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明軍聯合指揮部中,此刻同樣猛將雲集,除了史德威、郭勝、張超、閻應元這些第一集團軍的將領外,福建水師統領施琅,第四集團軍司令黃德功,副司令馬士英等將領也悉數到場。


    一名作戰參謀,拿出一份情報正在分析:“..........別看清軍氣勢洶洶,但實際上他們此番動作,是想孤注一擲!另據探子來報,清軍的糧草不足,已經發生了搶糧事件,就算我們不動他,當地老百姓,都能讓他們焦頭爛額。”


    很顯然,史德威他們不僅知道清軍的進攻計劃,而且還知道,清軍如今麵臨的困境。


    “當地老百姓,那也是漢人,也是我大明的子民,北方我們管不到,但這南方,不能再讓韃子禍害了!”郭勝的覺悟那是越來越高了。


    “沒錯,不能寄希望於韃子的良心發現,這次我軍不僅要頂住韃子的進攻,而且要將其牢牢牽製在赤壁、嶽陽一線,使其無法騰出手來,對其餘地方的老百姓下手。”張超也提議道。


    以明軍如今的兵力,咬住豪格這部分兵力,還是沒有多大問題的,隻要能將其拖在嶽陽、赤壁一線,就算是拖,也能將其拖死。


    “整那些彎彎繞幹嘛?反正我也聽不懂,這樣吧,我先下去喝口酒,等你們商量好了,告訴我一聲就成。史賢侄,你在這裏官最大,你說怎麽打,我就帶入怎麽打!”眾人還在消化剛剛的情報,一聲粗狂的聲音,忽然從在座將領中傳出。


    不用想,說話之人定是第四集團軍司令,嗜酒如命的靖南候黃德功。


    別看黃得功此人外表粗獷,沒有文化,還好酒貪杯,每次打仗都喝下幾鬥酒,有點類似借酒發瘋的狂人。


    但此人天生一副忠肝義膽,在整個明朝末年,可以說是為數不多,以國家民族大義為己任的高級將領了。


    黃得功作戰勇猛,身先士卒,三十歲便升為副總兵官,分管京師的衛戍部隊。


    崇禎十一年(1638年),三十二歲的黃得功,率領禁軍跟從總管熊文燦,到舞陽去鎮壓農民軍,鏖戰在光山和固始之間,他所率領的那部分軍隊,戰功最為顯著。


    之後八月又隨從熊文燦,在浙江的吳村和王家寨,鎮壓農民軍將領馬光玉,再次取得大勝,為此朝廷下詔加封他為太子太師(從一品),署總兵軍銜。


    崇禎十三年(1640年),黃德功跟從太監盧九德,在板石畈打敗農民軍,迫使農民軍首領革裏眼等五營兵投降。


    崇禎十四年(1641年),以總兵的身份同王憲分別護守鳳陽和泗州的皇陵。


    同年,黃得功駐軍定遠,張獻忠攻占桐城,挾持營將廖應登到城下誘降。


    黃得功與劉良佐聯合兵力,在鮑家嶺打敗闖軍,黃得功在戰鬥時中箭傷了臉,反而更加勇猛,同賊兵轉戰十多天,他領導的那一部,所殺傷的敵軍數最多。


    崇禎十五年(1642年),黃得功移守廬州,農民軍攻陷廬江、鳳陽兩郡縣。


    黃得功奉皇命在定遠縣鎮守,當時張獻忠匪幫暗藏在英山縣、太湖縣之間,黃得功用五千騎兵前往鎮壓他們,在石牌與他們相遇。


    有了之前的遭遇,張獻忠對黃德功很是畏懼,聽聞來人是黃德功,根本不與之接戰,而是轉身就逃。


    黃得功領兵一路狂追,與張獻忠本人最近的距離,甚至不到一尺左右,黃德功想要活捉對方,所以沒有釋放冷箭射殺,結果陰差陽錯之下,反而被對方逃掉。


    最終黃得功隻接管了張獻忠所搶掠的一萬多平民百姓,命令他們各自迴到家鄉,把武器、輜重收歸朝廷。


    崇禎十七年(1644年),黃得功又討伐平定叛將劉超,被封為靖南伯。


    崇禎十八年(1645年),年僅三十九歲的黃德功,於九江境內擊潰左夢庚叛軍,並及時率軍迴援南京,被朱由檢再次加封為靖南侯,與李鴻飛的爵位平齊。


    黃德功一路的升遷速度,算得上是一個奇跡,而且他可沒有李鴻飛那個“神仙”身份作為掩護,除了憑借一股子不要命的狠勁外,剩下的或許就是對大明皇室的忠心了。


    這樣的莽漢,而且還絕對不會背叛大明皇室,朱由檢用起來,甚至比李鴻飛還要放心不少,怎麽可能不讓他一路順風順水。


    就連那嗜酒的毛病,都被特意準許,搞得黃德功手下的親衛營,每次上戰場前,都要每人幹一大碗百酒,這些喝過酒的士兵,作戰確實勇猛,但傷亡往往也比其餘部隊大得多。


    在李鴻飛看來,這哪裏是打仗,分明是借酒鬧事。


    所以李鴻飛的第一集團軍,在頒布禁酒令的時候,甚至還會拿黃德功做反麵教材。


    反麵教材歸反麵教材,但黃德功資曆擺在那裏,就算李鴻飛在場,都得恭恭敬敬稱一聲黃太師(太子太師),他在議事大廳插科打諢,誰也拿他沒轍。


    “黃司令,您若不願意聽,可以隨時離開,不過這裏是會議室,還請不要打擾大家商討軍情。”史德威一臉嚴肅地對黃德功說道。


    這時候史德威必須出言,挽迴他這個聯軍總指揮的麵子。


    “呐.......不是我要走的啊,是總指揮大人讓我出去喝酒的,馬士英你先在這裏開會,完事兒了告訴我一聲就行。”黃德功才不講什麽麵子,史德威剛一開口,他便借勢閃人,一邊走還不忘嘀咕道:“小屁孩,官不大,架子倒不小........”


    整個聯軍之中,也就隻有史德威能直言頂撞黃德功,同樣也隻有黃德功,才會稱唿跟他年紀差不多大的史德威為“小屁孩”。


    因為黃德功跟史可法是以稱兄道弟,史德威按照輩分必須得叫他一聲叔叔。


    整個會議室裏的將軍,被一句“小屁孩”,給弄得忍俊不禁,原本嚴肅的作戰會議,似乎一下變了樣..........


    少了黃德功,會議還得繼續進行,而對於黃德功的離開,史德威並不在意,說白了,隻要對方在打仗的時候聽指揮,身為晚輩的,丟點麵子根本無所謂。


    而且此次會戰,水師才是主力,就算陸戰方麵,也以第一集團軍為主,黃德功的第四集團軍,將作為預備隊,隨時補充各處戰場。


    這也是黃德功鬱悶到想喝酒的根本原因,史德威為了避免黃德功當場發飆,讓自己難堪,早就提前給對方打過招唿了............


    一個以衝鋒陷陣為主的將軍,如今讓他作為預備隊留守,黃德功心情能好才怪。


    不過馬士英倒是對史德威這個留守任務,相當滿意,雖然明軍這段時間連戰連捷,但在馬士英看來,那是清軍主力還沒到。


    如今豪格一下子帶來了三十萬大軍,真要讓第四集團軍頂在前線,那這仗就有得打了,畢竟並不是所有明軍將領,都像黃德功,郭勝那般好戰。


    沒有黃德功的搗亂,陸軍的作戰部署很快下達完畢,至於水師,卻遇到了比較嚴重的分歧。


    原因很簡單,分歧出在了李鴻飛派人下達的一道命令上。


    “這李大人的陸軍,確實很有一套,可他卻未必懂水戰!如今我大明水師在什麽方位,那是在清軍水師西麵(清軍要在武昌強渡,而赤壁正好在武昌西麵),加上時至寒冬,刮得正是西北風,我軍從長江上遊,順風順水而下,占盡天時,定能趁清軍渡江之際,一舉擊潰他們的水師。若是按照我這個計劃實施,此戰我有五成把握大獲全勝,可現在倒好,居然讓我們一千多艘戰船打佯攻,然後從那寶什麽..........寶山造船廠,調來一百艘福船,從長江下遊打主攻,這不是瞎指揮嗎?且不說那一百艘福船有多少戰鬥力,逆水逆風的情況下,清軍派出幾百艘小船,就能完全攔截,到時候還談何進攻?”施琅以一名艦隊指揮官的專業素養,對此次李鴻飛製定的作戰計劃,予以了評判。


    與其說是評判,倒不如說是抨擊,施琅直接當著眾人的麵,全盤否定了這個作戰方案。


    “你能想到這一點,清軍水師難道就想不到?我敢斷言,代善的大軍渡江之際,清軍水師絕對有不下一千五百艘戰船,防備著我們駐守在赤壁的水師,你若發起主攻,那是正中敵人下懷,隻有出其不意,從下遊突然發動攻擊,等到清軍水師陣型被衝散,你們在順江而下,這樣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史德威說道。


    清軍水師不是傻子,他們定然會重點防備上遊的聯合艦隊,真要硬碰硬,聯合艦隊這點家當,還真不一定打得過對方,畢竟人家戰船數量擺在那裏。


    “我說過了,你們這是在用陸軍的思維看待水軍,如今的風向屬於西北風,福船又是大型戰船,本身速度就奇慢,更何況還是逆流逆風而上,清軍隻需要順江而下,釋放出幾百艘子母舟,連環舟,怕是這一百艘福船還沒衝入對方陣營,就要損失慘重了。除非李大人能像諸葛武侯那般,借來東風,加速船隊行進速度,甩開清軍小船的糾纏,才有可能真的突破進去,打亂敵軍陣型。”施琅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甚至連“借東風”這個比喻都用上了。


    “哼!李大人的能力,又豈是你能知道的,別說借東風,東南西北四麵八方,無論什麽風,李大人都能借到!”知曉內幕的閻應元,忍不住反駁道。


    蒸汽輪船的強大,閻應元是深有體會,在水戰之中就算不借助任何風力,其速度同樣不輸於那些小型戰艦,隻不過如今出於保密需要,他還不能將這一個殺手鐧,透露給施琅。


    “裝神弄鬼,人諸葛武侯就算是借東風,那也要親自前往赤壁觀察,李大人身在南京,別到時候僅在南京借了一股東風,那玩笑就開大了。”施琅嘲諷道。


    確實,諸葛亮當初與其說是借東風,倒不如說是通過實地考察,觀察當地的天氣情況,才算出了什麽時候能有東風,而李鴻飛本人都不在這裏,如何知曉當地的天氣。


    甚至因為赤壁之戰的緣由,施琅在率軍駐防赤壁之時,就特意向當地懂天氣的老農詢問過,這個時節,根本不可能有任何的風向改變。


    很顯然,施琅並不相信李鴻飛有這個能力。


    “夠了!這不僅是李大人的計劃,也是國姓爺的安排,而且國姓爺將親自率領這隻水師艦隊,你服從命令就行,有什麽疑問,戰後可親自去向國姓爺提!”史德威再次行駛總指揮的權力,直接定下了此次作戰方案。


    此刻史德威的內心真的很鬱悶,以前明軍外出作戰,就有監軍一職,嚴重製約了主將的決斷權,如今雖然取消了監軍,可李鴻飛又建議朱由檢,各軍每當要進行大戰之前,都必須組織中高級將領,召開戰前會議。


    說是為了集思廣益,讓所有軍隊將領都有建議權,便於更好地拿出作戰方案。


    可現在倒好,不但上麵空降各種指令,下麵的將領也是各抒己見,每次作戰會議,都變得跟朝中那般文臣一樣,拍桌子,摔凳子,要不是這些武將明白,在軍中私鬥後果很嚴重,估計這會兒已經打起來了。


    雖然史德威隨時可以行使最高指揮官的權限,但如果一眾將領意見不統一,那問題還是很嚴重的。


    仗打勝了還好說,一旦戰敗,那麽這個最後拍板的指揮官,將負主要責任。


    這次要不是李鴻飛跟鄭成功雙雙下達命令,而且史德威也了解過蒸汽輪船的威力,他還真不敢擔這個頂雷的責任。


    史德威都強製下令了,而且還有鄭成功的軍令在裏麵,施琅自然不敢再鬧騰,此刻他總算是體會到了黃德功的心情,搞了半天,不僅陸戰方麵,是他們第一集團軍當主力,而且水師竟然也是由長江水師做主攻,其他兩路聯軍,豈不是都在給李鴻飛的手下搖旗助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崛起1644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窮癌晚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窮癌晚期並收藏大國崛起1644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