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場戰鬥的失利,從而撤掉前線的副帥,看似太過牽強,實則又屬於必然。
且不說戰鬥失利需要有人負責,單就鄭芝龍,李鴻飛相繼被削權就可以看出來,戚紅英在這個位置上遲早坐不穩。
擁兵自重的將軍,永遠是當權者最忌憚的,曆史上“嶽家軍”“楊家將”這些但凡帶有家族性質的軍隊,往往都沒什麽好下場,所以這並非偶然。
康熙當年寧願冒著滅國的危險,也要堅持撤掉三番,同樣也是出於這方麵的考慮。
所以戚紅英被撤職,一點也不冤,這時候不順勢退下,今後等待她的,或許就是“莫須有”了..........
“這次朝廷做得太過分了,當初成立國防部之時便說好了,朝中大臣不能隨便幹涉前線指揮官的決策,他們倒好,幾乎三天一道命令地催促,這不是嚴重影響了指揮官的決策嗎?”鄭成功沒好氣道。
自從成立國防部以來,朱由檢便廢除了監軍製度,給予了武將最大指揮權限。
然而這種新興製度,對於以儒學治國的華夏,似乎沒有多大約束力,尤其是李鴻飛“失勢”之後,朝中那些東林黨人開始慢慢插手國防部的事情,加上朱由檢急於快速解決滿清,以至於聽取了部分文臣的建議,隔三差五地派人去前線催促,嚴重幹擾了前線指揮官的戰術思維。
“嗬嗬,國姓爺,您就別想當然了,軍隊單純點是好事,可戰爭從來都不是單純的,朝中大臣不斷催促,那也是為了達到政治目的,我們應該慶幸,至少這些朝廷官員,沒有故意拖後腿。至於戚將軍的事情........撤下來未必不是好事。”李鴻飛笑著說道。
當得知朝廷撤銷戚紅英前線副總指揮職務的時候,李鴻飛已經來到了福建鄭成功的地盤。
對於李鴻飛此行的目的,鄭成功從自己父親那裏多少了解了一點,所以當著李鴻飛的麵,也沒有那麽多避諱。
“也是,連您都被打壓了,她還非得往國防部湊,這不是自己往槍口上撞嗎?若是戚紅英守著第二集團軍,那怎麽也算是個封疆大吏,朝廷要動她也得考慮下後果不是?”鄭成功分析道。
鄭成功的意思很明顯,戚紅英有些貪心了,想要進入國防部指揮更多的軍隊,卻不想想,這些軍隊並非自己嫡係,就算短時間內可以指揮,但戰爭一結束,也就什麽都撈不著了。
“其實戚紅英比你聰明,她更懂得取舍,也明白聖上忌憚的是什麽,所以寧願放棄實權,也要進國防部做個沒有兵權的將軍。”李鴻飛說道。
如果戚紅英不是早就辭去了第二集團軍總司令的職務,此番朝廷追究,那就不僅僅是撤銷前線職務(保留國防部職務)那麽簡單了。
“照您的意思,如果此戰失利與我有關,那我豈不是會有身家性命之憂?”鄭成功似乎明白了什麽。
“你是國姓爺,身家性命倒是不會有危險,不過跟你父親一般,做個閑散權貴,也不是不可能。”李鴻飛直言不諱道。
“哎!伴君如伴虎啊!”鄭成功感歎道。
“想辦法入國防部吧!北伐結束,地方部隊肯定會有很大變動,擁兵自重,容易遭朝廷忌憚。”李鴻飛提議道。
自從西征結束後,朱由檢一連串地動作不難看出,他再加強中央集權,其實換成李鴻飛也會這樣做,隻是朱由檢在加強中央集權的時候,第一個就拿李鴻飛開刀,這讓他心裏很不爽。
甚至一度認為朱由檢是想搞“獨裁”,李鴻飛不反對獨裁,卻始終覺得朱由檢沒這個能力,擔心他會被東林黨人吃得死死的。
這也是李鴻飛想要組建自己實力的主要原因,與其被東林黨人最後截胡,倒不如自己來掌控大明的實權。
隻是後來經過與朱由檢的密談,李鴻飛發現朱由檢也並非表麵那麽簡單,不過政治鬥爭就是如此微妙,隻要對自己有利,就算是“仇人”也能暫時聯合。
於是李鴻飛與朱由檢,再次恢複了“蜜月期”,這次勸解鄭成功,一半是為了給鄭成功找出路,一半也是為了他自己,將來如果真能入主中央,加強中央集權,對他自己也是十分有利的。
“你是來給聖上做說客的?”鄭成功一臉警惕。
“哪能啊,這中央集權是大勢所趨,我隻是好心提醒罷了。”李鴻飛說道。
“我父親明白您的意思,他曾告訴過我,隻要李大人願意,第三集團軍將會站在大人這邊!”鄭成功拿出了最後的底牌。
說實話,他真不想交出兵權,如果支持李鴻飛上位成功,那麽他們鄭家倒是可以借此提出部分條件,要求不會太高,隻要能保持現狀就行。
他相信事後李鴻飛不敢反悔,畢竟李鴻飛手上僅有第一集團軍,要想獲得其他軍隊的支持,那也是需要付出條件的,如果隻有鄭成功一家,倒還擔心李鴻飛事後不認賬,但想要抗衡朱由檢,那需要最少五個集團軍支持,而且靠前的三個集團軍必須都站在李鴻飛這一邊才行。
這就是鄭成功底氣的保證。
如今大明八個集團軍,有五個正在參與北伐,南京周邊隻有王國興的五萬禁衛軍駐守,可謂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鄭成功的福建水師,都換裝了蒸汽戰艦,隻要李鴻飛答應,完全可以依靠速度優勢,快速突襲南京,打著“清君側”的名義奪權。
就算擔心影響北伐,也完全可以等北伐結束,部隊還未迴歸之際行動,十萬參加過台灣戰爭的精銳,對付五萬沒有見過血的禁衛軍,勝算可達百分之百。
隻要能搶在江西黃德功第四集團軍趕來之前控製局麵,剩下的事基本都好解決了,因為李鴻飛手上不僅有第一、第三集團軍支持,戚紅英的第二集團軍就算不支持,也會保持中立。
而李定國目前又控製著另外三個集團軍,屆時隻要他想辦法,讓這些部隊保持中立,那單憑黃德功於王國興那點軍隊,根本不是李鴻飛與鄭成功的對手。
至於雲南的沐斌........他手下一半都是李定國原來的部下,能保持中立就不錯了。
若是在與朱由檢密會之前,李鴻飛倒還真會對這個提議心動,不過現在似乎沒有這個必要了.........
想到這裏,李鴻飛深吸一口氣,這才說道:“能不使用武力,還是盡量別使用,事情還沒到不可挽迴的地步,而且加入國防部,隻是名義上交出了軍權,並沒有多少損失,比如說我,你覺得我現如今,就無法調動第一集團軍了嗎?”
武力奪取勝率確實很大,但李鴻飛不想走那最後一步,因為這樣一來,也就意味著他要與這些“軍閥”妥協,而且一旦這個先例一開,其他將領未必不會效仿,搞到最後,皇權與文臣是被壓製住了,但武將惹起禍來,那才是難以預測的。
另外一個時空的華夏軍閥割據,那可是讓華夏遭受了巨大損失的。
現在的李鴻飛,甚至開始走朱由檢那條道路了,此番前往福建,非但沒有與鄭成功表明“聯合”之意,反而極力勸解對方,交出兵權,加入國防部。
“這.........容我考慮考慮。”
鄭成功不願當場作答,李鴻飛的態度轉變,他也有所察覺,隻是不知道究竟是哪裏出了問題。
“看來這事兒必須盡快告知父親才行。”鄭成功想到了鄭芝龍。
“對了,此番前來,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與你說。台灣之戰已經結束三個月之久,想必福建水師已經休整完畢,而如今北伐陷入膠著的主要原因,是多爾袞想撤迴關外。所以目前唯一能快速打破僵局的,就隻有國姓爺的第三集團軍了。”
知道鄭成功短時間內不會給自己答複,李鴻飛索性換了個話題。
明軍與清軍如今陷入僵持階段,而多爾袞又將全部兵力派到了河北一線,此時正是內部兵力空虛之際。
既然清軍可以用騎兵襲擾明軍後方補給線,那明軍為何不能直接繞道天津或者山海關,截斷對方後路呢?
滄州後方便是天津,而天津之後就是北京,隻要明軍能在天津登陸,整個北京都將恐慌起來。
甚至連滄州的吳三桂等人,也會擔心後路被截斷,從而自亂陣腳,屆時所謂的銅牆鐵壁,將不攻自破。
“李大人的意思是讓我參加北伐!”鄭成功眼前一亮。
他心裏清楚,北伐之戰,或許是大明與滿清的最後一場大仗了,錯過了這次機會,以後就沒那麽多仗打了。
作為軍人,一旦沒了仗打,沒了累積軍功的渠道,升遷都會很費力,而且沒有了戰爭威脅,軍人的作用就小了很多,如果不能利用這最後一仗,累積足夠的軍功,今後整改軍隊,他鄭成功將會很被動。
雖然手上已經有了收複台灣的功勞,但如今的台灣,在當權者的眼中,不過是海外的一座小島而已,遠比不上收複中原帶來的榮譽。
鄭成功得知自己將有可能參加北伐,這會兒恨不得立刻整兵北上。
“讓你參與北伐,不是我的建議,而是李定國的提議,相信要不了多久,朝廷就會下令,我隻是提前通知你,讓你這邊提前做好準備,至於究竟是登陸天津,還是登陸山海關,就得看李定國的意思了。”李鴻飛解釋道。
想出這個計策的,自然是李鴻飛,不過他並不是北伐的總指揮,這樣幹預前線決策,傳出去難免落人口實,所以這種事堅決不能承認。
本來李鴻飛是想將這個任務,交由閻應元來完成,可自從後勤補給基地被襲擊後,長江水師的運輸任務越發繁重,根本抽不出艦隊北上。
而且鄭成功的軍隊剛剛經曆了台灣之戰,在登陸戰方麵,福建水師已經有十分成熟的經驗,交由他們來施行,要比長江水師容易得多...........
河北東光縣,明軍前線指揮部。
因為戚紅英被撤職,軍中士氣並不高,尤其是裝備最好的第一第二兩個集團軍,都有些小情緒,畢竟前線的士兵都清楚其中緣由,朝廷忽然這樣來一下,短時間內誰也接受不了。
為了安撫大家的情緒,李定國隻能下令暫緩進攻,並派出大量探子,準備徹底打探清楚敵軍的動向。
吃過一次虧的明軍,絕對不願意再吃虧了。
“將軍,情況探查清楚了,滄州境內,大約有十萬清軍,由吳三桂,尚可喜,孔有德三人統帥,算是兵力最多的一處要地。而大同、保定兩地清軍,都隻有大約五萬人左右。另外唯一無法確定地點的,就是阿濟格,多鐸等人率領的十五萬騎兵,他們行蹤飄忽不定,基本每處落腳地,停留都不會超過三天,實在難以確定具體位置。”參謀人員將情報匯總。
“滄州隻有十萬清軍?確定情報沒錯?他娘的當初操縱火炮的人員都不下三萬人,你現在告訴我隻有十萬清軍在這個地區?”李定國大罵道。
當初的炮戰,整整打了三天三夜,從觀測氣球上得到的情報,清軍投入了將近三千門火炮,而在陸地上使用紅夷大炮,一門就需要差不多十人,才能操作得過來。
也就是說,光是清軍炮兵,就有三萬多人了。
“啟稟大人,滄州確實隻有十萬人,而且他們的炮兵,也並非專業炮兵,而是征召當地民夫拚湊起來的,每門火炮安排一位有經驗的炮兵就算完事。”參謀人員解釋道。
“韃子還真是財大氣粗,讓一群門外漢操縱火炮!”李定國也不知道是該慶幸,還是該氣憤。
慶幸的是,對方的炮手大多都是門外漢,要不然當初第二集團軍,損失將更加慘重。
氣憤的是,堂堂大明精銳,居然被一群門外漢給唬住了二十多天!
且不說戰鬥失利需要有人負責,單就鄭芝龍,李鴻飛相繼被削權就可以看出來,戚紅英在這個位置上遲早坐不穩。
擁兵自重的將軍,永遠是當權者最忌憚的,曆史上“嶽家軍”“楊家將”這些但凡帶有家族性質的軍隊,往往都沒什麽好下場,所以這並非偶然。
康熙當年寧願冒著滅國的危險,也要堅持撤掉三番,同樣也是出於這方麵的考慮。
所以戚紅英被撤職,一點也不冤,這時候不順勢退下,今後等待她的,或許就是“莫須有”了..........
“這次朝廷做得太過分了,當初成立國防部之時便說好了,朝中大臣不能隨便幹涉前線指揮官的決策,他們倒好,幾乎三天一道命令地催促,這不是嚴重影響了指揮官的決策嗎?”鄭成功沒好氣道。
自從成立國防部以來,朱由檢便廢除了監軍製度,給予了武將最大指揮權限。
然而這種新興製度,對於以儒學治國的華夏,似乎沒有多大約束力,尤其是李鴻飛“失勢”之後,朝中那些東林黨人開始慢慢插手國防部的事情,加上朱由檢急於快速解決滿清,以至於聽取了部分文臣的建議,隔三差五地派人去前線催促,嚴重幹擾了前線指揮官的戰術思維。
“嗬嗬,國姓爺,您就別想當然了,軍隊單純點是好事,可戰爭從來都不是單純的,朝中大臣不斷催促,那也是為了達到政治目的,我們應該慶幸,至少這些朝廷官員,沒有故意拖後腿。至於戚將軍的事情........撤下來未必不是好事。”李鴻飛笑著說道。
當得知朝廷撤銷戚紅英前線副總指揮職務的時候,李鴻飛已經來到了福建鄭成功的地盤。
對於李鴻飛此行的目的,鄭成功從自己父親那裏多少了解了一點,所以當著李鴻飛的麵,也沒有那麽多避諱。
“也是,連您都被打壓了,她還非得往國防部湊,這不是自己往槍口上撞嗎?若是戚紅英守著第二集團軍,那怎麽也算是個封疆大吏,朝廷要動她也得考慮下後果不是?”鄭成功分析道。
鄭成功的意思很明顯,戚紅英有些貪心了,想要進入國防部指揮更多的軍隊,卻不想想,這些軍隊並非自己嫡係,就算短時間內可以指揮,但戰爭一結束,也就什麽都撈不著了。
“其實戚紅英比你聰明,她更懂得取舍,也明白聖上忌憚的是什麽,所以寧願放棄實權,也要進國防部做個沒有兵權的將軍。”李鴻飛說道。
如果戚紅英不是早就辭去了第二集團軍總司令的職務,此番朝廷追究,那就不僅僅是撤銷前線職務(保留國防部職務)那麽簡單了。
“照您的意思,如果此戰失利與我有關,那我豈不是會有身家性命之憂?”鄭成功似乎明白了什麽。
“你是國姓爺,身家性命倒是不會有危險,不過跟你父親一般,做個閑散權貴,也不是不可能。”李鴻飛直言不諱道。
“哎!伴君如伴虎啊!”鄭成功感歎道。
“想辦法入國防部吧!北伐結束,地方部隊肯定會有很大變動,擁兵自重,容易遭朝廷忌憚。”李鴻飛提議道。
自從西征結束後,朱由檢一連串地動作不難看出,他再加強中央集權,其實換成李鴻飛也會這樣做,隻是朱由檢在加強中央集權的時候,第一個就拿李鴻飛開刀,這讓他心裏很不爽。
甚至一度認為朱由檢是想搞“獨裁”,李鴻飛不反對獨裁,卻始終覺得朱由檢沒這個能力,擔心他會被東林黨人吃得死死的。
這也是李鴻飛想要組建自己實力的主要原因,與其被東林黨人最後截胡,倒不如自己來掌控大明的實權。
隻是後來經過與朱由檢的密談,李鴻飛發現朱由檢也並非表麵那麽簡單,不過政治鬥爭就是如此微妙,隻要對自己有利,就算是“仇人”也能暫時聯合。
於是李鴻飛與朱由檢,再次恢複了“蜜月期”,這次勸解鄭成功,一半是為了給鄭成功找出路,一半也是為了他自己,將來如果真能入主中央,加強中央集權,對他自己也是十分有利的。
“你是來給聖上做說客的?”鄭成功一臉警惕。
“哪能啊,這中央集權是大勢所趨,我隻是好心提醒罷了。”李鴻飛說道。
“我父親明白您的意思,他曾告訴過我,隻要李大人願意,第三集團軍將會站在大人這邊!”鄭成功拿出了最後的底牌。
說實話,他真不想交出兵權,如果支持李鴻飛上位成功,那麽他們鄭家倒是可以借此提出部分條件,要求不會太高,隻要能保持現狀就行。
他相信事後李鴻飛不敢反悔,畢竟李鴻飛手上僅有第一集團軍,要想獲得其他軍隊的支持,那也是需要付出條件的,如果隻有鄭成功一家,倒還擔心李鴻飛事後不認賬,但想要抗衡朱由檢,那需要最少五個集團軍支持,而且靠前的三個集團軍必須都站在李鴻飛這一邊才行。
這就是鄭成功底氣的保證。
如今大明八個集團軍,有五個正在參與北伐,南京周邊隻有王國興的五萬禁衛軍駐守,可謂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鄭成功的福建水師,都換裝了蒸汽戰艦,隻要李鴻飛答應,完全可以依靠速度優勢,快速突襲南京,打著“清君側”的名義奪權。
就算擔心影響北伐,也完全可以等北伐結束,部隊還未迴歸之際行動,十萬參加過台灣戰爭的精銳,對付五萬沒有見過血的禁衛軍,勝算可達百分之百。
隻要能搶在江西黃德功第四集團軍趕來之前控製局麵,剩下的事基本都好解決了,因為李鴻飛手上不僅有第一、第三集團軍支持,戚紅英的第二集團軍就算不支持,也會保持中立。
而李定國目前又控製著另外三個集團軍,屆時隻要他想辦法,讓這些部隊保持中立,那單憑黃德功於王國興那點軍隊,根本不是李鴻飛與鄭成功的對手。
至於雲南的沐斌........他手下一半都是李定國原來的部下,能保持中立就不錯了。
若是在與朱由檢密會之前,李鴻飛倒還真會對這個提議心動,不過現在似乎沒有這個必要了.........
想到這裏,李鴻飛深吸一口氣,這才說道:“能不使用武力,還是盡量別使用,事情還沒到不可挽迴的地步,而且加入國防部,隻是名義上交出了軍權,並沒有多少損失,比如說我,你覺得我現如今,就無法調動第一集團軍了嗎?”
武力奪取勝率確實很大,但李鴻飛不想走那最後一步,因為這樣一來,也就意味著他要與這些“軍閥”妥協,而且一旦這個先例一開,其他將領未必不會效仿,搞到最後,皇權與文臣是被壓製住了,但武將惹起禍來,那才是難以預測的。
另外一個時空的華夏軍閥割據,那可是讓華夏遭受了巨大損失的。
現在的李鴻飛,甚至開始走朱由檢那條道路了,此番前往福建,非但沒有與鄭成功表明“聯合”之意,反而極力勸解對方,交出兵權,加入國防部。
“這.........容我考慮考慮。”
鄭成功不願當場作答,李鴻飛的態度轉變,他也有所察覺,隻是不知道究竟是哪裏出了問題。
“看來這事兒必須盡快告知父親才行。”鄭成功想到了鄭芝龍。
“對了,此番前來,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與你說。台灣之戰已經結束三個月之久,想必福建水師已經休整完畢,而如今北伐陷入膠著的主要原因,是多爾袞想撤迴關外。所以目前唯一能快速打破僵局的,就隻有國姓爺的第三集團軍了。”
知道鄭成功短時間內不會給自己答複,李鴻飛索性換了個話題。
明軍與清軍如今陷入僵持階段,而多爾袞又將全部兵力派到了河北一線,此時正是內部兵力空虛之際。
既然清軍可以用騎兵襲擾明軍後方補給線,那明軍為何不能直接繞道天津或者山海關,截斷對方後路呢?
滄州後方便是天津,而天津之後就是北京,隻要明軍能在天津登陸,整個北京都將恐慌起來。
甚至連滄州的吳三桂等人,也會擔心後路被截斷,從而自亂陣腳,屆時所謂的銅牆鐵壁,將不攻自破。
“李大人的意思是讓我參加北伐!”鄭成功眼前一亮。
他心裏清楚,北伐之戰,或許是大明與滿清的最後一場大仗了,錯過了這次機會,以後就沒那麽多仗打了。
作為軍人,一旦沒了仗打,沒了累積軍功的渠道,升遷都會很費力,而且沒有了戰爭威脅,軍人的作用就小了很多,如果不能利用這最後一仗,累積足夠的軍功,今後整改軍隊,他鄭成功將會很被動。
雖然手上已經有了收複台灣的功勞,但如今的台灣,在當權者的眼中,不過是海外的一座小島而已,遠比不上收複中原帶來的榮譽。
鄭成功得知自己將有可能參加北伐,這會兒恨不得立刻整兵北上。
“讓你參與北伐,不是我的建議,而是李定國的提議,相信要不了多久,朝廷就會下令,我隻是提前通知你,讓你這邊提前做好準備,至於究竟是登陸天津,還是登陸山海關,就得看李定國的意思了。”李鴻飛解釋道。
想出這個計策的,自然是李鴻飛,不過他並不是北伐的總指揮,這樣幹預前線決策,傳出去難免落人口實,所以這種事堅決不能承認。
本來李鴻飛是想將這個任務,交由閻應元來完成,可自從後勤補給基地被襲擊後,長江水師的運輸任務越發繁重,根本抽不出艦隊北上。
而且鄭成功的軍隊剛剛經曆了台灣之戰,在登陸戰方麵,福建水師已經有十分成熟的經驗,交由他們來施行,要比長江水師容易得多...........
河北東光縣,明軍前線指揮部。
因為戚紅英被撤職,軍中士氣並不高,尤其是裝備最好的第一第二兩個集團軍,都有些小情緒,畢竟前線的士兵都清楚其中緣由,朝廷忽然這樣來一下,短時間內誰也接受不了。
為了安撫大家的情緒,李定國隻能下令暫緩進攻,並派出大量探子,準備徹底打探清楚敵軍的動向。
吃過一次虧的明軍,絕對不願意再吃虧了。
“將軍,情況探查清楚了,滄州境內,大約有十萬清軍,由吳三桂,尚可喜,孔有德三人統帥,算是兵力最多的一處要地。而大同、保定兩地清軍,都隻有大約五萬人左右。另外唯一無法確定地點的,就是阿濟格,多鐸等人率領的十五萬騎兵,他們行蹤飄忽不定,基本每處落腳地,停留都不會超過三天,實在難以確定具體位置。”參謀人員將情報匯總。
“滄州隻有十萬清軍?確定情報沒錯?他娘的當初操縱火炮的人員都不下三萬人,你現在告訴我隻有十萬清軍在這個地區?”李定國大罵道。
當初的炮戰,整整打了三天三夜,從觀測氣球上得到的情報,清軍投入了將近三千門火炮,而在陸地上使用紅夷大炮,一門就需要差不多十人,才能操作得過來。
也就是說,光是清軍炮兵,就有三萬多人了。
“啟稟大人,滄州確實隻有十萬人,而且他們的炮兵,也並非專業炮兵,而是征召當地民夫拚湊起來的,每門火炮安排一位有經驗的炮兵就算完事。”參謀人員解釋道。
“韃子還真是財大氣粗,讓一群門外漢操縱火炮!”李定國也不知道是該慶幸,還是該氣憤。
慶幸的是,對方的炮手大多都是門外漢,要不然當初第二集團軍,損失將更加慘重。
氣憤的是,堂堂大明精銳,居然被一群門外漢給唬住了二十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