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七)
運河島最近在看一篇有迴憶錄性質的文,其中一章講述了貧窮如何給年幼的主角帶來了各種困擾。
運河島說:“這章看了真是讓人心裏難受。想說點什麽,又覺得講什麽都難以達意。
我沒有任何評判他人的立場,我也不評判。
然而整件事實在是令人無奈,不解,難過,而又感慨。各種感觸紛紛而來,不吐不快。
原文說了幾件不同的事,全都是貧窮給年幼的主角帶來的困擾。
第一件是比較籠統,講的是鄰居們因為主角家貧困而對他全家施以冷眼。
隨著主角慢慢長大,他漸漸發現,‘所謂的道德倫理隻不過是用來約束窮人弱者的枷鎖罷了,社會的運轉千百年都隻遵循一個規則——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
我對這一點的看法是非常不同的。
在我有限的理解中,道德倫理更像是一個契約,一個有利於維持基本公共環境的契約。
大家都尊重道德倫理,就能過的舒服些,容易些。畢竟沒有誰是沒有弱點的,以道德倫理為契約,尊重彼此的弱點,在範圍內對誰都好。
真正要是太窮太弱,尊重契約的好處不一定能大過打破契約的誘惑,所以,很多時候,環境越差,生活越困苦,信息越閉塞,則整體的道德感越差。
至於這個契約本身,遵守了的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利於在契約範圍的環境的,所以‘遵守’這個行為背後的動機不必深究,也不應深究。
有些問題,仔細思考起來可能會比較可怕;還有些問題,甚至被問出來,被意識到,可能都是可怕的。
給予尊重和敬畏就合適。
提倡弱肉強食和叢林法則的人似乎有不少,不過他們真的確定自己處在提倡它的位置上嗎?
他們知道自己在做什麽嗎?
有些人不遵守道德倫理,是因為他們盲目,短視,或者從眾。
……
第二件事中,部分人物的行為讓我不太理解,整體感覺是主角遭到了飛來橫禍。
大致經過是,主角的鄰居家稍微多點閑錢,買了遊戲機,於是鄰居和主角同歲的孩子讓主角和他一起玩遊戲機。玩多了影響到了學習,於是鄰居家的女主人當著主角母親的麵說主角不懷好心思,帶壞了鄰居家的孩子。主角的母親不但沒有反駁,迴家之後還把主角打了一頓。
此處描述中,鄰居家女主人的行為雖然不合適,但動機相對好猜測。主角的母親的行為則顯得十分奇怪,難以理解。由於情節是以主角的視角描述的,關於主角母親,鄰居家女主人,以及周圍環境整體的背景的交代較少,無法猜測主角母親不反駁的原因。
第三件事的整個過程中,主角母親的行為都顯得讓人困惑。事情的背景是,主角的班級安排了野炊,主角鄰居的孩子帶了2塊錢,而主角的母親隻給了主角5角錢。
此處是第一個奇怪的點。從第二件事來看,主角母親和鄰居家女主人關係可能不太好,然而孩子們玩在一起。既然這樣,主角的母親通常的做法應該是給主角至少和鄰居孩子大致相近的錢才對。此處1塊五角錢的購買力並不高,隻能買三個麻辣包,估計也就是一頓飯的錢。如果實在貧窮,少吃一頓飯也可以解決。因為這點錢讓兒子受委屈,令人不解。
更奇怪的在後麵。主角花完所有錢之後難過得哭了,鄰居的孩子問主角為什麽哭,在得知主角沒錢買零食之後,他分給了主角2角錢。主角迴家後和母親提起這事,結果被罵被打。主角的母親責問主角為什麽要別人的錢,問他知不知道這樣會讓別人看不起。
所謂的‘看不起’這個點最奇怪,因為主角的困境是她一手造成的。她因未知原因少給了主角三個麻辣包的錢,似乎更應該擔心自己的行為是否會讓主角被其他人看不起吧?
至於主角接受了鄰家孩子分享的錢,其實和接受了分享的食物沒什麽區別。這又不是主角主動向別人要錢,隻是接受了分享而已,屬於孩子們之間的往來,主角以後還迴去就好了。如果鄰居家的女主人因為這2角錢的事情嚼舌根,隻會顯得她自己素質低下。主角因為這事被打,真是無辜。
單就事而論,主角母親的這些行為並不合適。不過還是和第二件事那裏說的一樣,關於主角的母親以及他們所處的環境的背景信息太少,很難猜測或者判斷主角母親這些行為的原因和動機。
全文看下來,覺得年幼的主角因為自身所處的環境和周圍人的行為,有了很多困擾。他因為一些不由他造成並且他也無法改變的事,而有了不少讓人難過的遭遇。
這是一個讓人難過的故事。
有些時候,一個人的遭遇與他的個人品質或者他本身做了什麽並沒有關係。
許多困擾和難題,都是環境所致。
令人歎息的是,年幼的主角的這些難過的遭遇,並不是貧窮直接造成的,而是由其他人的行為導致的。
因為一個人貧窮而對他冷眼相看,甚至加以刁難,即使不從道德倫理的角度考慮,也依舊不是明智的行為。
貧窮很多時候並不是當事人的錯。有些人覺得貧窮的人之所以貧窮,是由於懶惰或者愚笨,然而很多時候,這隻是由於當事人處在那個環境裏,奮鬥無門,難以找到脫身之法。
因為自身處境更優,而對處於困境的人的能力乃至品格產生偏見,殊為不智。
若是再加以為難,就更是盲目和短視了。在並無競爭,並非對手的情況下,這樣做有這麽好處嗎?
倘若這樣的行為能帶來愉悅感,大概當事人不是過於空虛無事可做,就是眼光和認識過於局限,以至於對愉悅本身存在誤解。
同樣活在一個環境裏,何必為難彼此?
沒有誰能保證,自己和自己在意的人能一直處在優勢的位置中,連古代的皇帝們所在的王朝都有覆滅的那一天。隻有把劣勢的環境慢慢變好,讓它不再可怕,才能保證自己和自己在意的人不會因為失去優勢的位置而落到可怕的環境之中。
整個環境變好了,才是真的好。
……
我沒有什麽評判什麽,隻是就事論事,講兩句想法罷了。”
運河島最近在看一篇有迴憶錄性質的文,其中一章講述了貧窮如何給年幼的主角帶來了各種困擾。
運河島說:“這章看了真是讓人心裏難受。想說點什麽,又覺得講什麽都難以達意。
我沒有任何評判他人的立場,我也不評判。
然而整件事實在是令人無奈,不解,難過,而又感慨。各種感觸紛紛而來,不吐不快。
原文說了幾件不同的事,全都是貧窮給年幼的主角帶來的困擾。
第一件是比較籠統,講的是鄰居們因為主角家貧困而對他全家施以冷眼。
隨著主角慢慢長大,他漸漸發現,‘所謂的道德倫理隻不過是用來約束窮人弱者的枷鎖罷了,社會的運轉千百年都隻遵循一個規則——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
我對這一點的看法是非常不同的。
在我有限的理解中,道德倫理更像是一個契約,一個有利於維持基本公共環境的契約。
大家都尊重道德倫理,就能過的舒服些,容易些。畢竟沒有誰是沒有弱點的,以道德倫理為契約,尊重彼此的弱點,在範圍內對誰都好。
真正要是太窮太弱,尊重契約的好處不一定能大過打破契約的誘惑,所以,很多時候,環境越差,生活越困苦,信息越閉塞,則整體的道德感越差。
至於這個契約本身,遵守了的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利於在契約範圍的環境的,所以‘遵守’這個行為背後的動機不必深究,也不應深究。
有些問題,仔細思考起來可能會比較可怕;還有些問題,甚至被問出來,被意識到,可能都是可怕的。
給予尊重和敬畏就合適。
提倡弱肉強食和叢林法則的人似乎有不少,不過他們真的確定自己處在提倡它的位置上嗎?
他們知道自己在做什麽嗎?
有些人不遵守道德倫理,是因為他們盲目,短視,或者從眾。
……
第二件事中,部分人物的行為讓我不太理解,整體感覺是主角遭到了飛來橫禍。
大致經過是,主角的鄰居家稍微多點閑錢,買了遊戲機,於是鄰居和主角同歲的孩子讓主角和他一起玩遊戲機。玩多了影響到了學習,於是鄰居家的女主人當著主角母親的麵說主角不懷好心思,帶壞了鄰居家的孩子。主角的母親不但沒有反駁,迴家之後還把主角打了一頓。
此處描述中,鄰居家女主人的行為雖然不合適,但動機相對好猜測。主角的母親的行為則顯得十分奇怪,難以理解。由於情節是以主角的視角描述的,關於主角母親,鄰居家女主人,以及周圍環境整體的背景的交代較少,無法猜測主角母親不反駁的原因。
第三件事的整個過程中,主角母親的行為都顯得讓人困惑。事情的背景是,主角的班級安排了野炊,主角鄰居的孩子帶了2塊錢,而主角的母親隻給了主角5角錢。
此處是第一個奇怪的點。從第二件事來看,主角母親和鄰居家女主人關係可能不太好,然而孩子們玩在一起。既然這樣,主角的母親通常的做法應該是給主角至少和鄰居孩子大致相近的錢才對。此處1塊五角錢的購買力並不高,隻能買三個麻辣包,估計也就是一頓飯的錢。如果實在貧窮,少吃一頓飯也可以解決。因為這點錢讓兒子受委屈,令人不解。
更奇怪的在後麵。主角花完所有錢之後難過得哭了,鄰居的孩子問主角為什麽哭,在得知主角沒錢買零食之後,他分給了主角2角錢。主角迴家後和母親提起這事,結果被罵被打。主角的母親責問主角為什麽要別人的錢,問他知不知道這樣會讓別人看不起。
所謂的‘看不起’這個點最奇怪,因為主角的困境是她一手造成的。她因未知原因少給了主角三個麻辣包的錢,似乎更應該擔心自己的行為是否會讓主角被其他人看不起吧?
至於主角接受了鄰家孩子分享的錢,其實和接受了分享的食物沒什麽區別。這又不是主角主動向別人要錢,隻是接受了分享而已,屬於孩子們之間的往來,主角以後還迴去就好了。如果鄰居家的女主人因為這2角錢的事情嚼舌根,隻會顯得她自己素質低下。主角因為這事被打,真是無辜。
單就事而論,主角母親的這些行為並不合適。不過還是和第二件事那裏說的一樣,關於主角的母親以及他們所處的環境的背景信息太少,很難猜測或者判斷主角母親這些行為的原因和動機。
全文看下來,覺得年幼的主角因為自身所處的環境和周圍人的行為,有了很多困擾。他因為一些不由他造成並且他也無法改變的事,而有了不少讓人難過的遭遇。
這是一個讓人難過的故事。
有些時候,一個人的遭遇與他的個人品質或者他本身做了什麽並沒有關係。
許多困擾和難題,都是環境所致。
令人歎息的是,年幼的主角的這些難過的遭遇,並不是貧窮直接造成的,而是由其他人的行為導致的。
因為一個人貧窮而對他冷眼相看,甚至加以刁難,即使不從道德倫理的角度考慮,也依舊不是明智的行為。
貧窮很多時候並不是當事人的錯。有些人覺得貧窮的人之所以貧窮,是由於懶惰或者愚笨,然而很多時候,這隻是由於當事人處在那個環境裏,奮鬥無門,難以找到脫身之法。
因為自身處境更優,而對處於困境的人的能力乃至品格產生偏見,殊為不智。
若是再加以為難,就更是盲目和短視了。在並無競爭,並非對手的情況下,這樣做有這麽好處嗎?
倘若這樣的行為能帶來愉悅感,大概當事人不是過於空虛無事可做,就是眼光和認識過於局限,以至於對愉悅本身存在誤解。
同樣活在一個環境裏,何必為難彼此?
沒有誰能保證,自己和自己在意的人能一直處在優勢的位置中,連古代的皇帝們所在的王朝都有覆滅的那一天。隻有把劣勢的環境慢慢變好,讓它不再可怕,才能保證自己和自己在意的人不會因為失去優勢的位置而落到可怕的環境之中。
整個環境變好了,才是真的好。
……
我沒有什麽評判什麽,隻是就事論事,講兩句想法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