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軍隊,暫時隻有禁衛軍會慢慢轉變,大明其他軍隊還是老樣子不會變。


    軍服什麽的也暫時不會改變,軍銜會用軍牌代替。


    “北征之時,就是大家立軍功的機會,到時候軍功說話!”


    “明白!”


    所有人都是神采奕奕,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所有人都想在新軍裏建功立業,等於是所有人從頭開始,一切以自身能力說話。


    “殿下,軍籍,軍紀,軍需管理,臣想推薦一個人。”


    李景隆想到殿下說過的這三點,殿下讓他去管理,他是真管不來這種文書工作,就想著讓別人來幹。


    “哦?你想推薦誰?”


    朱雄英看著李景隆,這人確實不適合幹這些事情。


    禁衛軍內還要有一個軍事參謀長委員會,管軍籍,軍紀,軍需,戰術安排等一切職權,指揮權跟領兵權要分開。


    武器跟軍需也要分開,每個單位中也要下放參謀員,這些人就是現在那群軍校讀書畢業之後的人。


    任何改革,無論是政改,還是軍改,都要開一個頭來試驗一下效果。


    所以皇家親衛禁衛軍就是最好的實驗部隊。


    “此人叫做鐵鉉。”


    李景隆直接就想到一人,繼續道:“目前鐵鉉在都督府任斷事。”(正六品)


    “他讀書很好,給將士們調解問題也都做的不錯,讓他來管理參謀這些文書工作正合適。”


    說完,他嘿嘿一笑。


    “調兵權你都不要?”


    朱雄英有點不理解,難道堂堂國公還想上陣殺敵嘛。


    “我喜歡殺敵,不喜歡坐在後麵看,再說調兵權,沒什麽用,又不能去打仗。”


    李景隆無所謂什麽調兵不調兵的,不過也就是一張調令而已,還是親自上陣殺敵過癮多了。


    “那隨你吧。”


    朱雄英淡笑著搖搖頭,看來李景隆根本就沒搞懂參謀長是什麽意思,不過他現在也不想過多解釋。


    因為禁衛軍的發展跟大明其他軍隊不一樣,說白了,不屬於大明國防軍隊,屬於皇家親軍。


    所以,禁衛軍跟大明其他軍隊最終的製度是不一樣的。


    “這禁衛軍第一任元帥就是我了,當然了,元帥不會實管禁衛軍,隻做最高決策和對軍令簽字。”


    “平時的領兵,練兵,管理,戰時行動,指揮,部署這些,還是各個軍長和參謀長的權力範圍。”


    “每一任元帥都由皇帝,太子,太孫任職,隻對禁衛軍做最高決策。”


    然後朱雄英把禁衛軍的架構詳細的講了一遍,禁衛軍就算增加到十萬人,同一個大軍種也不會分多個軍,軍長就一個,有多位副軍長,十萬人隻分三軍,陸軍,空軍,海軍。


    暫時是十萬人滿編,畢竟是皇家親軍,皇宮上十二親衛,也才六萬多人,以後可以從裏麵調人,然後再從其他地方補充人員。


    洪武朝就隻有上十二支親衛駐紮在皇城,一個衛五千六百人,後麵才開始擴建成京營幾十萬人之多。


    ……


    次日,朝廷對孔府的處置就張貼了出去。


    衍聖公孔訥被砍頭,其子孫被釋放,安排在京城內生活,曲阜孔府內所有仆從全部解散,孔氏族親被遷移到濟南府安置,曲阜孔府被封鎖,田地被分發。


    以後再無衍聖公,隻有孔聖廟,禮部編寫大明時報,由工部刊印,發下各省衙門,再由衙門分發給百姓。


    洪武二十年,十月中旬。


    恩科正式開始,武臣大誥頒布,大明律正式大量刊印,低價售賣,並進入學習科目。


    三日後。


    “這些學子還不錯,北方也有蠻多入榜的。”


    朱元璋看著手上這份名單,還算比較滿意,至少南北平衡,沒有像以往那樣,南方學子占了一大半。


    “但是北方學子的文章,確實是略微遜色南方學子一點,不過也差距不大,無傷大雅。”


    朱標也是發表看法。


    朱雄英也湊過去看了起來,心想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江南幾省,控製經濟,教育。


    學子當然也都是精英,這個時期的大明,南北是有隔閡的,前幾輪科舉,都還好,至少還有十幾個北方學子。


    洪武三十年那一場科舉,直接是明目張膽的把所有名額全給了南方學子。


    “楊士奇,方孝孺的文章如何?”


    朱雄英忽然有點好奇的看著齊泰。


    “迴殿下,方孝孺沒有參加科舉,他又找我求推薦了,想直接進翰林院,不過我拒絕了。”


    齊泰說著,又道:“至於楊士奇的卷子,鄉試落榜水平,在這次科考的學子當中顯得有點格格不入,直接淘汰了。”


    “解綸,解縉兩兄呢?”


    朱雄英又問,這兩人他還是比較關注的。


    “解綸三甲六十七,解縉三甲第十。”


    齊泰道。


    “這個盧原質,從一甲下放到三甲去,提一個北方學子上來。”


    朱雄英指著名單上的一個人,道:“三甲二十九,邸(di)鵬不錯,北方學子,提一個上一甲第三。”


    “皇爺爺,孫兒認為這樣更好一點,這個盧原質是方孝孺親戚,浙江人,浙江人太多了,不合適。”


    說歸說,但是最後決定還是老爺子說了算。


    “嗯,這個邸鵬的卷子也還可以,就依你說的辦。”


    朱元璋當然沒意見,樂意讓雄英多多發表建議,隻要不是太離譜,是有道理的建議,他就會支持。


    次日放榜之後。


    朱雄英就選了一些人見麵,聊了一下,然後就直接安排去填補練子寧大案空出來的缺口,而不是進翰林院曆練。


    三日後的朝會。


    新科進士麵見陛下,然後老爺子象征性的點評了一下,就開始議事。


    大多也就那些來來迴迴的事情,沒什麽特別的,最近除了朱雄英搞出來的事情之外,還真沒有什麽大事發生。


    “陛下,臣認為貨幣方麵,有點很多弊端。”


    齊泰在朱雄英的示意之下,站了出來。


    “哦?說說看。”


    朱元璋笑道,他其實早就知道了,雄英這兩天拿了一本貨幣論的書籍給他看,有很大的收獲,連眼界都開闊了很多,所以貨幣改革他是讚同的。


    最主要的一點就是,他和朱標去兵工廠看過,發現新火器的彈藥需要大量的銅礦,以及其他技術也需要用到銅,是工業科技發展的比較需要的材料之一。


    再拿銅做為貨幣,有點不合適了,再則,大明寶鈔他搞出來,也想有更好的意義和效果。


    “咱們大明目前的貨幣太亂了,有金銀,銅錢,實物,朝廷發行的大明寶鈔,但是國庫收稅卻不收大明寶鈔,銅錢也極少收,隻收實物和部分白銀,實在是不合理,於民生不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下朱雄英:認錢不認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春光不外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春光不外泄並收藏在下朱雄英:認錢不認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