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瑞宣的心情是真的很複雜,原因有不少,但是最關鍵的還是明軍來到的時機,緬甸人的軍營大亂之後明軍才出現,那也就意味著明軍抵達戰場是在那之前,明軍早就已經抵達了戰場,但是依然到了偷襲成功之後才出兵,或許隻是半個時辰的時間,但是卻讓他麾下的戰士損失慘重。
這一戰,他手下的戰士戰死了兩萬多人,受傷兩萬多,完好無損的隻有不到六千,可謂是元氣大傷,如果明軍可以一來就投入戰場,那麽自己手下的士兵至少可以少損失好幾千,而不至於像現在這樣損失慘重,讓他的心都在滴血。
但是同時,理智告訴他,明軍的戰略計劃是沒有錯的,偷襲緬甸軍大營,讓緬甸軍軍心大亂,然後才率兵出擊,用火炮打破緬甸人的軍陣,讓緬甸人陷入混亂之中,讓他們無所適從,然後才命令軍隊出擊,一舉擊敗了緬甸人,主帥蕭如薰親自上戰場擊殺了閔啟德,直接促成緬甸軍的軍隊崩潰,造就了如今這般輝煌的戰果。
明軍上戰場三個時辰左右,緬甸人的初步死亡數字估計在六萬到七萬之間,俘虜人數還未慶典,但是死掉的緬甸人基本上都是戰兵,而不是那些雜役兵,雜役兵的屍體還沒有清點。
納瑞宣知道,如果沒有明軍的加入和計策,他是贏不了閔啟德的,十萬對五萬,優勢就是那麽明顯,用小計謀小計策或許可以挽迴一時,但是絕對挽迴不了真正的損失,該輸還是會輸,該死還是會死,自己無法在野戰上贏得緬甸,而這一點隻有明軍才能辦到。
如今十萬緬軍盡墨,功勞毫無疑問該算在明軍身上,是明軍一鼓作氣擊敗了猖狂一時的緬軍,還這片天地以安穩,大明的威望會因為這一戰而急速提升,甚至會重新確立這一塊地區的宗主權,而他,納瑞宣,想要接替緬甸的地位成為霸主的夢想,估計就要受到一定的影響了。
大明估計是不會允許第二個緬甸出現在他的南疆的,動兵打仗太浪費錢了。
所以納瑞宣不知道是該埋怨明軍好還是該感謝明軍好,明軍的確幫他翦除了心腹大患,但是也阻礙了他的野心之路,這份糾結的情感到底該如何解決呢?
他不知道。
他隻能默默地看著明軍在蕭如薰的指揮下把肉山一樣的大象給分屍,把肉都給切了下來,用水洗幹淨,然後準備燒了吃。
不過很快明軍就發現大象肉不是一般的老,很難煮熟,也很難咬的動,要牙口非常好才可以,然而明軍並不具備那麽好的牙口,蕭如薰一怒,立刻就下令力氣大的士兵掄起大棒狠狠的砸那些大象肉。
你老,那我就砸爛你的紋理,砸爛你的肉組織,砸成肉糜,我看你還老不老!
一錘,一錘,一錘,一錘……
在明軍士兵的歡唿聲中,在暹羅人目瞪口呆之中,明軍把砸的認不清本來麵目的大象肉給丟到了鍋裏煮,或者放在火上烤,雖然象肉依然有點老,但是已經不至於無法入口了,當然,還有一點,難以入味,不過明軍也不在意了,抹上鹽巴,放在火上烤,然後弄點辣椒和著吃,嘿,別說,味道還不錯。
大戰之後的休息還是很不錯的,有現成的營房和食物,省去了很多功夫,大家吃喝玩樂,幾乎忘記了剛剛才發生的血戰和那些被丟到萬人坑裏的緬甸人的屍體。
第二天一早,蕭如薰帶著精神抖擻的明軍重新出發,而剩下收尾的工作就交給暹羅人了,暹羅人把計數完畢的緬甸人的屍體全部推到了萬人坑裏麵,然後放了一把火,七個大坑裏麵的大火燒了很久才熄滅。
緬甸的戰兵和雜役兵的服飾不一樣,所以很容易區分,按照最新的預計,緬甸人的戰兵戰死了將近七萬,還有一萬多被俘虜,雜役兵有三萬多被俘虜,死掉了一萬餘人,剩下的全部逃跑了。
蕭如薰和明軍順著最大一股緬甸人逃跑的痕跡追擊而去,同行的還有一點向明軍投誠願意帶路的緬甸帶路黨,向著毛淡棉方向出擊。
納瑞宣不是不想出擊,而是實在沒有足夠的兵力了,大量兵馬受傷需要休養,無法長途奔襲,為了保住這批精銳兵馬,納瑞宣不得不調集全國的醫師到戰場來給士兵治療,順便通告全國,戰爭勝利,召集彭世洛的居民迴來重建家園——彭世洛的存在是連接暹羅南北的交通樞紐,位置十分重要,不把彭世洛給重建了,對於他們來說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
暹羅人沒有納瑞宣那麽大的野心,他們隻是為了戰爭的勝利而歡欣鼓舞,為納瑞宣歌功頌德,歡慶屬於國家和民族的勝利,這一場光輝的勝利讓納瑞宣的威望再度提升,或許也是不幸中的萬幸。
但是納瑞宣自己知道,他所渴望的是東南亞地區的霸權,他和緬甸人戰鬥十幾年為的就是霸權,他想借助明軍的力量穩定這股霸權,卻未曾想到先被明軍利用了,但是他知道,這件事情上無論怎麽說自己都站不住腳,明軍最開始隻是想借道,沒有借兵的想法,和明軍一起出擊是他提出來的,主動的。
既然提出來了就要做好損失的準備,不然的話,以後就沒有人願意和他合作了,這就很糟糕了,名聲不能臭掉,國際名聲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對於現在的暹羅人來說更是如此。
所以無論如何,他也要鞏固和明軍之間的關係,在未來可預見的一段時間內,明軍都將成為這片區域的決定性力量,為了這份力量,他就必須要忍下心中的不滿,爭取到和明軍的首要合作位置,然後徐圖他舉。
這就是他為什麽沒有對蕭如薰抱怨的原因,也是他為什麽接受蕭如薰的建議留下來整頓戰場的原因。
他知道,緬甸完了,緬甸是真的完了,不出半年,緬甸這個曾經東南亞的霸主,就會消失在這片土地之上。
這一戰,他手下的戰士戰死了兩萬多人,受傷兩萬多,完好無損的隻有不到六千,可謂是元氣大傷,如果明軍可以一來就投入戰場,那麽自己手下的士兵至少可以少損失好幾千,而不至於像現在這樣損失慘重,讓他的心都在滴血。
但是同時,理智告訴他,明軍的戰略計劃是沒有錯的,偷襲緬甸軍大營,讓緬甸軍軍心大亂,然後才率兵出擊,用火炮打破緬甸人的軍陣,讓緬甸人陷入混亂之中,讓他們無所適從,然後才命令軍隊出擊,一舉擊敗了緬甸人,主帥蕭如薰親自上戰場擊殺了閔啟德,直接促成緬甸軍的軍隊崩潰,造就了如今這般輝煌的戰果。
明軍上戰場三個時辰左右,緬甸人的初步死亡數字估計在六萬到七萬之間,俘虜人數還未慶典,但是死掉的緬甸人基本上都是戰兵,而不是那些雜役兵,雜役兵的屍體還沒有清點。
納瑞宣知道,如果沒有明軍的加入和計策,他是贏不了閔啟德的,十萬對五萬,優勢就是那麽明顯,用小計謀小計策或許可以挽迴一時,但是絕對挽迴不了真正的損失,該輸還是會輸,該死還是會死,自己無法在野戰上贏得緬甸,而這一點隻有明軍才能辦到。
如今十萬緬軍盡墨,功勞毫無疑問該算在明軍身上,是明軍一鼓作氣擊敗了猖狂一時的緬軍,還這片天地以安穩,大明的威望會因為這一戰而急速提升,甚至會重新確立這一塊地區的宗主權,而他,納瑞宣,想要接替緬甸的地位成為霸主的夢想,估計就要受到一定的影響了。
大明估計是不會允許第二個緬甸出現在他的南疆的,動兵打仗太浪費錢了。
所以納瑞宣不知道是該埋怨明軍好還是該感謝明軍好,明軍的確幫他翦除了心腹大患,但是也阻礙了他的野心之路,這份糾結的情感到底該如何解決呢?
他不知道。
他隻能默默地看著明軍在蕭如薰的指揮下把肉山一樣的大象給分屍,把肉都給切了下來,用水洗幹淨,然後準備燒了吃。
不過很快明軍就發現大象肉不是一般的老,很難煮熟,也很難咬的動,要牙口非常好才可以,然而明軍並不具備那麽好的牙口,蕭如薰一怒,立刻就下令力氣大的士兵掄起大棒狠狠的砸那些大象肉。
你老,那我就砸爛你的紋理,砸爛你的肉組織,砸成肉糜,我看你還老不老!
一錘,一錘,一錘,一錘……
在明軍士兵的歡唿聲中,在暹羅人目瞪口呆之中,明軍把砸的認不清本來麵目的大象肉給丟到了鍋裏煮,或者放在火上烤,雖然象肉依然有點老,但是已經不至於無法入口了,當然,還有一點,難以入味,不過明軍也不在意了,抹上鹽巴,放在火上烤,然後弄點辣椒和著吃,嘿,別說,味道還不錯。
大戰之後的休息還是很不錯的,有現成的營房和食物,省去了很多功夫,大家吃喝玩樂,幾乎忘記了剛剛才發生的血戰和那些被丟到萬人坑裏的緬甸人的屍體。
第二天一早,蕭如薰帶著精神抖擻的明軍重新出發,而剩下收尾的工作就交給暹羅人了,暹羅人把計數完畢的緬甸人的屍體全部推到了萬人坑裏麵,然後放了一把火,七個大坑裏麵的大火燒了很久才熄滅。
緬甸的戰兵和雜役兵的服飾不一樣,所以很容易區分,按照最新的預計,緬甸人的戰兵戰死了將近七萬,還有一萬多被俘虜,雜役兵有三萬多被俘虜,死掉了一萬餘人,剩下的全部逃跑了。
蕭如薰和明軍順著最大一股緬甸人逃跑的痕跡追擊而去,同行的還有一點向明軍投誠願意帶路的緬甸帶路黨,向著毛淡棉方向出擊。
納瑞宣不是不想出擊,而是實在沒有足夠的兵力了,大量兵馬受傷需要休養,無法長途奔襲,為了保住這批精銳兵馬,納瑞宣不得不調集全國的醫師到戰場來給士兵治療,順便通告全國,戰爭勝利,召集彭世洛的居民迴來重建家園——彭世洛的存在是連接暹羅南北的交通樞紐,位置十分重要,不把彭世洛給重建了,對於他們來說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
暹羅人沒有納瑞宣那麽大的野心,他們隻是為了戰爭的勝利而歡欣鼓舞,為納瑞宣歌功頌德,歡慶屬於國家和民族的勝利,這一場光輝的勝利讓納瑞宣的威望再度提升,或許也是不幸中的萬幸。
但是納瑞宣自己知道,他所渴望的是東南亞地區的霸權,他和緬甸人戰鬥十幾年為的就是霸權,他想借助明軍的力量穩定這股霸權,卻未曾想到先被明軍利用了,但是他知道,這件事情上無論怎麽說自己都站不住腳,明軍最開始隻是想借道,沒有借兵的想法,和明軍一起出擊是他提出來的,主動的。
既然提出來了就要做好損失的準備,不然的話,以後就沒有人願意和他合作了,這就很糟糕了,名聲不能臭掉,國際名聲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對於現在的暹羅人來說更是如此。
所以無論如何,他也要鞏固和明軍之間的關係,在未來可預見的一段時間內,明軍都將成為這片區域的決定性力量,為了這份力量,他就必須要忍下心中的不滿,爭取到和明軍的首要合作位置,然後徐圖他舉。
這就是他為什麽沒有對蕭如薰抱怨的原因,也是他為什麽接受蕭如薰的建議留下來整頓戰場的原因。
他知道,緬甸完了,緬甸是真的完了,不出半年,緬甸這個曾經東南亞的霸主,就會消失在這片土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