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開拓吧!
開拓更廣闊的領地。
把你們的眼界、把你們的思維都打開。
不要再局限於神州一地,想更遠處的地方看去。
強大的華夏應該放眼世界,應該讓足跡遍布天下,應該主導與引領時代,而不是固步自封,自甘墮落。
走出去,跟隨前輩的腳步,在大航海的時代揚帆起航,走出一條不一樣、象征著未知和希望的道路。
蕭如薰不知道這樣做會給華夏大地帶來什麽樣的變革,或許有好的變革,或許也有不好的變革,但是他很清楚,這是唯一的道路,也是不得不走的道路。
他很清楚,人類的曆史,就是一卷人吃人的曆史,不同之處隻在於,是自己人互相吃,還是團結起來吃別人,我們的祖先選擇了吃自己人,吃了幾千年,效果並不好。
毫無疑問,大明的時代,中國的航海技術明顯是強於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在開啟大航海這個問題上,明顯是有先發優勢的,但這並沒有什麽卵用,沒有給大明帶來任何實際上的好處。
因為鄭和的船滿載天朝上國的驕傲與自豪和目空一切,而哥倫布的船承載著絕對的貪婪和欲望。
現代國人很容易抨擊明朝政府的海洋政策是極其短視的政策,閉關鎖國是極其短視的行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為什麽不學習西方殖民者去殖民全球,去吸取其他民族的血肉來充實自己,反而落得被動挨打的現狀,處處受製於人。
無需否認,蕭如薰也曾經這樣恨過,恨的痛徹心扉,恨不能迴到那個時代引領一波時代潮流。
可是經過親身體驗之後,蕭如薰就明白了。
即使是穿越者,也絕無可能成功說服當時尚以仁義和道德為絕對政治正確的中國人實行殖民擴張的戰略,那個年代的人們普遍奉行能力可以不行道德不能有絲毫瑕疵的病態的道德觀。
政治正確無論在任何一個年代都有強大的束縛力,尤其是站在道德高地上的政治正確,簡直無懈可擊,不是一兩個人一兩個新思想可以改變的。
穿越者迴到那個時代大肆鼓吹對外殖民擴張,尋求體製內的突破,得到的隻能是異端的待遇,下場不會很好。
走出輪迴怪圈的對外破局之路被道德夫子們用孔夫子的名義親手堵死了,那個時代的人們無法改變。
在這樣的大前提之下,一路領先的中華文明將在接下來的幾百年裏遭受落後挨打的命運。
雖然大明優待士紳的政策造就了明代文化的空前繁榮,但日益專製和僵化的政體以及指導思想無不預備著華夏文明的挽歌,鄭和離去後的海風,吹奏的隻能是細菌槍炮和鋼鐵的協奏曲,而這一切,不屬於華夏。
與世無爭的澳洲、美洲的原住民因為各種原因而被屠殺滅絕,黑人和印度人則被大量奴役,在這些屍骨與罪惡之上,海盜們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點亮了近現代文明的光輝,搖身一變成為文明標杆,並被全人類傳唱至今。
兩條命運線碰撞在西元1840年。
之後發生的事情,上過學的人都知道了,無需多言。
所以蕭如薰想通了,改革是一件極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尤其是當目標太大阻力更大的時候,改革和尋死沒什麽兩樣,在沒有絕對基礎支持之下的改革,必然失敗,不可能成功。
他很敬佩王安石與張居正敢於對既得利益集團痛下殺手的勇氣,他也很敬佩無數改革者的意誌和決心,但是這是沒有意義的,不動根基的改革隻是續命罷了。
蕭如薰選擇了斬斷其根基的方式來推動真正意義上的革命,賦予革命一詞嶄新的含義,從此將這個國家引上一條全然不同的道路,走向不一樣的未來。
而對於他的追隨者們來說,這一切的衝擊是非常之大的,他們從未想象過要放眼海外,在一眼望不到邊際的大海之上追求自己的未來。
出生在山野之中的農夫們習慣了群山環繞小溪流水,生長在大地之上豐衣足食的士大夫們習慣了風吹麥浪風花雪月,習慣了腳踏實地的他們對一眼望不到邊際的海洋有著天然的迷茫與恐懼。
對於這一點,蕭如薰一清二楚。
自己麾下的武將們基本上出身農戶從地裏刨食吃,而身邊的追隨的文官們也都是讀著四書五經長大的。
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憑借一兩句話就能讓自己的追隨者們消除疑惑和恐懼從而走向海洋。
但是他希望,他會推動這一切的發生。
所以他依然會把土地和特權賜給自己的追隨者們,讓他們對自己有最基礎的信任,對走向海外開拓新世界有最起碼的勇氣。
這是他們走向海洋的基礎。
“將來我的施政目標是在東南開海,開放通商口岸,鼓勵民間和官方對大秦國外的交易,和倭國,和朝鮮,和南洋諸國,和歐羅巴諸國的交易,我將推動和鼓勵這一切,重設市舶司,重設地方轉運使,用以積累恢複和建設內地的錢。
而我對你們的要求,是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帶領軍隊組織和管理難民流民,大修天下,采取秦始皇的政策,修繕從京師通往天下各地的大馳道,增強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控製力,這期間,我需要你們一邊修路一邊蕩平天下不臣。
而在此期間,我會將一切隱患消除,這一切都結束之後,就是我們將目光轉向海外之時,到那個時候你們就會發現在大秦之外,還有更為廣闊的天下,可以縱橫馳騁。”
蕭如薰說完之後,看了看將軍們迷茫的眼神,頓了頓,又說道:“我知道你們也會有所擔憂,也會有所疑慮,因為宋太祖在黃袍加身之後,選擇了杯酒釋兵權。”
這才是關鍵點,說道這個典故之後,將軍們的眼神瞬間犀利起來。
要說沒有這樣的擔憂是不可能的。
杯酒釋兵權的故事,他們都知道,也知道黃袍加身以後武人發生了什麽。
但是他們無法抵禦黃袍加身之後的好處的誘惑,所以他們堅決這樣做了,但是做了以後,更多的擔憂也出現了。
因為如果蕭如薰要對他們下手,他們將毫無抵抗之力。
蕭如薰在軍隊中的威望實在太大。
“你們有這樣的擔憂我是明白的,我也很清楚這樣的擔憂,換作我和你們當中任何一個人交換身份,我也會這樣擔憂。”
蕭如薰緩緩說道:“你們會擔心我會猜忌你們,我會擔心你們的部下也會對你們做出同樣的事情,從而用杯酒釋兵權來解決我的擔憂,走迴前宋的老路子,甚至會學習前明太祖,對你們大下殺手。”
武將們的表情變得不太自然起來。
開拓更廣闊的領地。
把你們的眼界、把你們的思維都打開。
不要再局限於神州一地,想更遠處的地方看去。
強大的華夏應該放眼世界,應該讓足跡遍布天下,應該主導與引領時代,而不是固步自封,自甘墮落。
走出去,跟隨前輩的腳步,在大航海的時代揚帆起航,走出一條不一樣、象征著未知和希望的道路。
蕭如薰不知道這樣做會給華夏大地帶來什麽樣的變革,或許有好的變革,或許也有不好的變革,但是他很清楚,這是唯一的道路,也是不得不走的道路。
他很清楚,人類的曆史,就是一卷人吃人的曆史,不同之處隻在於,是自己人互相吃,還是團結起來吃別人,我們的祖先選擇了吃自己人,吃了幾千年,效果並不好。
毫無疑問,大明的時代,中國的航海技術明顯是強於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在開啟大航海這個問題上,明顯是有先發優勢的,但這並沒有什麽卵用,沒有給大明帶來任何實際上的好處。
因為鄭和的船滿載天朝上國的驕傲與自豪和目空一切,而哥倫布的船承載著絕對的貪婪和欲望。
現代國人很容易抨擊明朝政府的海洋政策是極其短視的政策,閉關鎖國是極其短視的行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為什麽不學習西方殖民者去殖民全球,去吸取其他民族的血肉來充實自己,反而落得被動挨打的現狀,處處受製於人。
無需否認,蕭如薰也曾經這樣恨過,恨的痛徹心扉,恨不能迴到那個時代引領一波時代潮流。
可是經過親身體驗之後,蕭如薰就明白了。
即使是穿越者,也絕無可能成功說服當時尚以仁義和道德為絕對政治正確的中國人實行殖民擴張的戰略,那個年代的人們普遍奉行能力可以不行道德不能有絲毫瑕疵的病態的道德觀。
政治正確無論在任何一個年代都有強大的束縛力,尤其是站在道德高地上的政治正確,簡直無懈可擊,不是一兩個人一兩個新思想可以改變的。
穿越者迴到那個時代大肆鼓吹對外殖民擴張,尋求體製內的突破,得到的隻能是異端的待遇,下場不會很好。
走出輪迴怪圈的對外破局之路被道德夫子們用孔夫子的名義親手堵死了,那個時代的人們無法改變。
在這樣的大前提之下,一路領先的中華文明將在接下來的幾百年裏遭受落後挨打的命運。
雖然大明優待士紳的政策造就了明代文化的空前繁榮,但日益專製和僵化的政體以及指導思想無不預備著華夏文明的挽歌,鄭和離去後的海風,吹奏的隻能是細菌槍炮和鋼鐵的協奏曲,而這一切,不屬於華夏。
與世無爭的澳洲、美洲的原住民因為各種原因而被屠殺滅絕,黑人和印度人則被大量奴役,在這些屍骨與罪惡之上,海盜們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點亮了近現代文明的光輝,搖身一變成為文明標杆,並被全人類傳唱至今。
兩條命運線碰撞在西元1840年。
之後發生的事情,上過學的人都知道了,無需多言。
所以蕭如薰想通了,改革是一件極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尤其是當目標太大阻力更大的時候,改革和尋死沒什麽兩樣,在沒有絕對基礎支持之下的改革,必然失敗,不可能成功。
他很敬佩王安石與張居正敢於對既得利益集團痛下殺手的勇氣,他也很敬佩無數改革者的意誌和決心,但是這是沒有意義的,不動根基的改革隻是續命罷了。
蕭如薰選擇了斬斷其根基的方式來推動真正意義上的革命,賦予革命一詞嶄新的含義,從此將這個國家引上一條全然不同的道路,走向不一樣的未來。
而對於他的追隨者們來說,這一切的衝擊是非常之大的,他們從未想象過要放眼海外,在一眼望不到邊際的大海之上追求自己的未來。
出生在山野之中的農夫們習慣了群山環繞小溪流水,生長在大地之上豐衣足食的士大夫們習慣了風吹麥浪風花雪月,習慣了腳踏實地的他們對一眼望不到邊際的海洋有著天然的迷茫與恐懼。
對於這一點,蕭如薰一清二楚。
自己麾下的武將們基本上出身農戶從地裏刨食吃,而身邊的追隨的文官們也都是讀著四書五經長大的。
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憑借一兩句話就能讓自己的追隨者們消除疑惑和恐懼從而走向海洋。
但是他希望,他會推動這一切的發生。
所以他依然會把土地和特權賜給自己的追隨者們,讓他們對自己有最基礎的信任,對走向海外開拓新世界有最起碼的勇氣。
這是他們走向海洋的基礎。
“將來我的施政目標是在東南開海,開放通商口岸,鼓勵民間和官方對大秦國外的交易,和倭國,和朝鮮,和南洋諸國,和歐羅巴諸國的交易,我將推動和鼓勵這一切,重設市舶司,重設地方轉運使,用以積累恢複和建設內地的錢。
而我對你們的要求,是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帶領軍隊組織和管理難民流民,大修天下,采取秦始皇的政策,修繕從京師通往天下各地的大馳道,增強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控製力,這期間,我需要你們一邊修路一邊蕩平天下不臣。
而在此期間,我會將一切隱患消除,這一切都結束之後,就是我們將目光轉向海外之時,到那個時候你們就會發現在大秦之外,還有更為廣闊的天下,可以縱橫馳騁。”
蕭如薰說完之後,看了看將軍們迷茫的眼神,頓了頓,又說道:“我知道你們也會有所擔憂,也會有所疑慮,因為宋太祖在黃袍加身之後,選擇了杯酒釋兵權。”
這才是關鍵點,說道這個典故之後,將軍們的眼神瞬間犀利起來。
要說沒有這樣的擔憂是不可能的。
杯酒釋兵權的故事,他們都知道,也知道黃袍加身以後武人發生了什麽。
但是他們無法抵禦黃袍加身之後的好處的誘惑,所以他們堅決這樣做了,但是做了以後,更多的擔憂也出現了。
因為如果蕭如薰要對他們下手,他們將毫無抵抗之力。
蕭如薰在軍隊中的威望實在太大。
“你們有這樣的擔憂我是明白的,我也很清楚這樣的擔憂,換作我和你們當中任何一個人交換身份,我也會這樣擔憂。”
蕭如薰緩緩說道:“你們會擔心我會猜忌你們,我會擔心你們的部下也會對你們做出同樣的事情,從而用杯酒釋兵權來解決我的擔憂,走迴前宋的老路子,甚至會學習前明太祖,對你們大下殺手。”
武將們的表情變得不太自然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