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就已經初見端倪了,前麵的藩王們,個個都是五六個兒子女兒的,嫡子又繼承親王,郡王……等等,世世代代,大明的財政會被拖垮的。”


    朱雄英說完就看向老爺子,看對方什麽意思,有沒有聽進去。


    “唉……”


    朱元璋邊聽著,邊沉思著,最後長歎一聲,有點無奈的道:“你說的不錯,這點咱確實是沒有想到,可咱也是為了子女們能過得好一點,難道這也有錯?”


    “真的會像你說得,兩百年後,會有幾萬,甚至十幾萬的宗室人員?會到讓大明國庫無力供養得地步?”


    朱元璋心裏大為震撼,但是又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但大孫子說得確實是有道理的。


    大家都靜靜的看著老爺子,沒人敢說話,同時也對朱雄英的看法很震驚,他們所有人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和後果。


    朱元璋目光看著下方坐著的那些年幼的皇子公主們,心裏非常不忍心,目光又在老二,老三身上停留了一下,心想,這兩個混小子不就是在封地胡作非為了嗎。


    兩人被老爺子的目光看的心裏頓時害怕起來,紛紛低下頭,沉默不語。


    “看您現在有多少兒女就能想象以後的事情了,在封地沒事幹,還能幹什麽……”


    朱雄英笑道。


    “那你說說,這事是既然說出來,就給咱一個滿意的解決辦法。”


    朱元璋道。


    “孫兒已經有辦法了。”


    朱雄英笑了笑。


    “就知道你小子不打沒有準備的仗,快說!”


    朱元璋笑罵一聲,忽然想到什麽,便道:“不會是削藩,不封諸王吧?”


    這話一出,所有人皇子們都屏氣凝神起來,緊張的看著朱雄英。


    “不是。”


    朱雄英擺了擺手,示意眾人放心,便道:“王爺們的嫡子可繼承爵位,其他次子沒有繼承權,其他宗室們全都要憑自己能力謀求爵位和官職,可以讀書為官,也可以從軍都行。”


    “而且,親王的嫡子們也要送往國子監,或者帝國學府去讀書,受到嚴格的教育,隻有達到了一定的成績,畢業了才能承襲王爵,還是一樣的,不求他們成大才,隻求他們不讓人唾棄,不給大明和百姓們添亂就算是好的了。”


    說著,朱雄英的目光在一眾小皇子身上掃視了一遍,又道:“這些小叔叔們,也都送去帝國學府去讀書吧,如果成績不達標,就沒有冊封藩王的機會,什麽時候畢業就什麽時候冊封。”


    “這樣會不會太嚴格了一點?”


    朱元璋有點不忍。


    “皇爺爺,我們要永遠記得,大明是怎麽建國的,要讓後世永遠知道,榮華富貴不是那麽容易得道的,現在他們王爵得來的輕而易舉,那麽就會將天下人,天下事看成一文不值,可以隨意踩踏。”


    “為禍一方,是遲早的事。”


    朱雄英說著,又道:“我大明皇室不是一群吃著幹飯,又無能的紈絝子弟,而是要教育他們成為一群有才幹的人才行,大明安則可利國利民,大明危則拯救蒼生。”


    “這樣一來,我大明皇室的人走出去,天下百姓人人稱讚佩服,總比走出去人人唾罵的強。”


    “二叔,三叔,四叔,你們說對吧?”


    朱雄英笑著看向三人。


    “對對對。”


    三人立刻點頭,既然大侄子不主張削爵那就什麽都好說,而且想法也是對大家是上進,激勵的,還是把他們當一家人看待的。


    不過這些話,得虧也是這大侄子在說,不然的話,換別人,早就死了,大哥可能都無法改變老爺子的想法。


    “對,看這三個混小子,在封地胡作非為,老四的那個二兒子也是如此,這樣的人,給他冊封親王,郡王就是在拿大明百姓的糧食養著一個禍害!”


    朱元璋哪裏不知道他大孫子的意思,想著他小時候,對元廷恨得牙癢癢,估計這會太原,西安,北平的百姓也一樣對這些王爺恨得牙癢癢。


    “要改,就按照咱大孫的意思辦,全部送去你開辦的帝國學府去讀書,無法畢業就不得冊封藩王,你們這些親王的嫡子是一樣,次子,庶子,全部都要讀書,榮華富貴自己爭取。”


    “嫡長女封公主,次女,庶女不封。”


    朱元璋惡狠狠的指著一眾皇子說著,然後又轉頭看向朱雄英,道:“大孫,難道這些次子,庶子就沒有一點特權嘛?好歹是咱的子孫。”


    “當然有嘛。”


    朱雄英笑道:“畢業了之後,為官的直接從,從五品知州做起,從軍的直接正五品守備開始,至於後麵的路途,就看他們自己的能力了。”


    “那些女兒嘛,除了嫡長女冊封公主之外,其餘的沒有封號,但是由宗人府發放等同郡主的俸祿,直到嫁人為止。”


    “皇爺爺和父親以為如何?”


    朱雄英說完,就笑著看向兩人。


    “從軍就算了,為官你不怕?”


    朱元璋忽然意味深長的笑了起來,親王領兵的他能給兵權,但是為官的話,他都不敢給,因為打仗跟做官,是大不一樣的,就老二老三這兩個混小子,打仗還可以,你讓他們做官,治理一方,那就要完犢子了。


    “畢業了才能去辦差嘛,沒畢業就代表沒能力,那就沒官做咯,法律製度越完善,大明就不會亂,曆朝曆代,但凡混亂不堪的,都是律法製度不行。”


    朱雄英沒有這方麵的擔心,別說不可能,就是有可能,那也是自家人。


    看看清末,那個老妖婆一死,清朝就馬上分崩離析,那群宗室跟廢物一樣,軍政大權全給外人把控,說滅亡就滅亡,速度之快,讓人始料不及。


    清朝不止防漢嚴重,其實中後期防滿人和宗室也挺上心的,前期防漢,中後期防滿。


    前期防漢到什麽程度,民間百姓識字程度不足百分之三,封禁天工開物,民間私辦學堂要治罪……等等。


    乾隆賊的很,自己一直在打探外國的科技和發展,還特別翻譯成書收藏起來學習,但卻是用滿文翻譯的,防止漢人看了去,這還不止,連自己兒子孫子都沒教,所以從上到下都不知道,彼時的海外國家是怎麽樣的。


    康熙的微積分,恐怕比在座的各位都強。


    閉關鎖國,鎖的不是國,而是漢人的思想和眼光,怕漢人知道了海外國家的科技和發展,在大清內部發生反抗運動。


    海國圖誌這本書被清朝封禁,卻被日本人拿了去,讓日本開闊了海外的見識和便利,給明治維新提供很大的幫助。


    要是陶成道活在清朝,敢自己研究火箭,等不到被自己炸死,就要先被清廷殺頭,明末宋應星,畢懋康等等人物也是一樣,明朝是不管你的,但是清朝是要逮著你殺的。


    “皇爺爺,各省的府,州,縣的儒學堂,武學堂,可以增加到十所,為金陵帝國學府的學習科目,一層一層的報考到金陵學府來,為儒學之外的知識儲備人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下朱雄英:認錢不認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光不外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光不外泄並收藏在下朱雄英:認錢不認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