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鬆一點都不重視日本,也不畏懼他們的長刀和火槍,不管是朝鮮之役的時候還是現在,他都沒有把日本當作真正的敵人來看,無論蕭如薰要他們如何重視這幫人,他都不在意。


    在他看來這些人就是一群待宰的羔羊罷了。


    對於正大光明得到以戰養戰的資格的李如鬆來說,這些人都是他的補給。


    限於騎兵的速度和大秦後勤能力的極限,給他們準備足夠的肉幹就是極限了,後勤部隊跟不上騎兵部隊的腳步,而且奔襲部隊本來也不需要後勤部隊的照顧。


    李如鬆的軍隊可以在日本國土上任何一個地方進行以戰養戰的行動,所謂以戰養戰,就是燒殺搶掠的文明版說法。


    說白了,你可以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讓軍隊吃飽,達成目標,就行了,其他的,不在乎。


    反正這也不是在大秦的國土上開戰。


    多殺掉一些老弱病殘,還能減輕大秦之後的統治難度,至於民心什麽的。


    勝利的獵食者需要在意獵物的想法嗎?


    獵物隻需要恐懼就可以了。


    李如鬆就是他們恐懼的源頭。


    隨身攜帶的一包肉幹雖然可以果腹,但是多少有些單調,從登陸但馬國開始,李如鬆就決定進行以戰養戰的行動,讓軍隊保持旺盛的戰鬥力和戰意,以及充分的營養。


    鮮肉當然比肉幹要好吃,這是肯定的。


    軍紀是相對於本國來說的,本國國內軍事行動誰敢擾民就是找死,但是國外軍事行動,說真的,誰在乎呢?


    皇帝會在乎嗎?不,皇帝也不在乎,否則也不會允許李如鬆以戰養戰,而應該限製李如鬆的破壞行為。


    反正李如鬆從來也沒有在意這些人怎麽活下去,不被殺死算運氣好,但是至於會不會餓死,就不是他所在意的事情了李大將軍從來也不是在意這些事情的人。


    一聲令下,軍隊開始攻城略地,因為速度極快的原因,別說村落了,連一些城池都因為防備不及時被秦軍騎兵直接突破了,城池裏的東西可比村落裏的多得多。


    村落裏一般也就把人殺掉,然後把能搶到的都搶一搶,最後一把火燒個幹淨。


    可關鍵現在還是春耕期,沒有成熟的糧食,倒是有一些儲備和家禽,但是村落裏的物資也僅限於此了。


    李如鬆不滿意,於是開始對城池下手,在密探的帶領下,各處城池有多少防禦有多少兵馬有多少人口都被標注出來,李如鬆立刻製定了奔襲路線,大軍兵幾路,他三個隨行的弟弟李如梅李如柏李如樟各自帶兵奔襲城池。


    但馬國遭遇李如鬆的突襲而毫無防備,一時間整個領國都在李如鬆所部騎兵的鐵蹄下哀嚎,大軍所到之處無不屍橫遍野,之後還被一把火焚燒殆盡,少有幸存者,就算有,麵對一堆廢墟,也是欲哭無淚,等死而已。


    但是李如鬆所部卻得到了十分充沛的給養,戰馬也得到了很豐盛的飼料,長途奔襲之下不僅沒掉膘,反而還增長了一些,跑起來更有力了。


    但馬國的悲慘情況引發了大規模的難民逃難潮,他們紛紛向丹波和播磨等地區逃竄,尋求一條活路,而地方大名還有政府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所做的第一反應不是守土安民,而是立刻逃跑。


    跑得比李如鬆的騎兵部隊還要快,想跑到京都裏去避難,去通風報信。


    但是難民潮已經產生了,李如鬆告訴弟弟們和部將們,盡量促成難民潮的誕生,讓舊有的難民去衝擊新的難民,讓難民們帶著自己的物資家室離開城池地區,不僅方便他們搶掠,還能使得日本地方政府完全崩潰。


    使得他們無法在各地設防對付李如鬆的部隊。


    以這群難民為先導,可以保證李如鬆所部好吃好喝的安全的抵達京都,甚至不用打什麽仗。


    恐慌可以造成很多李如鬆想要看到的事情,而且李如鬆的目標從來也不是小人物,而是那些京都城裏的大魚,比如那個妄自稱天皇的日本國王。


    大秦皇帝才自稱天子,他居然敢自稱天皇。


    此番出征的將領各個都知道這件事情,對於日本這個蕞爾小國極度不滿,行事也就更加酷烈不留手,誓要將那群膽大妄為之徒給全部抓起來,獻給大秦皇帝陛下。


    李如鬆急於討好蕭如薰以確保自身的安全與名位,他也清楚蕭如薰對他抱有希望,對他善於長途奔襲的事情抱有希望,希望他可以畢其功於一役,徹底解決日本,使之不複成為憂患。


    這個機會太寶貴了,很多人都羨慕嫉妒李如鬆,若是能生擒對方的首腦,那個狂妄的天皇,那該有多好?


    基本上公爵是穩穩的,傳家也未嚐不可能,一些政治上經濟上的有待肯定也有。


    美滋滋美滋滋。


    李如鬆每每想到這裏都忍不住激動的心情。


    他一路進軍一路殺戮一路造成大量的難民,每一次等難民們足夠多了就衝上來殺戮一次搶掠一次,等多了就殺戮一次搶掠一次,簡直是把難民們當作飼養的肥羊,到了時候就要剪羊毛。


    豐臣氏的地方大名也實在是無力的很,麵對李如鬆突如其來的強大軍隊,居然連抵抗都不敢,連據城死守也做不到,隻知道棄城逃跑,跑的一個比一個快,留下來抵抗的寥寥無幾。


    李如鬆唯一留下印象的就是一支百人隊,各個腦袋上綁著白布條,手裏拿著長刀,對著他嘰裏咕嚕的喊了一通,然後衝鋒過來,李如鬆一揮手,一群龍騎兵上前翻身下馬,把裝填好彈藥的光啟式燧發銃對準他們,一輪射擊二輪射擊。


    這支勇敢的百人隊就死在這裏了。


    一個也沒有活下來。


    除此之外,就沒有成建製的抵抗了,偶爾在燒殺搶掠的時候能碰到敢於抵抗的平民,比如為了保護家人反抗的農戶和獵戶之類的,但是沒有一個能活下來。


    沒有抵抗,李如鬆的進展非常快,兩天時間鑿穿了但馬國,然後進入丹波開始享受豐盛的難民大餐,同時也開始遭遇了一些小規模抵抗。


    看來他們到底還是反應過來了,丹波的抵抗比但馬強,但是也很有限,從百人隊變成二百人三百人,向秦軍發起自殺式的衝鋒,讓李如鬆知道倭寇裏也有勇士。


    但是這並沒有什麽卵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曆1592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禦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禦炎並收藏萬曆1592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