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很多年以後,在一本西方人描繪東方曆史的專著上,一名西方曆史學家以十六世紀末在東方土地上作為雇傭兵征戰的西方人的筆記傳記為原始材料,評價了這樣一場著名的大火——彭世洛的一把大火,燒毀的不僅僅是一座繁華的城市,也是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命運與前途。


    在納瑞宣王下定決心之後,焦土抗戰的戰略得以認定,緬甸人突如其來的進攻讓蕭如薰和納瑞宣王沒有任何的準備,納瑞宣痛失自己的家鄉還有數千鄉民,而蕭如薰雖然沒什麽損失,但是也對緬甸人的果決有了一些了解。


    在麵臨絕境的時候,有人會萬念俱灰坐地等死,有人會奮起反抗爭取最後的一線生機,而這些緬甸人顯然就是後者,無論是莽應龍還是莽應裏,都是亂世梟雄,亂世梟雄的結局不是開創曆史,就是戰死沙場,絕對沒有其他的結局,莽應裏作為自己民族最強悍的戰士,理所當然的選擇了抵抗到底。


    蕭如薰也清楚,這樣的敵人,是絕對不會投降的,絕對會戰鬥到最後一刻。


    而與此同時,緬甸人此番出兵的具體數目也得到了大致準確的判斷,大明的探子和暹羅的探子一起形容了那支在彭世洛府肆虐的緬甸軍隊,說那是遮天蔽日一樣的軍隊,不僅有大量的象兵,還有大量的火槍手和炮手,暹羅軍隊大約五千多人,隻抵抗了一刻鍾就全麵崩潰了。


    也幸虧焦土戰略的順利實施,在緬甸軍隊進占彭世洛府之前,彭世洛府已經被燒毀了,熊熊大火燃燒了三天三夜都沒有停息,房屋、倉庫,象場,寺廟等等,全部都被燒毀了,而死在這場大火裏的暹羅人預計有一兩萬人,對於暹羅而言,這是一場災難,是一場動搖人心的災難


    隻不過對於緬甸人來說,這也是一場災難,暹羅人寧可燒毀自己的家鄉也絕對不把土地交給他人,不把糧食武器交給緬甸人,這讓閔啟德暴跳如雷,他率兵緊趕慢趕的強行軍是為了什麽?丟下雜役兵帶著精銳兵馬一路猛衝猛打是為了什麽?是為了什麽?


    看到熊熊燃燒的大火,他幾乎是立刻下令軍隊救火,搶救糧食和武器,然而火勢猛烈,緬甸軍隊被大火燒死了幾百人,愣是沒搶出任何東西,隨後火勢越來越大,無法控製,直到第四天的清早,一場傾盆大雨澆滅了這場大火,這場大雨持續了一個上午,大火熄滅之後,雙眼充血的閔啟德下令搜尋廢墟。


    廢墟之下還有什麽呢?除了被燒焦的就是被燒焦的,黑黢黢的一片,什麽也找不到,偶爾找到些殘垣斷壁殘桌子斷板凳,也是一點用都沒有,他們不僅一粒糧食一把武器都沒有得到,連一個當地人都抓不到,那些在邊境抓住的暹羅人都說彭世洛有大量的儲備,他們才一路奔馳而來,現在彭世洛或許是有大量的儲備,但是全部都化為了灰燼。


    一場狂奔強行軍,得到的隻是一座廢墟,什麽也沒有,閔啟德是什麽樣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緬甸軍隊的士氣受到了何種打擊也是可想而知的,在這樣的情況下,緬甸軍隊已經是強弩之末,根本無法繼續向前進一步,再去搶奪別的東西了。


    閔啟德紅著眼睛看著自己的軍隊陷入了頹唐,他想要再次組織部隊去攻城略地奪取糧草以振奮士氣,卻驚愕的發現自己之前將部隊用的太狠,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他們長途奔襲到了這裏,幾乎沒有完整的休息過一整天,部隊極度疲憊,已經到了體能崩潰的邊緣。


    在這樣的大前提之下,閔啟德即使再暴怒,也隻能讓部隊休息,否則,必然引起嘩變,他隻能在彭世洛的灰燼中安營紮寨,順便等待著之前掉隊的雜役兵還有部分監視主力。


    而另一方麵,焦土戰略的確讓暹羅受到了巨大的損失,但是將緬甸人的腳步禁錮住,使他們無法進一步進攻南下,這就給了暹羅寶貴的喘息之機,納瑞宣緊急調兵遣將,武裝軍隊,發給精良兵器,責成部下官員緊急準備糧草,隨時準備北上出擊,同時也告知明軍,希望明軍一同隨行,準備出擊。


    蕭如薰和袁黃研究了一下目前得到的情報,做了一個針對緬甸軍的完整的分析。


    緬甸軍的主力人數約在十萬上下,估計是其國內可以出征的精銳主力的全部,他們是有著孤注一擲的打算,打算在暹羅境內就把戰爭結束,順便滅掉暹羅,畢其功於一役,將所有的威脅解決掉,這是一種極其大膽的戰略戰術,但是卻意外的有效,短時間內已經攻破了暹羅的北方重鎮彭世洛,把更北方的清邁等地隔絕,一舉打破了納瑞宣王之前的戰略,情勢岌岌可危。


    緬甸軍的作戰兵種有火槍手,炮手,人數不多,但是戰力強悍,有大量洋人在其中組織;還有象兵,戰象約三五百頭,遠遠望去十分恐怖,一旦開戰,戰象群落衝擊,會產生極其恐怖的戰爭效果,用地動山搖來形容也可以;還有就是傳統的刀槍劍還有弓手,人數最多,是緬甸軍隊的主力。


    “對敵銃卒和炮手,我軍和暹羅軍都有相對應的火器部隊,可以與之抗衡,不足為懼,更兼我軍鳥銃和佛朗機銃占壓倒性多數,所以火器方麵我們完全不會落入下風,至於戰象,暹羅人也有相對應的對策,暹羅戰象部隊可以和洞武國戰象抗衡,我軍隻要輔助,不需要承擔主要戰力,至於主力部隊,季馨,你的火炮戰法就可以大派用場了。”


    袁黃對目前的情況做了一個簡要分析,得出的結論是緬甸軍的任何軍隊兵種,明軍和暹羅軍的聯軍都能對抗。


    “這隻是最理想的狀態,袁公,萬一臨戰的時候天降大雨,那可就不好了,我的確善於使用火器,也有用火炮占據高處覆蓋射擊洞武的戰象,造成戰象的驚懼,從而直接衝垮洞武軍的軍陣,但是一旦下雨,所有火器都不能用,那就是實打實的肉搏拚殺了,我軍和暹羅軍加在一起八萬餘人,與洞武軍主力十萬人對抗,頗有難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曆1592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禦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禦炎並收藏萬曆1592最新章節