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之戰,一如之前所預料的那般,待徐州一破,尚可喜跟孔有德見勢不妙,連夜帶著細軟以及親衛,渡過黃河北逃,宿州、亳州兩座城池,幾乎沒做任何抵抗,便順利被東路大軍占領。
徐州地區被明軍拿下,加上李定國的西路軍占據西安重鎮,如今整個黃河以南,幾乎全被明軍拿下。
多爾袞終於慌了.........
明軍攻勢如此強勁,之前那些戰敗的清軍將領,也不管有罪還是無罪,紛紛都被重新啟用。
吳三桂、尚可喜、孔有德三位漢人王爺都以戴罪立功的名義派出,率領剩餘大約十萬漢八旗軍隊,駐守滄州地區。
另外,阿濟格、多鐸、漢岱等滿人將領也被派出,率領共計十五萬騎兵,利用騎兵的機動優勢,對明軍展開“運動戰”。
這次多爾袞學乖了,沒有強令他們死守,但必須頂住明軍最少半年時間,為滿清退迴關外爭取時間。
半年的時間看似很長,但對交通工具甚至不如滿清的明軍來說(清軍有大量騎兵,機動能力比明軍好很多),光是行軍就得浪費不少時間。
比如李定國的西路大軍,從北伐到現在,基本沒有經曆過太大的戰役,然而等到他與戚紅英匯合,卻足足花費了四個月之久。
多爾袞想要將半個國家的財富(後期看不到希望,多爾袞開始大肆劫掠),轉移到關外,半年已經相當緊促了。
而這也是在十五萬滿清騎兵配合下,吳三桂等人所能堅持的極限..........
北伐大軍連戰連捷,不過這都跟李鴻飛沒多大關係,畢竟北伐的總指揮是李定國。
李鴻飛如今的任務就是南巡,而寶山工業區便是李鴻飛此行的重中之重,原因無他,蒸汽機研究專家李澤水和他的團隊,經過兩年的努力,再次研究出了一項重大發明——蒸汽火車。
曆經五年時間,在整個大明頂尖科研人員的努力下,寶山工業區已經大變樣。
兩年前,李鴻飛曾派人出使歐洲,並請迴了大量歐洲科學家。
或許是李鴻飛運氣逆天,當時的歐洲正處於文藝複興時期,新舊勢力衝突,導致整個歐洲動蕩不安,不少醉心研究的科學家,反而希望離開歐洲,尋找一個安寧之所,而寶山工業區的美好前景,剛好能滿足這些科研狂人的需求。
華夏人幾千年的豐富知識累積,加上西方人天馬行空的大膽創新,中西合璧產生的效果是非常恐怖的。
這蒸汽火車的研發,就是中西合璧的產物之一........
由於蒸汽機的飛速發展,使得寶山甚至整個江南各大礦區的礦石產量急劇增加,產量增加本是好事,對於那些礦主而言,挖出來的原礦越多,掙到的錢也就越多。
然而產量增加之後,問題又隨之而來,最突出的便是運輸問題,靠近江河的礦區還好,依靠水路運輸,倒是能及時將礦石變成現銀。
可那些交通不便的地區,又該如何呢?
三輪車的運載有限(自行車出現後,三輪車同樣問世,由於它的運載能力較強,很快便在缺乏馬車的地區,得到廣泛應用),雇傭大量人力,成本又太高。
隨著各地礦區爆發式增長,原礦的價格開始有所下滑,這更使得部分交通不便的礦區,開始麵臨破產的危險。
要想富,先修路,盡管各地衙門發現了這一情況,也加大了礦區道路建設,但運力方麵如果不能有效解決,那也不過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寶山鎮研究蒸汽火車,也並非完全為了支援其他礦區發展,而是他們心裏明白,交通問題不僅困擾著那些礦區,同樣也困擾著寶山工業區。
受限於交通環境影響,寶山工業園的大部分產品,都難以銷售到內陸地區,依靠專利授權,令寶山白白損失了大量銀子。
如果陸地上能出現一款,類似於蒸汽輪船那樣的交通工具,那麽寶山工業園的經濟發展,將會出現質的飛躍。
不過想要在各省開挖河道並非易事,而且成本太大,哪怕集全國之力,也很難實現。
好在李鴻飛早就有了打算,那就是讓人研究蒸汽火車。
蒸汽機能推動明輪旋轉,未必就不能推動鐵輪旋轉,隻要有辦法讓鐵輪轉動起來,那麽就算成功一半了,剩下就是功率大小的問題。
畢竟功率太小的話,僅僅自己能跑動可不行,火車可是需要運載貨物的,路麵的摩擦力太大,再加上山坡等地形因素影響,蒸汽輪船上的蒸汽機,還遠遠達不到蒸汽火車的水準。
李澤水是個不服輸的人,他能從無到有發明出較為完善的蒸汽機,足以證明這並非是運氣。
隨著他的團隊開始公關蒸汽火車這個項目的時候,蒸汽機功率問題,再次成了他們前進道路上的攔路虎。
不過這時候李澤水也並非孤軍奮戰了,他的團隊中加入了來自英國的化學家、瑞士的物理學家等等........
這些同樣對動力學感興趣的科學家們,開始了對蒸汽機的再一次升級改造。
1647年2月,李澤水的團隊發明了行星式齒輪,將蒸汽機活塞的往返運動變為旋轉運動。
1647年7月,李澤水的團隊發明了大動力的“雙動作蒸汽機“,並利用飛輪解決了蒸汽機運轉的穩定性問題。
1648年5月,李澤水的團隊發明了平行運動連杆機構,解決了雙動作蒸汽機的結構問題。
再加上之前李澤水為了使蒸汽輪船,能夠“自動控製蒸汽機的運轉速度”,從而發明出的離心式調速器和節氣閥,以及蒸汽機配套用壓力計,使得蒸汽機的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三倍之多,而且配套齊全、性能優良、切合實用。
三倍效率是什麽概率,也就是說如果將這款新型蒸汽機裝備到輪船上,蒸汽戰艦的速度,將會從原來的6節左右(正常不使用風帆的情況下),猛增至18節。
這樣的強大功率,即使上馬排水量更大的鐵甲艦,也不再是難題了。
蒸汽火車的動力係統早在1648年底便解決,之所以拖到如今(1649年三月份),除了進行各種改進調試之外,更重要的是完善鐵軌的鋪設。
哪怕蒸汽火車動力再強勁,目前也沒法在石子路麵上奔跑,鐵軌則是蒸汽火車的最佳組合............
“嗨!李,這大家夥夠震撼吧!我為了造它,可是花費了不少力氣喲!”霍普納夫指著停在機庫的蒸汽火車頭,朝李鴻飛炫耀道。
“你為了造它?你確定這火車頭是你一個人造的嗎?”李鴻飛忍住嘴角的抽搐,板著臉問道。
“額.......當然不是我一個人,大家都有功勞,不過我的功勞........也不小。”霍普納夫越說越沒底氣。
原本他還想說自己占了絕大部分功勞,不過一想到僅僅在火車頭上安裝了幾塊透明玻璃,心裏立馬就變虛了。
作為西洋研究人員的代表人物——霍普納夫,如今在寶山工業園可謂是混的風生水起。
在歐洲默默無聞,即使來到華夏,最初也隻能靠坑蒙拐騙掙錢的玻璃工匠,得到李鴻飛賞識後,搖身一變,成為了大明婦女界最受追捧的人物之一。
倒不是霍普納夫長相有多帥氣,華夏人的審美觀點短時間內不可能有太大的改觀,他能備受追捧的主要原因還是玻璃。
大塊玻璃的製造技術,在兩年之前,除了霍普納夫,還真沒別人了。
即使兩年時間,大明工匠學會了這一項技術,但霍普納夫在玻璃製造方麵的天賦,卻始終沒人能超越。
有李鴻飛提供的研究思路,霍普納夫在短短半年時間內,便成功發明出了鏡子。
玻璃鏡子的清晰度,對任何愛美的女性,其誘惑力都是致命的。
一經發布,便在寶山地區造成了萬人空巷的搶購熱潮,就連一向以節省出名的朱由檢,也不得不打開私人小金庫,讓王承恩專程跑一趟,為皇宮采購了不少裝飾鏡子。
盡管霍普納夫隻能得到鏡子百分之一的純利潤(正常研發人員或者團隊,能得純利潤的百分之五,不過對方是外籍人員,被李鴻飛克扣了餘下百分之四),但他也靠著這項專利,賺足了銀子。
若說霍普納夫對這蒸汽火車最大貢獻,或許就是他這個小人物的經曆,給那些不遠萬裏過來的研究人員,帶來的精神方麵的影響。
有了霍普納夫這個例子,從歐洲那邊過來的研究人員,再也沒有了後顧之憂,充足的研究經費,安穩的研究環境,再加上豐厚的迴報,使得這些人猶如吃了興奮劑一般,幾乎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新發明問世。
蒸汽火車也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得以快速問世。
“不錯,你對玻璃色澤方麵的天賦,確實無人能及,車頭前方的幾塊透明玻璃,對於火車行駛意義非凡。”李鴻飛最終還是忍不住對其表揚了一番。
以如今的科技水平,要想製作出大塊且不含任何雜質的透明玻璃,確實不容易。
而火車車頭上的玻璃,對火車的安全行駛太過重要了。
目前蒸汽火車的速度雖然不快,但安全方麵卻也不容忽視,畢竟如今的老百姓,以前可從未見識過這樣的“龐然大物”,如果因為好奇,貿然走上鐵軌,而火車司機又沒能及時發現的話,很容易釀出悲劇。
在當今社會環境下,死個人本沒什麽,但如果是因為全國改革催生的新產物,導致無辜人員死亡,那李鴻飛包括他推行的一係列改革措施,都將受到對手的打壓與抨擊。
這並非是危言聳聽:在原時空的曆史中,1865年,英國人帶來了他們的蒸汽火車,並在北京宣武門外鋪設了長500米的,中國土地上第一條鐵路,但因為這個龐大的怪物把當地居民嚇壞了,慈禧太後迫於壓力,隻能下令拆除。
之後1876年,英國人又在上海吳淞到江灣修建了第二條鐵路,這或許是中國曆史上,真正運行的第一條鐵路,然而卻因為軋死了一個人,老佛爺再次下令,用大筆銀兩從英國人手中把它贖迴,然後拆除。
沒錯,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修建的鐵路,就因為死了一個人,便被當時的清政府下令拆除了。
由此可見,國人對任何新事物的排斥力量。
明朝或許要比滿清開明不少,但難保出事之後,不會被反對它的人,借此大做文章。
所以蒸汽火車的安全問題,是究竟能否在全國實施的關鍵所在。
李鴻飛與霍普納夫閑聊幾句,便將其打發走,因為上海知縣姚啟聖過來了。
“怎麽樣,上海那邊安排妥當沒?”李鴻飛開口詢問道。
“迴大人,已經安排妥當,並與寶山鎮長合作,沿途都安排有專人守衛,無關人員不得靠近鐵路百米範圍內,保證萬無一失。”姚啟聖迴答道。
“這麽長的路,都能守衛得過來?”李鴻飛難以相信。
畢竟從寶山火車站出發,抵達上海縣的淞南碼頭,可有十多裏路,一個縣衙加上一個鄉鎮的衙役,能保證攔住那些充滿好奇心的老百姓嗎?
“吳知府為了保證此次安全,特意從蘇州城調來了一千守備軍,再加上留守寶山軍事基地的部分軍人,以及縣城衙役,差不多能有兩千多人,而且全員都配備了自行車,絕對能保證不出任何意外。”姚啟聖說道。
“這麽大陣仗!不會被人說三道四吧!”李鴻飛再次開口道。
之前擔任蘇州知府,什麽事都能憑借自己喜好,頗有一股雷厲風行的味道。
可如今官越做越大,反而有些患得患失了,其中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他一路走來太過高調,以至於樹敵太多,家大業大的他,也不得不小心翼翼起來。
“您就放心吧,您是欽差大臣,在蘇州境內,由吳大人派兵保護您的安全,誰也不敢說三道四。”姚啟聖理解李鴻飛的苦衷,早就替他想好了說辭。
欽差大臣的待遇果然沒的說,不僅能大肆斂財,還能調動地方部隊“保駕護航”。
徐州地區被明軍拿下,加上李定國的西路軍占據西安重鎮,如今整個黃河以南,幾乎全被明軍拿下。
多爾袞終於慌了.........
明軍攻勢如此強勁,之前那些戰敗的清軍將領,也不管有罪還是無罪,紛紛都被重新啟用。
吳三桂、尚可喜、孔有德三位漢人王爺都以戴罪立功的名義派出,率領剩餘大約十萬漢八旗軍隊,駐守滄州地區。
另外,阿濟格、多鐸、漢岱等滿人將領也被派出,率領共計十五萬騎兵,利用騎兵的機動優勢,對明軍展開“運動戰”。
這次多爾袞學乖了,沒有強令他們死守,但必須頂住明軍最少半年時間,為滿清退迴關外爭取時間。
半年的時間看似很長,但對交通工具甚至不如滿清的明軍來說(清軍有大量騎兵,機動能力比明軍好很多),光是行軍就得浪費不少時間。
比如李定國的西路大軍,從北伐到現在,基本沒有經曆過太大的戰役,然而等到他與戚紅英匯合,卻足足花費了四個月之久。
多爾袞想要將半個國家的財富(後期看不到希望,多爾袞開始大肆劫掠),轉移到關外,半年已經相當緊促了。
而這也是在十五萬滿清騎兵配合下,吳三桂等人所能堅持的極限..........
北伐大軍連戰連捷,不過這都跟李鴻飛沒多大關係,畢竟北伐的總指揮是李定國。
李鴻飛如今的任務就是南巡,而寶山工業區便是李鴻飛此行的重中之重,原因無他,蒸汽機研究專家李澤水和他的團隊,經過兩年的努力,再次研究出了一項重大發明——蒸汽火車。
曆經五年時間,在整個大明頂尖科研人員的努力下,寶山工業區已經大變樣。
兩年前,李鴻飛曾派人出使歐洲,並請迴了大量歐洲科學家。
或許是李鴻飛運氣逆天,當時的歐洲正處於文藝複興時期,新舊勢力衝突,導致整個歐洲動蕩不安,不少醉心研究的科學家,反而希望離開歐洲,尋找一個安寧之所,而寶山工業區的美好前景,剛好能滿足這些科研狂人的需求。
華夏人幾千年的豐富知識累積,加上西方人天馬行空的大膽創新,中西合璧產生的效果是非常恐怖的。
這蒸汽火車的研發,就是中西合璧的產物之一........
由於蒸汽機的飛速發展,使得寶山甚至整個江南各大礦區的礦石產量急劇增加,產量增加本是好事,對於那些礦主而言,挖出來的原礦越多,掙到的錢也就越多。
然而產量增加之後,問題又隨之而來,最突出的便是運輸問題,靠近江河的礦區還好,依靠水路運輸,倒是能及時將礦石變成現銀。
可那些交通不便的地區,又該如何呢?
三輪車的運載有限(自行車出現後,三輪車同樣問世,由於它的運載能力較強,很快便在缺乏馬車的地區,得到廣泛應用),雇傭大量人力,成本又太高。
隨著各地礦區爆發式增長,原礦的價格開始有所下滑,這更使得部分交通不便的礦區,開始麵臨破產的危險。
要想富,先修路,盡管各地衙門發現了這一情況,也加大了礦區道路建設,但運力方麵如果不能有效解決,那也不過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寶山鎮研究蒸汽火車,也並非完全為了支援其他礦區發展,而是他們心裏明白,交通問題不僅困擾著那些礦區,同樣也困擾著寶山工業區。
受限於交通環境影響,寶山工業園的大部分產品,都難以銷售到內陸地區,依靠專利授權,令寶山白白損失了大量銀子。
如果陸地上能出現一款,類似於蒸汽輪船那樣的交通工具,那麽寶山工業園的經濟發展,將會出現質的飛躍。
不過想要在各省開挖河道並非易事,而且成本太大,哪怕集全國之力,也很難實現。
好在李鴻飛早就有了打算,那就是讓人研究蒸汽火車。
蒸汽機能推動明輪旋轉,未必就不能推動鐵輪旋轉,隻要有辦法讓鐵輪轉動起來,那麽就算成功一半了,剩下就是功率大小的問題。
畢竟功率太小的話,僅僅自己能跑動可不行,火車可是需要運載貨物的,路麵的摩擦力太大,再加上山坡等地形因素影響,蒸汽輪船上的蒸汽機,還遠遠達不到蒸汽火車的水準。
李澤水是個不服輸的人,他能從無到有發明出較為完善的蒸汽機,足以證明這並非是運氣。
隨著他的團隊開始公關蒸汽火車這個項目的時候,蒸汽機功率問題,再次成了他們前進道路上的攔路虎。
不過這時候李澤水也並非孤軍奮戰了,他的團隊中加入了來自英國的化學家、瑞士的物理學家等等........
這些同樣對動力學感興趣的科學家們,開始了對蒸汽機的再一次升級改造。
1647年2月,李澤水的團隊發明了行星式齒輪,將蒸汽機活塞的往返運動變為旋轉運動。
1647年7月,李澤水的團隊發明了大動力的“雙動作蒸汽機“,並利用飛輪解決了蒸汽機運轉的穩定性問題。
1648年5月,李澤水的團隊發明了平行運動連杆機構,解決了雙動作蒸汽機的結構問題。
再加上之前李澤水為了使蒸汽輪船,能夠“自動控製蒸汽機的運轉速度”,從而發明出的離心式調速器和節氣閥,以及蒸汽機配套用壓力計,使得蒸汽機的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三倍之多,而且配套齊全、性能優良、切合實用。
三倍效率是什麽概率,也就是說如果將這款新型蒸汽機裝備到輪船上,蒸汽戰艦的速度,將會從原來的6節左右(正常不使用風帆的情況下),猛增至18節。
這樣的強大功率,即使上馬排水量更大的鐵甲艦,也不再是難題了。
蒸汽火車的動力係統早在1648年底便解決,之所以拖到如今(1649年三月份),除了進行各種改進調試之外,更重要的是完善鐵軌的鋪設。
哪怕蒸汽火車動力再強勁,目前也沒法在石子路麵上奔跑,鐵軌則是蒸汽火車的最佳組合............
“嗨!李,這大家夥夠震撼吧!我為了造它,可是花費了不少力氣喲!”霍普納夫指著停在機庫的蒸汽火車頭,朝李鴻飛炫耀道。
“你為了造它?你確定這火車頭是你一個人造的嗎?”李鴻飛忍住嘴角的抽搐,板著臉問道。
“額.......當然不是我一個人,大家都有功勞,不過我的功勞........也不小。”霍普納夫越說越沒底氣。
原本他還想說自己占了絕大部分功勞,不過一想到僅僅在火車頭上安裝了幾塊透明玻璃,心裏立馬就變虛了。
作為西洋研究人員的代表人物——霍普納夫,如今在寶山工業園可謂是混的風生水起。
在歐洲默默無聞,即使來到華夏,最初也隻能靠坑蒙拐騙掙錢的玻璃工匠,得到李鴻飛賞識後,搖身一變,成為了大明婦女界最受追捧的人物之一。
倒不是霍普納夫長相有多帥氣,華夏人的審美觀點短時間內不可能有太大的改觀,他能備受追捧的主要原因還是玻璃。
大塊玻璃的製造技術,在兩年之前,除了霍普納夫,還真沒別人了。
即使兩年時間,大明工匠學會了這一項技術,但霍普納夫在玻璃製造方麵的天賦,卻始終沒人能超越。
有李鴻飛提供的研究思路,霍普納夫在短短半年時間內,便成功發明出了鏡子。
玻璃鏡子的清晰度,對任何愛美的女性,其誘惑力都是致命的。
一經發布,便在寶山地區造成了萬人空巷的搶購熱潮,就連一向以節省出名的朱由檢,也不得不打開私人小金庫,讓王承恩專程跑一趟,為皇宮采購了不少裝飾鏡子。
盡管霍普納夫隻能得到鏡子百分之一的純利潤(正常研發人員或者團隊,能得純利潤的百分之五,不過對方是外籍人員,被李鴻飛克扣了餘下百分之四),但他也靠著這項專利,賺足了銀子。
若說霍普納夫對這蒸汽火車最大貢獻,或許就是他這個小人物的經曆,給那些不遠萬裏過來的研究人員,帶來的精神方麵的影響。
有了霍普納夫這個例子,從歐洲那邊過來的研究人員,再也沒有了後顧之憂,充足的研究經費,安穩的研究環境,再加上豐厚的迴報,使得這些人猶如吃了興奮劑一般,幾乎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新發明問世。
蒸汽火車也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得以快速問世。
“不錯,你對玻璃色澤方麵的天賦,確實無人能及,車頭前方的幾塊透明玻璃,對於火車行駛意義非凡。”李鴻飛最終還是忍不住對其表揚了一番。
以如今的科技水平,要想製作出大塊且不含任何雜質的透明玻璃,確實不容易。
而火車車頭上的玻璃,對火車的安全行駛太過重要了。
目前蒸汽火車的速度雖然不快,但安全方麵卻也不容忽視,畢竟如今的老百姓,以前可從未見識過這樣的“龐然大物”,如果因為好奇,貿然走上鐵軌,而火車司機又沒能及時發現的話,很容易釀出悲劇。
在當今社會環境下,死個人本沒什麽,但如果是因為全國改革催生的新產物,導致無辜人員死亡,那李鴻飛包括他推行的一係列改革措施,都將受到對手的打壓與抨擊。
這並非是危言聳聽:在原時空的曆史中,1865年,英國人帶來了他們的蒸汽火車,並在北京宣武門外鋪設了長500米的,中國土地上第一條鐵路,但因為這個龐大的怪物把當地居民嚇壞了,慈禧太後迫於壓力,隻能下令拆除。
之後1876年,英國人又在上海吳淞到江灣修建了第二條鐵路,這或許是中國曆史上,真正運行的第一條鐵路,然而卻因為軋死了一個人,老佛爺再次下令,用大筆銀兩從英國人手中把它贖迴,然後拆除。
沒錯,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修建的鐵路,就因為死了一個人,便被當時的清政府下令拆除了。
由此可見,國人對任何新事物的排斥力量。
明朝或許要比滿清開明不少,但難保出事之後,不會被反對它的人,借此大做文章。
所以蒸汽火車的安全問題,是究竟能否在全國實施的關鍵所在。
李鴻飛與霍普納夫閑聊幾句,便將其打發走,因為上海知縣姚啟聖過來了。
“怎麽樣,上海那邊安排妥當沒?”李鴻飛開口詢問道。
“迴大人,已經安排妥當,並與寶山鎮長合作,沿途都安排有專人守衛,無關人員不得靠近鐵路百米範圍內,保證萬無一失。”姚啟聖迴答道。
“這麽長的路,都能守衛得過來?”李鴻飛難以相信。
畢竟從寶山火車站出發,抵達上海縣的淞南碼頭,可有十多裏路,一個縣衙加上一個鄉鎮的衙役,能保證攔住那些充滿好奇心的老百姓嗎?
“吳知府為了保證此次安全,特意從蘇州城調來了一千守備軍,再加上留守寶山軍事基地的部分軍人,以及縣城衙役,差不多能有兩千多人,而且全員都配備了自行車,絕對能保證不出任何意外。”姚啟聖說道。
“這麽大陣仗!不會被人說三道四吧!”李鴻飛再次開口道。
之前擔任蘇州知府,什麽事都能憑借自己喜好,頗有一股雷厲風行的味道。
可如今官越做越大,反而有些患得患失了,其中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他一路走來太過高調,以至於樹敵太多,家大業大的他,也不得不小心翼翼起來。
“您就放心吧,您是欽差大臣,在蘇州境內,由吳大人派兵保護您的安全,誰也不敢說三道四。”姚啟聖理解李鴻飛的苦衷,早就替他想好了說辭。
欽差大臣的待遇果然沒的說,不僅能大肆斂財,還能調動地方部隊“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