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島說:“今天做了鷹嘴豆咖喱。
製作方法其實非常簡單,用高壓鍋煮鷹嘴豆,煮好了之後在平底鍋裏麵倒油,然後炒洋蔥,炒完洋蔥炒西紅柿。
之後,再將煮好的鷹嘴豆倒進來,然後再放入專門配備好的咖喱粉,再加一點點薄鹽,最後就再加一些水,然後就可以安心的等待食物做好了。
這是少數幾種在我看來可以連續作為一頓飯中唯一的一道菜出現的素菜之一。
我並不討厭吃素,但我對大多數素菜含有的營養,尤其是蛋白質,抱有懷疑態度。隻有綠葉菜和澱粉類食物的正餐如果連續吃,估計對身體不好。
好像營養方麵比較靠譜,可以作為澱粉之外的唯一搭配的素食隻有豆類,堅果,牛油果,以及一些蘑菇木耳之類的食物,外加一些水果比如椰子和榴蓮,再有就是人造肉這種合成食材了吧?
也許是我孤陋寡聞,但絕大多數葉菜怎麽看也不像是含有足夠量的蛋白質和脂肪的樣子。
鷹嘴豆是很美好的食物,煮鷹嘴豆的水喝到口裏是有一種迴甘甜味的。大概鷹嘴豆打成豆漿也會有甜味。
這種非常美好的食物,單獨吃的時候有甜味,但如果做成鹹味時,則會有一點點淡淡的肉味。
說肉味應該隻是一個形容,肉味應該不是一種味道,而是一種比喻。
但它確實很好吃就對了。
咖喱粉是這道菜的功臣。
我看了下配料表,裏麵有:芫荽,脫水未熟芒果,白鹽,紅辣椒,孜然粉,甜瓜,石榴子,幹薑,黑鹽,黑胡椒,葫蘆巴葉,肉桂,薄荷葉,香豆蔻,丁香,肉豆蔻,葛縷子幹籽,肉豆蔻種衣,綠豆蔻。
配料表原文如下:
coriander, dehydrated unripe mango, salt white, chili red, cumin powder, musk melon, pomegranate seeds, dried ginger, salt ck, ck pepper, fenugreek leaves, cassia, mint leaves, cardamom amomum, cloves, nutmeg, caraway, mace, cardamom green.
幸虧是買的現成的咖喱粉。這麽多種調味料怎麽弄齊全啊,調配起來肯定也超級麻煩。
含有辣椒,一點都不意外。
我居然吃了辣椒。
這應該是極少數的,我會主動吃辣椒的情況之一,而且應該辣椒含量非常少。
我對辣味異常敏感,而且非常不能忍受。
一大碗麵隻滴了兩滴辣椒油,我都能嚐出來。
辣椒讓我的口腔痛,讓我的嘴唇痛,讓我的喉嚨痛,讓我的胃也痛。不僅帶來疼痛,辣椒還會讓我腸道不適,就連最後的最後也還會讓我痛苦一番。
因為這些原因,我對辣椒的容忍度非常低。
除了幾乎完全不能吃辣之外,我還不喜歡過於鹹的食物。
我覺得我味蕾似乎格外的敏感,也許是我的口腔比較敏感。當我吃過於鹹的食物的時候,我就會覺得口腔發燒,喉嚨發緊。
而且我懷疑我這裏對於一道菜是不是過於鹹的標準好像跟身邊的很多人也不太一樣。
和朋友一塊去吃飯,他們覺得非常正常的口味在我看來是鹽放的過多了,這種情況經常出現。
我懷疑我可能口味比較清淡,但我又覺得清淡好像不完全是由鹽來決定的,可能我隻是不喜歡吃太鹹的東西。
放鹽除了維持健康之外還有什麽好處呢?
食物本來是有它的本味的,這道菜好好的,食材的本味正香,突然加入過量的鹽,把所有的香味都遮住了。
尤其是許多種肉食。
肉本來有豐富的滋味,有專門屬於那一種肉的特殊的滋味,就像牛肉有牛肉特有的滋味,豬肉有豬肉特有的滋味,雞肉有雞肉特有的滋味,或者比較典型的羊肉有羊肉特有的滋味。
這種肉本身的特有滋味不好形容,用直覺來說,大概就是,牛肉的滋味向上升,羊肉也向上升但還會橫向擴展,豬肉的味道則向下沉,而雞肉的滋味則大多是橫向的。
肉是有特殊的味道的,肉菜做的淡一些,肉本身的滋味就更加明顯,更加豐富,更加突出。如果鹽加的太多,它就隻有肉味了,專門屬於這種肉的味道就被蓋住了。
還有許多海鮮,其實直接煮一煮,熟了直接吃就已經很好了,重油重鹽還有麻辣的做法我始終不太理解。舉例來說,螃蟹和龍蝦的肉是有鮮甜滋味的,加了調味品之後味道就被蓋住了啊。
還有蔬菜,他們本身是有本身的味道的,有的有點像草葉,有的有點像果實。加了過多的鹽之後,他們的本味就淡下去了,被遮住了。
多麽無趣呀,好好的食物為什麽放太多的鹽呢?
當然我確實同意有一些菜是應該放一點鹽的。
因為首先鹽確實對健康的維持有一定的作用,其次在有些時候確實也能提到一些調味的作用,但是我覺得這個鹽是有度的,而我平時在外麵飯館裏麵吃到的絕大多數菜都放的太多了。
我去的絕大多數飯館,鹽放的量在我看來都可以至少減半,甚至隻需要放1\/3那麽多。
又不是重體力勞動者,不是運動員,不出那麽多汗,吃這麽鹹有什麽好處呢?
如果一天到晚吃的又辣又鹹,味蕾都該麻木了吧。
那豈不是很可惜?
希望我的味覺能夠長久的保持靈敏。
我非常喜歡在品嚐食物的時候細細的品嚐它本來的味道。或者品嚐其中各個元素散發出的不同味道。
再吃一些我不知道放了哪些食材的食物的時候,我尤其喜歡一邊品嚐他的滋味一邊猜測:其中到底放了哪些主材?又放了哪些調味品?
就連吃零食的時候。我都比較喜歡品味到底放了什麽,喜歡猜測它的原材料。
這是一種樂趣。
有些時候就會有種種稀奇古怪的發現。
比如說發現西紅柿中的鹹味。
比如說發現菠菜中的鹹味。
比如說,體會到甜椒釋放出來的濃鬱的清香味。
比如說發現不同顏色的胡蘿卜,味道其實有些微的差異。
比如說能夠仔細的體會著黃皮土豆,棕皮土豆,白皮土豆和紅皮土豆之間味道上的差異。
還會發現月餅之中放了金桔。
會發現朋友炒的雞蛋放了孜然。
會嚐出肉鬆餅之中放的豆麵。
當然還有之前提到過的,發現西瓜蛋糕之中並沒有西瓜,而酸奶蛋糕之中也沒有酸奶。”
製作方法其實非常簡單,用高壓鍋煮鷹嘴豆,煮好了之後在平底鍋裏麵倒油,然後炒洋蔥,炒完洋蔥炒西紅柿。
之後,再將煮好的鷹嘴豆倒進來,然後再放入專門配備好的咖喱粉,再加一點點薄鹽,最後就再加一些水,然後就可以安心的等待食物做好了。
這是少數幾種在我看來可以連續作為一頓飯中唯一的一道菜出現的素菜之一。
我並不討厭吃素,但我對大多數素菜含有的營養,尤其是蛋白質,抱有懷疑態度。隻有綠葉菜和澱粉類食物的正餐如果連續吃,估計對身體不好。
好像營養方麵比較靠譜,可以作為澱粉之外的唯一搭配的素食隻有豆類,堅果,牛油果,以及一些蘑菇木耳之類的食物,外加一些水果比如椰子和榴蓮,再有就是人造肉這種合成食材了吧?
也許是我孤陋寡聞,但絕大多數葉菜怎麽看也不像是含有足夠量的蛋白質和脂肪的樣子。
鷹嘴豆是很美好的食物,煮鷹嘴豆的水喝到口裏是有一種迴甘甜味的。大概鷹嘴豆打成豆漿也會有甜味。
這種非常美好的食物,單獨吃的時候有甜味,但如果做成鹹味時,則會有一點點淡淡的肉味。
說肉味應該隻是一個形容,肉味應該不是一種味道,而是一種比喻。
但它確實很好吃就對了。
咖喱粉是這道菜的功臣。
我看了下配料表,裏麵有:芫荽,脫水未熟芒果,白鹽,紅辣椒,孜然粉,甜瓜,石榴子,幹薑,黑鹽,黑胡椒,葫蘆巴葉,肉桂,薄荷葉,香豆蔻,丁香,肉豆蔻,葛縷子幹籽,肉豆蔻種衣,綠豆蔻。
配料表原文如下:
coriander, dehydrated unripe mango, salt white, chili red, cumin powder, musk melon, pomegranate seeds, dried ginger, salt ck, ck pepper, fenugreek leaves, cassia, mint leaves, cardamom amomum, cloves, nutmeg, caraway, mace, cardamom green.
幸虧是買的現成的咖喱粉。這麽多種調味料怎麽弄齊全啊,調配起來肯定也超級麻煩。
含有辣椒,一點都不意外。
我居然吃了辣椒。
這應該是極少數的,我會主動吃辣椒的情況之一,而且應該辣椒含量非常少。
我對辣味異常敏感,而且非常不能忍受。
一大碗麵隻滴了兩滴辣椒油,我都能嚐出來。
辣椒讓我的口腔痛,讓我的嘴唇痛,讓我的喉嚨痛,讓我的胃也痛。不僅帶來疼痛,辣椒還會讓我腸道不適,就連最後的最後也還會讓我痛苦一番。
因為這些原因,我對辣椒的容忍度非常低。
除了幾乎完全不能吃辣之外,我還不喜歡過於鹹的食物。
我覺得我味蕾似乎格外的敏感,也許是我的口腔比較敏感。當我吃過於鹹的食物的時候,我就會覺得口腔發燒,喉嚨發緊。
而且我懷疑我這裏對於一道菜是不是過於鹹的標準好像跟身邊的很多人也不太一樣。
和朋友一塊去吃飯,他們覺得非常正常的口味在我看來是鹽放的過多了,這種情況經常出現。
我懷疑我可能口味比較清淡,但我又覺得清淡好像不完全是由鹽來決定的,可能我隻是不喜歡吃太鹹的東西。
放鹽除了維持健康之外還有什麽好處呢?
食物本來是有它的本味的,這道菜好好的,食材的本味正香,突然加入過量的鹽,把所有的香味都遮住了。
尤其是許多種肉食。
肉本來有豐富的滋味,有專門屬於那一種肉的特殊的滋味,就像牛肉有牛肉特有的滋味,豬肉有豬肉特有的滋味,雞肉有雞肉特有的滋味,或者比較典型的羊肉有羊肉特有的滋味。
這種肉本身的特有滋味不好形容,用直覺來說,大概就是,牛肉的滋味向上升,羊肉也向上升但還會橫向擴展,豬肉的味道則向下沉,而雞肉的滋味則大多是橫向的。
肉是有特殊的味道的,肉菜做的淡一些,肉本身的滋味就更加明顯,更加豐富,更加突出。如果鹽加的太多,它就隻有肉味了,專門屬於這種肉的味道就被蓋住了。
還有許多海鮮,其實直接煮一煮,熟了直接吃就已經很好了,重油重鹽還有麻辣的做法我始終不太理解。舉例來說,螃蟹和龍蝦的肉是有鮮甜滋味的,加了調味品之後味道就被蓋住了啊。
還有蔬菜,他們本身是有本身的味道的,有的有點像草葉,有的有點像果實。加了過多的鹽之後,他們的本味就淡下去了,被遮住了。
多麽無趣呀,好好的食物為什麽放太多的鹽呢?
當然我確實同意有一些菜是應該放一點鹽的。
因為首先鹽確實對健康的維持有一定的作用,其次在有些時候確實也能提到一些調味的作用,但是我覺得這個鹽是有度的,而我平時在外麵飯館裏麵吃到的絕大多數菜都放的太多了。
我去的絕大多數飯館,鹽放的量在我看來都可以至少減半,甚至隻需要放1\/3那麽多。
又不是重體力勞動者,不是運動員,不出那麽多汗,吃這麽鹹有什麽好處呢?
如果一天到晚吃的又辣又鹹,味蕾都該麻木了吧。
那豈不是很可惜?
希望我的味覺能夠長久的保持靈敏。
我非常喜歡在品嚐食物的時候細細的品嚐它本來的味道。或者品嚐其中各個元素散發出的不同味道。
再吃一些我不知道放了哪些食材的食物的時候,我尤其喜歡一邊品嚐他的滋味一邊猜測:其中到底放了哪些主材?又放了哪些調味品?
就連吃零食的時候。我都比較喜歡品味到底放了什麽,喜歡猜測它的原材料。
這是一種樂趣。
有些時候就會有種種稀奇古怪的發現。
比如說發現西紅柿中的鹹味。
比如說發現菠菜中的鹹味。
比如說,體會到甜椒釋放出來的濃鬱的清香味。
比如說發現不同顏色的胡蘿卜,味道其實有些微的差異。
比如說能夠仔細的體會著黃皮土豆,棕皮土豆,白皮土豆和紅皮土豆之間味道上的差異。
還會發現月餅之中放了金桔。
會發現朋友炒的雞蛋放了孜然。
會嚐出肉鬆餅之中放的豆麵。
當然還有之前提到過的,發現西瓜蛋糕之中並沒有西瓜,而酸奶蛋糕之中也沒有酸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