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如薰跟著大軍衝入了京師,指揮軍隊用最快的速度奔襲皇城北安門,爭取直接突入北安門進攻皇城,然後進一步衝入宮城,也就是真正的紫禁城。
那裏才是他的新王朝即將誕生的地方。
這個國家的最高權力中樞所在地。
他的新王朝要在那裏誕生才有意義,然後才是決定去什麽地方繼續成長,但是無論如何,紫禁城都是要進去的。
還有些東西一定要拿到手才可以,象征著皇權的東西是一定要拿到手的。
一路進軍順利,所有的防禦設施都被直接衝破,不到兩刻鍾,先鋒就已經衝到了皇城之下。
他們看著護城河對岸的皇城,再看看皇城城樓上慌張地到處亂跑的守城士卒,從先鋒到中軍壓根兒就沒有停下來,直接順著護城河橋準備衝過去了,壓根兒就不等火炮的到來。
等蕭如薰抵達護城河對岸的時候,就看到自己的軍隊已經開始在皇城城牆上攀爬了。
皇城城樓比外城內城都高,十一二米是有的,而且更加堅固,防守起來也更容易,但是蕭如薰一直覺得都被敵人打到皇城了,你皇城修的再堅固又能如何?
就好像現在這種情況,雙方已經完全不是在戰鬥,而是一方在猛烈攻打,而一方在全力奔逃,城上的明軍根本沒有守城的鬥誌,這個時候,就算你這個城樓有三十米高五十米厚,都阻攔不了一個王朝的終結。
就像眼下,幾十架雲梯架起,數不清的士兵正在迅猛攀爬,城樓上的明軍已經沒在抵抗了,登上城樓的士兵一個接一個上去。
鎮南軍很快就掌握住了主動權,攻克這道城門比起攻克內城城牆還要輕鬆快速。
蕭如薰正在用千裏鏡查看形勢的時候,地安門也被攻克,完全失去防禦能力,大量士兵魚貫而入皇城。
他們舉著“秦”字大旗向皇城內突擊。
這種感覺非常奇妙,他們每一個人都成為了曆史的見證者和直接參與者,見證了一段曆史的終結,卻也見證了一個新的開始。
在當時的人們看來,這不過是一段正常流逝的時間而已,但是在後世的人們看來,這一段時間卻十分厚重。
黑色洪流向皇城內洶湧而入,喊殺聲震天動地,盡管蕭如薰已經提前下令不得縱火焚燒不得燒殺搶掠,但是這個時候,蕭如薰自己都不敢確定那些殺紅了眼的士兵們是否能夠記住這個命令。
都殺紅眼了,還會在意多放一把火嗎?
他能做的就是緊緊跟隨士兵們的腳步,將自己的帥旗跟隨大軍一起前進,作為第一支衝入皇城的軍隊,這麵帥旗的存在和他們的穩定會直接確定之後進入的軍隊是否遵守軍紀。
這裏可不單單是後來的重要文物景點,現在可是權力中樞,很多東西都是有價值的,可不能損壞了,損壞了一點點他都十分心疼。
皇城是大明朝官員們進行行政工作的中樞,六部等各大部門的辦事處都在這裏,而更裏麵的紫禁城才是皇帝的居住地,有著同樣的護城河和更加高大厚實的城牆。
當然,在蕭如薰看來,那也是毫無意義的,隻是心理作用和權力象征而已,你皇城都被攻破占領了,區區一座紫禁城能代表什麽?能有什麽用?你就算修成戰爭塢堡就算裏麵存十年糧食,你能守的住嗎?
還有什麽意義可以繼續守下去嗎?
在絕對優勢兵力的無死角的進攻之下,你能支撐到幾時?
蕭如薰隨著大軍的腳步不斷向前進,一路上能看到整座皇城的混亂,遍地狼藉不足以形容現在皇城的混亂,但是也隻能這樣說了。
遍地的雜物,摔碎的東西還有被士兵們抓住按在路邊上的宮中內侍,還有些許繳械投降的宮中禁衛。
蕭如薰還看到了景山,這座皇家公園,同時也代表著大明朝的終結,崇禎皇帝在這裏上吊而死,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結束。
但是毫無疑問的是,眼下,這個時代,這個屬於蕭如薰的時代裏,景山將沒有這樣淒愴悲涼的含義了。
越過景山,大軍直抵紫禁城,正對的宮門是紫禁城北門玄武門,取鎮守北方的聖獸玄武之名,是紫禁城重要的通行門,打破此門則紫禁城門戶大開,再也沒有可以阻擋蕭如薰進軍的東西了。
一切都將成為他的囊中之物。
然而就在此時此刻,他的心中還是有些擔憂的,比如朱翊鈞的現狀。
他不知道朱翊鈞現在是什麽情況。
是生是死,他不知道,說老實話,曾經有一段時間裏,他覺得自己如果造反了,該怎麽麵對朱翊鈞呢?
那個時候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該如何麵對活著的朱翊鈞。
若他死了,蕭如薰會輕鬆很多,順勢甩鍋,但是若是他還活著,甚至沈一貫還打算用朱翊鈞來做些什麽驚天動地的事情,那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不過在這裏的所有人都已經沒有退路了,他們不是為了朱翊鈞而戰鬥,他們是為了新生的大秦和蕭如薰戰鬥。
所以蕭如薰放心的散布朱翊鈞已經被沈一貫害死的謠言,動搖軍心,給武將們的行動創造了完美的契機。
當生米煮成八寶飯的時候,真或假生或死已經沒有意義了。
如何麵對?
很簡單。
那是假貨,真的已經死了,一切都是沈一貫的陰謀!
蕭如薰相信,無論今天的他多麽的卑鄙,做出多麽無恥的事情,明天他都一樣是聖天子。
因為他是勝利者,史書由他來書寫,他可以為所欲為,在禦用文人們妙筆生花的措辭之下,他可以將今天的事情描述成他所希望的任何模樣。
比如沈一貫害死了朱翊鈞,自己在某個宮殿自焚,他被迫登基順應天命挽救蒼生之類的。
沒關係,反正千百年來大家都是這樣說的,後人信也好不信也好,他自有無數的手段可以修改掉這段曆史,後人又能如何得知今天所發生的一切的真實情況?
他們又能如何揣摩自己的心理?
他們當真知道這一天發生了什麽?
他們真的知道燭影斧聲是怎麽迴事?他們真的知道雍正是怎麽死的?他們真的知道傳國玉璽的下落?他們真的知道王莽究竟是不是穿越者?
證據呢?
都隻是猜測罷了,所以所謂的後人評論,根本無足輕重,一切都是猜測,一切都沒有真正的根據。
想明白了這一點,蕭如薰心中最後一點點擔憂也沒有了,他這才堅決的踏上了傳說中的造反之路,一直走到了現在。
走到了玄武門之下。
那裏才是他的新王朝即將誕生的地方。
這個國家的最高權力中樞所在地。
他的新王朝要在那裏誕生才有意義,然後才是決定去什麽地方繼續成長,但是無論如何,紫禁城都是要進去的。
還有些東西一定要拿到手才可以,象征著皇權的東西是一定要拿到手的。
一路進軍順利,所有的防禦設施都被直接衝破,不到兩刻鍾,先鋒就已經衝到了皇城之下。
他們看著護城河對岸的皇城,再看看皇城城樓上慌張地到處亂跑的守城士卒,從先鋒到中軍壓根兒就沒有停下來,直接順著護城河橋準備衝過去了,壓根兒就不等火炮的到來。
等蕭如薰抵達護城河對岸的時候,就看到自己的軍隊已經開始在皇城城牆上攀爬了。
皇城城樓比外城內城都高,十一二米是有的,而且更加堅固,防守起來也更容易,但是蕭如薰一直覺得都被敵人打到皇城了,你皇城修的再堅固又能如何?
就好像現在這種情況,雙方已經完全不是在戰鬥,而是一方在猛烈攻打,而一方在全力奔逃,城上的明軍根本沒有守城的鬥誌,這個時候,就算你這個城樓有三十米高五十米厚,都阻攔不了一個王朝的終結。
就像眼下,幾十架雲梯架起,數不清的士兵正在迅猛攀爬,城樓上的明軍已經沒在抵抗了,登上城樓的士兵一個接一個上去。
鎮南軍很快就掌握住了主動權,攻克這道城門比起攻克內城城牆還要輕鬆快速。
蕭如薰正在用千裏鏡查看形勢的時候,地安門也被攻克,完全失去防禦能力,大量士兵魚貫而入皇城。
他們舉著“秦”字大旗向皇城內突擊。
這種感覺非常奇妙,他們每一個人都成為了曆史的見證者和直接參與者,見證了一段曆史的終結,卻也見證了一個新的開始。
在當時的人們看來,這不過是一段正常流逝的時間而已,但是在後世的人們看來,這一段時間卻十分厚重。
黑色洪流向皇城內洶湧而入,喊殺聲震天動地,盡管蕭如薰已經提前下令不得縱火焚燒不得燒殺搶掠,但是這個時候,蕭如薰自己都不敢確定那些殺紅了眼的士兵們是否能夠記住這個命令。
都殺紅眼了,還會在意多放一把火嗎?
他能做的就是緊緊跟隨士兵們的腳步,將自己的帥旗跟隨大軍一起前進,作為第一支衝入皇城的軍隊,這麵帥旗的存在和他們的穩定會直接確定之後進入的軍隊是否遵守軍紀。
這裏可不單單是後來的重要文物景點,現在可是權力中樞,很多東西都是有價值的,可不能損壞了,損壞了一點點他都十分心疼。
皇城是大明朝官員們進行行政工作的中樞,六部等各大部門的辦事處都在這裏,而更裏麵的紫禁城才是皇帝的居住地,有著同樣的護城河和更加高大厚實的城牆。
當然,在蕭如薰看來,那也是毫無意義的,隻是心理作用和權力象征而已,你皇城都被攻破占領了,區區一座紫禁城能代表什麽?能有什麽用?你就算修成戰爭塢堡就算裏麵存十年糧食,你能守的住嗎?
還有什麽意義可以繼續守下去嗎?
在絕對優勢兵力的無死角的進攻之下,你能支撐到幾時?
蕭如薰隨著大軍的腳步不斷向前進,一路上能看到整座皇城的混亂,遍地狼藉不足以形容現在皇城的混亂,但是也隻能這樣說了。
遍地的雜物,摔碎的東西還有被士兵們抓住按在路邊上的宮中內侍,還有些許繳械投降的宮中禁衛。
蕭如薰還看到了景山,這座皇家公園,同時也代表著大明朝的終結,崇禎皇帝在這裏上吊而死,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結束。
但是毫無疑問的是,眼下,這個時代,這個屬於蕭如薰的時代裏,景山將沒有這樣淒愴悲涼的含義了。
越過景山,大軍直抵紫禁城,正對的宮門是紫禁城北門玄武門,取鎮守北方的聖獸玄武之名,是紫禁城重要的通行門,打破此門則紫禁城門戶大開,再也沒有可以阻擋蕭如薰進軍的東西了。
一切都將成為他的囊中之物。
然而就在此時此刻,他的心中還是有些擔憂的,比如朱翊鈞的現狀。
他不知道朱翊鈞現在是什麽情況。
是生是死,他不知道,說老實話,曾經有一段時間裏,他覺得自己如果造反了,該怎麽麵對朱翊鈞呢?
那個時候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該如何麵對活著的朱翊鈞。
若他死了,蕭如薰會輕鬆很多,順勢甩鍋,但是若是他還活著,甚至沈一貫還打算用朱翊鈞來做些什麽驚天動地的事情,那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不過在這裏的所有人都已經沒有退路了,他們不是為了朱翊鈞而戰鬥,他們是為了新生的大秦和蕭如薰戰鬥。
所以蕭如薰放心的散布朱翊鈞已經被沈一貫害死的謠言,動搖軍心,給武將們的行動創造了完美的契機。
當生米煮成八寶飯的時候,真或假生或死已經沒有意義了。
如何麵對?
很簡單。
那是假貨,真的已經死了,一切都是沈一貫的陰謀!
蕭如薰相信,無論今天的他多麽的卑鄙,做出多麽無恥的事情,明天他都一樣是聖天子。
因為他是勝利者,史書由他來書寫,他可以為所欲為,在禦用文人們妙筆生花的措辭之下,他可以將今天的事情描述成他所希望的任何模樣。
比如沈一貫害死了朱翊鈞,自己在某個宮殿自焚,他被迫登基順應天命挽救蒼生之類的。
沒關係,反正千百年來大家都是這樣說的,後人信也好不信也好,他自有無數的手段可以修改掉這段曆史,後人又能如何得知今天所發生的一切的真實情況?
他們又能如何揣摩自己的心理?
他們當真知道這一天發生了什麽?
他們真的知道燭影斧聲是怎麽迴事?他們真的知道雍正是怎麽死的?他們真的知道傳國玉璽的下落?他們真的知道王莽究竟是不是穿越者?
證據呢?
都隻是猜測罷了,所以所謂的後人評論,根本無足輕重,一切都是猜測,一切都沒有真正的根據。
想明白了這一點,蕭如薰心中最後一點點擔憂也沒有了,他這才堅決的踏上了傳說中的造反之路,一直走到了現在。
走到了玄武門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