起高,再把其餘的修繕翻新即可。
前來修建房子的工匠們,聽說柳文成好日子將近,生怕給耽擱了,一個個都急趕著時間忙活。
一撥人去築土牆,一撥人打泥坯,另有一撥人不斷往草屋運送黃泥。
柳依依和柳文成則從鎮上捎迴一車又一車的菜肉等吃食。
大房和二房跟著柳依依賺錢,每日清閑功夫居多,一閑下來就過來幫著陳氏一起做飯,摘菜的摘菜,燒火的燒火,好不熱鬧。
當飯菜出鍋的時候,幹活的工匠們就會停工,圍在一起邊吃邊誇口,說是三裏五村幹了這麽多家,就她們家供的飯食最好。
倒不是頓頓有肉,但起碼熱菜熱飯不斷,且米飯和饃饃管飽了吃,偶爾哪一日的,還能撈著喝點米酒。
這米酒清香甘甜,卻不醉人,工匠們吃的舒暢,便更有力氣幹活。
終於,九月中,新屋修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