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九月末,北京城裏,若是往年,此時還能感受到秋老虎的餘威,人人都要為悶熱的天氣貢獻一點汗水,但是近幾年來,九月中旬開始,這天兒就開始颼颼的吹冷風了,一早起來一開大門,唿的一陣冷風吹來,足以叫開門的大老爺們兒一個噴嚏打到地上去。
“見鬼了,這天兒怎麽冷得那麽快?”
不是一位北京居民有這樣的抱怨,事實上,居住在北京的官老爺們也多有如此的感歎和擔憂,前段時日,就有官員對內閣提出擔心天氣冷的太快影響秋收的問題,內閣折騰了幾日沒什麽辦法,隻好讓底下官員再去想別的招數,這天氣冷的太快對農業收成來說絕對不是好事,鬧不好,又要有一批地方絕收。
土地絕收,對於任何一個時期的中原王朝來說都是個災難,絕收就意味著饑荒餓殍和流民,還有最可怕的造反。
大大小小的造反事件在最近這些年是越來越多了,多在北方靠北的地方,天氣一冷,這些地方的糧食就大量減產,本來就是一年一熟,這下子還減產,那不是要人命嗎?關鍵是稅收要照常收,銀子要照常付,付不出來還是要問罪沒收田地,官家可沒那麽多好說的,他們也要向上麵交差不是?
但是這個造反的事情一多,地方上那些爛歪歪的衛所兵摁不住,那就需要朝廷來解決了,今年年初以來,三十多起小規模的流民造反事件把王錫爵給弄得頭暈腦脹無所適從,本來就因為皇帝政變事件鬧得他心力交瘁,眼下皇帝安分了,天下又開始不安分了。
皇帝不安分好收拾,請太後出麵就行,可天下不安分了,還能請天王老子出麵不成?感受著這天氣的絲絲寒意,王錫爵歎了口氣,緊皺眉頭,走迴了自己的值房,值房內,其餘兩位閣老和六部尚書正在等候。
“王閣老,你就給拿個主意吧!這天氣冷的不正常,我今早接到下麵的傳書,說關中一帶已經有些地方早上起來看到地上打霜,這可如何是好?這還沒到十月呢就打霜了,那要是到了十一月十二月,那還不要大雪淹沒京城?糧食正準備收成,居然就打霜了,幸好沒有之前打霜,糧食都長得差不多了,那要是天氣再冷下去,還不要絕收啊?”
張位看著王錫爵,很不客氣的拋出了問題。
他對王錫爵的不滿意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了,自從王錫爵借為母侍疾迴家躲避政治風潮開始,王錫爵的政治威望就不複從前,眼下皇帝服軟認輸群臣取得勝利的檔口,王錫爵居然還在堂而皇之的屍位素餐,不幹實事也就罷了,居然還處處給他們設絆子下黑手,把好幾個打算上書趁勝追擊要求皇帝立刻立太子的言官給貶斥了。
雖然有皇太後居中調停,但是王錫爵的政治生命已然到了盡頭,張位既然進了內閣,那就要問鼎首輔之位,在大明朝可以改變天下的人唯有首輔一個,連皇帝都沒有這個權力。
至於趙誌皋,說白了,張位並不把趙誌皋放在眼裏,糊塗先生一個,年紀也大,純粹是熬資曆熬上來的,也沒什麽實際功業,也就是在援朝戰爭中當了一段時間的中流砥柱,多少發揮了一點作用,所以才擔任了代理首輔,等王錫爵迴來之後退居次輔,可以想見等王錫爵退下去之後,他就是首輔,但是這個糊塗先生能做多長時間的首輔還是個問題。
內閣裏麵最年富力強的人就是張位自己,張位對於問鼎首輔之位很有信心,也有自己的政治抱負,為了實現這樣的政治抱負,就要積極地向朝中大臣的勢力靠攏,而不能學王錫爵和趙誌皋,向皇帝靠攏。
皇帝一言以決生死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王錫爵何嚐不知道張位的意思,隻是他無力阻止,他早就決定要在十一月入冬之前結束自己的政治生涯,迴家裏真正的侍奉母親頤養天年,等著命運的終結,可是沒曾想這離開之前又遇到了天災之禍,這極有可能被政敵當作攻擊自己的把柄,這是王錫爵無法接受的。
他要的是體麵的退下,而不是被人攻擊之後無奈的退下。
這是他最後的尊嚴了。
“發生這種事情誰也想不到,今年算是對付過去了,可是明年呢?後年呢?關中又在鬧流民鬧災荒,不拿出一個可靠的法子,沒有足夠的糧食準備賑災,那又有什麽用?馬上就要鬧造反了!你們要我拿主意,那好,楊尚書,你們戶部就沒有好辦法?國庫的存銀和糧食呢?蕭如薰剛剛從倭國弄迴來的千萬兩銀子呢?”
王錫爵把矛頭指向了戶部尚書楊俊民,楊俊民麵色一滯,開口道:“閣老,您也不是不知道,大明國庫寅吃卯糧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蕭如薰的確是弄來了很多銀子,但也不是一口氣弄來的,而是分時間段從倭國運來,之前運來的那一批,工部和兵部早就預定了一大筆銀子去辦事情,眼下,國庫裏還真沒有多少銀子可以用了。”
石星立刻反駁道:“我說楊尚書,你可千萬別把問題都算在我兵部的頭上,征西北征朝鮮征倭國,到現在征洞武,都是打仗,都要銀子,你去看看我兵部的支出哪一項不是清清白白的?”
工部尚書衷貞吉也立刻反駁:“楊尚書,你也別說我工部,曆年來多少事情都是緊著兵部禮部先用銀子,我工部的銀子從來就沒有夠用過!現在好不容易來了一筆銀子你還不讓我用,那黃河大堤要是絕口了,那麽多人命是你來負責還是我來負責?黃河大堤你總不能不讓我去修吧?”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總而言之,就是楊俊民自己無理。
楊俊民現在是個苦哈哈,作為晉黨勢力的領頭人,是皇帝勢力之下第一波被群臣敵視的勢力,之前皇帝頂在前頭,他楊俊民還能渾水摸魚,可現在皇帝萎了,他就成出頭鳥了,戰鬥力旺盛的大明言官總要有個發泄的窗口,不是懟皇帝就是懟當權者,或者是任何想要危害他們的利益的人。
看著楊俊民一臉苦哈哈的樣子,趙誌皋看不過去了,開口道:“這個事情你們也不能說全都是戶部的錯,當初那麽大一筆銀子把大家夥兒的眼睛都給蒙住了,就以為天下太平了,就開始亂用銀子,眼下下一批銀子還有兩個月才能到帳,就國庫空空了,這能怪誰?隻怪戶部怕是不妥吧?”
“那怎麽辦?關中各縣都在吵著鬧著要賑災銀賑災糧,總不能眼睜睜看著流民造反吧?”
張位立刻開炮,就是不想給楊俊民好過。
禮部尚書羅萬化眼珠子一轉,出了一個餿主意。
“記得當時蕭如薰征討倭國大勝歸來,給皇帝獻上了一筆銀子,現在皇帝的內帑應該是充裕的,而且還有那麽礦山的收入,倒不如咱們上個奏折,請皇帝陛下出內帑救濟災民吧?”
趙誌皋一愣,忙開口道:“不妥不妥,幾次打仗都要內帑出錢已經是過分,如今那麽大一筆銀子得到了卻還要內帑出錢,就算陛下願意,我等也要注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這從古至今朝廷沒錢要皇帝自己掏腰包補虧空的事情還真是大明獨一份,咱們可不能這樣做啊!”
王錫爵也開口道:“老夫也覺得不妥,去年前年都讓內帑出錢,內帑已經出了不下百萬兩銀子,若一再讓內帑出錢,陛下會如何震怒,我等可難以應對啊!”
羅萬化滿不在乎的開口道:“話可不能這樣說,這天下是大明的天下,陛下是大明的皇帝,皇帝要是連自己的天下都不在意,那我等為人臣者又該如何是好?”
其餘幾名尚書也連連點頭,總之不要他們想辦法弄錢就最好不過了,至於皇帝會不會生氣……他生氣又能如何?管他呢!
陪坐末席的宋應昌冷眼旁觀這尤為無恥的一幕,暗自冷笑不已。
蕭如薰的話是對的,讓他謀取了刑部尚書的位置,好留在中樞冷眼旁觀這一切,他也不攬權,也不鬧事,對誰都和和氣氣的,和大家夥兒打成一片,雖然刑部的各位各有各的頂頭上司,但是對這位和氣的老好人,誰也不討厭,所以宋應昌雖然不做什麽實事,可地位還是挺穩的。
這段時間群臣忙於戰事忙於懟皇帝和晉黨,他這裏暫時還算安穩,雖然遲早也要被牽連進去,但是至少目前還是安穩的,觀察著這京城的百態,他發現自己悟透了很多自己過去無法悟透的事情。
而蕭如薰的先見之明更讓他感到驚訝,就說天氣變冷的擔憂,蕭如薰在朝鮮對他說過很多次,他一直不怎麽在意,可是事到如今,天氣變冷給大明帶來了多大的危害,他是無法忽視了,天氣變冷能造成流民造反,這就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可笑這些朝堂精英們卻不去思考問題,而在這裏想著如何從皇帝的口袋裏掏錢。
大明朝的財政一直都很糟糕,張居正死後就一發不可收拾了,不僅流行跟國庫借銀子打白條不還錢,今天借一兩明天借二兩,一年就那麽幾百兩銀子沒了,還不是一個人借,那是一群人一起借,那都是人情,推都推不掉,反正也不是自己的銀子,還能得到人情,誰不願意呢?一人借兩人借,幾十萬幾百萬的銀子就這樣灰飛煙滅了,到最後來一個法不責眾,好,你好我好大家好,就是國家和老百姓不好。
朱皇帝的這個鍋背得冤呐!
奈何群臣皆以坑皇帝為榮,以為皇帝著想為恥,凡是皇帝支持的他們都反對,凡是皇帝反對的他們都支持,視朝政大局如兒戲,真可謂是『人中精英』。
宋應昌冷冷一笑,想起前日蕭如薰托人從緬甸給他帶來的信件,心中自有計較。
蕭如薰說他已經基本上搞定了緬甸的事情,不日就能奏捷報入京,他希望朝廷可以促成緬甸軍鎮的建立,更重要的是,他希望得到『永鎮緬甸』的資格。
宋應昌吃驚不小,想起大明那麽多年以來唯有雲南沐氏因為和太祖皇帝的關係而得以永鎮雲南,一直也非常安分,隻此一家別無分店,你蕭如薰雖然為國立下大功,但也沒有到沐英的程度,更沒有沐英那太祖皇帝幹兒子的身份,你憑什麽想要永鎮緬甸呢?
但是想起前些年朝堂上流傳的讓李氏永鎮遼東的傳言和實行,他就覺得這個事情未必不可行,遼東李氏之所以沒能成功,是因為遼東的利益關係錯綜複雜,可是緬甸又沒有大明的利益關係,而且在雲南之南,偏僻酷熱之地,估計沒幾個人願意去做官,願意去建立政權。
大明在西北西南邊疆多有實行軍管的製度,也就是在邊疆地區不設置文官,而以統兵將領帶兵設衛、鎮來管理,實質上就是軍管,不過因為數量少,地處偏遠不成氣候,所以也沒什麽,緬甸一個中華之外的地方,說白了,大明也就是受不了緬甸人一而再再二三的挑釁所以要幹他,根本沒有控製這塊土地的想法。
大明很大,土地很多,緬甸這種窮鄉僻壤,他們沒有興趣。
在他們看來,雲南之南就是蠻荒之地的意思,這種地方大明要統治的話還要很多很多的錢,這實在是太不劃算了,這些人派蕭如薰去打仗是打算撈好處的,看看蕭如薰能不能再弄些錢迴來,本來的想法就是讓蕭如薰待在那裏就別迴來了,若是給個永鎮緬甸的資格,那豈不是更好?
可是雲南沐氏是黔國公的爵位得以世襲罔替,難道要給蕭如薰也來一個公爵的爵位?大明的爵位雖然沒有那麽值錢,可還是榮譽的象征,你一個二十四歲的毛頭小子得了侯爵已經是恩典,難道還要得到公爵的爵位?
“見鬼了,這天兒怎麽冷得那麽快?”
不是一位北京居民有這樣的抱怨,事實上,居住在北京的官老爺們也多有如此的感歎和擔憂,前段時日,就有官員對內閣提出擔心天氣冷的太快影響秋收的問題,內閣折騰了幾日沒什麽辦法,隻好讓底下官員再去想別的招數,這天氣冷的太快對農業收成來說絕對不是好事,鬧不好,又要有一批地方絕收。
土地絕收,對於任何一個時期的中原王朝來說都是個災難,絕收就意味著饑荒餓殍和流民,還有最可怕的造反。
大大小小的造反事件在最近這些年是越來越多了,多在北方靠北的地方,天氣一冷,這些地方的糧食就大量減產,本來就是一年一熟,這下子還減產,那不是要人命嗎?關鍵是稅收要照常收,銀子要照常付,付不出來還是要問罪沒收田地,官家可沒那麽多好說的,他們也要向上麵交差不是?
但是這個造反的事情一多,地方上那些爛歪歪的衛所兵摁不住,那就需要朝廷來解決了,今年年初以來,三十多起小規模的流民造反事件把王錫爵給弄得頭暈腦脹無所適從,本來就因為皇帝政變事件鬧得他心力交瘁,眼下皇帝安分了,天下又開始不安分了。
皇帝不安分好收拾,請太後出麵就行,可天下不安分了,還能請天王老子出麵不成?感受著這天氣的絲絲寒意,王錫爵歎了口氣,緊皺眉頭,走迴了自己的值房,值房內,其餘兩位閣老和六部尚書正在等候。
“王閣老,你就給拿個主意吧!這天氣冷的不正常,我今早接到下麵的傳書,說關中一帶已經有些地方早上起來看到地上打霜,這可如何是好?這還沒到十月呢就打霜了,那要是到了十一月十二月,那還不要大雪淹沒京城?糧食正準備收成,居然就打霜了,幸好沒有之前打霜,糧食都長得差不多了,那要是天氣再冷下去,還不要絕收啊?”
張位看著王錫爵,很不客氣的拋出了問題。
他對王錫爵的不滿意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了,自從王錫爵借為母侍疾迴家躲避政治風潮開始,王錫爵的政治威望就不複從前,眼下皇帝服軟認輸群臣取得勝利的檔口,王錫爵居然還在堂而皇之的屍位素餐,不幹實事也就罷了,居然還處處給他們設絆子下黑手,把好幾個打算上書趁勝追擊要求皇帝立刻立太子的言官給貶斥了。
雖然有皇太後居中調停,但是王錫爵的政治生命已然到了盡頭,張位既然進了內閣,那就要問鼎首輔之位,在大明朝可以改變天下的人唯有首輔一個,連皇帝都沒有這個權力。
至於趙誌皋,說白了,張位並不把趙誌皋放在眼裏,糊塗先生一個,年紀也大,純粹是熬資曆熬上來的,也沒什麽實際功業,也就是在援朝戰爭中當了一段時間的中流砥柱,多少發揮了一點作用,所以才擔任了代理首輔,等王錫爵迴來之後退居次輔,可以想見等王錫爵退下去之後,他就是首輔,但是這個糊塗先生能做多長時間的首輔還是個問題。
內閣裏麵最年富力強的人就是張位自己,張位對於問鼎首輔之位很有信心,也有自己的政治抱負,為了實現這樣的政治抱負,就要積極地向朝中大臣的勢力靠攏,而不能學王錫爵和趙誌皋,向皇帝靠攏。
皇帝一言以決生死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王錫爵何嚐不知道張位的意思,隻是他無力阻止,他早就決定要在十一月入冬之前結束自己的政治生涯,迴家裏真正的侍奉母親頤養天年,等著命運的終結,可是沒曾想這離開之前又遇到了天災之禍,這極有可能被政敵當作攻擊自己的把柄,這是王錫爵無法接受的。
他要的是體麵的退下,而不是被人攻擊之後無奈的退下。
這是他最後的尊嚴了。
“發生這種事情誰也想不到,今年算是對付過去了,可是明年呢?後年呢?關中又在鬧流民鬧災荒,不拿出一個可靠的法子,沒有足夠的糧食準備賑災,那又有什麽用?馬上就要鬧造反了!你們要我拿主意,那好,楊尚書,你們戶部就沒有好辦法?國庫的存銀和糧食呢?蕭如薰剛剛從倭國弄迴來的千萬兩銀子呢?”
王錫爵把矛頭指向了戶部尚書楊俊民,楊俊民麵色一滯,開口道:“閣老,您也不是不知道,大明國庫寅吃卯糧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蕭如薰的確是弄來了很多銀子,但也不是一口氣弄來的,而是分時間段從倭國運來,之前運來的那一批,工部和兵部早就預定了一大筆銀子去辦事情,眼下,國庫裏還真沒有多少銀子可以用了。”
石星立刻反駁道:“我說楊尚書,你可千萬別把問題都算在我兵部的頭上,征西北征朝鮮征倭國,到現在征洞武,都是打仗,都要銀子,你去看看我兵部的支出哪一項不是清清白白的?”
工部尚書衷貞吉也立刻反駁:“楊尚書,你也別說我工部,曆年來多少事情都是緊著兵部禮部先用銀子,我工部的銀子從來就沒有夠用過!現在好不容易來了一筆銀子你還不讓我用,那黃河大堤要是絕口了,那麽多人命是你來負責還是我來負責?黃河大堤你總不能不讓我去修吧?”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總而言之,就是楊俊民自己無理。
楊俊民現在是個苦哈哈,作為晉黨勢力的領頭人,是皇帝勢力之下第一波被群臣敵視的勢力,之前皇帝頂在前頭,他楊俊民還能渾水摸魚,可現在皇帝萎了,他就成出頭鳥了,戰鬥力旺盛的大明言官總要有個發泄的窗口,不是懟皇帝就是懟當權者,或者是任何想要危害他們的利益的人。
看著楊俊民一臉苦哈哈的樣子,趙誌皋看不過去了,開口道:“這個事情你們也不能說全都是戶部的錯,當初那麽大一筆銀子把大家夥兒的眼睛都給蒙住了,就以為天下太平了,就開始亂用銀子,眼下下一批銀子還有兩個月才能到帳,就國庫空空了,這能怪誰?隻怪戶部怕是不妥吧?”
“那怎麽辦?關中各縣都在吵著鬧著要賑災銀賑災糧,總不能眼睜睜看著流民造反吧?”
張位立刻開炮,就是不想給楊俊民好過。
禮部尚書羅萬化眼珠子一轉,出了一個餿主意。
“記得當時蕭如薰征討倭國大勝歸來,給皇帝獻上了一筆銀子,現在皇帝的內帑應該是充裕的,而且還有那麽礦山的收入,倒不如咱們上個奏折,請皇帝陛下出內帑救濟災民吧?”
趙誌皋一愣,忙開口道:“不妥不妥,幾次打仗都要內帑出錢已經是過分,如今那麽大一筆銀子得到了卻還要內帑出錢,就算陛下願意,我等也要注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這從古至今朝廷沒錢要皇帝自己掏腰包補虧空的事情還真是大明獨一份,咱們可不能這樣做啊!”
王錫爵也開口道:“老夫也覺得不妥,去年前年都讓內帑出錢,內帑已經出了不下百萬兩銀子,若一再讓內帑出錢,陛下會如何震怒,我等可難以應對啊!”
羅萬化滿不在乎的開口道:“話可不能這樣說,這天下是大明的天下,陛下是大明的皇帝,皇帝要是連自己的天下都不在意,那我等為人臣者又該如何是好?”
其餘幾名尚書也連連點頭,總之不要他們想辦法弄錢就最好不過了,至於皇帝會不會生氣……他生氣又能如何?管他呢!
陪坐末席的宋應昌冷眼旁觀這尤為無恥的一幕,暗自冷笑不已。
蕭如薰的話是對的,讓他謀取了刑部尚書的位置,好留在中樞冷眼旁觀這一切,他也不攬權,也不鬧事,對誰都和和氣氣的,和大家夥兒打成一片,雖然刑部的各位各有各的頂頭上司,但是對這位和氣的老好人,誰也不討厭,所以宋應昌雖然不做什麽實事,可地位還是挺穩的。
這段時間群臣忙於戰事忙於懟皇帝和晉黨,他這裏暫時還算安穩,雖然遲早也要被牽連進去,但是至少目前還是安穩的,觀察著這京城的百態,他發現自己悟透了很多自己過去無法悟透的事情。
而蕭如薰的先見之明更讓他感到驚訝,就說天氣變冷的擔憂,蕭如薰在朝鮮對他說過很多次,他一直不怎麽在意,可是事到如今,天氣變冷給大明帶來了多大的危害,他是無法忽視了,天氣變冷能造成流民造反,這就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可笑這些朝堂精英們卻不去思考問題,而在這裏想著如何從皇帝的口袋裏掏錢。
大明朝的財政一直都很糟糕,張居正死後就一發不可收拾了,不僅流行跟國庫借銀子打白條不還錢,今天借一兩明天借二兩,一年就那麽幾百兩銀子沒了,還不是一個人借,那是一群人一起借,那都是人情,推都推不掉,反正也不是自己的銀子,還能得到人情,誰不願意呢?一人借兩人借,幾十萬幾百萬的銀子就這樣灰飛煙滅了,到最後來一個法不責眾,好,你好我好大家好,就是國家和老百姓不好。
朱皇帝的這個鍋背得冤呐!
奈何群臣皆以坑皇帝為榮,以為皇帝著想為恥,凡是皇帝支持的他們都反對,凡是皇帝反對的他們都支持,視朝政大局如兒戲,真可謂是『人中精英』。
宋應昌冷冷一笑,想起前日蕭如薰托人從緬甸給他帶來的信件,心中自有計較。
蕭如薰說他已經基本上搞定了緬甸的事情,不日就能奏捷報入京,他希望朝廷可以促成緬甸軍鎮的建立,更重要的是,他希望得到『永鎮緬甸』的資格。
宋應昌吃驚不小,想起大明那麽多年以來唯有雲南沐氏因為和太祖皇帝的關係而得以永鎮雲南,一直也非常安分,隻此一家別無分店,你蕭如薰雖然為國立下大功,但也沒有到沐英的程度,更沒有沐英那太祖皇帝幹兒子的身份,你憑什麽想要永鎮緬甸呢?
但是想起前些年朝堂上流傳的讓李氏永鎮遼東的傳言和實行,他就覺得這個事情未必不可行,遼東李氏之所以沒能成功,是因為遼東的利益關係錯綜複雜,可是緬甸又沒有大明的利益關係,而且在雲南之南,偏僻酷熱之地,估計沒幾個人願意去做官,願意去建立政權。
大明在西北西南邊疆多有實行軍管的製度,也就是在邊疆地區不設置文官,而以統兵將領帶兵設衛、鎮來管理,實質上就是軍管,不過因為數量少,地處偏遠不成氣候,所以也沒什麽,緬甸一個中華之外的地方,說白了,大明也就是受不了緬甸人一而再再二三的挑釁所以要幹他,根本沒有控製這塊土地的想法。
大明很大,土地很多,緬甸這種窮鄉僻壤,他們沒有興趣。
在他們看來,雲南之南就是蠻荒之地的意思,這種地方大明要統治的話還要很多很多的錢,這實在是太不劃算了,這些人派蕭如薰去打仗是打算撈好處的,看看蕭如薰能不能再弄些錢迴來,本來的想法就是讓蕭如薰待在那裏就別迴來了,若是給個永鎮緬甸的資格,那豈不是更好?
可是雲南沐氏是黔國公的爵位得以世襲罔替,難道要給蕭如薰也來一個公爵的爵位?大明的爵位雖然沒有那麽值錢,可還是榮譽的象征,你一個二十四歲的毛頭小子得了侯爵已經是恩典,難道還要得到公爵的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