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之後,鄭成功的家書,隨同王國興截獲的信件,一起送至福建總兵府,與此同時,民間的謠傳,也已經在福建蔓延開來。
鄭芝龍得知江陰的船隊被扣,而且又與多鐸交惡後,想死的心都有了,一輩子算計來算計去,最終卻做了一筆賠本的買賣,而且稍有不慎,還有可能血本無歸。
反?現在不太可能了,照現在的情形看來,北上投靠滿清必死無疑,留在福建開番,別說李鴻飛的新軍跟戚家軍,就是黃德功等人過來,都能將他的步軍打得找不著北。
水軍厲害,又不能開到岸上,最多也就做做海匪而已,不過在海上漂泊了幾十年,鄭芝龍確實膩了。
既然沒有了稱雄的機會,那就真的隻能老老實實做個紅頂商人了,至少朝廷同意讓鄭森接管水師,也算是子承父業。
而且有鄭森的水師作後盾,鄭芝龍也不必擔心崇禎秋後算賬。
兩日之後,一封奏折從福建遞往南京,而且為表誠意,鄭芝龍特意囑咐送奏折之人,沿途都會宣讀奏折內容。
大意便是:鄭芝龍、鄭芝虎、鄭之豹三兄弟,堅決擁立大明正統,堅決聽從崇禎皇帝的調遣,絕對不會反叛大明,這些風言風語,都是滿清的陰謀詭計,為證明自己的清白,鄭芝龍請求辭去,水師大都督,與福建總兵等職務,鄭之虎請求辭去,福建副總兵職務,鄭之豹請求辭去參將職務,還望朝廷早日派遣官員前來接替。
宋有杯酒釋兵權,今有書信釋兵權,總之鄭家三兄弟,見到自己的親筆通敵信後,很快便認慫了。
老百姓得知這一消息,總算是“恍然大悟”,原來是滿清韃子頂不住,開始使用離間計了。
很快朝廷雷厲風行,直接準了三人的請辭,崇禎皇帝先是下旨,保留了鄭芝龍平國公的爵位,並加封鄭之虎為定海候,鄭之豹為鎮海候。
之後再次下旨,將大明水師一分為二,留在江陰的水師戰船,改編為長江水師艦隊,由南京城防總督李鴻飛代管。
另一支,則是福建水師艦隊,由鄭芝龍之子鄭森統領。
看來朱由檢也明白,不能在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了。
而鄭森也因為屢立戰功,受封福建總兵,並賜國姓“朱”,更名“成功”。
不愧是國姓爺,即使換了皇帝,還是給賜下了這個姓氏。
朱由檢其實也沒辦法,給鄭家分下去的爵位實在是太多了,鄭成功此時才二十來歲,讓他擔當福建總兵,總不能什麽封號都不給吧。
所以朱由檢就聽從幾位大臣的建議,賜了一個姓氏,一來提高了鄭成功的身份,二來也惡心了鄭芝龍。
朱由檢的想法確實別出心裁:別看還是你兒子掌權,我現在將你兒子的姓氏都改了,到時候他要幫,也隻能幫我朱家,不會幫你鄭家了。
至於一眾老百姓,本以為鄭芝龍等人都這樣表決心了,朝廷應該會念其以往的功績,保留其官職,畢竟現在正是用人之際,大明水師可是有鄭家軍撐起來的,貿然撤換成旁人,就有些鳥盡弓藏的嫌疑了。
結果沒想到,朝廷很快便應允了鄭芝龍的提議,讓一眾圍觀百姓,大跌眼鏡。
索性接替之人,本就是鄭家的繼承人,而李鴻飛又是“大明戰神”,一眾老百姓心裏這才好受一點,因為他們也不想朝廷自廢武功。
倒是有一部分人,從這次事件的處理,再結合之前鄭芝龍忽然率軍撤迴福建,以及鄭芝龍與李鴻飛分別遇刺一事,看出了其中的端倪。
隻是如今朝廷明令禁止傳播謠言,沒人敢再胡言亂語了。
倒是幾年後,民間野史雜記,紛紛在記載這次戰役時,將事實的真相道了出來..........
鄭芝龍一事和平解決,朝廷也是皆大歡喜,一個月之後,李鴻飛又班師凱旋,朱由檢得知再次滅了清軍七萬人馬,繳獲馬匹火炮無數,興奮得一夜沒睡。
第二日早朝匆匆交代幾句後,便下令,將親自出城十裏,迎接王師凱旋,朝中一應大臣,必須到場。
消息一傳出,城內百姓同樣激動,之前天天聽說書先生念叨,這次總算能見著真人了,哪有不去瞧瞧的道理,於是很快,城內幾十萬百姓,但凡能接到消息的,都湧入了西門城外十裏處,嚇得城內守軍,趕緊調集重兵維持秩序。
古代人追星,可比現代人更瘋狂。
就連自從來到南京後,從未主動找過朱由檢的長平公主,這次也主動來到朱由檢的禦書房,請求一同前往迎接李鴻飛。
朱由檢見女兒主動要求,哪有不答應的道理,之前已經虧欠了太多,如今他隻是想盡力彌補而已,雖是當今天子,但也是一位父親啊。
“這丫頭今日是開竅了?總算是願意主動與我這個父親說話了。”待長平走後,朱由檢這才察覺了一絲異樣。
“聖上,公主也到了出閣的年紀了。”王承恩小聲提醒道。
“哦?你是說.......”朱由檢若有所思。
“李大人年輕有為,又是一表人才,而且除了一個妾室,並未娶正妻,這次立下如此大的功勞,按理說封賞必須要大,可李大人正是因為年輕,封賞太高,恐朝中大臣有異議,而且最怕的,還是將來無賞可封。”王承恩再次說道。
自古賞罰要分明,立了功的自然要賞,如今局勢不穩,隨時都有戰鬥的可能,李鴻飛率軍守住的南京,這份功勞確實很大,可今後必然還有大仗要打,若是此次封賞太高,以至於將來無賞可封,那皇帝豈不是下不來台?
“如此甚好,隻要長平喜歡,朕定要給她辦了這事。”朱由檢說道。
隨後,他又看了看王承恩,略帶一絲笑意道:“想不到,你對這男女之事,還挺懂的,連朕都沒看出來,反而被你給發現了。”
“聖上饒命,小的四歲便以淨身入宮,聖上若不信,隨時可以讓敬事房太監檢查。”王承恩趕緊跪在地上解釋起來。
一個太監懂男女之事,這不是要他的小命嗎?
“行了行了,別解釋那麽多,我又沒責怪你。”朱由檢無奈道。
就太監跟宮女那點破事兒,朱由檢豈會不清楚,隻是懶得點破罷了。
ps:長平公主在曆史上是有駙馬的,這裏為了劇情需要所以抹掉了。
今天第三章,說好的就不會食言。
鄭芝龍得知江陰的船隊被扣,而且又與多鐸交惡後,想死的心都有了,一輩子算計來算計去,最終卻做了一筆賠本的買賣,而且稍有不慎,還有可能血本無歸。
反?現在不太可能了,照現在的情形看來,北上投靠滿清必死無疑,留在福建開番,別說李鴻飛的新軍跟戚家軍,就是黃德功等人過來,都能將他的步軍打得找不著北。
水軍厲害,又不能開到岸上,最多也就做做海匪而已,不過在海上漂泊了幾十年,鄭芝龍確實膩了。
既然沒有了稱雄的機會,那就真的隻能老老實實做個紅頂商人了,至少朝廷同意讓鄭森接管水師,也算是子承父業。
而且有鄭森的水師作後盾,鄭芝龍也不必擔心崇禎秋後算賬。
兩日之後,一封奏折從福建遞往南京,而且為表誠意,鄭芝龍特意囑咐送奏折之人,沿途都會宣讀奏折內容。
大意便是:鄭芝龍、鄭芝虎、鄭之豹三兄弟,堅決擁立大明正統,堅決聽從崇禎皇帝的調遣,絕對不會反叛大明,這些風言風語,都是滿清的陰謀詭計,為證明自己的清白,鄭芝龍請求辭去,水師大都督,與福建總兵等職務,鄭之虎請求辭去,福建副總兵職務,鄭之豹請求辭去參將職務,還望朝廷早日派遣官員前來接替。
宋有杯酒釋兵權,今有書信釋兵權,總之鄭家三兄弟,見到自己的親筆通敵信後,很快便認慫了。
老百姓得知這一消息,總算是“恍然大悟”,原來是滿清韃子頂不住,開始使用離間計了。
很快朝廷雷厲風行,直接準了三人的請辭,崇禎皇帝先是下旨,保留了鄭芝龍平國公的爵位,並加封鄭之虎為定海候,鄭之豹為鎮海候。
之後再次下旨,將大明水師一分為二,留在江陰的水師戰船,改編為長江水師艦隊,由南京城防總督李鴻飛代管。
另一支,則是福建水師艦隊,由鄭芝龍之子鄭森統領。
看來朱由檢也明白,不能在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了。
而鄭森也因為屢立戰功,受封福建總兵,並賜國姓“朱”,更名“成功”。
不愧是國姓爺,即使換了皇帝,還是給賜下了這個姓氏。
朱由檢其實也沒辦法,給鄭家分下去的爵位實在是太多了,鄭成功此時才二十來歲,讓他擔當福建總兵,總不能什麽封號都不給吧。
所以朱由檢就聽從幾位大臣的建議,賜了一個姓氏,一來提高了鄭成功的身份,二來也惡心了鄭芝龍。
朱由檢的想法確實別出心裁:別看還是你兒子掌權,我現在將你兒子的姓氏都改了,到時候他要幫,也隻能幫我朱家,不會幫你鄭家了。
至於一眾老百姓,本以為鄭芝龍等人都這樣表決心了,朝廷應該會念其以往的功績,保留其官職,畢竟現在正是用人之際,大明水師可是有鄭家軍撐起來的,貿然撤換成旁人,就有些鳥盡弓藏的嫌疑了。
結果沒想到,朝廷很快便應允了鄭芝龍的提議,讓一眾圍觀百姓,大跌眼鏡。
索性接替之人,本就是鄭家的繼承人,而李鴻飛又是“大明戰神”,一眾老百姓心裏這才好受一點,因為他們也不想朝廷自廢武功。
倒是有一部分人,從這次事件的處理,再結合之前鄭芝龍忽然率軍撤迴福建,以及鄭芝龍與李鴻飛分別遇刺一事,看出了其中的端倪。
隻是如今朝廷明令禁止傳播謠言,沒人敢再胡言亂語了。
倒是幾年後,民間野史雜記,紛紛在記載這次戰役時,將事實的真相道了出來..........
鄭芝龍一事和平解決,朝廷也是皆大歡喜,一個月之後,李鴻飛又班師凱旋,朱由檢得知再次滅了清軍七萬人馬,繳獲馬匹火炮無數,興奮得一夜沒睡。
第二日早朝匆匆交代幾句後,便下令,將親自出城十裏,迎接王師凱旋,朝中一應大臣,必須到場。
消息一傳出,城內百姓同樣激動,之前天天聽說書先生念叨,這次總算能見著真人了,哪有不去瞧瞧的道理,於是很快,城內幾十萬百姓,但凡能接到消息的,都湧入了西門城外十裏處,嚇得城內守軍,趕緊調集重兵維持秩序。
古代人追星,可比現代人更瘋狂。
就連自從來到南京後,從未主動找過朱由檢的長平公主,這次也主動來到朱由檢的禦書房,請求一同前往迎接李鴻飛。
朱由檢見女兒主動要求,哪有不答應的道理,之前已經虧欠了太多,如今他隻是想盡力彌補而已,雖是當今天子,但也是一位父親啊。
“這丫頭今日是開竅了?總算是願意主動與我這個父親說話了。”待長平走後,朱由檢這才察覺了一絲異樣。
“聖上,公主也到了出閣的年紀了。”王承恩小聲提醒道。
“哦?你是說.......”朱由檢若有所思。
“李大人年輕有為,又是一表人才,而且除了一個妾室,並未娶正妻,這次立下如此大的功勞,按理說封賞必須要大,可李大人正是因為年輕,封賞太高,恐朝中大臣有異議,而且最怕的,還是將來無賞可封。”王承恩再次說道。
自古賞罰要分明,立了功的自然要賞,如今局勢不穩,隨時都有戰鬥的可能,李鴻飛率軍守住的南京,這份功勞確實很大,可今後必然還有大仗要打,若是此次封賞太高,以至於將來無賞可封,那皇帝豈不是下不來台?
“如此甚好,隻要長平喜歡,朕定要給她辦了這事。”朱由檢說道。
隨後,他又看了看王承恩,略帶一絲笑意道:“想不到,你對這男女之事,還挺懂的,連朕都沒看出來,反而被你給發現了。”
“聖上饒命,小的四歲便以淨身入宮,聖上若不信,隨時可以讓敬事房太監檢查。”王承恩趕緊跪在地上解釋起來。
一個太監懂男女之事,這不是要他的小命嗎?
“行了行了,別解釋那麽多,我又沒責怪你。”朱由檢無奈道。
就太監跟宮女那點破事兒,朱由檢豈會不清楚,隻是懶得點破罷了。
ps:長平公主在曆史上是有駙馬的,這裏為了劇情需要所以抹掉了。
今天第三章,說好的就不會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