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製定的這個逃跑計劃,簡直是天衣無縫。


    因為事發突然,以至於城內明軍探子,根本無法及時傳出消息,當施琅得知消息,率領聯合艦隊封江之時,吳三桂已經帶著五百多人,逃到了北岸。


    丟下四十萬大軍逃走,就連史德威也沒想到清軍主帥會這樣做...........


    鼇拜確實是“大清第一勇士”,但此人在軍中威信遠遠比不上和碩肅親王豪格。


    滿人士兵得知被拋棄,心裏雖然不滿,但為了自己在後方的家人,不得不隨著鼇拜一起拚命。


    可那些漢人降將卻不這麽認為,他們本就是明朝降將,這會兒再次轉投,又有何不可?


    尤其是關寧鐵騎,連年征戰看不到任何希望不說,如今又被主帥拋棄,他們為了活命,自然不願繼續戰鬥下去。


    至於原本就留守江西,湖南等地的那些漢人將領,主將或許怕遭受責罰,不敢輕舉妄動,但下麵的副將、參軍之類的,卻沒有那麽多顧忌,甚至有人開始密謀,除掉自己的主將,開城投降。


    憑良心說,明朝當初的覆滅,既不是李自成的驍勇善戰,也不是滿清真有無敵之軍,即使是三方(明朝、大順朝、滿清朝)之間的軍事實力對比,那也是明朝占據絕對上風。


    為何明朝最先頂不住?


    第一個原因就是:內部文臣勾心鬥角,東林黨迫害有誌之士,不是將其趕到了李自成麾下,就是迫使對方遠走關外,為滿清所用。


    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明朝的軍戶製度,使得士兵為了不至於家族後繼無人,在戰場上往往以保命為第一要素。


    這仗還沒開打,就先考慮投降的事宜,能打勝仗才有鬼!


    士兵的厭戰情緒,帶動了上麵的高級將領,有些未戰先逃的將領,由於保存了足夠的實力,加之朝廷當時被各種問題弄得焦頭爛額,非但不敢責罰這些擁有兵權的將軍,更是反過來表彰他們,畢竟人家“保存實力”了嗎嘛!


    久而久之,這些將領越發放肆起來,在他們看來,即使吃了敗仗,隻要手上有足夠的兵權,朝廷根本就不敢拿他們怎麽樣,反之,如果手上沒有實力,又吃了敗仗的,那麽便會成為朝廷殺給猴看的那隻“雞”。


    擁兵自重的風氣,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不少一腔熱血的將領,不是被豬隊友出賣,孤軍奮戰,戰死沙場,就是損失慘重,牆倒眾人推,為了保命轉投敵人。


    文臣被東林黨排擠,武將被保守派禍害,這樣的明朝怎能不亡?


    如今朱由檢重掌大權,隱約有一代雄主的風姿,之前無論被迫,還是跟風投敵的,現在又想轉投迴來,可以說隻要南明能給個明確信息,不追究以前的罪責,那麽看清楚局勢的漢人將領,絕大部分都會選擇轉投。


    但朱由檢是什麽人,在他危難之際,你們各自奔了好前程,如今形勢逆轉了,還想再迴來,天底下哪有那麽好的事情?


    不過為了早日結束戰爭,讓老百姓休養生息,朱由檢聽取了李鴻飛的建議:隻誅首惡,任何投敵的軍隊,主將絕對不能輕饒!同時隻要能將主將的人頭獻上,那麽餘下之人,以前的罪過一筆勾銷。


    此話一出,等於直接封死了所有降軍主將的退路,不管你是被迫,還是投機,隻要你敢做漢奸,有一個算一個,寧殺錯,不放過!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以前為了保命,做出的一切決定,如今必須為此付出代價。


    李鴻飛這招可謂是狠毒之極,副將是什麽?那是主將的心腹!


    這則規定一下來,不少降軍主將,都開始提防起了自己的心腹,今後這仗還怎麽打?


    就拿嶽陽守軍來說,在如此嚴峻的情況下,原江西、湖南的漢人守軍,內部忽然變得微妙起來。


    甚至有不少漢人副將,被自己的頂頭上司,隨便找了個借口殺害,一時間人心惶惶,氣氛十分微妙。


    所謂大難臨頭各自飛,當前線鼇拜孤軍深入之時,那些漢軍降將卻在後方搞風搞雨。


    首先是關寧鐵騎主動出城投降,雖然關寧鐵騎僅剩三萬多人,但一個個都是驍勇善戰的精銳,三萬關寧鐵騎,甚至可頂十萬漢軍八旗兵。


    有了關寧鐵騎這個榜樣,不少漢軍降兵紛紛效仿,先是一哨、一隊地,趁夜小規模叛逃,之後更有一鎮總兵王遵坦,於府中飲酒時,被手下參將派人擊殺,隨後全軍出城投降明軍。


    而王遵坦的人頭,以及府中財物,全都被這名參將,當做“投名狀”交由史德威處置。


    一個鎮的漢八旗叛逃,加上第二日,這些人居然出現在戰場上,而且不是被當做炮灰,隻是作為輔助兵種,不過卻給城內守軍帶來了極大的觸動。


    第一,明軍真的說到做到,隻追殺首惡。


    第二,明軍不會事後報複,讓他們充當炮灰。


    這仗眼看就要打完了,至少清軍在長江以南,沒有了任何勝算,這時候若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再等下去就沒機會了。


    很快,戰場形勢逐漸明朗,史德威的部隊越打越多,鼇拜的軍隊越打越少,而且清軍內部不穩,不少副將,副統領,無故被殺,就算那些沒有反意的將領,在遇到這種情況後,也開始積極謀劃起來。


    號稱五十萬大軍的滿清,在鼇拜領兵不到半個月時間裏,銳減至十萬。


    銳減的這四十萬大軍之中,僅有大約八萬滿人戰死沙場,剩餘近三十萬漢八旗,都選擇了投降。


    “大清第一勇士”也隻是匹夫之勇,就算是百人敵、千人敵、萬人敵..........


    沒有足夠的領兵才能,在幾十萬大軍之中,根本算不得什麽。


    距離長江水戰剛剛過去一個月,豪格的五十萬大軍全軍覆沒,鼇拜也在最後一戰中,被明軍火炮炸死。


    此番西征,史德威以傷亡八萬人的代價,殲敵六十萬,順帶還打殘了清軍水師,消息傳迴南京,舉國同慶。


    有人歡喜有人愁,滿清的攝政王多爾袞,此刻就是焦頭爛額。


    大貝勒代善領兵出征,結果就在長江以北放了幾炮,然後灰溜溜退迴來,敵人沒殺幾個,自己倒是丟了一萬多士兵(渡江時被火炮擊沉戰船掉江裏凍死或淹死的)氣得這位老將連吐了幾口血。


    加上此人又上了年紀,結果在返迴京師途中,暴斃而亡。


    阿濟格與多鐸,倒是順利逃迴京師,可此番水戰,清軍水師艦船毀於一旦,一個都統一個副都統,兩人都逃不過罪責,為了堵住朝中大臣的嘴,多爾袞隻得下令,革去兩人親王的職位,交由宗人府判決。


    此番南下的大將,有一個算一個,豪格同樣也不例外,吳三桂將其帶入長江北岸後,豪格明白就算這時候再次返迴南岸,那也無力迴天了。


    人,有時候確實不怕死,但如果有了活命的機會,誰又願意主動迴去送死呢?


    所以豪格思量一番,決定與吳三桂一同迴京複命,殊不知,吳三桂對他的陰謀,才剛剛開始..........


    吳三桂此時手上就剩下五百親兵,這在滿清還混得下去?


    不說別的,倘若豪格迴京,他絕對是第一個倒黴的。


    以前豪格不會動他,也不敢動他,畢竟吳三桂手上有兵,又是“領”清兵入關的功臣,多爾袞肯定會保他。


    可現在不同,他手上無兵無勢,一個親王想殺自己,將戰敗的“黑鍋”丟給自己,那簡直是輕而易舉。


    在這樣的情況下,吳三桂隻能選擇政治投資了。


    攝政王多爾袞與豪格素來存在嫌隙,隻要吳三桂主動投靠多爾袞,然後一口咬定,是豪格丟下部將逃命,自己隻是奉命行事即可。


    為此,吳三桂在迴京途中,多次讓親兵假裝土匪,沿途對豪格身邊的親信予以清除,等到二月中旬,豪格抵達京師之時,已成了孤家寡人一個。


    這時,嶽陽的那場大戰,也傳來了最終結果............


    吳三桂與豪格當堂對峙,吳三桂一口咬定,豪格怯戰北逃,因為滿人將領大多不願意撤退,才找了吳三桂,讓其助他丟下大軍偷偷逃走,吳三桂也是迫於壓力,不敢出言反駁,隻能服從命令。


    清軍才入關三年,啟用的也大多都是明朝降臣,對於吳三桂自然是各種維護,加上多爾袞有意無意地偏向,豪格最終被以貽誤戰機,擅離職守等罪名下獄,並於四月初死於獄中,年僅四十歲。


    而吳三桂雖然免除了死罪,但也因為瀆職罪,被削去了王爵,降為漢軍正藍旗副都統,成為了一名從三品的先鋒大將。


    這樣的結果,吳三桂早已料到,他被降職也不是第一次了,如今沒兵沒權,不給個閑職,反而派到了一線當先鋒大將,這等於是給了他一次東山再起的機會。


    不過這機會,吳三桂打心眼裏不想要,明軍現在如日中天,雙方打起來清軍沒有絲毫勝算,這後路.........還得再謀劃謀劃。


    清軍此次匆忙應戰,死了兩親王,撤了兩親王,貝勒、王爺、大將更是損失無數,多爾袞手上實在是沒有可用之人,明軍若是興起北伐,多爾袞估計隻能親自領兵出戰了...........


    且不說多爾袞這邊愁眉不展,南明倒是舉國歡慶,嶽陽一戰落幕,從此長江以南全境,外加揚州、宿遷、鹽城一帶,都被明軍牢牢掌控在手中。


    尤其是揚州、宿遷、鹽城一線,這裏今後定然會成為明軍北伐的橋頭堡,隻要時機成熟,大軍便可由此出擊,反攻中原。


    打下大片土地算不上太高興的事情,畢竟這些土地,之前就屬於明朝,隻是被李自成跟滿清巧取豪奪罷了。


    南明與滿清雙方兵力對比發生變化,這才是值得高興的事情,西征之戰,不僅打出了明軍昔日的威風,更是消滅了清軍過半的兵力。


    加上近三十萬降兵,以及雲貴地區的十萬大軍開始接受朝廷改編,南明的軍隊,一下子從四十萬,猛增至八十萬,如果算上地方守備部隊,以及南京的禁衛軍,兵力已經突破了百萬規模。


    按照這個勢頭,就算如今出兵北伐,將滿清趕出關外,那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不過越是到了這個時候,越是不能著急,軍隊多有軍隊多的麻煩。


    這些降兵就不必說了,就算是李定國等人的精兵,戰鬥力也十分有限,還有更關鍵的一個問題,便是擁兵自重。


    朱由檢如今掌握了朝中的主動權,一幫子文臣都老實了不少,但武將的問題,還是比較嚴重。


    如今除了李鴻飛、戚紅英、黃德功、鄭成功、王國興的軍隊之外,其餘的軍隊還是無法隨意調動。


    畢竟這些軍隊都是剛剛投降,對朝廷還有防範之心,擔心朝廷卸磨殺驢,所以這些軍隊都抱成一團,不肯接受所謂的集團軍改編,就連李定國的軍隊,也有同樣的問題。


    李定國倒是願意接受集團軍這個稱號,就是不願意朝廷空降軍事主官下來,甚至連參謀人員都不行,而且對朝廷提出的,遣散部分老弱,招募青壯新兵的提議,也是十分抗拒。


    招募新兵倒是沒問題,隻要朝廷能給錢,招的越多李定國越高興。


    可是遣散自己的老戰友,這讓李定國無法接受,以為朝廷是想趁機削弱他的實力。


    有李定國帶頭,一幫降兵紛紛效仿,對朝廷的軍事改革製度,根本就不配合。


    這種軍閥勢力如果不能有效解決,明軍的北伐很可能遇到麻煩,到時候即便獲勝,也會因為各個軍閥之間各懷鬼胎,從而導致損失慘重。


    要知道現在明朝的軍餉製度,與傷殘撫恤製度,比之前提高了好幾倍,如果樣一堆沒用的老弱病殘,或者戰鬥時傷亡過重,朝廷好不容易累積的一點積蓄,可能會因為一場戰役而賠光。


    所以要想北伐,這內部矛盾還是得盡早解決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崛起1644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窮癌晚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窮癌晚期並收藏大國崛起1644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